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高铁从家门囗经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篇一】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
1978年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作为90后一代,虽不像我们父辈那样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但从父辈们的口中以及从小到大自己的切身体会,都能够实打实的感受到一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父辈们小时候,挨饿是常事,一颗糖果、一块肉、一件新衣服、一场露天电影都是来之不易的稀罕物,现如今,人们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我小时候,衣服要手洗,夏天靠蒲扇,通信靠写信,出门坐绿皮火车,买东西要去百货公司,到现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高铁、电商、无现金支付等新事物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方便快捷、智能化、精神享受已经成了新时代生活的代名词。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饥贫交加。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腾飞的40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也许遇到过困难,遇到过挑战,但中国正用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篇二】岁月不惑,春秋正隆。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
风雨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创新党建理论成果,在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断为党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不忘初心,立足根本。
党建理论创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支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
我与改革开放40年之越来越便捷的出行路

我与改革开放40年之越来越便捷的出行路我与改革开放40年之越来越便捷的出行路今天,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快速便捷,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注重交通建设,交通人砥砺奋进,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的结果。
我的老家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距离县城仅15公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从家到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在县城上学,没有如今的汽车接送,摩托车捎载,那时家里连自行车都是有钱人家的奢饰品,靠的是两条腿,一步一步地走到学校。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期盼着有一条砖道也好,更奢望着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
3年的高中生活我一直走在这样一条乡间小路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家乡考上天津的大学,借来邻家的自行车,哥哥载着我,大包小包的背拖肩扛,黎明出发去县城坐大巴车,坐到距离百里路外的泊头镇,转坐去往天津的绿皮火车,从早晨5点起床,200多公里的路途,下午5点才灰头土脸地到达学校。
一天的征程中,屡次出现过电视里面出现的惊险场面:稍一迟钝晚点了,追着刚刚离站日发一次的汽车追赶着跑上车;中途停驻上卫生间,回来上错停靠的班车焦虑不安的一路,到达终点急急地寻找放在原来车上的行李:背着铺盖卷人托手爬地从火车窗户上艰难的爬上火车……4年的大学生活,来来回回折腾多少次,估计那时年青体壮,而且大家都是如此颇费周折地出行,倒也没觉得多么辛苦。
4年的大学生活,颠簸在一条上天津的路上。
当年,从家乡通往县城的崎岖难行土路人们挪步前行,到颠簸的砂石路自行车、拖拉机、农用车的碾压,又到平坦的柏油马路,现今已修成宽广的水泥路,各式各样的汽车在上面奔驰,道路的修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带动了周边村庄百姓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的公路版图中,这是一条不起眼的乡村路,却是一条与时俱进,与祖国改革发展共进的马路,几十年来小路的变化,不正是祖国旧貌换新颜,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吗?现在从天津到家乡的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上路刷卡,双向6车道的高速,行驶不到2小时时间,省去了路途的颠簸、中转的波折,一站式的高速到达让我们畅快地到达目的地,当时在我们想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共6篇】WORD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共6篇】篇一第一次听到“开发区”三个字便觉得它好靓好靓它有动感,且饱含着拓展让我的眼前丛生出一片鲜亮为什么开发因为我们心中有美好的愿望为什么开发因为我们要让家乡的经济和父老乡亲的好日子“噌噌”的增长于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在这样的一种蓬勃的积极向上一个个的开拓者、一拨拨的逐梦人向着开发区走来向着开发区集结向着开发区高歌引吭——“开发区大有希望”一晃三十四年