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定量检测试剂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1)参考值:mL2)临床意义:(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
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同时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 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病 、肝胆疾病等 ,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 目,干化学法 /高倍 镜视 野 (HP),白细胞0个 ~2个 /HP,滴虫
尿液 分析 可 以快 速分 析 尿液 中许 多 化学 成 份 ,尿 干化 学 /HP、结 晶<(+)/低 倍 镜 视 野 (LP)、管 型 O个 厂LP,超 出
分析仪操作方法简便 、灵敏 ,正被各医院检验科广泛应 正 常值 范 围则为 阳性 报告 。
之一 ,其 存 在 的量与 泌尿 系 统 的感染 密切 相关 。尿 液 中 与显 微 镜涂 片结 合起 来应 用 效果 会更 好 ,从 而可增 加 检
亚硝酸盐的检测也可因许多条件影响,如受感染细菌含 测结 果 的敏感 度 和 准确性 ,为 临床对 泌尿 系统 、循 环 系
硝酸 盐还 原 酶 、食 物 中含 有适 量 的硝 酸盐 、尿 液标 本在 统 、 内分 泌 系统 的准 确诊 断 、鉴别 诊 断 、疗效 观察 、预
膀胱 停 留间隔 >4 h等 ,影响 试纸条 结果 判 断。有 些 细菌 后判 断 提供 可靠 的参 考 实验 数据 。对 于何 种情 况选 择 镜 不含 能 引起 硝 酸 盐 还原 为亚 硝 酸盐 的还 原 酶 ,致 使 尿 检 ,可 参照美 国临床 检验 标 准委 员会 提 出 的标 准 ,有 医 镜检 有细 菌 而亚 硝酸 盐为 阴性 。所 以 ,以红 细胞 、 白细 师提 出要 求 、由于病 人 的疾病 或其 他 检查 结果 而要 求 、 胞 、亚 硝 酸盐 、蛋 白质4项 全 阴作 为 干 化 学法 的筛 选标 尿 的任何 一项 物 理 、化学 检查 结果 不 正常 ,患 者 的泌 尿 准 ,其 应 用范 围有 局 限性 。 因此 ,尿液 干 化学 检测 不 能 系统 有 自觉体 征 或其 就诊 的疾 病 可引 发 肾脏并 发症 、尿 完 全取 代 尿沉 渣 的显微 镜检 查 ,只能起 初筛 作 用 。本组 沉 渣 中 出现 除红 细胞 和 白细胞 以外 的有形 成分 如结 晶 、 1500例 尿 干化学 检 测 为 阴性 的标 本 ,经 尿 沉渣 镜检 红 细 异 常 细胞 等情 况 下 ,对尿 液标 本进 行 沉渣 镜检 。临床 上 胞 阳性 7例 ,占0.47%,白细 胞 阳性23例 , 占1.53%,滴 如 条 件许 可 还 是 应 尽 可 能 对 整 个 尿 液 标本 进 行沉 渣 镜 虫2例 , 占0.13%,结 晶 阳性 46例 , 占3.07%,管 型 阳性 检 ,以减少 漏诊 发生 率 。
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分析及临床意义

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分析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3-04-16T10:04:54.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学青韩景银刘兆军[导读] HBV感染人体后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感染标志物,通过对这些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孙学青韩景银刘兆军(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东营 257091)【摘要】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92份血标本分别采用ELISA 法定性检测和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
结果 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出9种和12种乙肝五项指标模式,电化学发光法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P均<0.05)。
结论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敏感性高于定性法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适合用于HBV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
【关键词】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89-03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Sun Xue-qing, Han Jing-yin, Liu Zhao-jun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Laboratory shandong Dongying 25709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test result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292 blood samples using ELISA the legal detection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Results The ELISA and ECLIA were detected 9 and 12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mode, the ECLIA HBsAg ,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positive were higher than the ELISA method (P<0.05). Conclusi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qualitative method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BV infection and the clinical antiviral therapy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Key words】Quantitative detection Hepatitis B five indicators Clinical significance 乙肝病毒(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1/3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2%-5%为慢性感染[1]。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法 ,比较 两 种检 测方 法 的结 果 异 同 。结果 :T FA法 的抗 一 B 检 测结 果 与E IA法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 .5 RI H e LS P 0 ),而其 他单 个 0 H V M检测项 目比较差 异均 无统 计学 意义 ( > . B P 00 5)。另 外 ,T FA法和 E IA 两种 检测 方法 在①④ ⑤ ,①⑤ 和② 组合 模式 中 阳性 RI LS 法 率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 . 。结 论 :T FA P 0 5) 0 R I 方法对 乙肝 定量 检测方 面具 有重 要 的临床意 义 ,值 得在 临床推 广 。
2 结 果
( < .5),而 其他 单 个 HB P 00 V M检 测 项 目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另外 ,T F A 和 E IA 两 种 检测 方 法 P 00 R I法 LS 法
在① ④ ⑤ ,① ⑤ 和 ② 组 合模 式 中阳 性率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l. 02)岁 。 12 方 法 .
