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篇 保分2 重温解题模型 题型1 概念原理类学案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核心题型突破 题型2

题型2文字信息类选择题文字信息题是用大段文字描述一个背景材料知识,常常是与生物前沿、科技发展等有关的内容,题干通常较长,逻辑比较复杂,题型新颖、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
解题时也提倡读两遍,先通过快速阅读完成信息的筛选,画出关键词,然后细读,找出其中蕴藏的生物学原理和相互关系,能进行文图转化的进行转化,使复杂的内容简单直观,便于分析。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 B解+析快速阅读,可知题干中描述了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
进一步分析可知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判断,A、C、D项是正确的;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错误。
1.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分子式:C21H20O6)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肿瘤干细胞含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而癌细胞中没有②姜黄素进出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均需要消耗A TP③在癌细胞中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作用相互拮抗④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解+析人体内所有细胞内的基因都相同,所以癌细胞内也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①错误;细胞的增殖需要消耗能量,用姜黄素治疗癌症时,肿瘤干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ABCG2蛋白能主动有效地排出姜黄素,说明肿瘤干细胞在ABCG2蛋白作用下排出姜黄素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A TP是直接能源物质,②正确;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ABCG2蛋白是肿瘤干细胞膜上排出姜黄素的载体蛋白,二者不具有拮抗作用,③错误;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④正确。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

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一、选择题1.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
如图所示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解析:选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抗体是蛋白质,所以图示中的2为蛋白质、3为酶、1为激素、4为抗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既能产生抗体,也能产生酶;人体内的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2.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 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解析:选A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若甲为血浆,根据题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3.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右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右图中Ⅱ1、Ⅱ2片段)。
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解析:选C 图中Ⅱ2片段是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该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只能通过父亲传给儿子。
4.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15N标记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2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解析:选A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上都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两者都会有放射性。
(江苏考试重点推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篇 保分2 重温解题模型 题型5 情景信息类学案练习试卷

题型5 情景信息类[模板概述] 情景信息题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情景、旧知识”。
所以这种题型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
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例题 抗癌药物3-BrPA 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助。
MCT1是 MCT1基因表达的产物。
如图表示 3-BrPA 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用相同剂量3-BrPA 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没有表达 B .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控制合成MCT1的基因 C .MCT1可能是载体,3-BrPA 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 .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越有利于3-BrPA 进入细胞 思维导表 完善如下表格答案 B解析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的MCT1基因没有表达,3-BrPA 没有起到作用,A 正确;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它具有MCT1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抗癌药物3-BrPA 运输至细胞内,杀死癌细胞,B 错误;由图可推断MCT1协助3-BrPA 进入细胞,可能是载体,3-BrPA 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C 正确;表中数据表明细胞中的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癌细胞死亡率越高,更有利于3-BrPA 进入细胞,D 正确。
1.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 e),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图2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测得的相关数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M e产生B.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 eC.M e的线粒体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D.M e的培养液中酒精含量要高于M的培养液答案 B解析乳腺癌细胞(M e)的产生是M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据图2分析,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M数量减少较多,说明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 e,B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没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C错误;乳腺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会有酒精产生,D错误。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篇 保分2 重温解题模型 题型5 情景信息类学案

题型5 情景信息类[模板概述] 情景信息题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情景、旧知识”。
所以这种题型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
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例题 抗癌药物3-BrPA 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助。
MCT1是 MCT1基因表达的产物。
如图表示 3-BrPA 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用相同剂量3-BrPA 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没有表达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控制合成MCT1的基因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越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思维导表完善如下表格答案 B解析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的MCT1基因没有表达,3-BrPA没有起到作用,A正确;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它具有MCT1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杀死癌细胞,B错误;由图可推断MCT1协助3-BrPA进入细胞,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C正确;表中数据表明细胞中的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癌细胞死亡率越高,更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D正确。
1.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 e),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图2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测得的相关数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M e产生B.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 eC.M e的线粒体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D.M e的培养液中酒精含量要高于M的培养液答案 B解析乳腺癌细胞(M e)的产生是M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据图2分析,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M数量减少较多,说明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 e,B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没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C错误;乳腺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会有酒精产生,D错误。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篇保分2重温解题模型题型2坐标图解类学案

