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子惊醒后人

合集下载

重温诸葛训诫,启发孩子教育

重温诸葛训诫,启发孩子教育

重温诸葛训诫,思考教育本真李品良受疫情影响宅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学习。

重温了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关于诸葛亮的身世,《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这样记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

当时的司隶校尉主要是负责京师及其周边地区行政、治安以及军事的长官,官位显赫,权力相当大。

他父亲诸葛圭,担任过太山都丞,官职也还可以。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叔父,曾为刘表的属吏,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

躬耕南阳郡叶县,与医圣张仲景交好。

抚养诸葛亮兄弟成人。

可惜的是,诸葛玄去世的也比较早,那时的诸葛亮才17岁。

为了生活,诸葛亮就跑到了南阳开垦了一片空地,并定居下来,这也是为何诸葛亮自称为“布衣”的原因。

客观来看,诸葛亮并不是布衣,而是出身于官宦之家。

尽管之后家族没落,却依然有贵族的气息,比当时真正的农民强很多。

由于东汉末年还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只有名门望族的子弟才有机会做官。

诸葛亮此时很穷,但因出身名门结交了不少名流,比如司马徽等人,这也是他成名的主要原因。

若诸葛亮没有结交这些人,刘备可能就不会知道有他这个“卧龙”的存在,更不会有之后的三顾茅庐,以及他之后的辉煌。

现在的时代环境与三国时期已经相去甚远。

对于现代孩子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环境,还重要吗?回答是确定的。

年轻人要结婚、生孩子,之前还真要想想,你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吗?某大城市的丈母娘挑选女婿的标准:1、本地户口,1980年后出生,独生子女未婚;2、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留学归来优先);3、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有车有房;4、市区120平以上婚房,全额付款,房产证上写女方名字;5、婚后收入归女方保管;15、婚后不得出轨,否则净身出户…。

我国古代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

我国古代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

我国古代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父母教育孩子总是少不了严厉,不只是当今社会父母会严厉的教育孩子,在古代也有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严厉教育孩子的事例观念的转变。

宋代的母亲已经认识到溺爱孩子的后果,司马光的母亲就曾经说过:“作为人母,不患其不慈,而患其只知爱而不知教。

古人说得好:‘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子女成为大奸大恶之人,甚至被判刑、杀头,这不是别人唆使的,正是母亲纵容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小时候喜欢飞鹰、走狗的寇准,被严厉的母亲用秤砣砸伤脚面。

这一砸,让寇准翻然醒悟,从此开始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相。

地位的提高,使宋代的母亲读书识字,有能力督促孩子学习。

苏轼的父亲苏洵常年在外,母亲程氏自然就担负起教导苏轼读书的任务。

一天,母子俩读东汉《范滂传》,苏轼对母亲说:“我想做范滂这样的人,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作范滂,我怎么就不能作严格教子的范母呢?”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郑氏守节不嫁,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

由于家中贫困,买不起笔墨纸砚,母亲就叫欧阳修拿芦荻在沙地上练字,后来欧阳修不负母望,官至副宰相。

与之类似的还有真德秀的母亲吴氏等等。

她们已经深深懂得,教育孩子仅靠“母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感情、靠能力、靠威严。

家庭背景也是造就严母的基本条件。

家中地位尊贵的母亲,性格也更要强,对儿子要求也更严格。

一门出了两个宰相、一个将帅的陈省华一家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进士出身的父亲陈省华忙于政务,教育三个儿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母亲冯夫人的身上。

于是冯夫人便一手握棍,一手持香,夜夜陪读。

一边严加督促,一边焚香祈告。

“二十四孝图”中的“冯母烧夜香”,说的就是冯氏陪读的故事。

正是在母亲的棍棒下,大儿子陈尧叟、小儿子陈尧咨考中状元,二儿子陈尧佐考中进士。

陈尧叟、陈尧佐后来都官至宰相,陈尧咨则被任命为节度使,相当于将帅。

与冯夫人相似的还有南宋士大夫楼钥的母亲汪夫人。

家庭教育:诸葛亮《诫子书》对育儿教子的借鉴意义

家庭教育:诸葛亮《诫子书》对育儿教子的借鉴意义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后任蜀汉军师、将军)的一封家书,短短的86个字蕴含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不仅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参考,也对育儿教子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处在平和状态时,孩子不仅能主动完成很多活动,而且非常专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天生有安静的能力,但常因家长喋喋不休、见缝插针的“教育”,让孩子也跟着浮躁起来。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制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忠告孩子要节俭,审慎理财,量入为出,才能避免成为物质的奴隶。