3 讨 论
1 . 仪器 :时间分 辨仪 为达 瑞 ( r 6 0 型 ,酶标 仪 与洗板 机 .1 2 D ) 68 均为美 国热 电。 1 . 试剂 :广 州达 瑞抗 体丁 程技 术 有 限公 司生产 ,乙肝 两对半 .2 2
试 剂为 中山生 物工程 有 限公司生 产 。
( . B );⑤ 乙肝 核 心抗 体 ( 一 B )。 以 出现 阳性项 目的 抗 H e 抗 H e
序 号为 该模式 的代码 。 1 统 计学 处理 :使 用 S S 3oq 项 资料 进行 统计 、分 析 , . 3 P S 1. 各 x 使 用 x检验 ,P 0 5 < .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公众性问题[1],实验室的诊断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以及患者的病情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及其复制情况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V B M)血清标志物和P CR法测定H BV-D NA[2]。
因此在临床中通过监测乙肝患者血清HB V-DN A的动态变化,来了解乙刑肝炎H B V-D N A病毒复制活跃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拉米夫定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00例,乙型肝炎均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门诊或者住院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50.48±11.52)岁,诊断符合西安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定诊断标准[3]。
其中25例为对照组,75例肝功能化验治疗前A L T>40μ,H B V-D N A≥1.0×104c o p i e s/m LH B V-M示H b s A g、H B c A b均为阳性的患者。
(1)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肝功能检测,血清ALT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 40UL视为异常。
(3)乙肝二对半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乙肝检测试剂盒为夏门新创生物制品所提供。
(4)LAM(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mg片/d,疗程52周,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检测H B V-M、H BV-D VA定量,并动态观察ALT水平,疗程结束后随诊24周。
1.3 仪器美国PE7700自动荧火PCR仪、日本奥林巴斯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疗效评价完全应答治疗结束时H b eA g转阴,或H Be A g/HB e Ab出现转换,A LT正常,HB V-D NA阴性,部分答应:HB e Ag阴转或H Be Ab未阳转,HB V-DN A短暂消失,AL T值下降为治疗前一半,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者。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是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行的一系列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分别介绍乙肝五项定量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阴性(<0.05IU/mL)临床意义:HBsAg阳性表示患者已被乙肝病毒感染,并可能成为慢性乙肝病患者。
HBsAg的持续阳性可以表示慢性乙肝病的存在,并且与乙肝病毒的复制有关。
这也是乙肝感染的关键指标之一2.HBsAb(乙肝表面抗体):正常值:阳性(>10IU/mL)临床意义:HBsAb阳性表示患者已经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被称为乙肝病毒的康复者或已进行过乙肝疫苗接种。
持续高水平的HBsAb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HBeAg(乙肝e抗原):正常值:阴性(<0.1S/CO)临床意义: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正在进行复制,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HBeAg的持续阳性可能预示着慢性乙肝病的存在,并且与乙肝病毒的传播效率相关。
如果HBeAg转为阳性,可能表示患者已从慢性感染状态过渡到慢性乙肝病的活动期。
4.HBeAb(乙肝e抗体):正常值:阳性(>1.0S/CO)临床意义:HBeAb阳性表示患者对乙肝病毒已经产生了免疫反应,并且很可能已从活动期过渡到非活动期。
持续高水平的HBeAb可表示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5.HBcAb(乙肝内核抗体):正常值:阳性(>0.9S/CO)临床意义:HBcAb阳性意味着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无法准确判断感染时机和感染状态。
HBcAb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乙肝五项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了解病人的感染史和乙肝病毒的传播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可以提供乙肝病毒感染的全面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感染状态、病毒复制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
