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创造表达爱——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院学生张江杰的故事
最牛创客背后的特殊母爱

最牛创客背后的特殊母爱作者:江川来源:《老友》2018年第06期2017年10月25日,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峰会及颁奖仪式在深圳举行。
被誉为“中国最牛创客”的24岁的张江杰参加了颁奖仪式并与众多业内精英交流。
面对大家的赞誉与祝贺,他说:“我能将爱好变成事业,离不开母亲的理解支持及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
”勇敢妈妈,让17岁儿子休学开公司1993年6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的张江杰,在父母眼中从小就是个爱幻想的怪孩子:“为什么鸟会在天上飞,鱼会在水里游?小蝌蚪长大后,它的尾巴去哪里了?”当中学语文老师的母亲江其清,经常遇到儿子诸如此类的疑问。
张江杰三四岁时,家里给他买了许多玩具,与其他小朋友不同,把玩之余他还要一件件地仔细研究。
比如,他会将玩具飞机上的零件拆下来装到玩具轮船上,把玩具轮船上的零件拆下来装到玩具飞机上。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想弄清楚飞机装上轮船的零件后能不能在水里游,轮船装上飞机的零件后可不可以在天上飞。
五六岁时,他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家里能拆的电器都被他拆了一遍,电视、冰箱为此大修了好几次。
母亲好多次想教训他,又觉得不能伤了他的好奇心。
张江杰的父亲张震森从事建筑行业。
张江杰读幼儿园时,父亲经常带他到工地上玩。
看到那些建筑机械,张江杰特别感兴趣,问是怎么制造的。
上小学后,张江杰偶然参加了一次编程班学习,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天缠着老师学。
见儿子对科研这么感兴趣,江其清决定加以引导。
张江杰10岁前,她就为儿子订阅了10多种电子与科技方面的杂志。
有时内容太深奥,张江杰看不懂,就去问,去查,一定要弄明白。
从小学到初中,张江杰先后发明了“海陆空多栖玩具”“电子蜡烛”“懒人课程表”等小玩意,亲友的称赞及小伙伴艳羡的目光,让他信心倍增。
读高中之后,课业愈加繁重,依然醉心于科研的张江杰学习成绩开始一路下滑。
有一次,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通训斥后,他将书包狠狠地摔在地上,转身走了。
渐渐地,“不务正业”的张江杰成了师生们眼中的“坏孩子”,他也越发不愿待在教室里“消磨”时间,想休学回家搞研究、开公司。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光辉的历程,燃烧的青春(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光辉的历程·燃烧的青春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个小区里,住着82位曾参加过我国“两弹”会战的原核二二一厂的功臣们,他们最大的89岁,最小的75岁。
当年,他们牢记周总理“年轻人就应该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青海。
高原反应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鼻出血、心发慌、头晕目眩、呼吸困难。
那时物资匮乏,青稞做的黑馒头和土豆是主食,大米每人每月只供应3斤。
因为来不及盖房,许多人住的是半截在地下的窝棚,毛毡往地上一铺就成了床。
而为了保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几乎很少回家。
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硬是靠大会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如果再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项事业。
”他们中的陈福良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学校计划举行以“光辉的历程·燃烧的青春”为主题的升旗仪式,请就此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邓恩铭,生于190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ー,1931年慷慨就义。
赵世炎,生于190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牺牲。
生于1900年的沈泽民,生于1901年的李梅羹………陈祥榕,生于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战士,在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英勇战斗,毫不畏惧,直至牺牲。
他曾说,“使命所系、义不容辞”,也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刘家怡,生于2000年,2020年2月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一直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
她曾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
生于2000年的徐鹏龙,生于2000年的王佛军………百年前,一批风华正茂的“00后”燃烧青春,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现在,又一批“00后”英勇向前,用年少的双肩担负起家国重任。
张桂梅事迹500字左右

张桂梅事迹500字左右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这个活着的榜样,她坚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仁慈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敬佩。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张桂梅事迹500字左右6篇,以供大家参考!张桂梅事迹500字左右篇1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强执着励精图治,节俭节省无私无私,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强执着励精图治。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疆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挑选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
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单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仔细照管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态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
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气力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节俭节省无私无私。
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
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
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
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管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坚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张罗资金。
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张桂梅的事迹和精神品质7篇1秘书

