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二三段
滕王阁序原文详解

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
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文言知识】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和“带”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
牛、斗,二星宿名。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州,大州,指洪州。
雾列,(房屋)像雾一样罗列;雾,名作状,像雾一样。
俊采,指人才。
星驰,形容人才多如众星运行;星,名作状,像星一样。
尽东南之美:尽,副词作动词,都包括。
美,形作名,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雅望,好的声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驻:定语后置句。
懿,美好。
范,榜样。
襜帷,车的帷幔,指代车马。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文化常识,唐制,官员逢十休息。
旬,十天,十旬,这里是十天的意思。
假,也作暇。
胜友:良友。
千里逢迎:逢迎,古今异义词,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动词使动,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学士,古今异义词,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句。
王将军之武库:定语后置句。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文化常识,家君,家父;宰,县令。
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何知,宾语前置句。
躬逢,亲逢。
胜饯,盛大的宴会。
滕王阁序翻译详解

滕王阁序翻译详解(2)滕王阁序翻译详解第三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
清幽的排萧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
讲解:“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原文:睢(suǐ)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陶渊明;(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
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
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翻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贤主、佳宾)二难齐集一堂。
鉴赏:两个三字句,为前面四组句子作结。
节奏再次为之一变,情绪亦将发生变化。
此为启下。
原文: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翻译:向那无际的长空极目远眺,在这短暂的假日尽情游乐。
苍天高远,大地辽阔,觉察到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讲解:“穷”、“极”都是到极点之意。
“于中天”“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穷”“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
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
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滕王阁序》全文共四个段落,其结构如下:第一段为叙事,是个引子。
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描绘良辰美景。
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紧密联系前文,由写景转向抒情。
第四段再次叙事,照应开头,与第一段形成闭合。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但作者并未详述此事件,而是将其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
文章的重心并非饯宴本身,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
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
二、文章赏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这篇文章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叙述洪州地势、人才、宴会,次叙滕王阁之高、游人之盛,再叙滕王阁四周景致之美,最后叙自己遭遇之悲,并在悲中找寻希望,安慰自己要坚强地走下去。
全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滕王阁序》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骈文,它以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王勃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中心思想《滕王阁序》抒发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全文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胸怀青云之志的思想感情。
四、经典语句解读《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及其解读如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为著名的句子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2-3段

• 3、晚霞的到来,拉开入夜的序幕,一 只孤独的鸭子正与时间“赛跑”着,赶 紧跟上鸭群,眺望江水的尽头,水天一 色,浑然天成,使人仿佛一同置身于这 浩瀚的景色中 。 • 4、傍晚的落霞烧红了整片天空,野鸭 跟随着落霞一道飞去;秋天的江水,与 天边连接,不分彼此,混于一色。登上 滕王阁就能够感受此般美景,令人不禁 失神。
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 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在这水天一色的一 片青碧之中,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构成色彩 明丽的画面;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 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 1、夕阳西下,落霞漫上了天际,孤鸭南飞, 在天边划下一道弧线;秋水凄冷,苍白无痕, 天空铺上一层雾色,感觉和秋水浑然一体, 天水相接。 • 2、绚丽多彩的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天 空,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体,天 地合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云消雨散后的美 丽秋景。江水与天空合二为一,更显出天空 的广阔无边,而落霞与孤鹜飞翔其中,自由 自在,无拘无束。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欣 赏 第 二 三 段
• 高声朗诵两段文字,说说你 最欣赏其中的哪些语句?讲 讲原因。
• 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改写 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名句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淡红色的烟霞 伴着夕阳沉醉,婉若惊鸿一瞥随孤鹜消失在天边。然而 细看来却不知究竟是天还是水。长空凌驾于秋水之上, 又与秋水交融为一体,雄伟,辽阔却仍旧总是充满了柔 美和恬淡。青天与碧水,天水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 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 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水草、鱼虾,这分明是一幅流动 着的美丽图画。朦胧的景象仿佛绮丽的梦幻!让人看不 真切,亦真亦假。在天边,孤鹜就像是一个匆匆过客, 踏着云彩翩然而过,鸣声唳唳,回荡在衡阳的水边,不 一会儿,就已经变成斑驳的几点连成一条细线。落霞如 同神话中的飞天腾空而起,五彩斑斓,耀映天际;秋水 也给长天频送秋波,艳羡其亮丽,终于两情相悦,水天 一色,融为一体。
滕王阁序翻译逐字逐句

