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金子》 电影精读
《亲切的金子》:拼接不起来的人物性格

《亲切的金子》带有韩国电影的一些共性的特征。
就是讲究段落的完整,不讲究段落之间的逻辑性,这造成韩片往往在段落之间形成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包括反差,对应,局部与整体的差异等等。
本片走的更远,它的段落基本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组接的,而是打破顺向连接,在现在时与过去时之间,把不同的段落组接在一起,这使得影片在故事逻辑上更加混乱。
而这种混乱也只有配合韩国片的运镜风格才能完成。
这使得电影的混乱也是属于韩片的。
本片在大肆玩弄段落的无机剪辑的时候,却对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性交待不详,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这是韩片的一个通行的毛病。
而缺乏逻辑性的电影,所能显摆的只是局部细节的真实,使得电影整体上的真实性不够,这说明,电影过分玩弄玄乎,并不利于电影的叙事本身,因为你表现的手法一玄乎的时候,就必然减弱对叙事情节的完整叙述,玄乎的东西,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意念。
太复杂的东西,就必须用简单的手法表达出来,这中间必须有一个度,但本片中的度并没有掌握得很好。
它很像实验电影,来检验一下韩片在打乱段落之间结构时能达到一种什么样式的随心所欲的程度。
实验证明是失败的。
影片中的金子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性格,她们分别是:年轻时“利用别人去实现自己的欲望”的放荡不羁的金子,比如影片在一个闪回的镜头里,她打电话给老师,说她怀孕了;第二个金子已为人母,是那个在绑架男孩时的金子,她是代人受过,那么,她是如何陷入到白老师的威胁圈套中?第三个金子是在监狱里那个阳光般灿烂的金子,在十三年的光阴中,她在狱中是如何改变了本性,成为狱友的好朋友的?第四个金子就是出狱时作为复仇的女人的金子。
这四个金子的形象,有着巨大的反差,构成了金子的相互独立的四个段落,但本片大胆地把这个段落打乱,重新进行了组接,这的确体现了一种探索的精神。
但是这四个不同的金子之间是如何变化的,电影却没有能力作出交待,所以,影片中的形象并不给人一种可信与真实的感觉,使得人物的形象大打折扣,最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金子的多变的魔术般的形象,而缺乏内在的性格发展逻辑。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在电影《亲切的金子》中,导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世界。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动机,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看似慈和的幼儿老师,却有着虐待狂的一面,是杀害孩子的凶手;面目温和刻板的传教士,却在为了金钱出卖金子的行踪;13 岁的小女孩,却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冷静无情。
每个犯人都有让人同情的理由,无论是因为直率的坏还是被迫的犯罪。
导演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试图颠覆我们关于真善美的所有坚信。
在观影过程中,我忍不住笑,思维也在狂野地四处狂奔。
我将一切都交给电影本身,跟着它体验这场恣意狂放的狂欢。
电影中的剧情发展充满了反转和惊喜,让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紧张。
李英爱饰演的金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身上散发出一种高贵凛冽的气质,让人无法对她产生同情,更多的是对这个单纯又可怕的女人的顶礼膜拜。
尤其是在电影接近末尾的地方,用了很长一段描写受害孩童的家长合作杀死杀人犯的情节,虽然有些恶心,但也让我对金子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金子处心积虑地拉拢人心,为的是能够彻底地折磨死那个男人。
