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德育目标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关键,可设计新的朗读方法,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语文素养。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知诗——说诗——悟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熟读背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指导学生自读《过零丁洋》。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情,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qiú qīn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hàn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yuán chè qiāng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 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 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 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 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 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 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 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 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 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 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 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 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课件(新版)新人教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一
二
三
四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 西吉州庐陵(现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政治家、 诗人、民族英雄。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等。
《水调歌头》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阕写作者对月怀 人。 1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 的心理? 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1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 14.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
二
三
四
四、背景回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在扬州遇 到白居易,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 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赤壁之战发生 于东汉献帝十三年,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诗人经过赤壁, 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写下此诗。
9.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江西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 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 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10.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这两句诗进行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 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和练测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和练测《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典故,西晋向秀为纪念嵇康写下了《思旧赋》,含蓄委婉表达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怀念;晋人王质山中观棋一局,人间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借用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赤壁》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的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操,历史将要改写。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含蓄委婉地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过零丁洋》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国家比作风飘絮,把自己比作雨打萍,形象生动地写出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哀。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活用地名,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的忧愤之情。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是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在圆呢?这是诗人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的时候,月亮也有阴暗晴朗圆满残缺的时候,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很难十全十美。
这是极富哲理的一句诗,也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八下第二十五课首古诗词名句赏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主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具体赏析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懑心情。
名句赏析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白白地吟起《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好像“烂斧柄”的人(翻译)。
引用了“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消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感情)。
名句赏析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翻译)。
(从修辞角度):这两句运用比喻,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船”、“病树”,形象生动的变现了诗人对仕途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情怀。
从哲理角度:个人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写法及感情)具体赏析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情感: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旨: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二乔可能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翻译)。
感情: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东吴失败的命运。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写法及感情)哲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或历史上英雄成功带有某种机遇)。
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新人教版八下)PPT课件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 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
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 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 平。
酬
作者:刘禹(yǔ)锡(772─842)
乐
初 逢
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席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上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见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赠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酬
3. 说一说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乐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
天
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
扬
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扬 州
怀旧空y吟ín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pàn
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逢
zàn
zhǎng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席
上
见
赠
酬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乐 参 考:
天
巴郡的山楚地的水好凄凉的地方,
扬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州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
洋
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
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
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
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1.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gē liáo
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⑤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化静为动。一个“聚”
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⑤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典故,西晋向秀为纪念嵇康写下了《思旧赋》,含蓄委婉表达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怀念;晋人王质山中观棋一局,人间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
意的新贵们。
借用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赤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的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含蓄委婉地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过零丁洋》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国家比作风飘絮,把自己比作雨打萍,形象生动地写出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哀。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活用地名,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的忧愤之情。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
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是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在人们
分离的时候在圆呢?这是诗人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的时候,月亮也有阴暗晴朗圆满残缺的时候,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很难十全十美。
这是极富哲理的一句诗,也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亮比作“婵娟”,意思是说: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是放达宽慰之语,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体现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10、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运用拟人的修辞,用“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用“怒”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它
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