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都十分关 注的问题 … 。H V~M 的检测 是诊断 乙型肝炎 的必 备 B 手段 , 而病毒指标检测 的准确性 直接关 系到 患者 的诊 断 、 合理 用 药 和有效治疗 ] 目前 国内检测 H 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 用较 。 B
时检测 20例 乙肝血清标 志物五 项指标 , 8 即乙肝病毒表 面抗原 ( BA ) 乙肝病 毒表面抗体 ( 一H s 、 H sg 、 抗 B ) 乙肝病毒 e 原 ( e g 、 抗 HB A ) 乙
肝病毒 e抗体 ( 一HB ) 乙肝 病毒核心抗体 ( 一nB ) 结果不一致标本再采 用美国 A b u 抗 e和 抗 c, b o ̄公 司生产 的 A sm雅培试 剂检测 。并 xy 运 用 E cl xe 管理数据 库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两种方 法比较得 出定量检 测的敏 感性 、 特异 性均 高于定性检 测, 阳性 检 出率具有显著差 H V—M 定 量检 测 更适合 于临床诊 治 的应 用 , B 定性检 测更适 合 于常规 筛查 异 : s g P< .5 抗 一H e 抗 一H cP< . 1 HB A , 0 0 ; B、 B , 0 0 。结论
定性结果参照试剂说 明中的判定方法 S C / O≥2 i严格检测 ,R . T一 FA法检测 的不 同浓 度标 准品对应 E IA法定性 检测 的结 果为 : I LS
以 HBA s g≥1O m , 一HB ≥1ml/ , B A . n l抗 s 0 U mlH e g≥0 5 C / .N U m , 一H e . N U m l抗 B ≥4 0 C / l和 抗 一H c≥0 6 C / l B . N U m 判定 为 阳 性, 反之为阴性 , 见表 1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n / ] HB A (1 .± 06 gm ; sb 13 . 0) ml / ; H e Um1 B Ag(00 .5±
1 . 般资 料 选 取2 0 年 1 ~ 0 9 1月 在我 院 1一 0 9 月 2 0年 2 健 康 体 检 、 门诊 及 住 院 患 者 32 ,其 中 男 2 9 ,女 7例 4例 13 。年 龄 1 2 , 平 均 年 龄 3. 。 检 测 试 剂 仪 2例 ~7 岁 6岁 5
盒 货架 寿命 长 ,操 作 简便 和非 放 射性 等方法 。此 荧 光免 疫 分析 是用 三 价 稀 土离 子作 为 跟 踪物 ,标 记 抗原 或 抗体 、核酸 探 针和
体复合物分离,测定沉淀 中放射性强度 。
1 R I确 定 的正 常值 范 围 . T FA 3 根 据 试 剂 说 明 和本
医学信息 2 0 9月 第2 01 年 3卷 第 9 期
Me ia Ifr t nSe 0 0 o 3 o9 dc lnomai p 2 1 V l .N . o 2
乙肝 两 对 半 定量 检 测 及 临 床 意 义
李辉 霞 ,王 德 志 ,杨 朋
( 川省 第四 人 民 医院检 验 科 ,四 川 成 都 6 0 1 四 1 0 6)
( 21 % )、 HB A 9 . % )、HB A ( 1 7 ) 、 9 .l e g( 79 6 eb 9 . % 0
HB A ( 70 % )。两种 方 法 的结果 经 卡方 检验 差异无 c b 9 .1
肝 两对 半 ,其 结果 分析 如下 。
1 资料 和方 法
显 著 性 ( > . )。其 中有 1例 用 E IA 测得 均 为 阴 P0 5 0 2 LS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已获得普遍认可的定量检测临床意 义
治疗24周时水平下降可以预测血清学转换。定量在预测获 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和消失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越 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是预测耐药发生率 的重要指标,从而提出治疗路线图的概念。
治疗中的监测:治疗期间应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和 ( 或) ; 和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如发生血清学转换,须接受长期随访,因为有发生血清学 转换逆转或转为阴性 的可能。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四、
在感染早期出现于病人血循环中,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身, 是诊断感染最常用的指标。
定量有助于观察病毒复制状况和病变发展。浓度与 存在着相关性。 高浓度的常表示病毒的高复制水平,低浓度的可能提示处于感染 恢复期或反映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
六、和
和抗定量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①抗病毒治疗起点的选择: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明确指出:治疗前应检查病毒学标志: 包括、、抗 和 的基线状 态或水平。广州南方医院的临床资料和国际上的资料还显示,定 量对确定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起点(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具有重要性。如果患者>2,应每个月检查和,若明显下降,可能 为自然转化,不需抗病毒治疗;若两者持续升高,则应开始抗病 毒治疗。
④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 监测和随访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疗效监测指标应包括、或, 应特别关注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有治疗应答的患者一般先出现 的下降,或定量水平的下降。因此, 和定量是疗效监测中的重要 指标。治疗24周时水平下降可以预测血清学转换。
