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8 农业(学生版)(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21.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2.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 游牧畜牧业B. 牧场畜牧业C. 旱作农业D. 水田农业23.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易错题专题08农业易错突破5大易错学生版

专题08农业提分突破农业区位的考察是历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在解答有关农业的题目时,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分析农业的主导区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易错点0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易错点0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易错点03农业区位的选择易错点04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易错点05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易错点0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2023·全国·高考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
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3.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本题组第1小问考查农业主导区位因素,在做有关农业区位的选择题时,通常需要细读材料,主导因素的确定多在材料中有所提及,在读材料时要求考生对地理基本常识熟练掌握。
本题根据常识可判断泉州是著名的港口,又出口东南亚需要港口,所以②正确,体现交通对农业的影响;材料中“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和“大规模种植”可知,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
所以选B。
此题考生不能通过细读材料,把握关键信息,只凭对农业区位直觉,易错选。
主导因素的判断方法: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8 农业(教师版)【2012年高考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答案】2.C 3.A【解析】2.由图中林地分布最广,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该图中实线是某农作物收割期等值线,虚线是该作物分布北界。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农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玉米(2)图中A的数值可能是()A.6月1日B.5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3)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为()A.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和季风风向C.纬度位置和地势起伏D.生产经验和耕作制度(浙江绍兴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读四个国家三种农作物产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依次是()A.巴西、印度、中国、美国B.美国、中国、印度、巴西C.中国、美国、巴西、印度D.中国、美国、印度、巴西(2)人均甘蔗产量最接近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B.丙、丁都是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C.四个国家中,水能最丰富的是丁国D.乙和丙两国高原面积都广阔(浙江省温州八校2013届高三9月期初联考地理试题) 该图示意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
完成问题。
(1)制约①地谷类农作物成熟的主导因素是()A.光热B.水分C.土壤D.地形(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读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
完成问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①86% 14% 20% 多②45% 55% 90% 少③8% 92% 89% 少(1)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2013届高三9月联考)该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1)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水稻田B.弃耕地C.园艺业用地D.鱼塘(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B.长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香港郊区(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诊断检测)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高考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8 农业02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题】〔2021年高考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本钱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答案】C【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阔,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D【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
巴西是开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廉价,D正确。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A【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2021年高考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图10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8个“31〞、4个“33〞、1个“12〞、1个“22〞,可知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少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较少,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又由于该区域辽宁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空气湿度减少,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8农业(讲)(含解析)

专题8农业考向一农业区位选择【一讲高考】1.考大纲求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命题规律以统计图、表示图、景观图和地区图等为载体,考察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及评论。
【例 1】( 2018 ·江苏卷)二十世纪六十年月以来,我国蔗糖家产的重心从台湾不停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栽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图 12 为“ 2016 年广西蔗糖产量散布表示图”。
考点:等高线的判读和农业区位条件。
【点睛】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暖和润湿天气,不耐低温。
柑橘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密切有关,此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
【例 3】( 2016?新课标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齐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良铁观音茶获取“中国地理标记”认证。
该县茶公司通过整合特点山川,建设集茶栽种、茶叶加工储藏、旅行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达成1-2 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 丰富低价的劳动力B.有名品牌的农产品C. 发达便利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对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钱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答案】2.联合资料和问题,对照传统的茶园对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良铁观音茶获取“中国地理标记”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钱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
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伸了茶的加工、储蓄、销售等各环节,增添了产品种类,同时还联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行业,增添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本组题考察“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8 农业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8 农业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题;共1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慈溪期中)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A . 春夏季B . 夏秋季C . 秋冬季D . 冬春季(2)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A . 水库拦截B . 气候干旱C . 地势平坦D . 下渗严重2. (6分) (2017高二下·新津月考) 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该山地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山脉位于左图中的()A . AB . BC . CD . 都不是(2)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图5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A . 该地山不够高B . 该地风沙较重C . 该地人类活动明显D . 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3)甲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对其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地主要发展绿洲农业B . 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C . 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D . 盐碱化是该地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问题3. (4分) (2016高二下·河北期中) 下表是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 .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 .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 .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D .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二、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4. (20分) (2017高三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3月23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出席了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的第一次澜湄合作会议。
高中高考试卷试题分项解析专题农业

2014 年高考试题分项版分析专题8农业(2014 新课标 II 卷)图 4 表示某岛的地理地点,读图 4,达成 10-11 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假如因为()①流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11.以下农业生产种类中,最适合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 水田农业B. 迁徙农业C.栽种园农业D.乳畜业(2014 广东卷)9. 图 4 为依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 年水稻产量重心挪动方向图。
若以下地域的水稻产量均有增添,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挪动趋向贡献最大的地域是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C. 生物质源D. 太阳能资源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要素是A. 地形B. 气候C. 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国都的势条件是A. 地点适中B. 资源丰富C. 天气宜人D.经济中心(2014 天津卷)联合图文资料,回答第1-2 题。
A、西南地域 B 东北地域C、华南地域 D 、西北地域1、在图 1 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2014 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1992-2007 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 2.78%,但人均耕地增添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域重要的经济林木。
8.32%。
据此达成 3-4 题。
3.1992-2007 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注明这一期间该国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大面积种植板栗的是A. 人口数目减少B. 城市化率提升A、甲 B 、乙C、C.土壤质量降落D. 粮食单产提升丙 D 、丁4.1992-2007 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添最可能惹起该国(2014 福建卷)图 4 表示 1992 年~ 2010 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入口的变化。
读A. 人均粮食产量增添B. 农业生产投入增添图回答 7~ 8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3】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专题8 农业(学生版)(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21.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2.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 游牧畜牧业B. 牧场畜牧业C. 旱作农业D. 水田农业23.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 B.② C.③ D.④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012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16~18题。
16. 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 耐旱B. 耐涝C. 抗病虫害D. 占耕地少17. 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 干旱B. 洪涝C. 台风D. 冻害18.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 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 降水少,地形平坦D.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2012海南卷)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3~4题。
3. 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A. 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4. 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A. 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 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2012安徽卷)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3-25题。
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2广东卷)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
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
(6分)(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4分)(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
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10分)(4)加拿大西南部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资源退化。
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2012全国大纲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2分)(2012四川卷)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材料二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耕地、果园禽、畜饲养麦、棉、果种植农产品市场畜产品市场肥料肥力品产品产饲料生态林滑雪场观光草地果 园畜禽放养场乳畜场麦地、棉田拔海高低图16图17(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8分)(2012海南卷)22.(10分)图9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
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
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
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2012全国新课标卷)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2011年高考题】(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2011年高考山东卷)2、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表1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甲4400 2.14 9416.00乙168 4.36 732.48丙2950 4.23 12478.50丁1036 1.80 1864.80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完成l-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2011年高考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钙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双选)23.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24.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土地增加(2011年高考山东卷)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