她的复仇之路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她始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发现男人杀了不止一个孩子时,她表现出的震痛以及在说服家长们进行杀人仪式时的坚决,让我渐渐相信,金子其实是一个太单纯太善良的人。
她对犯人们的关心出自本性多于目的,她坚信恶必须得到彻底而有力的惩罚。
这何尝不是一种笨拙的单纯呢?她如此坚定目标为之疯狂,不花一眼在无关的世间上,这实在是太过强大的意念,太过彻底的毁灭。
金子的人生执著地行驶在单向的路途上,18 岁之前单纯愚蠢至极,31 岁时可怕冷酷至极。
而那个 13 岁的女孩,是把金子投入深渊的主力,又是把金子从复仇的黑洞里拉出来会哭会笑生动耀眼的唯一。
这小孩让我觉得可怕,她的存在也让金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最后的场景,落雪满空,金子把头埋在纯白的蛋糕里哭泣,女儿在身后轻轻抱着妈妈。
《亲切的金子》电影精读

精心整理电影精读复仇,你可以把它当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暴力行为,也可以把它当成对不公的纯粹抗争。
一旦拥有了复仇之心,天使也会变成魔鬼。
而复仇本身,恰恰又是天使的堕落之路。
而把一个天使般的女人逼成一个复仇恶魔,一定是伤害。
如果只是一人的私怨导致的复仇,似乎格局又太小。
当众多成年人拿起屠刀,有秩序地复仇之际,这就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复仇行为,它成了一种集体使命的完成。
这个完成过程中,有人勇敢,有人聪明,也有人懦弱,有人害怕。
将一个世俗的疯狂注入神性的宗教救赎,在仪式化狂热的迷恋,《亲切的金子》是他“复仇三部曲”的终结篇。
精心整理一.情节分析1.电影一开始,就有一场别具意味的安排:神父带着女子乐团在监狱外迎接刑满释放的李金子。
当圣歌唱起,神父满怀希望地递上一块豆腐让金子品尝,希望她重新清白做人时,金子出人意料的打翻了豆腐,戴上墨镜独自离去。
做了十几年牢的金子为何拒绝重新做人?导演通过神父看电视新闻,为我们展示了金子十三年前的遭遇。
男童被绑架并杀害,金子被当成凶手抓获,她主动认罪被判入狱。
金子拥有一张天使般的面孔,而且在监狱中主动热心地帮助别人,被人称作“亲切的金子”。
观众和神父一样想不通这样的金子何以不愿意重新开始。
导演这时候还没有急着告诉观众其原因。
2.接下来,电影展示了金子陆续找到一些曾经相处过的女狱友,这些女人在狱中都得到过金子善良的照顾。
金洋喜(第一个狱友,因为杀人罪入狱于1998-2002年服刑)金子在狱中安慰照顾金容喜,获得了她的好感。
精心整理现在,出狱的金子找到早已出狱的金容喜帮忙。
她告诉金荣喜,13年前她就已经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了。
金子的言下之意,她从入狱之后,一切都准备,包括讨好狱友,都是她复仇计划的一部分。
3.金子在上帝面前祷告,梦想杀掉一个男人报仇,那是她必须实现的目标。
4.6.7.个银雕。
8.前警探在面包房见到了打工的金子。
这位警探一直认为金子撒谎,其实她没有杀人。
但出于无奈,他还是帮助金子还原凶杀现场。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亲切的金子》是朴赞郁指导的悬疑犯罪电影,是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第三部。
该片讲述了替老师顶罪的金子刑满出狱后,联合狱友和受害者亲属进行了一场策划了十三年的复仇计划。
金子,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却在 20 岁那年因涉嫌绑架幼儿而遭到起诉入狱,这一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服刑的十三年间,金子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她热心地帮助身边的人们,因此受到了狱友们的真心喜爱,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亲切的金子”。
刑满出狱后,金子不再亲切,她开始浓妆艳抹,计划复仇。
