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板块3 通史整合(三) 世界史(一)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板块世界史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碰撞与 融合
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殖民,东西方文明在冲突中 融合,推动了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
当代东西方文明互动与合 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国家在文化、 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
02
古代埃及文明及其影响
01
埃及文明的起源
包括史前时期、上古时期和中古 时期,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 出现了众多伟大的古代文明。
近代史
始于16世纪,以工业革命和科学 革命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现代化进程。
现代史
20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 多元化成为时代特征,世界各国 联系日益紧密。
东西方文明交流与影响
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和文化传播渠道, 东西方文明在宗教、哲学、科技等方面产生 了深远影响。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02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ຫໍສະໝຸດ 和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城市开始兴起,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贸易活动的兴起与汉萨同盟的成立
03
中世纪欧洲贸易活动逐渐兴起,汉萨同盟等贸易组织相继成立
,促进了欧洲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文化艺术成就及宗教思想传播
文学艺术的繁荣
中世纪欧洲文学艺术取得了重要成就,如但丁的《神曲》 、达·芬奇的绘画等,成为欧洲文化艺术的瑰宝。
05
展状况
美国政治经济体系及全球战略部署
政治体系
美国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 ,政治体制相对稳定;两党 制为主要政党制度,民主、
共和两党轮流执政。
经济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 生产总值,以市场经济为主 导,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对外贸易和投资在全球经济
2020年全国高考二轮备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16
二、主观题分析结论 1、综合性强:时间上,古、近、现代史综合,古今贯通;空间上,中国、外国
综合,中外关联;内容上,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综合,课 内与课外知识综合;能力上,再认再现、特征概括、原因分析、比较异同、评价认识 多元视角综合考查;答案上,惜墨如金,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20
具体地讲,高考命题的三个动向,值得二轮复习重点跟进: 1 突出考查 “四观”、“四信”、“四史”和“四化”。“四观”即民族观、国家观、 历史观和文化观,“四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四史”即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化”即中华优秀传统 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
畴,比较集中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
全球化以及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艺等主干知识。
15
5、设问形式:关键词主要为“原因(主要因素、因为、意在、旨在、试图、目的、主旨)”,
占比22.22%;“反映了、反映出”,占比22.22%;“说明了、表明了”,占比21.3%;“据此 可 知、由此可知”,占比13%;“评价(结果、作用、意义)”,占比13.9%。
三、关注热点问题复习,汇总长效热点、周年次周年热点、时政热点以及学术热点。 四、掌握命题特点,提高命题质量,领悟解题技巧,增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掌握高效读书方法,返璞归真依归教材,丰富复习应考的基本原料。
第四篇 二轮通史复习案例
3
第一篇 三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整合
4
5
6
7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 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二、主观题分析结论 1、综合性强:时间上,古、近、现代史综合,古今贯通;空间上,中国、外国
综合,中外关联;内容上,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综合,课 内与课外知识综合;能力上,再认再现、特征概括、原因分析、比较异同、评价认识 多元视角综合考查;答案上,惜墨如金,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20
具体地讲,高考命题的三个动向,值得二轮复习重点跟进: 1 突出考查 “四观”、“四信”、“四史”和“四化”。“四观”即民族观、国家观、 历史观和文化观,“四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四史”即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化”即中华优秀传统 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
畴,比较集中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
全球化以及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艺等主干知识。
15
5、设问形式:关键词主要为“原因(主要因素、因为、意在、旨在、试图、目的、主旨)”,
占比22.22%;“反映了、反映出”,占比22.22%;“说明了、表明了”,占比21.3%;“据此 可 知、由此可知”,占比13%;“评价(结果、作用、意义)”,占比13.9%。
三、关注热点问题复习,汇总长效热点、周年次周年热点、时政热点以及学术热点。 四、掌握命题特点,提高命题质量,领悟解题技巧,增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掌握高效读书方法,返璞归真依归教材,丰富复习应考的基本原料。
第四篇 二轮通史复习案例
3
第一篇 三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整合
4
5
6
7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 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2020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板块4选修4

第29页
栏目导航
【高考分析】 考情盘点 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 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 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第14页
栏目导航
[微点拨]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军事独裁者来维护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而拿破仑的能力和胆识使他能够承担历史赋予他的使命,这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 诠释。Fra bibliotek第15页
栏目导航
考点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第11页
栏目导航
考点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1)主要活动:反对王权思想的形成;铁骑军统帅;担任“护国主”,实行资产 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打败王权、建立共和国方面贡献重大; 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第12页
栏目导航
2.华盛顿 (1)主要活动:1774 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 年,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 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制共和国;参与制订 1787 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 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020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板块3 专题11 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调整与经济全球化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解析:选 C 材料中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说明产业技术革新快,故 A 项错 误;材料反映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与国际竞争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制造业总产值迅速增长,但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不断减少,说明 美国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故 C 项正确;知识经济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在美国出现,D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 D 项错误。
4.(2019·太原模拟)下表为 1947 年至 2000 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
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年份 制造业总产值 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47
60
1980
527
1993
1 118
2000 1 566.6
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30 24 2016 全国卷Ⅲ,T40
中外福利救济政策的对比(非)
2015 全国卷Ⅰ,T34
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频率相对较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影 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及评价等;二战后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 福利制度等经济现象。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理解、评价认识历史 命题特点 现象的能力。在今后的备考中仍要关注新政的措施及借鉴意义,注意现 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注重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二战后西方国 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西方福利制度对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借鉴仍 需重点关注。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选 C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深重的周期性世界经 济危机。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1930~1931 年与 1929~1930 年相比,工人周工资下 降越来越多,这说明经济状况更加恶劣,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 C 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考前冲刺 课件