但如今,不少孩子的头脑中几乎没有“节俭”这一概念,不懂得物尽其用,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自古纨绔无伟男”,家长要从日常琐事教育孩子节俭,如孩子忘关水龙头,家长可让他说出水的5个用途,并告知如果人人不节约用水,将来就没水喝,也不能洗衣、洗澡、做饭、洗菜……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做到。

第三课:淡泊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忠告孩子不要过分讲求名利,静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当今社会浮躁,孩子也深受影响。

如问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会回答当有钱人、大老板、大官。

要让孩子学会淡泊名利,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攀比,给孩子最适合的东西,而不是最贵、最有名的东西。

其次,若孩子在学校被爱攀比的小朋友影响,家长要及时扭转孩子的价值观。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能是学习的结果,若心境专注,则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的天才非常少,95%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个人成就主要看后天学习。

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包括阅读、问问题、独立思考等。

还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帮着选择最适合的内容,而不是跟风报各种学习班。

第五课:立志的力量“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孩子要立志,要有决心和毅力,避免半途而废。

孩子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可能产生无数志向。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计划,像爬楼一样,一层一层爬才能到达顶层,只有阶段性地实现目标才能让孩子对志向始终保持兴趣。

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

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

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家庭教育微评】诸葛亮历来被视作智慧的化身,他在54岁临终前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86字的《诫子书》,开篇就给儿子一个高远的人生立意,希望儿子做“君子”。

他用一个“静”字来提示儿子不要急躁,需要平心意静、安静地学习和反省。

他强调“俭以养德”,以此提醒儿子不可以因一个权贵的父亲而堕落。

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我们记住孔明先生的告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解读文/陶清澈摘录自《名门家训》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需要有鸿鹄之志,假如没有志向,像庄子所嘲笑的燕雀那样,“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那么不至”,是难有大作为的。

但是,仅仅空有一腔的豪情壮志是无济于事的,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就必需要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远大志向准备足够的条件,因为“风之积也不厚,那么负大翼也无力”。

诸葛亮历来被视作智慧的化身。

他为刘备三顾茅庐之诚意所感动,提出天下三分之计后,和刘备出生入死,历尽重重困难,终于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和魏国、吴国相抗衡。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他如不是日以继夜地研读经史兵法,也不会生出那么多锦囊妙计,更别提实现三足鼎立的场面了。

因此诸葛亮训诫后人的时候,强调要立志的同时,还要发奋苦学,否那么,志向只能是空谈而已。

诸葛亮在其所著之名篇《诫子书》中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和殷切盼望,他一再强调学习与志向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做人要有志向,不能庸庸碌碌、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要有发奋吃苦的精神,应当保持恒久不变的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才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几乎每位家长都知道这两句话,我们小的时候,家长也曾经以这样两句话教诲过我们。

诫子书书法作品

诫子书书法作品

诫子书书法作品诸葛亮,是我国非常出名的一个人,被后世奉若神明。

他1的戒子书也一直是书法家们喜欢拿来创作的范文。

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诫子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诸葛亮家训《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灵魂人物,所以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引人注意。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诸葛亮的丑妻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

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女呢?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是注重人的内在美。

阿丑自幼才识过人,颇有心计,诸葛亮早在成婚前就有所耳闻。

这不无道理,但并非全部。

其实,诸葛亮娶阿丑,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褒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

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

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自幼丧父,少年时代便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尽军阀混战的苦头,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

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

14岁时,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17岁那年,叔父死了,他从此没了依靠,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

他虽然住在乡下,但他不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为国家尽忠的抱负,怀着如此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而建功立业。

这种政治上的考虑无疑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还牵涉到了家人的婚事。

这也是为在地主集团的上层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

为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他把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襄阳地区颇有名望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从此,他就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第二,诸葛亮为弟弟娶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南阳地区数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为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自己择妇结亲,当然要服从既留荆州又能结交望族这一政治目的,这也就是诸葛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

诸葛亮与黄承儿智勇双全的父子

诸葛亮与黄承儿智勇双全的父子

诸葛亮与黄承儿智勇双全的父子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与黄承儿被誉为智勇双全的父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智谋超群,被尊称为“卧龙先生”;而他的儿子黄承儿虽然只是个少年,但同样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勇气。

