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患者病情评估总结与持续改进.doc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

问题反馈:
改进措施:
10、1.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有□无
2.有住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规定。 □有□无
3。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岗前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否
4。医师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知晓率为100%。 □是□否
5.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三基”训练主要内容。 □是□否
⑴作为大查房重点□是□否 ⑵有评价分析记录 □有□无
问题反馈:
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评价、分析、(每季度):
7。病历中记录会诊效果. □有□无
会诊制度落实情况
(1)有定期评价、反馈□有□无
(2)整改建议与持续改进□有□无
问题与缺陷反馈:
整改措施:
分析总结(每季度) :
6、医院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有明确的制度与要求。
1.有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 □有□无
2。向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出院指导。 □有□无
阿旗医院住院诊疗管理督查记录
检查时间:年月日科室:
检查内2.对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有□无
包括以下项目:
⑴评估标准与内容 □有□无
⑵评估程序 □有□无
⑶评估重点范围 □有□无
⑷评估人资质 □有□无
⑸评估时限要求 □有□无
⑹记录格式规范 □是□否
3.科室有开展患者病情评估培训的记录。 □有□无
(7)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是□否(8)⑻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是□否
2.对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定期进行分析.□是□否
3。通过分析,对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进行评价。□是□否
1.各科室对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有:
⑴指标□是□否⑵分析□是□否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科年度: 2020人民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各一、二级科室应成立由科主任任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各医疗诊疗组组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管理小组设一名专职质控员,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本的记录等工作。
对设有临床功能室的临床科室,科主任可以设立由功能室组长或分管科主任任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归属的临床科室一起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所有小组均应向医务部备案。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一)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三)做好本科室人员、技术、设备的权限与资格管理,确保依法执业。
如执业医师护士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输血及抗菌药物处方权、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等(四)加强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要应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五)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等进行自查、分析、评估、整改,同时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督查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的自查与管理。
(七)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九)分析、评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现缺陷并进行改进。
(十)对本科室人员开展的技术权限(包括:手术、介入、麻醉、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进行初审,并报医务部予以授权,对科内人员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督导检查表模板

1、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床位使用率的要求:□是□否。2、床位使用率达到预定考核目标:□是□否。
十一、病历书写
1、医师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知晓率为100%:□是□否。2、有科室病历质控人员:□有□无。3、有定期开展科室病历质控的工作记录:□有□无。4、甲级病历率≥90%:□是□否。5、无丙级病历。□是□否。6、科室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有□无。
住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表模板
检查科室:检查日期:考核季度: 检查部门:
项目
标准与要求
一、病情评估
1、对每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是□否.2、病情变化时评估:□是□否。3、出院时评估:□是□否。4、病历中有病情评估记录:□有□无。5、根据评估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是□否。
二、合理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
1、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有□无.2、遵循临床各种检查适应症:□是□否.3、临床治疗规范:□是□否。4、有创检查前履行书面告知:□是□否。5、对重要检查结果有分析记录:□是□否。6、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有记录:□有□无。
三、抗菌药物应用
主 要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效果评价:
年 月 日
十二、质量与安全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健全,科主任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否。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和工作记录:□是□否。3、各质控组定期进行质控自查并有记录:□是□否。4、对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无,改进措施:□有□无。
十三、不良事件上报
1、知晓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否。2、及时上报并记录不良事件:□是□否。3、对本科室的不良事件问题进行分析:□有□无,改进措施:□有□无。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
一、院前急救病人医疗质量管理记录1.病情诊断:根据患者及其家
属所提供的情况,经医生会诊,确定该患者的病情。
2.医疗措施:针对该
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
3.药物管理:根据该患者的具体
病情,使用哪些药物,及其使用时间,定量等。
4.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
定期评估,监测病情和治疗进展情况。
5.术前评估:对病情,预期效果,
和术前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有效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术中
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术中护理和支持,以提高术后效果。
7.
术后评估:对术后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监测术后恢复进展情况。
8.护理评估:监测患者的护理需求,按照规范进行护理。
二、院前急救病
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1.改进医疗护理:定期评估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改进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改善诊
疗方案:定期评估和改进诊疗方案,使用有效的疗法,提高患者康复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质量检测:定期检测药品,诊疗设备等,确保使用
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4.病人教育:为病人提供周全的信息。
住院诊疗情况分析与持续改进

金牛中心卫生院住院诊疗情况分析与持续改进
其中: C级标准:共92条能完成80条比例:87%
不能完成12条原因:需医院职能部门协助完成、与我科专业无
关、需开设新生儿科及相关设施、专业技
术水平有限
B级标准:共28条能完成18条比例65%
不能完成10条原因:需医院职能部门协助完成、与我科专业无
关、需开设新生儿科及相关设施、专业技
术水平有限
A级标准:共12条能完成6条比例:50%
不能完成6条原因:需医院职能部门协助完成、与我科专业无
关、需开设新生儿科及相关设施、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病情评估检查总结