第五部分
考前冲刺
一 史学常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 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 面。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 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 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
课时跟踪、规范训练
考前冲刺
一 史学常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 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 面。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 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 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
课时跟踪、规范训练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作 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作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 用 经济基础的一面,也有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面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小农经济需要 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 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 其土地私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 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 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 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
作用
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地主田庄经济
概 念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 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考点分类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考点内容
考查情况
常考点 (高频)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轮考点(轮 流)
大地主田庄经济
2018·全国文综Ⅱ,25 2015·全国文综Ⅰ,24
2016·全国文综Ⅰ,25
真题 扫描
1.(2016·全国文综Ⅰ,25)
ZHENTI SAOMIAO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世界史专题融会与综合测评

03
大国关系调整与重 组
大国之间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调 整彼此关系,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和战略伙伴关系。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恐怖主义威胁不容忽视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对国际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 威胁。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 络攻击、网络犯罪等不断增多。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6
当代世界发展趋势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 2
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 密。
跨国公司作用日益突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和销 售,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并存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 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早期殖民扩张
16-18世纪,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 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 命,随后波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扩展。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玛雅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之一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数学和天文
学体系。
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地区古代文明 的代表,以农业、建筑和宗教著称
。
印加文明
印加人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涉及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美洲文化遗产
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杰 出成就,如玛雅遗址、墨西哥城历 史中心等。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近代邮政业 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 主要因素。
【答案】 (1)东南沿海外贸港口众多,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海外贸易范围扩大,与西亚阿拉伯帝国构成当时世界性贸 易圈的两大轴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3.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 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对应训练〕
1.(2019·荆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1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2
古今贯通、知识整合
3
中外关联、东西对比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政治: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权基础;三大制度和1954年宪 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革” 时期,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 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 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 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行了中国第一 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 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 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 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 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 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 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 系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 主要因素。
【答案】 (1)东南沿海外贸港口众多,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海外贸易范围扩大,与西亚阿拉伯帝国构成当时世界性贸 易圈的两大轴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3.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 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对应训练〕
1.(2019·荆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1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2
古今贯通、知识整合
3
中外关联、东西对比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政治: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权基础;三大制度和1954年宪 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革” 时期,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 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 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 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行了中国第一 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 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 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 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 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 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 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 系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分散,易 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 消极影响
产生“多数人暴政”,这也是古 新兴经济因素成长
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认识:文明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各国国情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 局限性,我们不能用现代民主的标准求全责备。
强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讲 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
对自然科学的研 究天人合一,但注重将社会 活,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究态度
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 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
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知的人文精神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模块贯通】 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轴心时代 点拨一、诠释 雅思贝尔斯在 1949 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 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 30 度上下,就是北纬 25 度至 35 度区间。这 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 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 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 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一、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比较
雅典
中国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组织和国 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
家经济建设;有利于有效抵御外来侵 思想空前活跃;对经济、文化的
略,维护统一;封建文化的长期领先, 繁荣与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
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雅典
中国
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容易导
2.不同点
比较项
儒家思想
人文思想
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 强调“个体”的人,普罗泰格拉认
对人的属性的关
伦价值,强调个人在社会人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
注点
伦关系中的地位
主观的感受
比较项人与社会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重视伦 强调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
关系的着眼点 理纲常,如“三纲五常” 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板块三 世界史 通史整合(三) 世界史(一)
栏 目 导 航
通史体系 中外关联 课时押题
古代希腊和罗马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 6 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的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1.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 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 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二、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法律的区别
古代中国法律
古代罗马法律
法律 观念
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
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法律 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 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
地位 人治色彩
法治色彩
法律 结构 法律 内容
古代中国法律 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古代罗马法律 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2.经济上: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 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3.思想文化上: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无论是智者学派, 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法学家 地位
历史 影响
古代中国法律
古代罗马法律
完全以官方为主导
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 效力
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 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
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 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成了中华法系
三、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思想强调“仁 者爱人”“人性本善”“人之性恶”等。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 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 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 治人。
解析:选 A 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 即美德”,二者都对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进行了探讨,都重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 作用,故 A 项正确;孔子的学说多是入世之学,较少涉及抽象意义的哲学理论,排 除 B 项;尽管二者都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但其主张迥异,C 项不符合题意; D 项是孔子的思想,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排除。
点拨二、进步性 以“轴心时代”为核心将世界历史的文明成果汇聚在一起进行研究,体现了文 明的整体性和源远流长的特点,有利于加强世界各文明区域的文化认同感,增进交 流和对彼此的理解。 点拨三、局限性 遮蔽或淡化了“轴心时代”之前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对于中国等国家的历史 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对点训练——————————————————— (2019·重庆巴蜀中学期末)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 的精神导师。“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轴心时代的孔 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通之处是( ) A.探讨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 B.研究抽象意义的哲学理论 C.提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D.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