高中语文课时作业5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既突出其文学性,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是本篇文章将阐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等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等相关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1.了解《指南录》的作者和历史背景;2.介绍《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3.借助正反演绎法,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讲授——“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1.了解“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的启示;3.展开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讨应如何运用这一哲学思想。
第三课时:拓展——《指南录后序》与未来1.通过学习本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规划人生;2.探讨如何将《指南录后序》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未来人生规划中;3.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通过切入学生感兴趣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2.案例分析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人生、价值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3.对话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较灵活的师生间互动,通过对话,促使学生思考并探讨各种问题。
高中语文3.2.1《指南录后序》共5课时第5课时名师精编学案(苏教版必修3)

3.2.1《指南录后序》共5课时第5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通全文,掌握枢、缙绅、萃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爱国思想,了解写作背景,在通读全文后能简单的给文章划分层次;(3)了解序、跋等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学会处理有一定长度的文言文,迅速给文章分层、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文天祥的爱国情感;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弄清文章第七、八段的文言现象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讨论法和“勾连旧知”的方法处理新文章中的文言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集结诗集的目的,体会作者对君亲的拳拳之心。
活动一1、小组讨论翻译文章,解决下列重难点。
(15分钟)第七、八段在翻译时,一定有许多难题。
这里先为你扫清一些障碍:(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活下来是幸运的,可是侥幸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2)所求乎……:追求的是……(3)雪.九庙之耻:洗去(看得出是什么活用?)国家社稷的耻辱。
(4)浩然:正大光明的样子。
◆在你翻译时,你还要注意:(1)死有余僇.:罪(2)遗体:留下来的身体【古今异义】(3)行殆.:危险(4)死有余责.:罪责(5)请罪:认罪(6)从王于师(7)前驱:先锋(8)鞠躬尽力:小心谨慎(9)无往而不得死所:死的地方(10)微.以自文.:没有;文饰【宾语前置】(11)诚:确实(12)自意.:料想【宾语前置】(13)返.吾衣冠:使……返回【使动】(14)旦夕得正.丘首:【名作动】;【形容词使动】主谓倒装(15)复何憾哉:【宾语前置】(16)元:年号(17)自序.其诗:为……作序【名作动】2、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纠错。
(8分钟)3、课后分类整理(1)实词、虚词:(2)词类活用:(3)古今异义:(4)特殊句式:(5)通假字:活动二1、文章第七段,作者畅快地抒发自己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诚!从哪些句子你能看出来?你能读出文天祥想表达的情感吗?试试!2、文章学完了,你对文天祥一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完美版共57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 后序》完美版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必修

3.文体常识 (1)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 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著作的
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
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 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
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爱国诗 人、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 履善。
宝祐四年 (1256年 )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 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 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答案
名词作状语
表面上
(2)予分 当引决( .
答案 答案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________
按职分
(3)草 行露 宿( . .
)________
在荒草间;在露天下
(4)日 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
)________
答案 名词作状语
每天
(5)道 海安、如皋( .
答案 名词作动词 取道 (6)则直前 诟虏帅失信( .
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元军作 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
被押到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 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 天祥历尽折磨而矢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 (1283)十二月初九 在柴市就义。
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
)
答案
到 „„ 去,往 / 动词,像 / 比得上 / 连词,表假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5 指南录后序+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五) 指南录后序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邀当.国者相见当:主持,执掌B.诋.大酋当死诋:辱骂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贫穷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殆:危险C[C项,“穷”的意思是“走投无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至于永嘉B.予之.及于死者/赖天之.灵C.将藏之于.家/请罪于.先人之墓D.间以诗记所.遭/非人世所.堪D[A项,介词,凭……身份/连词,表结果,才;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结构。
]3.下列各句中,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51362034】A.死生,昼夜事也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C.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D.贾余庆献谄于后D[D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A项为判断句。
B项为省略句。
C项为被动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中的“貌”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51362035】A.道.海安、如皋B.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B[例句中的“貌”为名词作状语。
B项,名词作状语。
A、C两项名词用作动词。
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为巡船所物色..机会,庶几在此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④日与北骑相..②中兴出没....于长淮间⑤不复顾利害⑥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死..⑦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A.③④⑥⑦B.①②⑤⑦C.②④⑥⑦D.①③④⑥C[②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④出没:时隐时现。
⑥曲直:是非。
⑦邂逅:不期而遇。
②④⑥⑦古今意义均相同。
]6.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心正则笔直。
抗元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不肯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选材上注意主旨一致,都是正直的爱国人士,句式上和谐一致,运用反问句。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前言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教师招聘考试开始,我就一直深耕于课堂教学这一专业领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最近,我在备课过程中接触到了苏教版必修三教材,发现其课文内容丰富,覆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领域,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备课过程中撰写的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必修三中《指南录》一课进行设计的。
针对的学生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水平良好,但原生阅读能力稍显薄弱,希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指南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学生理解《指南录》中所描述的江东地区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
3.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味《指南录》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营造。