题型2 坐标图解类[模板概述] 坐标图中,多以时间、位置、温度等易测量的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曲线图或直方图表示事物变化及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生物体结构、代谢、生命活动及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解题思维模板如下:(1)曲线坐标(2)直方坐标例1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 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1)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3)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
思维导图完善本题思维图答案(1)逐渐下降28 (2)淀粉和蔗糖含量输出量 (3)抑制解析(1)由图1信息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固定CO2能力明显降低;对照组(未摘除棉铃)植株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应为“去除棉铃百分率为0”时的CO2固定值,即“28”。
(2)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片光合产物“被运到棉铃中被利用”,故除去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降低,从而导致相应产物在叶片中积累。
(3)综合图1、图2相关信息可知,由于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将明显降低CO2固定速率,即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例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 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仿真许二含解析

仿真小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小题,共27分)1.(2019·苏州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是核糖及核苷酸的组成元素B.二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呈现紫色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糖类在细胞内的氧化速率比脂肪快解析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答案 A2.(2019·南通一模)人的胰高血糖素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8个肽键和29个羧基B.胰高血糖素只能由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C.加热变性的胰高血糖素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骨骼肌解析胰高血糖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8个肽键和1个羧基;加热变性的胰高血糖素肽键不变,还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
答案 B3.(2019·镇江一模)下列有关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B.所有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甲、乙两种细胞器C.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中心体(乙)无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但只要存在有氧呼吸的酶就可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A4.(2019·苏州一模)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方法一:AABB×aabb→F1(自交)→F2(自交)……→AAbb植株方法二:AABB×aabb→F1,并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植株→秋水仙素处理,获得AAbb植株A.方法一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方法操作简便B.方法一获得AAbb植株,应从F2开始筛选C.方法二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方法二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单倍体的种子或幼苗解析方法一是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方法操作简便,只需杂交,然后不断自交,从F2开始筛选出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再多次自交、筛选,最终获得纯合子,A、B正确;方法二是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材料是花粉培育的单倍体幼苗,只需两年时间,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D错误。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二)答题规

增分策略(二)答题规范专训1.(2019·南京二模)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图乙是根据光质和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中,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____________。
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被相关酶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再被转入各种细胞利用。
(3)图乙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
b点数据大于c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产物并分析。
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
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卡尔文循环指的是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都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
(2)由图甲可知,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三碳糖磷酸。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考前仿真适应性训练含解析(满分120分,限时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果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B.乳糖存在于早期植物种子的白色乳汁中C.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多种还原糖D.在人的肠道中纤维素彻底水解为葡萄糖解析:选C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乳糖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植物细胞中没有,B错误;人体细胞不分泌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无法水解,D错误。
2.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甲、乙细胞中的⑦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解析:选D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叶绿体和⑨大液泡,⑩细胞壁不是细胞器;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③内质网、⑤线粒体和⑦高尔基体,②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乙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显示绿色,会影响物质鉴定中显色反应的观察;⑦为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有关。
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C.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①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有关,与②无关解析:选C图中a表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 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而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是自由扩散进细胞;细胞膜上能识别信息分子的是①糖蛋白;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等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与②和③都有关。
4.研究人员从霉菌中提取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等量且足量)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内其产物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 概念原理类
[模板概述] 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此类试题解题思维模板如下图:
例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的效率会增强
B.细胞增殖,可能不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C.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
思维导图完善本题概念思维关系图
答案 A
1.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组织细胞表面可存在多种信号分子的受体
B.一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的表面
C.胰岛素受体被机体自身抗体攻击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D.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导致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答案 D
解析一种组织细胞表面可存在多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如垂体细胞膜表面既有接受下丘脑分泌的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的多种受体,也有接受甲状腺激素的受体,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几乎可被全身所有细胞接受,B项正确;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性免疫效应的现象,C项正确;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后导致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项错误。
2.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膜蛋白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B.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
C.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且都需要mRNA参与
D.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膜蛋白的组成会部分改变
答案 B
解析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其中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其中受体蛋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B 错误;蛋白质是由mRNA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被HIV侵染的T细胞是靶细胞,能被效应T 细胞特异性识别,因此膜蛋白的组成会发生部分改变,D正确。
3.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C.将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D.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完成的
答案 B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分离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离开,可见,分离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正确;分离各种细胞器常采用差速离心法,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C错误;纺锤体的作用只是把已分开的染色体拉向两极,不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