病情评估检查总结标题:病情评估检查总结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总结病情评估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临床症状评估1.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持续时间、症状的性质等。
1.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皮肤、黏膜、体温、脉搏等指标。
1.3 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二、实验室检查2.1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等,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代谢情况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3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三、功能检查3.1 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病。
3.2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医生判断肺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等,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四、特殊检查4.1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的方法,观察病变的组织结构,帮助医生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发展趋势。
4.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以检测患者的遗传信息,帮助医生诊断遗传性疾病,指导治疗方案。
4.3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帮助医生判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五、综合评估5.1 综合分析: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功能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5.2 重点关注: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十九、病情评估的国际化接轨
1.关注国际病情评估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2.参与国际病情评估相关的合作项目,提升医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推动国际病情评估标准的本土化,结合我国实际优化评估体系;
4.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医护人员病情评估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水平。
八、病情评估的信息化建设
1.医院应加强病情评估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提高评估效率和质量;
2.开发和应用智能化评估工具,辅助医护人员进行病情分析和决策;
3.建立病情评估数据库,实现病情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4.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病情评估结果的共享,提高多学科协作治疗效果。
九、病情评估的伦理与法律要求
二、病情评估的组织与管理
1.医院成立病情评估小组,负责全院病情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临床科室设立病情评估工作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情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3.医院定期组织病情评估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病情评估能力;
4.医院建立健全病情评估相关制度,确保病情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病情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四、病情评估的流程
1.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在8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
2.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应及时进行病程评估;
3.患者出院前,医生完成出院评估;
4.评估结果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分类,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五、病情评估的持续改进
1.医院定期对病情评估工作进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病情评估的持续改进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3.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病情评估流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5.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病院对科室有明白的质量与安然指标,病院与科室按期评价,有中断改良的后果.
【C】
1.病院对科室有明白的质量与安然指标,包含: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逝世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患者安然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病院沾染掌握质量监测指标.
2.按期剖析质量与安然指标的变更趋向,权衡本科室的医疗办事才能与质量程度.
消失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成果:□【C】;□【B】相符“C”,并;□【A】相符“B”,并;
改良措施:
1.
2.
3.
改良成效: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天资的人员构成质量与安然治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然治理.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天资的人员构成质量与安然治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然治理.
【C】
1.有规范运用与治理抗菌药物的相干轨制.
2.抗菌药物运用相符《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点原则》等规范.
3.实施三级治理,临床医师经由培训.考察及格后方可授予三级治理的处方权.
4.按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剂抗菌药物运用.
【B】相符“C”,并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轨制,改良抗菌药物运用.
消失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成果:□【C】;□【B】相符“C”,并;□【A】相符“B”,并;
改良措施:
1.
2.
3.
改良成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患者病情评估督导检查总结分析
一、为加强住院患者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切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科于2014年12月20-28日通过查看归档病历对患者病情评估及诊疗方案进行专项检查,以了解现状并逐步整改。
1.随机检查2014年120份归档病例,其中神经内科:13份;儿科:7份;重症医学科:5份;眼科:6份;心内科:10份;内分泌科:9份;骨科:11份;中医科:10份;耳鼻喉科:6份;普通外科:4份;老年病科:5份;妇科:4份;放疗科:4份;泌尿外科:2份;脑外科:4份;呼吸内科:7份;化疗科:6份;消化内科:2份;急诊科:1份;心胸外科:1份;肿瘤外科:2份;口腔科:1份。
2.突出问题是科内对病情评估制度未进行系统培训,这些科室是:儿科、眼科、心血管内科、骨科
3.具体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例数
一般资料填写不全19例
基本病情状况填写不全56例
风险因素评估不足46例
评估不能体现对诊疗方案支持16例
评估缺少上级医师签名6例
(1)一般资料填写不全的有:神经内科2份;心血管内科6份;普通外科2份;妇产科1份;放疗科2份;脑外科3份;呼吸内科1份;中医科2份。
(2)基本病情状况填写不全的有:消化内科:1份;儿科:5份;耳鼻喉科:2份;重症医学科:4份;神经内科:3份;心血管内科:7份;普通外科:2份;内分泌科:2份;妇产科:2份;泌尿外科:2份;放疗科:1份;老年病科:2份;眼科:6份;脑外科:2份;呼吸科:2份;中医科:4份;骨科:4份;肿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急诊科:1份;(3)风险因素评估不足的有:儿科:2份;耳鼻喉科:5份;神经内科:1份;心血管内科:6份;普通外科:3份;内分泌科:1份;妇产科:4份;泌尿外科:1份;眼科:2份;放疗科:3份;脑外科:2份;骨科:10份;肿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化疗科:4份;
(4)评估不能体现对诊疗方案支持:耳鼻喉科:2份;泌尿外科:2份;神经内科:2份;心
血管内科:5份;放疗科:1份;肿瘤外科:1份;口腔科:1份;普通外科:2份 (5)评估缺少上级医师签名:内分泌科:2份;普通外科:1份;心血管内科:1份;急诊科:1份;耳鼻喉科:1份; 二、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各类问题病例占所有出现问题病例的比例一般资料填写不全14%
基本病情状况填写不全
39%
风险因素评估不足32%
评估不能体现对诊疗方案支持11%
评估缺少上级医师签字
4%一般资料填写不全基本病情状况填写不全
风险因素评估不足
评估不能体现对诊疗方案支持
评估缺少上级医师签字
三、根据抽查结果显示基本病情状况填写不全,占39%;其次风险因素评估不足占第二位,占32%;再次为一般资料填写不全占14%;评估不能体现对诊疗方案支持,占11%;偶有评估表缺乏上级医师签字,占4%;患者病情评估与诊疗方案落实较好的科室有:儿科、内分泌科、脑外科、神经内科、放疗科、心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 四、原因分析如下:
1.科主任未对病情评估制度安排系统培训,未引起科室重视,虽有医院集体培训,执行力差。
2.科室医务人员对患者入院评估、再评估及出院评估内容要求模糊,特别是年轻医务人员对评估内容填写不认真。
3.病情评估是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当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多科室对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做好评估。
四、整改措施:
1.院周会中强调各科室限期进行相关培训,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对制度及规定做到人人知晓,重点是科室年轻医务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患者入院病情评估,并详细填写各项目,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记入病程记录中。
2.医患沟通中医生跟病人沟通尽量少用医学专业术语,让病人充分理解,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督导科室在递交出院病例前注意自身审核,防止医疗文件中遗漏医师签字的发生。
医务科
201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