了,一晃三十四年了岁月的脚步走的真是匆忙然而,无论如何滨海新区的开发区都不能遗忘不能遗忘那些奋斗者足迹的铿锵不能遗忘那些奉献者汗珠的晶亮你,王小刚,来自太行山脉的一个穷乡僻壤你,张大亮,千里迢迢,从云贵高原的一个村庄你,姜红香,是一个少数民族姑娘你,庞海强,家就住在滨海新区汉沽的寨上还有你,你,你,你……你们启程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为了开发区的希望为了心中的梦想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播洒在我们开发区那日新月异肥沃着的土壤从此,开发区,驱走了一片片盐碱地的荒凉长出的是,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馨香从此,开发区迎来了一个个的繁忙繁忙带来的是,一丛丛的生机与昂扬三十四年过去了,三十四年过去了我们心爱的开发区已实现了“大有希望”到处都是绿荫葱茏,鸟语花香到处都是高楼林立,霓虹闪亮到处都是车来车往,笑声朗朗……啊!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我们要感谢谁当然是要感谢那些个勤劳的建设者当然是要感谢我们敬爱的党和她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如今伟大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角格外嘹亮开发区也蓬勃着自己崭新的向往开发区的建设者和开发区里的人们愈发欣喜,愈发繁忙因为——大家都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和期望那就是,要让我们开发区的明天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篇二熏风卤水池,荒凉芦盐田。
纵横排灌渠,雨后阡陌粘。
萧疏草耐碱,沟壑水涟涟。
斜阳照银山,散落映眼帘。
推移成昔景,追忆四十年。
开发有希望,中央绘新篇。
改革破旧貌,创业换新天。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10篇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10篇【篇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相信唱过这首歌的人,心里都涌起一个想法:去首都北京,去天安门广场。
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在1988年夏天,与即将毕业的大学同学们集体出游北京,已经圆了梦,但是我的长辈除了父亲外,都没有去过北京。
我一直觉得爷爷奶奶在世时,也一定向往着首都,可惜他们那个年代,生活实在不易,没有闲钱去游玩,等我有能力带他们出游的时候,他们已经老了,走不动了。
如今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很多人的遗憾。
趁父母健在,我决定带他们去北京,同行的还有79岁的公公。
婆婆去世十年,若地下有知,必定祝福相送。
今年5月8日,我和丈夫带着三位老人出发了。
清晨,坐轨交从吴江人民广场到苏州北站,在那里乘高铁到北京南站,到了北京,又乘地铁到网上预订的酒店。
上午出发,下午到达,从苏州到北京只要5个多小时,这让我父亲感慨不已。
1987年春天,父亲和两位同乡去北京,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前行,路上花了23个小时,几乎是一日一夜。
最艰辛的是,舍不得买卧票,也没座位,三个人挤在过道里,连伸个腿舒展一下身子都困难。
外出游玩,吃住比较关键,特别是老年人。
吃差了,没有营养补充;睡不好,第二天无精打采,影响游程。
在北京的五天时间,我们的一日三餐选择了不同的饭店,全聚德烤鸭、北京炸酱面、庆丰包子……老北京特产、网红菜,几乎尝个遍。
我父亲说,30年前来北京,他们住在达胜皮鞋厂驻北京办事处的宿舍里,每餐都是自己煮,唯有一次去前门上馆,一激动吃了鸡翅,每人花费12元,回到宿舍心痛不已。
我们入住的酒店在王府井附近,离地铁口不远,庭院式,四星级档次。
五个人,开三间房,各自住得舒服。
犹记得,30年前来北京,我与同学们住地下室,房间里潮湿不堪,洗涮都在公共卫生间完成。
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吃得好,住得好,是玩得好的前提。
在北京的五天时间里,我们大部分选择步行、乘地铁。
比如去故宫和天安门,都是步行去的,住得近,一刻钟就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改革春风催前行弹指一挥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的波澜壮阔,40年的风雨征程,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沧桑巨变。
回顾往昔,岁月峥嵘,城乡社会嬗变,人民风貌更替。
xx虽大也有乡野人家,xx虽小缩影城市国家,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来的巨大变化。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启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此xx也焕然一新。
从旧时盐碱地著称,到遍地春风拂过低垂的麦浪,阳光映照着郁金香;从布票粮票量体裁衣,到超市柜台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世界商品,人人鲜衣怒马演绎一场时尚革命;从羊肠小道泥泞满地,到柏油路高架桥条条大道,新建的高铁“xx站”也砌筑竖桩等待完工启程;从村头乡里的串门,到建设的荷兰花海、麋鹿保护区、海洋世界、西郊梅花湾,到旅行社宣传橱窗里“出境游”已成为xx新人蜜月首选;从乡间巷里挑着竹筐的卖货郎,到中交美庐城、盐阜人民商场xx购物中心鳞次栉比,再到送货员把堆积各色的快递包裹派送至家家户户“海淘族”手中;xx创业基地及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实现工业总产值的飞速增长;xx从县改成市再设为区……改革开放的中国拉进了与世界的距离,改革开放的xx汇聚了奔涌的活力,留下了新时代的光辉印记。
父亲那个年代恰是见证了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中的开局巨变,见证了改革中xx的时移俗易。
父亲的童年缩衣短食,商品匮乏,买东西要凭着粮票,买衣服要凭布票,住着土坯房,家里圈猪养鸡,放了学去拣粪赚工分。