张桂梅的事迹和精神品质7篇张桂梅的事迹和精神品质篇1我是含着热泪看完张桂梅校长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言的,从张桂梅校长被搀扶着走向会场,到目光落在她布满膏药的双手,我的心很疼,心疼她走过多少崎岖坎坷的路,才把那1800多名女孩子们送出大山,改写了她们一生的命运,她以自己的柔弱身躯为贫困山区的教育擎起了一片蓝天。
耕耘不问收获“燃灯校长”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回观张桂梅校长这荡气回肠的人生历程,心中满是感动和敬仰,她以自己的行动和信仰来诠释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忠诚和担当。
我骄傲我们有这样一位提灯人,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用知识改变了1300多名学生的命运,她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一名党员和老师的执着与远见。
我时常在想,为人师的我们在这条路上究竟又走了多远?坚守着什么?我不悔今天的选择,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是对我的心灵的一次荡涤,有人可以把使命与担当写的如此厚重,有人真的可以为别人逆天改命。
张桂梅校长的吃穿用度又是如此的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一次次诠释着一名党员和老师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
越走近张桂梅校长,越能深切的领会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
张桂梅不是神话里的的英雄,她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
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唯有用心去感受学习张桂梅的精神,竭尽全力去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教师,方能不负这个时代!脚下就是远方“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张桂梅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言时说道。
她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
张仁杰:“感恩中国”感动世界

张仁杰:“感恩中国”感动世界张仁杰:“感恩中国”感动世界一材多用张仁杰:“感恩中国”感动世界叶茂樟福建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邮编362411【素材聚焦】张仁杰,安徽六安人,家贫失学,曾四处流浪,进过砖场、捡过垃圾,后被好心人收养。
2004年底,从武术学校毕业的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当健身教练兼家庭教师。
工作之余,他常给街道的流浪儿和病患儿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5年7月,他在自己1.8平米的租住处创办了“感恩中国”网站,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体。
他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每天还忙得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被网友们戏称为“丐帮帮主”。
如今,他和他的“感恩中国”网站救助病残、流浪和贫困助学等弱势人群6000多人,其活动范围也早已超出北京、西部等偏远地区,“感恩中国”网站也成为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感恩门户网站和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门户网站。
【一材多用】一、以“感恩”为话题感恩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智慧聪达的人,不会为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耿耿于怀,也不会一味索取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
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学会感恩,为自己没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对你的砺炼。
怀着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怀着感恩的心,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美丽。
张仁杰,一位普通的年轻人,只因为自己年少流浪时曾经被一位好心的老伯收养,心中便从此播下了爱的种子,从此踏上了爱心的旅途。
俗话说,“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
张仁杰,这位出身农村贫寒家庭的小伙子,他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以一种更加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回报社会,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张仁杰,“感恩中国”感动世界!二、以“逆境”为话题人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无论在多么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袭击。
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是迎难而上,还是徘徊退缩?张仁杰,一位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用心作歌用爱作诗——记感动江城德艺双馨人物陈静波

用心作歌用爱作诗——记感动江城德艺双馨人物陈静波作者:朱盾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3期陈静波1971 年出生于永吉县,是永吉县新起点培训学校校长、吉林省静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评为吉林市感动江城德艺双馨人物、吉林市农村实用型专家、永吉县文化名人等。
他在《词刊》等各种音乐刊物发表了近千首歌词曲,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歌诗”之路。
陈静波的个头虽然不高却蓄满了力量,厚厚的眼镜下,他的眼神真挚却格外锐利,似是能看透世间美丑爱憎,所以他用欢笑泪水写成的歌才能走进你的心里。
许多歌词本身就是最好的诗,例如《我的祖国》《牵手》《敢问路在何方》《我的中国心》《难忘今宵》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陈静波创作的歌词则用鲜明的“黑土地”烙印触动着听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陈静波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是个农民。
父亲在他很小时因病离世,他是母亲拉扯大的。
高考落第的陈静波没有复习的打算,生活让有着大学梦的他直接做了镇里的代课教师。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创作。
但生活的重担最终使他辞去代课教师的工作,并接过母亲手中卖瓜子、饮料的小生意,这是他第一次为了生计的转身。
但他没有放弃梦想,依旧晚上挑灯夜战写作。
10 年的小本生意是他积累财富的艰辛旅程。
在这一阶段,他经历了文学路上最重要的一次转身——由最初的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变为专门创作歌词。
慢慢地,他的音乐创作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这时他开始第三次转身,由创作歌词到作曲,办学校,办公司,建立艺术团。
陈静波所创建的新起点培训学校充实了农村的教育教学力量,为本地农村儿童的艺术启蒙以及部分教师的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他先后出资70 多万元购买了二层楼的教学场所,购买了先进的教学仪器。
几年间,聘任的教师三十有余,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达到了几千人,有的学生还考取了吉林市的重点初、高中。
他所创建的文化传媒公司,与省内外联络合作影响日益扩大,未来将会对永吉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榜样6心得体会200字10篇

