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学生围经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卫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

卫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摘要:当前,我国中职卫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卫校生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卫校心理素质生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56在中职卫校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所以,中职卫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视,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了卫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由于各职业学校数量增加,学生难招,且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差、厌学、自由散漫、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要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成为中职卫校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1 生理教学中渗透性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1.1 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等变化巨大,这就需要中职卫校根据终身教育的教育方针,全面改革其教育方式,重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其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日后学生继续学习或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卫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偏差,要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将来更好地适应临床医学方面的课程,就必须在生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
生理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这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在生理教学课堂上将现实与生命现象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对学生的钻研精神也有很大的影响。
1.2 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中职卫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中职卫校的生理学课程和解剖学课程应同时开课。
生理学主要是对人体器官功能进行讲解,而解剖学是对器官结构进行讲解,生理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若是缺乏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样,没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得不到发挥。
探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

探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96例月经失调女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8例。
对观察组女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对照组女生进行常规月经失调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女生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明确造成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因素后,针对性展开心理护理,对治愈月经失调效果显著。
关键词: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心理护理月经失调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尤其对于青春期女生来说尤其高发。
作为正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女大学生,她们的心理正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也正是月经失调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
心理压力给女大学生的情绪、心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进而极易引发他们神经内分泌紊乱,进而造成月经失调[2]。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7年6月-2019年2月到我院进行月经失调治疗的女大学生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抓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8例。
观察组,年龄18~22岁,平均(20.27±2.31)岁;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分别为30例、18例。
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1.64±2.27)岁;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分别为29例、19例。
参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21.78±2.46)岁;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分别为28例、20例。
三组女大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研究。
1.2方法1.2.1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女生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指导其使用调节月经药物乌鸡白凤丸(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1702),饭后服用,每日2次,每次1丸,连续服用1个月[3]。
1.2.2心理护理观察组同样使用乌鸡白凤丸进行治疗,服用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宣教。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标签: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卫校学生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的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是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障。
在中等卫生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
据有关部门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需要。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
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
1卫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原因1.1生理与心理成熟度不一致的矛盾卫校学生正处于通常所说的“心理断乳期”,年龄一般在15~20岁,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上的成熟度却远未跟上。
这个时期充满了活力,也蕴育着矛盾,容易带来智慧,但也带来迷惑,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而导致不适应的行为。
于是出现了学生情绪的忽高忽低不稳定,易感情用事,冲动,行为过激,早恋等。
1.2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现在卫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学习独立生活。
一方面对“自由”充满了欣喜,另一方面又欠缺独立生活、自我约束的能力。
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无所适从。
崇尚自主意识,却又离不开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
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或退缩,容易产生偏执、敌对情绪。
1.3现代意识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当今的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摘要】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该文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两个方面探讨了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素质现代的健廉观对健康教育的发展更有积极的意义,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人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高,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前提,卫生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卫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很片面,认为没有疾病“能吃能睡” 就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生存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环境,人生活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生理和心理相互影响,健康既包括身体各器官、组织及功能正常,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品质、健美的体形、乐观向上的情绪[1],对环境的适应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学生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1.1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1.1.1学习上缺乏自信卫校学生年龄在十六七岁的青春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中等卫校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不好,一部分学生厌学心理严重,意志薄弱、贪图享受、自由散漫、消极厌学、自卑心理严重,认为低人一等,自暴自弃、萎靡不振,产生消极颓废的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