煤油灯是条件好的人家才用得起的,姐姐们在蜡烛下写作业时常把鼻孔熏黑。
当村头晒粮的场上放映黑白电影时,幼时的父亲会吆喝小伙伴去观影,挤不到前排去只能站在幕布背面看。
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
从此,滚滚浪潮乘着春风迸发在这片神州大地;从此,沉睡的东方巨龙腾飞上了九霄万里;从此,xx也乘改革春风扬帆起航,驶向一片充满梦想的金色海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心得一顺着洋县的洋西公路向南,直到一个叫牛家河的十字路口再沿乡间小道行驶五公里左右就到了老家。
由于无人打理,破旧的老房子更萧条了。
从发干的枯叶可以想象,夏天的时候院子里一定长满了各种叫不出名高高矮矮的杂草,木蜂在发黑的房梁上忙着钻眼,飞的很底的麻雀大胆地穿梭觅食,和现在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中堂门,又是一幅景象。
桌椅上蒙着厚厚的灰尘,角落里挂满蜘蛛网,到处散发着发霉的气味。
打扫完卫生,我和父亲提上祭品朝山上走去。
上到半山腰,父亲已经气喘吁吁了。
父亲的头发白了,脸庞黑了,沟壑般的皱纹撒满了岁月灰尘和汗水,最令我心痛的是父亲佝偻的背影。
我找了块干净的地方扶父亲坐下。
从这里,能看见春天山里如画的美景。
一条银带在山下蜿蜒盘旋,伸向远方的重山,那是前年才改建的水泥路,能并排行驶小轿车。
满山的樱桃花,遍地的油菜花开的正艳,香味正浓,绿油油的麦田一片连着一片,偶尔能看见村民的身影,忙碌中夹着欢乐之歌。
乡民们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已经高高耸立,取代了原来的青瓦房,袅袅的冒着炊烟。
邻居家的墙上也贴上了瓷砖,阳光一照,相当耀眼,想想前几年他家还是贫困户呢。
父亲说,这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这几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惠农政策多,干部作风硬,村里好多人都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好日子。
一个二十多户的小村子,有的家庭买了小轿车。
正说着,平娃上来了。
按辈分,我叫他叔。
平娃叔一家通过移民搬迁政策住进了城里的三室一厅,在城里就业生活,但七十岁的老母亲留恋乡里的清静和新鲜空气迟迟不愿进城。
我一眼就看到了平娃叔手里提着的花篮。
平娃叔看出了我的疑惑。
咱们村开始注意环境保护了,从前一到除夕、清明就放鞭炮、烧纸钱的陋习彻底改变了。
现在咱们和城里人一样,比的是子女教育和父母赡养,比的是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
你走出了农村,又受过高等教育,这几年有什么体会?这该从何谈起呢?我笑笑。
我们一起朝山上走去。
这几年,在党中央领导下,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农村政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进城务工到回乡创业,从建设新农村到精准扶贫,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民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精神面貌一天一个变化。
高一作文改革开放40周年范文五篇

高一作文改革开放40周年范文五篇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由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作文改革开放40周年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作文改革开放40周年范文1自从这四十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让我们先说说“衣、食、住、行”吧。
我妈妈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王家’九人,五两银子,每人二两小米,五两大米。
”说完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粮票给你。
买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而且,冬天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饺子甚至被人们当作了快餐食品,粗粮杂粮被当作贵宾请上了餐桌;关于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个笑话:以前,人们总会去买一小块油多的猪皮,挂在门上。
每次出门前往嘴上擦一些猪油,以表示自己家里吃得起猪肉。
而现在,这早已成为不讲卫生的行为。
咱们再说说“衣”吧。
以前,除了过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外,其它时间,人们都千篇一律穿着蓝灰色衣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但颜色、样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服装还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时有登山服、运动时有运动服、外出玩耍时有休闲服、上班时有职业装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那么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级跳坑”,后来变成了四合院,在后来变成了单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孩子不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也没有自己单独的床,从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妈妈挤在一起,卫生间、厨房都是公共的,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而现在我们小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一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后,咱们说说行吧,以前哪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也叫11路公共汽车,你可能没听过“三转一响”吧,这三转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有自行车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范文(2)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范文(2)在许多老铁路人的珍藏中,都会有一张国产蒸汽机车的老照片。
