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科学总复习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三) 物理探究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正确处理实验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验。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资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整洁、安全。

2. 课堂:教室环境舒适,教学设施齐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个人私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个人私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方法突破)①②③④(1)(2)(3)(4)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③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2)“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实验中,将两纸板中的一个纸板折转,观察上面是否显示光线,当折转后,这纸板上没有显示光线,则说明三线在同一平面内。

(3)光路的可逆性: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入,观察两次光路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若重合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将玻璃板垂直水平桌面放置的目的:使像与物体完全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3)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作用: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与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便于确定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物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5)实验时选用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蜡烛通过玻璃的前后两面成两个虚像,影响实验效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焦距的测量:实验时,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太阳光(可近似看成是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成一最小的亮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三心一线: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蜡烛恰好在焦点上;③烛焰与凸透镜中心以及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导致像距太大,光屏无法移动到能接收到像的位置。

4、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缓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2)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15
图18(乙)
⑹假如不重新实验,请你利用上述已获取的信息,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 是 0.75 W。
P额=U额I额=2.5V×0.3A=0.75W
6.水果含有果酸。如图14所示在水果中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组成了 一个水果电池。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 研究。 ⑴在水果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 的接触面积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结果如下表:
⑶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5 Ω不变;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保持R= ②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U-I图线; ③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U/V
2.5 2.0 1.5 1.0 0.5
0
0.1
0.2
0.3
0.4
0.5
I/A
2.小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 跟 电阻的关系”

F2/N 2
; 调节。 L2/ cm 4
若杠杆右端上翘,则可将左(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次数 F1/N 1 1 L1/cm 8
2 3
2 2
8 12
1 3
16 8
(1)上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 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 ( D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上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
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三力学实验探究精讲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三力学实验探究精讲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No 中杠杆已经平衡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测弹簧拉力的力臂。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测量结果
Image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细绳等仪器。按照图中所示规范地完成了实验,记录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12/9/2021
第八页,共十五页。
观察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cm3时,物体A所
受浮力大小为
N;表0格.6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

(2)通3过.8分析比较(bǐjiào)第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图略
(2)实验结束后,通过(tōngguò)图甲与图乙两次实验对比,小明找到了他在图乙实 验中相对于图甲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请问你看出来了吗?请你写出一条关于 小明在图乙所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当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倾斜时,力臂不在杠杆上,不好确定(quèdìng)力臂的大


(3)小明若将支点O移至杠杆一端,如图丙所示,他发现实验结果与前两次
粗糙(cūcāo有)程关度。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
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xiàoguǒ)更好。图乙实验中 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不(一选填定“(y一īdìn定g) ”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
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的是( )
D
A.始终水平方向的拉力F1大小将保持不变 B.始终与杠杆垂直的拉力F2大小将保持不变 C.始终竖直方向的拉力F3会逐渐增大
D.三次拉力抬升木棒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均相等
12/9/2021
第十页,共十五页。

专题十三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专题十三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专题复习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1.[2013•广东卷] 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中实验的相关内容,涉及叶绿体色素的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细胞分裂图像、酶的特性等知识。

Ⅳ为黄绿色,是叶绿素b,A项错误;培养基中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根据透明圈的大小来确定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B图中菌Ⅲ周围的透明圈最大,B项正确;由C图中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中央可知,该细胞处于分裂中期,C项错误;D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项错误。

[答案]B2.[2012·广东卷] 分析下表,可推测()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解析]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用来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

据题表可以推测,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含有蛋白质,但不能确定是否为淀粉酶,A项错误;乙遇碘液变色,含有淀粉,B项错误;混合溶液与碘液显色,说明含有淀粉,C项错误;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D项正确。

[答案]D4.[2013•广东卷] 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

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降解成单糖。

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如图6-13-3所示。

(1)向发酵瓶中加入5 g酵母菌开始实验。

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____的浓硫酸溶液来检测酒精。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他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

中考政治热点复习 专题十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中考政治热点复习 专题十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专题十三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热点聚焦】材料一: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

出席会议并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材料二: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完成了2014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3次下潜作业。

材料三:2014年9月22日,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X云山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四: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

国家主席向大会致贺词指出。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知识】七年级(下)教材1.航天领域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各方面协同攻关的结果,而航天科技活动的每一次成功都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2.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

许许多多科学家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勤劳、智慧甚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他们无愧于祖国。

3.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我们赶超发达国家的路还很漫长。

4.我国总体科技实力不强,首先表现在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研发经费、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科技国际竞争力等在国际上的排名不高。

5.科教兴国是党和政府正确把握时代潮流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二、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高中物理 探究法复习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 探究法复习物理实验

探究法复习物理实验洋县城关中学 李鹤实验是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追根到底是由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低,分析处理信息,推导出结论等探究能力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于传统的实验复习方法导致的。

我认为在课堂中采用探究法复习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理论探究阶段传统的实验复习方法,老师讲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做一些练习巩固,导致学生没有实验探索的氛围,没有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认识不深刻,遇到灵活的高考题束手无策。

而探究法复习实验,给出学生目的,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去探索研究,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经过实验验证。