卫校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确对老师的批评,对学校规章制度消极抵抗,逆反心理严重,适应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与同学、老师不能主动交往,自我封闭,情感孤独,智力的差异,学习方法不科学,一部分学生到卫校学习不是出于自愿,被迫来学习,医学课程难度较大,一些学生精神上压抑,学习没有兴趣,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产生畏惧心理。
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了解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 082名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有46.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卫校一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较明显;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较明显;来自农村的学生各因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标签: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卫生学校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1]。
随着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调查我校医疗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卫生学校(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我校15~20岁1 0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12名,女570名,年龄16~21岁,平均18.5岁。
1.2调查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进行问卷调查。
由学生对每项内容作出书面回答。
采用5级评分方法,无症状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症状相当明显为4分,症状严重为5分,最后计算量表总分和各个因子的得分,并以因子分≥2分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多组间SCL-90各因子评分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因子评分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SCL-90总体测评结果以因子分≥2分作为阳性筛查标准,卫校学生的SCL-90阳性总检出率为46.12%。
卫校护理专业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1研究对象: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其中一年级120名、二年级120名、三年级各110名;年龄在15-18岁,平均16.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研究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抽取的女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9个症状因子和总均分,每个项目按1—5分评分,3分以上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论卫校护理专业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中专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采取一般人口学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生scl-90各因子分值都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中专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3.4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多以女生为主,女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易产生心理矛盾[5]。且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对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间的经常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6]。
综上所述,9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发展并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女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的干预,帮助其渡过这一特殊的阶段,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月经失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紊 乱 和 3 闭 经 者 发病 与精 神 因素 甚 为 密 切 , 例 多于 考试 期 间 , 度 过
经期 受寒 . 月经生理 卫生 缺 乏是 导致 学生 月经 失调 的主要 因素 。 论 结 生有较好 的帮助 。 【 键词 1月经 失 调 心 理健 康 影 响 因素 关
精 神 安慰 、 生理 指 导 、 心理 治疗 为主 , 药物 为辅对 月经 失调 的学
【 图 分 类 号 】R3 中 5 9
况 我 们 引导 学 生 正 确 对 待 考 试 , 除 紧张 心 理 。 确 处 理 人 与 人 消 正
对 我 校 4 6 女 生 进 行 月 经 情 况 调 查 , 月 经 失 调 的 学 生 进 行 心 0例 对
理健 康 状 况 及 共 影 响 因素 调 查 并 分 析 探 究 , 各种 月 经失 调 学 生 对
疲 劳 时 发 病 率 增 高 , 易 受情 绪 影 响 而 发 病 , 同学 之 间纠 纷 , 且 如 家 庭 因素 影 响 , 因 环 境 变 化 加 重 , 晋 南 的 同 学 刚 入 学 时 因地 并 如 理 环 境 、 活 习 惯 突 然 改 变 而 多 数 女 生 月 经 不 正 常 。 于 这 些 情 生 对
皮 层 的 调 控 下 完成 的 , 此 正 常 月 经 的 周 期 、 期 和 出血 量 表 现 因 经
理 负担过重又会加 重月经失调 。 3 2 影 响 学生 月经 失 调 的主 要 因素 及对 策 . . 3 2 1 精 神 因 素是 月经 失 调 的主 要 因 素 处 于 青春 期 的 学 . . 生 , 下 丘 脑 性 周 期 尚未 建 立稳 定 完 善 的 调节 和 反 馈 机 制 , 青 其 且
中小学经期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并推动中小学经期教育的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中小学经期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经期教育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现象经期是女性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了解经期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经期教育,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生理现象,消除对经期的恐惧和误解,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经期期间,女性的生理状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为重要。
经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妇科疾病。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经期期间,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
经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4. 促进性别平等观念的传播经期教育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
通过了解女性的生理特点,学生可以更加尊重和理解女性,形成良好的性别观念。
二、经期教育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为确保经期教育的质量,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掌握经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现象。
2. 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应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经期相关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经期知识。
3. 结合实际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经期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经期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经期教育。
家长可参与学校组织的讲座、活动,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开展个性化教育。