在狱友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帮助下,金子一步步地实施着自己精心筹备十三年的复仇计划。
她出狱后首先来到男孩家,当着男孩父母的面砍掉了自己的手指,请求原谅。
而监狱里挣来的钱,她却都拿来做接指手术。
金子暂住在曾经一个狱友开的理发店二楼,第二天她来到狱中面包师傅的店来打工,店员对她一见钟情。
她又来到汽车维修厂,这位狱友长期肾衰竭,得到了金子捐赠的肾才活下来,她把金子当成救命恩人,于是和丈夫一起帮助金子打造了一把手枪。
金子在狱中曾救过一名被霸凌欺负的狱友,并天天以送饭照顾的名义在饭里加漂白水,最终慢慢杀死了施暴者,狱友出狱后帮助金子打造了银饰。
金子与所有狱友关系都很好,这也对她日后复仇起到了帮助作用。
金子在十三年前意外怀孕,她只能向白老师寻求帮助。
在白老师的诱导下,金子生下孩子并与之同居,同时也被白老师洗脑成为了帮凶。
他们绑架了一个男孩索要赎金,承诺钱到手就放人回去,但白老师却因嫌男孩吵闹而将其杀死。
后来,警察发现了男孩的尸体,白老师用孩子来威胁金子替他去做替死鬼,金子无奈之下选择了背锅,虽然警察一开始并不相信金子,但最终还是草草结案。
金子在监狱的十三年里经历了崩溃和绝望,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复仇。
她接受了神父的洗礼,成为了大家都喜爱的亲切的金子,狱友们也相信并决定帮助她。
金子想见自己的亲生女儿,当年白老师履行约定没有杀她,而是把她送到了孤儿院,最后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领养,定居国外生活。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影片以其独特的色调运用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与救赎的故事。
从明艳的初始色调到象征色彩的铅灰色,再到最后的黑白,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强烈的氛围。
金子出狱时,表面上已洗心革面,但当她拨动豆腐时的那句“扑街啊,死铲”,揭示了她的本质并未改变。
她始终坚信着惩恶扬善的信念,自己既是决断者也是行刑者,是一个充满危险和决绝的女人。
然而,金子的复仇背后隐藏着她无法承认的愤怒和自私。
由于血亲的存在和难以启齿的理由,恶人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使得金子的复仇之旅更加艰难和复杂。
牧师看似是正义的代表,但实际上也被收买,真正的罪人仍然逍遥法外。
金子吸收了所有的黑暗,渴望着雪白,但却始终无法实现。
回顾电影的情节,让我不禁想起日本导演园子温的作品【冰冷热带鱼】。
片中的村田幸雄在抛尸后要求社本与爱子做爱,而社本不肯,村田大骂他“最差劲,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做不到,无法自己解决问题”。
这两部电影虽然探讨的是人性的不同侧面,但都展现了极端和不正常的行为。
当人类不再像猴子一样遵循自然本能时,他们开始寻求宗教的慰藉。
然而,当他们不再做礼拜时,他们又开始质疑上帝的存在。
影片的后半段,当所有人都沉浸在黑白的仇杀聚会上时,那种濒临爆炸的神经和不断颤抖的双手,以及将元凶捅成筛子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类似【大逃杀】的快意。
与日本电影相比,韩国电影通常缺乏可预见性和奇特性。
在看到金子将大家聚集在一起时,我以为电影会按照预想的格调结束,即仇杀、复仇、皆大欢喜。
但我没有猜到北野老爷子的暴毙,这种意外的情节转折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在众生杀相毕露、仇恨一致的场景中,每个人的手法都展现了人生的百态。
这种描写既辛辣又可口,让人对电影的情节发展充满了期待。
此外,电影中的邪恶大长今姐姐李英爱,也让我对她的表演赞叹不已,她成为了我目前的女神。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结果,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好。
李英爱的妆容惊艳,涂着鲜红的眼影,超级美艳。
影片讲述了金子因女儿被挟持而被迫替主犯白老师顶缸入狱的故事。
入狱后,她遭受了同狱犯人的欺负,但她没有放弃希望,每日带着圣经祈祷,希望能获得救赎。
这种情节似曾相识吧?仿佛是在监狱里经历无尽的苦难,等待着出狱后展开复仇。