制造这台机车的四方机车车辆厂(以下简称“四方机厂”),即是今天“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始建于1900年的四方机厂,1952年曾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机车的历史。
在此后的岁月里,又创造了机车车辆工业史上众多“第一”,赢得了新中国机车车辆“摇篮”的美誉。
1968年,我很荣幸地成为四方机厂的一员,从此与“火车”结缘。
这期间我作为企业的员工亲身经历并见证了百年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创新发展之路,作为乘客则体验了不同时期乘坐铁路客车出行的感受。
在许多老铁路人的珍藏中,都会有一张国产蒸汽机车的老照片。
制造这台机车的四方机车车辆厂(以下简称“四方机厂”),即是今天“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始建于1900年的四方机厂,1952年曾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机车的历史。
在此后的岁月里,又创造了机车车辆工业史上众多“第一”,赢得了新中国机车车辆“摇篮”的美誉。
1968年,我很荣幸地成为四方机厂的一员,从此与“火车”结缘。
这期间我作为企业的员工亲身经历并见证了百年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创新发展之路,作为乘客则体验了不同时期乘坐铁路客车出行的感受。
40多年前的火车是什么样的?在我的记忆当中,那时的火车就是拖着滚滚浓烟的蒸汽机车和青一色的“绿皮客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蒸汽机车是铁路运输的主力,时速较慢,一般在50至80公里左右。
那时铁路客车开行快车和慢车,如果坐慢车站站停,出行时间大部分都花费在路上。
一次母亲带我从青岛去济南探亲,咣咣当当整整坐了12个小时才到济南。
那个年代铁路客车因军绿色外表得名“绿皮车”(据说是为了备战便于隐蔽喷成该色)。
客车内部设施简陋,部分座位还是硬木板的,70年代后才逐步换成软革的。
那个年代没有空调,车厢内主要靠开车窗自然通风,夏天靠车顶上的几台电风扇降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高铁从家门囗
经过
高速铁路对我来说,曾经是遥远而陌生的神话。
而铁路对家乡人来说,有的人一辈子不但没坐过火车,而且连火车、铁轨的模样也没见过。
谁也没想到,向莆高速铁路会从老家的戴云山麓梅楼村经过。
铁路动工时,白天,民工们开着大型挖土机、钻岩机在忙碌;夜晚,工地灯火明亮,机械的轰鸣声,一阵又一阵灌进我的耳鼓。
获知向莆铁路是福建省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的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干线,我兴奋难眠。
我遐想乘坐“子弹头”快速列车,从家乡永泰站向西北方向出发,列车像条巨龙,飞越横空高架桥,钻入长长的隧道,一路风驰电掣。
高山惊愕地张望,森林齐刷刷地举手欢呼。
200多公里的时速,是什么样的速度呀,人像坐火箭,道路两旁的村庄、河流、田园,流星般呼啸而过。
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敲打着大地的胸脯;高耸的桥墩,巨人般扛着桥梁,驮着狂奔的钢铁巨龙。
当我享受高速时,一种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
巨龙驰骋于闽中大地,穿越“闽中屋脊”戴云山脉,到了尤溪县,奔过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再穿越巍巍的武
夷山脉腹部,直奔江西省南昌市的向塘,再奔向内陆大腹地。
从此,中西部到东南沿海再无高山江河阻隔,“关山度若飞”、“天堑变通途”。
天地山川万古不变,挡不住人类彼此抵达的步履。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光,向莆铁路于XX年11月23日,全线正式动工,老区群众喜笑颜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向莆高铁的建设,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行路难”成为历史。
拉近了人与人,地域和地域之间的距离。
我的大哥在泰宁县挂来电话,话语中充满着欣喜,他说铁路通车后,回老家极方便,两个钟头就到家。
我说来时你挂个电话,我准备好酒菜,你就到家了。
大哥解放初被分配到泰宁,在泰宁成家立业,由于路途遥远劳累,三五年才回老家探亲一次,现在己是耄耋之年了,回老家更不方便了。
向莆高铁是老区人民心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载着闽西北人民的深情,载着老区的莲子、笋竹、食用菌、李果、梅子等山珍到东南沿海;沿海的鲍鱼、花蛤、海蛏等海味运到内地,山珍海味大交流。
缩短了内地与沿海繁荣带的时间距离。
向莆铁路让旅游业锦上添花。
它穿越武夷山、金湖、青云山等7大名胜景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内地的游客能到湄洲妈祖庙朝圣,到九鲤湖、南少林观光,以及领略大海美妙的风光。
向莆高铁不仅仅是物流通畅,更有世代生活在深山里人
们的观念的改变,古老的习俗和现代观念发生碰撞,让他们迈进现代社会。
从孕育到诞生再走向辉煌,延续了新世纪之大爱,它将托起了铁路沿线人民灿烂的明天,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奋力飞去、飞去!啊,向莆高铁,我怎能不讴歌改革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