本文将以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为线索,讲述他们的智勇双全之旅。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谋略家之一。

他精通兵法、医术、天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才华横溢。

他常以世贤自居,但却谦虚谨慎。

而黄承儿作为父亲的得意之作,自小接受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智。

在一次外出拜访的途中,黄承儿与父亲亲眼目睹了一支蜀汉士兵与敌军的激战。

此时,蜀汉士兵们士气低落,几乎溃不成军。

黄承儿见状心生怜悯,他索性展现出了他的智慧。

他注意到敌军马背上装备了大量易燃物品,于是他建议迅速点燃这些物品,制造火势,以威慑敌人。

诸葛亮深知儿子的聪明才智,尽管有些忧虑,仍然为黄承儿的勇气和机智所折服,他决定采纳黄承儿的建议。

当火势熊熊燃起,敌军大队被黄承儿所料,惊骇之际,蜀军士气大振,奋起反击,击退了敌人。

众人见此,无不赞叹黄承儿的智勇之举,而诸葛亮也深感自豪和欣慰。

从那一刻起,黄承儿开始逐渐展露头角,成为蜀汉军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诸葛亮对黄承儿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智慧上,他也注重培养儿子的勇气和胆识。

有一次,他与儿子一同征战,面对强敌,蜀军士气低落,情势岌岌可危。

此时,诸葛亮站在高处观察战局,黄承儿见状连忙冲上前去询问父亲的意见。

诸葛亮淡然回答:“我们不是只有智慧,还有勇气。

如果我们的士兵们看到我们毫无动摇的勇气,他们也会感到无比勇敢。

”黄承儿虽然年幼,却能领悟到父亲的深意。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站在诸葛亮身旁,勇敢地面对敌人。

他们的举动激励了蜀军士气,让他们重拾信心,最终逆转了局面。

这一战,让黄承儿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成为了部队中的焦点。

他的父亲则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为他提供智慧和指引。

诸葛亮的故事给孩子的简单启发

诸葛亮的故事给孩子的简单启发

诸葛亮的故事给孩子的简单启发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

他在三国时期曾为蜀汉国家出谋划策,帮助蜀汉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他的智慧和谋略也为后人所称道。

下面,我将通过诸葛亮的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启发。

第一,学会尊重他人。

据说诸葛亮小时候非常聪明,但他却经常因为缺乏尊重他人而惹上麻烦。

他经常对老师提出质疑,而且还砸了别人的东西。

然而,后来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学会了尊重他人,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智慧。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包括老师、父母、同学等等,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第二,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懂得医药、种植农作物等,因此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了更多的利益。

孩子们也应该发掘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价值,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第三,学会耐心和恒心。

诸葛亮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经历了很多波折和困难。

然而,他从未放弃,而是一直努力不懈,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充分展示了他的耐心和恒心。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耐心和恒心,不要轻易放弃,也要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第四,学会思考和判断。

诸葛亮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判断能力而出名。

他可以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和判断,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通过学习诸葛亮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尊重他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耐心和恒心以及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等。

希望孩子们可以从中受益,并成为具有智慧和品格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教子惊醒后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诸葛亮留给儿子的一封信,百字不到却给人无穷启发,对于为学做人有着精简且具体的忠告,使我们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如果不能静下来,则无法保持清醒的觉知,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杂念丛生,我们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的方向?是否每天给自己留出一段安静的时间,倾听内心的声音?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论语》中说:“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志。

”保持简朴的生活,就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少欲知足,放下过多的贪欲,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第三课:淡泊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才能独立而行,实现自己的理想。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无论在工作或学习中,我们是否平静专注、全心全力?修行中说的“静能生定,定能生慧”,也是这个道理。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立志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缺少前行的决心和动力。

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精进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凡事必须努力精进,才能不断进步。

有人说万法皆空,何必努力呢?其实佛法说的是“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这如同儒家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凡事必须尽力而为,但对于结果则不必执着,随缘即可。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态如果太过浮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往往影响一生的命运。

所以诸葛亮提醒儿子要保持淡定,在“励精”的同时,也要注重“冶性”,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性格气质。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其为了过去而悔恨,不如抓紧现在的时间好好用功。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让我们全然地活在当下。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正如普贤菩萨警世偈所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文至简而义至深。

以最精简的文字表达清晰的思想,这是文字般若的最高境界,如同我们持诵学习的《心经》,以二百六十字涵盖大乘般若之精要。

这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简单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