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落入俗套。
金子在监狱中不仅完成了自我救赎,还帮助了其他身处绝境的人。
她深知身处绝境的痛苦,因此愿意伸出援手。
她的脸会发光,她头顶着天使和巫婆的双重名号。
她可以花三年时间每天往一个人的饭里滴消毒水,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捐出一个肾给雌雄大盗中的雌盗。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十三年后,金子获释。
她换上了红色高跟鞋,涂上了鲜艳的眼影,接受了一个十九岁小男生的爱情。
如果那个被绑架的小男孩没有死,现在也应该有十九岁了。
她去受害者的家中切指谢罪,但没有得到谅解,于是她一根一根地切下去。
她像忍者一样从社保机关偷出女儿的领养资料,预支了半年的工资,漂洋过海去看望女儿,用蹩脚的英文在小女孩的养父母面前认真地念着:我知道她对你们的重要性,我只想来看她一眼。
她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策划这场救赎的完美高潮,如同她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那样,用带有华丽银饰的手枪,指向主犯的额头,然后扣动扳机。
一切结束……于是,那张在监狱里细细密密编织起来的复仇之网,开始慢慢收拢。
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可以用带有华丽银饰的手枪指向主犯的额头,听到他带着哭腔,哆哆嗦嗦地求饶,才发现这场救赎远未结束。
因为金子的顶罪,使得这个恶棍可以继续绑架并杀害其他小孩。
杀掉他,不再是金子一个人的救赎,而成为了更多人的救赎之道。
于是金子找到当年帮助她完成犯罪过程重演的警探,找到被害小孩的家人,用主犯的血,安抚了所有人心中的仇恨和痛苦,真正完成了救赎。
真正“黑色”的是电影里充斥着的幽默感。
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稀奇古怪,充满了镜头感和幽默感。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复仇,是一个贯穿古今的核心故事元素。
从《哈姆雷特》到《赵氏孤儿》,再到《卧薪尝胆》,无不是复仇的故事。
然而,《亲切的金子》却独树一帜,它将私欲的发泄转化为一场公愤的决堤。
(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请注意!)金子因救女儿,替白老师顶下诱拐杀人罪而入狱 13 年。
在这 13 年里,她从未忘记复仇,在狱中假装亲切的天使,帮助各种狱友,为出狱后的复仇积攒人脉。
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她轻易地抓住了罪犯白老师。
她发现白老师在这 13 年间又杀害了另外 4 个孩子,于是将所有孩子的家长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观看孩子死前的录像带,由大家决定如何处置白老师。
金子的身上,交织着天使与恶魔的特质。
你难以断言她天性善良或本是恶魔,亦正亦邪或许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人之初,性本善,如同动物一般,婴儿的生存需求仅仅是食物、温度和庇护所。
在成长过程中,良心逐渐培养起来,其根基是爱,外在表现则为善。
当良心战胜私欲,人展现出的便是善;反之,私欲战胜良心,恶便应运而生。
在普通人的一生中,善与恶往往在激烈争斗中艰难前行。
金子虽有复仇大计,处心积虑要置白老师于死地,但她仍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也能理解惨死孩子的家长。
直至最后将头埋入雪白的蛋糕中,我觉得她在发泄私欲的同时也在自我忏悔。
换句话说,复仇并非能真正让良心得到解脱。
白老师的存在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无法生育的男人,一个有虐童和家暴倾向的教师,一个穷凶极恶却只想用勒索赎金买一艘帆船的老小孩。
自我压抑与追寻自由相互折磨,最终将其变成了变态杀人狂。
他被孩子们的家长一刀刀捅死,脸上中枪,妻子也成为金子埋下的引子,他的血被制成人血蛋糕,由仇人分食。
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变态道路的?实在令人费解。