对于月经初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于经期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有利于局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此外,温热磁振动治疗仪所独有的温热作用可传至体内深处,效果可持续于治疗后很久,也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扩张小血管,促进代谢,起到与磁场相协同的作用,高性能的微振动可伴有舒适的按摩感,放松颈部肌肉,使患者在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起到调节身心作用。
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经常接触各种新药,常常忽略了物理治疗这种绿色治疗的手段,而物理治疗通过与药物治疗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对人体起着各种作用,合理地应用物理治疗这一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疗法,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伤害,积极向临床医生介绍物理治疗,使其能认识及接受物理治疗是我们理疗工作者的职责之一。
(收稿2002—09—23)
卫校学生围经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王晔明1 黄晓华2
鞍钢卫生防疫站1(辽宁鞍山114034) 鞍山师范学院卫生分校2
卫校学生围经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围经期的心理保健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于2002年9月对鞍山师范学院卫生分校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选取鞍山卫校全体在校女生共1310人,收回符合本次分析需要的有效问卷1278份,除去17名尚未来月经的学生,实际分析1261人,其中16岁以下339人,17岁232人,18岁289人,19岁218人,20岁以上183人,平均年龄17.7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了一份由躯体症状及心理行为症状等14个项目组成的问卷(躯体症状分为头痛、头晕、浮肿、恶心、呕吐、乳房发胀、腰酸、下腹坠胀等;心理症状分为忧虑焦虑、烦躁不安、易怒、乏力、嗜睡少动、注意力差、不理睬人等),回顾性调查包括月经初潮后与月经有关的躯体及心理行为症状。
2 结果
围经期身心症状以及心理和躯体症状发生率见表1,2。
表1 围经期身心症状的发生率(%)
头痛基本没有有时有经常有
头痛72.821.35.9
头晕84.311.64.1
浮肿87.610.12.3
恶心呕吐79.314.95.8
乳房发胀62.325.412.3
腰酸22.744.632.7
下腹胀痛25.249.725.1
烦躁不安23.446.230.4
易怒52.838.19.1
忧虑焦虑60.232.47.4
嗜睡少动20.148.831.1
乏力22.845.931.3
注意力差48.643.77.7
不理睬人46.439.813.8
表2 围经期心理症状及躯体症状的发生率(%)
身心症状无两项及两项以上四项及四项以上
心理症状12.588.964.6
躯体症状8.975.64.8
3 讨论
3.1 月经期间身心症状发生时间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改变如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忧虑、焦虑以及水钠潴留症状如手足颜面浮肿、乳房胀痛、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调查发现有69.86%症状起始于经前期,但经中期起病者也高达30.14%,而症状高峰出现在经中期的占49.95%。
经前期和经中期持续高峰者为3
4.24%。
而躯体症状可导致心理症状,心理症状又可加重躯体症状,一次围经期的痛苦体验又影响着下一次月经周期,久而久之产生不良的负性信念。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月经史延长,学生所发生的躯体症状及心理症状也逐渐减轻。
3.2 心理障碍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 ①入学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从而造成一种慢性应激性的心理反应。
②女性在排卵、经前3~10天和经期伴随的躯体和心理不适及行为改变。
③缺乏社会经验,感到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为毕业后的职业和前途担忧,长期处于焦虑不安和紧张状态之中,也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及恋爱问题造成了心理障碍,这些原因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功能,发生卵泡成熟障碍而闭经,学生在考试期间由于紧张情绪约有一半的女生月经不正常,多数人月经周期延长,少数人缩短,个别人还完全停经。
各种情绪刺激都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如刺激较强,自身不可控制,便可产生月经病。
3.3 卫校学生围经期身心健康保健措施 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严肃而又重要的工作,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她们热情的指导,减少痛苦和不适,给她们创造愉快的情景感受,比如听听音
·
141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第20卷第2期
乐,与好友交谈等,转移注意力。
②卫校学生的在校阶段已是人格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异常心理的长期困扰必将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适当减轻学生负担,指导学生正确应付各种应激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③加强锻炼身体,有关资料表明,适度的锻炼可降低围经期身心综合征发生。
(收稿2002—12—03)
右半结肠癌术后头皮转移1例
姜玉铁
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鞍山11400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3岁,6个月前因右半结肠癌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
术后15天出院,术后3个月时发现头皮有多个硬结,硬节逐渐生长。
查体:腹平坦,下腹见20cm疤痕,愈后佳。
头枕区及眉弓上方可触及数个硬结,约2cm×1cm~0.5cm×0.5cm,质硬界清、光滑、压痛(-)、活动度差。
于门诊常规切取活检,病理示:转移性腺癌。
复查,肺片及肝、胆、脾B超无异常,病人拒绝治疗,失访。
2 讨论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
它是癌细胞脱离主体,在新的部位或器官继发生长出一个或多个与原发瘤组织类型基本相同的肿瘤,且与原发肿瘤不相连接,其途径有(1)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
(3)脱落种植转移。
直接侵润为局部复发的主要方式。
其中淋巴道转移多以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为主,血道转移多以间叶组织来源为主。
胃肠道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临床以淋巴转移为主,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一般来说,其血道转移首先累及肠系膜上下静脉,后进入门脉系统,早期发生肝转移,瘤细胞脱落进入肝静脉上腔静脉,入心脏后随循环发生肺转移及其他脏器的转移。
另外,压力的作用可使瘤细胞进入椎静脉系统发生“逆转”及“交叉”,使瘤细胞通过肺脏直接发生脑转移。
本例患者,肝肺无转移,而头皮发生转移,临床实属罕见。
(收稿2002—10—18)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1例
张 云 张 彦
莱钢集团公司医院妇产科(山东莱芜27112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1岁,孕1产0。
因停经3个多月、腹痛10小时于2002年6月25日收入院。
妇科查体:宫底耻上3指,外阴无异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口未开。
B超检查:符合13周妊娠,右侧卵巢囊肿。
入院诊断:妊娠3个月,腹痛原因待查。
入院后给予解痉、保胎、抗炎等药物治疗,效果好。
7月2日下午病人突然右下腹疼痛加重。
检查:宫底平脐,腹部压痛、反跳痛剧烈。
B超检查:胎死宫内,盆腔包块,考虑“残角子宫妊娠”,行急症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盆腹腔游离血及血凝块1000ml,右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其右上部可见一破裂口,裂口直径约6cm,胎儿已排入盆腔,大小符合14周妊娠。
术中行右侧残角子宫切除术。
术后给输液、输血、抗炎药物治疗,病愈出院。
2 讨论
残角子宫是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
多数残角子宫与对侧正常宫腔不相通,仅有纤维相连,此例患者属此类,受精卵可能经腹部游离种植其内。
患者往往在妊娠16~20周时残角子宫破裂,若不及时手术,可大量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残角子宫妊娠后膨大,遮盖正常子宫,易误认为正常子宫妊娠。
其诊断难度大,因此对妊娠后不明原因腹痛,应考虑到残角子宫妊娠的可能性。
(收稿2002—08—26 修回2002—10—22)
乳腺恶性淋巴瘤1例
李 君
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鞍山11403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9岁,于1998年8月发现右乳和右液窝包块,就诊。
行“右乳肿块切除术”。
术后病检:乳腺及液窝包块为淋巴瘤,非何杰金型,B无裂细胞,术后予COPP和BCOPP方案交替化疗4疗程,后改用CHOP方案化疗2疗程,生存期3年,因出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治疗无效,呼吸衰竭死亡。
2 讨论
原发于乳腺的淋巴瘤罕见,据1967年LAHS统计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临床常误诊为乳腺癌,需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治疗同结外淋巴瘤治疗方案相同。
(收稿2003—01—20)
·
142
·Chines e M edical Journal of M etallurgical Industry,April2003,Vol.20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