因为有发生血清学转换逆转的可能,即由阳性变为阴性。因而定 量检测以监测其变化趋势,也有其临床价值。
在抗病毒治疗中定量检测有助于判定疗效。
五、
为的中和抗体,有清除,防止再感染的作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国内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共识。血清血标记物 抗是个体对乙型肝炎具有免疫力的指示。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的含量可对接种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 用于判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还可以评估普通人群免疫力。抗定 量检测指示预防免疫接种的效果:如个体经接种后定量检测抗, 抗≥10 ,那么表明个体已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抗<10 , 表明个体还需注意日常防护与继续接种。
二、乙肝的感染自然史
1、免疫耐受期:血清和阳性、复制活跃、血清正常、肝组织学无 或轻微炎症、无肝纤维化或进展缓慢。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 者的免疫耐受期会持续多年,病情无明显进展,自发的 清除率低。 2、免疫清除纤维化进展程度较快。大部分 感染者都会由免疫耐受 期进展为免疫清除期,这一时期自发的 清除率增加。 3、非活动期: 消失、出现抗、 水平很低或检测不到、 正常、 肝脏炎症减轻。此期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较低。 4、恢复期:非活动期 感染者中, 清除者临床预后一般较 持续阳 性者好,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不断改善。
(二)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 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目前,已有 及α 两大类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类(核苷(酸)类似物):我国已批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用于 治疗。
②抗病毒治疗终点的选择:《指南》同样明确指出:抗病毒治疗 的三大治疗终点之一就是:抗血清学转化。定量检测和抗可以比 较清楚地掌握这种变化的出现及其趋势,有利于治疗终点的确认 和治疗对象的选择。
③疗程的确认和个体化治疗方案调整:鉴于抗病毒治疗费用相对昂贵(国内目前每1疗 程约花费3万元),而且对于那些未到治疗终点提前结束治疗的患者,常常出现病情的 “反弹”和再治疗效果不确定性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和疗程确定十分重要。专家们认 为对于治疗后已出现应答的患者,适当延长维持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持续应答率、减少 复发概率。对于部分应答患者,继续治疗或延长疗程有助于提高血清转换率。
综上所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随访都需要 检测病毒学指标,包括和抗定量检测。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清 楚患者的基线情况,掌握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在随访 中它有助于了解是否出现持续应答,或者复发及其趋势,有利于 深入研究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各种规律,以便制定有效经济的个体 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也即和抗定量检测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经济价值。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是半定量检测试剂(如 的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 和的化学发光法等产品)尚缺少免疫学定量检测试剂,被批准 的只有意大利 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 法)。
三、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与乙肝标志物检测关系 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出现,使得乙肝标志物的检测试剂市场需求增 加了很多,尤其是对于定量试剂的需求。时间分辨试剂主要就是 针对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应用。
1. 治疗前评估 2. 治疗终点的确定:理想的、满意的、基本的终点 3. 治疗方案 4. 应答预测 5. 治疗监测
乙肝定量检测试剂临床意义
目录
一、背景知识 二、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 四、 五、 六、和 七、 八、临床乙肝标志物组合模式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乙肝试剂临床意义
一、背景知识
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 地区 感染的流行强度不同,全世界共约3.5 亿人感染,每年死于 感染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癌的人数超过100万。我国 感染率较 高,1-59 岁人群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携带率为 0.96%,与以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携带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