家长们,是导演在本片中的另一高明之处。
当家长们被邀请到废弃教室时,他们一脸冷漠。
导演通过蒙太奇手法,将后来看完录像带的他们穿插其中。
上流社会的沉稳与冷漠瞬间被愤怒和泪水取代,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父亲们的怒火和母亲们的悲痛。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亲切的金子》电影影评
金子的少女时期懵懂无知,为了所谓的爱情被老师利用,最终锒铛入狱。
在监狱的 13 年里,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复仇计划。
出狱后,凭借着积攒的人气,金子得到了众多狱友的帮助。
然而,金子却发现,多年来她在人们心中的亲切形象已荡然无存。
她涂上红色眼影,以显示自己的复仇决心。
影片中,金子原本只想杀死老师,但却意外发现了老师谋害众多小孩的录像带。
随后,她召集了受害小孩的家长,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老师。
在复杂的内心斗争后,家长们一致同意私下解决。
这是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家长们依次进入,带着愤怒而来,带着悲伤离去。
而最后看似最平静的申奶奶,却用一把剪刀结束了老师的生命。
大家一起合影,金子和参与此事的警官也成为了杀人凶手。
老师的结局大快人心,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或许并不合理。
然而,对于受害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能够承受的唯一方式,以缓解多年来积聚的痛苦。
影片中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如家长们在依法处置凶手还是自行解决之间的抉择,蛋糕店中贫困女家长向金子勒索钱财,以及众多家长纷纷写下银行卡号等情节。
金子送给女儿一个纯白的蛋糕,在雪中用不流利的英语表达了对女儿的期望,希望她能像雪一样
纯洁。
这也反映了金子渴望被原谅的内心,但她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整体来看,影片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结局令人深思。
音乐和画面都非常精彩,作为编导生,值得一看。
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值得学习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精读
复仇,你可以把它当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暴力行为,也可以把它当成对不公的纯粹抗争。
一旦拥有了复仇之心,天使也会变成魔鬼。
而复仇本身,恰恰又是天使的堕落之路。
而把一个天使般的女人逼成一个复仇恶魔,一定是伤害。
如果只是一人的私怨导致的复仇,似乎格局又太小。
当众多成年人拿起屠刀,有秩序地复仇之际,这就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复仇行为,它成了一种集体使命的完成。
这个完成过程中,有人勇敢,有人聪明,也有人懦弱,有人害怕。
将一个世俗的疯狂注入神性的宗教救赎,在仪式化和暴力化之下完成诗意的幽默,这就是朴赞郁!对于“复仇”这一主题,他有近乎狂热的迷恋,《亲切的金子》是他“复仇三部曲”的终结篇。
一.情节分析
1.电影一开始,就有一场别具意味的安排:神父带着女子乐团在监狱外迎接刑满释放的李金子。
当圣歌唱起,神父满怀希望地递上一块豆腐让金子品尝,希望她重新清白做人时,金子出人意料的打翻了豆腐,戴上墨镜独自离去。
做了十几年牢的金子为何拒绝重新做人?导演通过神父看电视新闻,为我们展示了金子十三年前的遭遇。
男童被绑架并杀害,金子被当成凶手抓获,她主动认罪被判入狱。
金子拥有一张天使般的面孔,而且在监狱中主动热心地帮助别人,被人称作“亲切的金子”。
观众和神父一样想不通这样的金子何以不愿意重新开始。
导演这时候还没有急着告诉观众其原因。
2.接下来,电影展示了金子陆续找到一些曾经相处过的女狱友,这些女人在狱中都得到过金子善良的照顾。
金洋喜(第一个狱友,因为杀人罪入狱于1998-2002年服刑)金子在狱中安慰照顾金容喜,获得了她的好感。
现在,出狱的金子找到早已出狱的金容喜帮忙。