4.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生词、句型,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背景介绍:通过介绍《指南录》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
2.主题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所描绘的文化现象。
3.内容概述:逐段分析作品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阅读练习1.生词学习:选取《指南录》中的一些生词,通过词语拼音和相关例句,让学生在感知单词意义的同时,加强对词汇拼写的记忆。
2.句子练习:逐段分析《指南录》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让学生通过练习缩句、改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深度阅读,通过多个问题和练习得到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
3. 文化探究1.文化学习:对比课文中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江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
2.批判思辨:透过《指南录》对江东地区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推理,了解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异同并加以分析。
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第5课指南录后序(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
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一)背景链接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
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
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之位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完美版共57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五)[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邀当.国者相见当:主持,执掌B.诋.大酋当死诋:辱骂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贫穷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殆:危险C[C项,“穷”的意思是“困窘”。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主辱,臣死有余僇B[A项,“陵”同“凌”;C项,“见”同“现”;D项,“僇”同“戮”。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至于永嘉B.予之.及于死者/赖天之.灵C.将藏之于.家/请罪于.先人之墓D.间以诗记所.遭/非人世所.堪D[A项,介词,凭……身份/连词,表结果,才;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均为“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结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北虽貌.敬B.道.海安、如皋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予分.当引决B[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②中兴..机会,庶几在此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⑤不复顾利害..⑥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⑦为巡船所物色..⑧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A.③④⑥⑧B.①②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⑥C[②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④出没:时隐时现。
⑥曲直:是非。
⑧邂逅:不期而遇。
其余都不同。
]6.下列各句中,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C.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D.贾余庆献谄于后D[D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A项为判断句。
B项为省略句。
C项为被动句。
]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3)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留取丹心照汗青(2)臣心一片磁针石(3)而死固付之度外矣8.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心正则笔直。
抗元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不肯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选材上注意主旨一致,都是正直的爱国人士,句式上和谐一致,运用反问句。
[答案](示例)(1)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光照千秋的《离骚》吗?(2)唐代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3)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吗?[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天祥,字宋瑞。
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
天祥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
不报,即自免归。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八月,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
天祥遣其将援常,大元兵破常州。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
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
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临刑殊从容。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B.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C.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D.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B[在整体把握语意的基础上,抓住句首句尾的关键词断句。
“吾阅人多矣”是个完整的判断句,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中的“其”是个加强语气的副词,前面应断开,排除A项。
]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父忧”,父亲丧事的婉辞。
遭逢父亲丧事一般可以说“遭父忧”或“丁父忧”。
C.“咸淳”,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咸淳、德祐等。
D.“除”,古代指免去官职,与“左迁”意思相同。
D[D项,“除”指授予官职,“左迁”指贬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从小就仰慕同乡人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等人的“忠”心,二十岁时考进士被选拔为第一名,被考官称赞“忠肝如铁石”,但不久因为父亲去世而不得不回乡去。
B.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拜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后来到了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带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抓。
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
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C[C项,“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庆初年,元朝士兵讨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劝说皇上迁移都城,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对。
(2)道义高就能使谋略成功,人多了就能成就大事,像这样,那么国家就可以保全了。
(3)约定时间一齐进攻,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分白天黑夜地攻打他们,而且我们百姓中的英雄豪杰们又趁机寻找好时机不断出击,像这样,那么敌人就不难被击退。
【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
在他还是孩童时,看见学校所在祠堂中同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塑像,他们都封谥号为“忠”,就高兴地仰慕起他们来。
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他有如铁石般的忠心,我真为皇上找到(这样的)人才而表示祝贺。
”不久因为父亲去世,文天祥便回归乡里。
开庆初年,元朝士兵讨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劝说皇上迁移都城,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对。
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统一人心”。
没有得到答复,就自我免职归家。
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
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有些事情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德祐元年,长江防线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
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英雄豪杰。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我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道义高就能使谋略成功,人多了就能成就大事,像这样,那么国家就可以保全了。
”八月,呈上奏章说:“宋朝苦于五代的混乱,现在应该把天下分成四镇,设立都督在其中统管。
约定时间一齐进攻,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分白天黑夜地攻打他们,而且我们百姓中的英雄豪杰们又趁机寻找好时机不断出击,像这样,那么敌人就不难被击退。
”十月,文天祥进入平江,元兵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了。
文天祥派遣他的将领援助常州,元兵不久攻破常州。
第二年正月,文天祥被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谈,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
后来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
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