例如复习《电阻的测量》实验时,从学生自己设计的众多的实验方案中,选出了下列可行方案。

1. 万用电表法。

万用电表的两根表笔接在电阻两端,直接测量。

2. 伏安法。

器材:待测电阻R x , 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

如图1所示,电流表测R x 的电流I x ,电压 表测R x 两端电压U x 。

表达式:R x =xxI U 。

3. 伏伏法。

器材:待测电阻R x ,电压表两只, 电源,导线,开关,已知电阻R 0。

如图2所 示,用电压表测R 0两端电压U 0,用电压表 测Rx 两端电压U x 。

表达式:Rx=U U xR 0。

4. 安安法。

器材: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两只, 电源,导线,开关,已知电阻R 0。

如图3 所示,用电流表测R 0两端电流I 0,用电流表测R x 两端电流Io 。

表达式:Rx=xI I 0R 0。

5. 伏阻法。

器材:待测电阻R x ,电压表,变 阻箱,电源,导线,开关。

如图4所示,电阻 箱接入电路的两个不同阻值R 1,R 2,对应电压 表的读数U 1和U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 上。
全效学习中Leabharlann 学练测图Z13-1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Z13-1甲), 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 一定垂直 填“一定垂直”“一 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
成,知道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2.4 N;B和C两项
中实验条件中唯有液体密度不一样,导致浮力不一样,所 以可得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类型之四
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
[2013· 福州]如图Z13-6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
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 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10Ω 2A”、B规格“50Ω 1A”可选。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1、3 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 (3)比较_______ 压力 有关。 大小与________ (4)以上三次实验操作中均要求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 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知道木块 木块所受拉力与摩擦力 是一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平衡力。
【解析】 质量需转化为力进行探究。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类型之三
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
[2013· 济宁]小满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
实验时,利用器材进行了如图Z13-4所示的实验,并将 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 物重 空桶重 拉力 桶与水 G1/N F弹/N 重G1/N 次数 G/N 1 2 0.6 1.1 0.1 0.1 0.3 0.6 0.3 0.5 浮力 F浮/N 0.3 0.5 排开水 重G排/N 0.2 0.5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命题题型】 1.实验探究题。
2.选择题、简答题。
【答题注意】 1.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2.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3.注意结论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013· 东营]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表二 电阻R/Ω 电流I/A 5 0.3 10 0.2 15 0.15
【解析】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 示数,说明R断路,电压表串联入电路。在研究电流与电 阻关系时需调节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2.4 的浮力是_______N 。 B和C 两项,说明浮力大小跟 (2)通过分析图中__________ 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析】 由图顺次可知,物体重力是10 N,完全没 入水中,弹簧秤的拉力为7 N;完全没入煤油中,弹簧秤 的拉力为7.6 N;物体静止,竖直方向受力应该是平衡 力,在煤油中,mg=F+F浮,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
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Z13-1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其他表述只要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均可) 。 _________
3
0.9
0.1
0.5
0.5
0.4N ________
0.4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1)请将表格中第三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一组数据明显与其他
数据反映的规律不符。为了得出结论,他将第一组数据中
的桶与水重G1改为0.4N,排开的水重G排改为0.3N。请你 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针对此实 评价他的做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做第一次实验获取实验数据 。 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同一物块平放与侧放的接触面积不同,压
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为了使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 拉力大小相等,应做匀速直线运动,使两个力平衡。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 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Z13-3所示,一表面粗糙 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 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 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入射角 20° 30° 50°
反射角 70° 60° 40°
【解析】 如果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不垂直,则不能 在纸板上显示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
的夹角。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类型之二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N/kg)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图Z13-2 实验 次数 1 2 3 木块对木 弹 簧 测 力 滑动摩擦 板压力/N 计示数/N 力/N 10 10 20 4.0 4.0 8.0 4.0 4.0
(1)请把表格内的数据填全。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 (2)比较_______ 接触面积 无关。 大小与___________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类型之五 程中。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013· 岳阳]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过
图Z13-7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断开 填“断开”或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 “闭合”)状态。
(2)小明按图Z13-7甲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 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 B 原因可能是_______( 只填序号) A.电流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小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 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 Z13-5所示。
图Z13-5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1)由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可知,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
图Z13-6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B 规格的滑动变阻器。连接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_ 断开 。 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
整。 【答案】 如答图所示
例4答图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3)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 滑动变阻器连入 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电路中的电阻太大,灯的实际功率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 1.8 乙所示,为_______V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A P向_______( 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2.5V。
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
示)为_______A 。 0.3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4)小明再分别换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
表一中另两组数据。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结论;保持电压 反 比。 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5)小丽在做此实验时,每次只更换电阻,测得相应的 电流值,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她无法得到与小明相 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同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电阻R/Ω 电流I/A 5 10 0.15 15 0.10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图Z13-4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限时集训
(3)传说澡盆的水溢出给了阿基米德灵感,由此得出
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重要贡献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尊重实验事实,不能随意改动实验数据, 应重新实验获取实验数据。
限时集训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2013· 包头]为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固定)。
第1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 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Z13-2甲所示。读 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中; 第2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如图乙所示; 第3次:把两块与第1次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 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丙所示。(g=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