滕王阁序翻译逐字逐句滕王阁序翻译逐字逐句《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对后世文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逐字逐句的全文对照翻译以及鉴赏,供大家了解原文。
《滕王阁序》的逐字逐句翻译以及鉴赏: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讲“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讲“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讲“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鉴赏: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原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讲“千里逢迎”为一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讲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讲“出”为路过途经之意.“何知”为“知何”,即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鉴赏:最后谦虚地介绍自己.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第一段亦结束.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录人教版教师用书所附资料之陶尔夫的赏析).第二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登临时的所见,即:三秋时节滕王阁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讲“维”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时序”,即“季节”.“九月”为农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讲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物候变化.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讲“俨”通“严”,意思是驾驭.“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岭”.“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讲“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向下”,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与下文登临所见实可合为一段.原文:披绣闼,俯雕甍: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讲“闼”的意思是门,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甍”的意思是“屋脊”.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后为逗号,这里改为冒号,并将其单讲,是因为它实在是下面观景的前提.鉴赏: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观景之起也.由里至外,由上至下,万千锦绣皆从此入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文: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翻译:山岭原野辽阔无边,放眼远望,充满了视野;河流湖泊迂回浩茫,让人看了感到吃惊.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显贵高门;船只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着青雀黄龙的船轴.讲两个“其”字都是句子中间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在“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钟”和“鼎”两个字都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意思是“用钟”“用鼎”.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原文: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翻译:彩虹隐没,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气里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水滨.讲“落”为“沉落”,“孤”为“孤独”,“秋”为“秋天”,“长”为“辽阔”.“唱晚”为“唱于晚”,“惊寒”为“惊于寒”,这两个都是状语后置.“响”为“回声”,“穷”为“尽”“全”,“断”为“尽”“止”.鉴赏:这是《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几个句子,传唱千古.如此动静结合,如此意境,在历代的秋景写作中实属罕见.关于这一句颇有几个故事,详见相关链接中的具体文字.第三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清幽的排萧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讲“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

《滕王阁序》课文精讲1.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提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雄。
2.第二、三段描写了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
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提示: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
“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3.第四、五段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提示: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
“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
“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伤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
“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
其中既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
“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
“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
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
“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质疑探究”1.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所用典故,简练而含蓄。
滕王阁序记忆方法

滕王阁序:记忆方法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一篇骈文,被誉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本文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精湛的词藻,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人生变迁和社会变革的无常。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记忆滕王阁序成为了许多人的关注点。
以下是一种记忆方法,助你轻松记忆滕王阁序。
第一步:分段理解滕王阁序共有八段,每段都描述了滕王阁的不同景色和意境。
首先,我们需要将整篇文章分段理解,并抓住每段的主题思想。
段落理解如下:第一段:记载了滕王阁的风景优美并直接点出了自己看到滕王阁时的感受。
第二段:通过对滕王阁的外貌描写,展示了阁楼的宏伟壮观。
第三段:描述了阁楼内部的装饰和陈设,以及赋予这些物品以崇高的意义。
第四段:以“芙蓉帐”为象征,描绘了滕王阁中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第五段:阐述了人生变革和时光流转的主题,借用滕王阁的存在和消失来表达。
第六段:通过与滕王阁的对比,批判了社会现实,提出了人生得失的思考。
第七段:讲述了滕王阁因时光的变化而不再辉煌的情景,暗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第八段:以盛衰更迭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终极归宿的思考。
第二步:创造联想记忆滕王阁序的关键是将段落的主题思想与具体的词句联系起来,创造生动的联想。
以下是一些创造联想的例子,供参考:1.第一段:想象自己站在滕王阁前,感受到壮丽的景色和气势,仿佛置身于诗词中的仙境。
2.第二段:用雄伟的城堡或宫殿来类比滕王阁的外貌,将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脑海中。
3.第三段:将阁楼内的珍宝视为来自古代文化的宝藏,联想到古代文明和智慧。
4.第四段:将滕王阁中的女性形容为仙子或花朵,想象她们温柔地走过阁楼,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5.第五段:联想到人生的起承转合,将滕王阁的存在和消失与个人经历相联系。
6.第六段:将阁楼与当今社会的现象进行对比,想象社会现实的不完美和个人追求的困境。
7.第七段:想象滕王阁逐渐荒废、褪色的情景,将其与个人或社会的衰老和变迁相联系。
8.第八段:将盛衰更迭的景象与生命的终极归宿,如天地的循环相联系。
第四高二语文《滕王阁序》翻译讲解及鉴赏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滕王阁序翻译讲解及鉴赏新必修5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
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方如今的,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的分野。
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
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绘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出色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宏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出色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奔驰。
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绘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出色成就〞、“显示灵秀之气〞。
“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qú)。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