榜样6心得体会200字10篇榜样是什么?榜样是船,让我们扬起希望的帆,带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大家看完《榜样6》,有什么样的心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榜样6心得体会2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榜样6心得体会200字(一)榜样,是一面旗帜。
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人物树立了众多的榜样,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激情和理想,让我们更加勤奋,更加努力。
但是,成为“榜样”,一定要惊天动地、动人心魄吗?其实,就拿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句沁人心脾的语言,也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正能量,普通人也能成为“榜样”。
我家门前新修了一条很宽很宽的马路,马路上的十字路口有一条很宽很宽的人行横道,这里是我上学的必经之道。
笔直的斑马线、崭新的红绿灯,让人耳目一新。
可是,有些行人的不文明行为,与这漂亮、整洁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特别刺眼。
这天早上,老天爷好像并不高兴,天气逐渐阴沉下来,我和妈妈刚走到十字路口,人行红灯亮了,我们的脚步停了下来,同时走过来一位大姐姐,她抬头看了看红灯,也停了下来,和我们一起等红灯。
这时,一位老奶奶拎着一个购物袋,左看看,右瞧瞧,看见没车,便径直往前走,一点儿也不在乎亮着的红灯,看着她不太灵巧的脚步,我真是但心突然来一辆车,那该多危险啊。
接着又来了一位叔叔,他甚至连路也不看,大摇大摆地直接走过去,走到半路的时候,还转过头看了看我们,那眼神仿佛在说:“傻瓜,怎么还不走,这么宽的路!”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路上也没车,站在这里等红灯是不是太傻了?我扭头看了看旁边的那位大姐姐,她平静地看着红绿灯,丝毫没有在意别人的眼神。
“是啊,做对的事情为什么要不好意思呢!”我挺直了腰,也平静下来。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位老爷爷,牵着一个小女孩,爷爷拉着小女孩就要闯红灯,小女孩不依,着急地说:“爷爷、爷爷,老师说过‘红灯停、绿灯行’,现在不能走!”爷爷不听,拉着她要走。
小女孩极不情愿地跟上,她回过头,看到正在等红灯的我和那位大姐姐,突然充满力量一样,挣脱了爷爷的手,回到了等待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我要和哥哥姐姐一起等红灯!”那位爷爷尴尬地笑了笑,答应了。
张俊杰:我有一个梦想,要造出最先进的武器

张俊杰:我有一个梦想,要造出最先进的武器作者:小川来源:《人生与伴侣·极品》2017年第03期“习近平主席勉励青年一代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革新成果运用到导弹发射中。
”讲出这番话的是火箭军工程大学核科学和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张俊杰,一位年仅24岁的90后青年。
“年轻有为”,用在张俊杰身上并不为过。
自从2010年入学火箭军工程大学以来,6年时间里,张俊杰一直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求学圆梦的路途上,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凭借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军人精神和青年特有的朝气,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在校期间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军首届物理创新一等奖、全军院校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被评为优秀学员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这一系列至高荣誉便是张俊杰圆梦路上最好的青春注脚。
追梦路,从研发智能垃圾清扫机器人开始2010年,年仅18岁的张俊杰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火箭军工程大学。
入学伊始,在学校登记的入伍志愿书里,张俊杰这样写道:“为中国造最先进的武器。
”“虽然我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空、有点大,但是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之而努力奋斗。
”回顾当初,张俊杰这样评价道。
对于年轻的张俊杰而言,这项入伍志愿,成为他当初对自己、对青春、对祖国庄重许下的誓言,也成为他之后不懈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人眼里,90后是稚嫩的一代,但在我心目当中,我认为90后更是追梦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抱负,并且愿意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
”作为一位90后,张俊杰不愿背负“温室幼苗”的标签,反而更希望彰显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张俊杰的追梦路就是怀着如此的抱负和信心开启的。
在大一刚刚入学不久,张俊杰就迫不及待地参加了科技创新比赛。
“那个时候,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非常受欢迎,我报名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一个超级智能的垃圾清扫机器人,它能够交流、能够清扫、能够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