她告诉金荣喜,13年前她就已经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了。
金子的言下之意,她从入狱之后,一切都准备,包括讨好狱友,都是她复仇计划的一部分。
3.金子在上帝面前祷告,梦想杀掉一个男人报仇,那是她必须实现的目标。
4.她当初向被害男孩的父母赎罪,当面切掉了自己的手指请求原谅。
5.牛素英(第二个狱友,因抢劫银行罪入狱,刑期是1990—1996年)
在狱中,她被发现患有肾衰竭,金子自愿为她换了一个肾,救了她一命。
出狱后的金子找到牛夫妇,请求他们帮助她。
她拿出一本《法句经》,拼成了一个手枪设计图。
金子希望夫妇帮忙造枪给自己。
而这本佛经来自另一位女狱友。
6.高申淑(第三个狱友,于1967-1991年服刑)她是北韩间谍,入狱后患了老年痴呆。
金子热心照顾她,高作为报答,将这本佛经给了金子。
神父继续找到金子,希望她回教堂忏悔。
金子拿出那本佛经,调侃自己改信了佛教。
7.吴淑喜(第四位狱友,因为,于1993-1996年服刑)她因通奸罪入狱,被同牢房的女恶魔巫婆(这个女人杀了自己丈夫和情人,并把他们的肉烤了吃)威胁。
金子用肥皂弄滑地面,害巫婆摔跤晕倒进了医院。
出狱后的金子找到吴,让她帮自己做一个银雕。
8.前警探在面包房见到了打工的金子。
这位警探一直认为金子撒谎,其实她没有杀人。
但出于无奈,他还是帮助金子还原凶杀现场。
为什么这样的金子会杀人?她真的杀了一个孩子?电影用画外音引导讲述青春期的金子。
那时候的金子面临一个人生难题——未婚先孕。
她父母离异,她主动联系男老师帮忙。
9.出狱后的金子为了寻找自己当年生下的孩子,她向面包店老板预支了三个月工资。
面包店的小伙子希望走近她,她主动和他发生了关系。
金子告诉他当年的真相:一个绑架犯绑架了另一个绑架犯的孩子,逼她去帮自己顶罪。
这时候,我们才明白,金子是替人顶罪,她的孩子被人威胁。
10.金子找到了孩子的线索,找到了已经被一对外国夫妇领养的女儿珍妮。
珍妮请求金子带她回首尔,于是母女俩飞回了韩国。
回国后,金子拿到了造好的枪,开车带女儿和情人一起在雪天出行。
在郊外,她枪杀了刚刚领养不久的流浪狗,试验枪的效果。
11.观众第一次正式见到了白老师,他是一家幼儿园的男老师。
接着,导演用一场夫妻对手戏表现了白老师是一个变态的人。
白老师和妻子吃饭,突然性起走到妻子身后就上了她,妻子默默忍受!完事后,白老师居然神情自若地回到座位继续吃饭。
朴怡曾(第五位狱友)她入狱后被巫婆威胁,晚上帮她抓蚊子。
结果巫婆还是被蚊子咬了,于是,她对朴就是拳打脚踢。
金子偷偷在巫婆饭菜里加漂白水,让她喝了好几年,最后喝死了。
金子取代成为新老大!
12.虽然眼线众多,但神父还是出卖了金子。
白老师得知金子和妻子有预谋,就绑架了妻子。
然后派人去抓金子和她女儿。
可惜,派去的
两人被金子枪杀了。
而白老师因为吃了妻子做的饭,也被药倒了。
于是,白很顺利落到了金子的手里。
她将白绑架到远郊一处空房子,并告诉女儿自己要复仇的始末。
13.金子不希望就这样便宜了白,她从白的手机吊坠上发现,遇害的孩子不止一个,她找到警探,告诉了自己的发现。
他们搜查了白家,找到了每一个遇害孩子的录像带。
于是,复仇的方案变了。
一对一的复仇计划成了多对一。
金子找来遇害孩子们的家长,给他们看孩子遇害前的录像。
家长们义愤填膺,激起了复仇之心。
然后,金子告诉大家两个选择。
交给警察,或者自己报仇。
激动的家长们虽有分歧,但还是觉得亲手对付这个杀人魔,为
各自的孩子报仇。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非常有序的,有仪式感的群体复仇。
金子安排大家抽号,按顺序进去报仇。
还给大家发了雨衣挡血,交大家使用刀具。
家长们依次进入,各自为了孩子报仇而伤害折磨白,最后将他杀死。
大家非常有秩序地收拾现场,打扫血迹,整理凶器,甚至还合影。
最后,他们将尸体带到郊外挖坑埋葬。
金子在这个过程中,成了一个旁观者和管理者,不过,她也要报仇,所以最后又在尸体上又补了两枪。
14.成功复仇的一伙人在面包房聚会,一起唱歌为珍妮和孩子庆祝生日,大家分吃了蛋糕。
金子在卫生间又一次见到死去的宏穆,只不过,他长大了。
他堵住金子的嘴后离去。
15.结尾,金子决定还是将女儿珍妮送回养父母家。
雪中离别时,金子疯狂地吃豆腐。
这与开头的拒绝救赎形成反差。
电影就在这场金子救赎的隐喻中缓缓退出,完了了一个心碎的复仇之旅。
二.故事结构
在结构电影的时候,导演将影片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入狱前及狱中生活;中点是出狱;第二段是复仇及准备工作。
影片以金子出狱后急切的准备复仇为沿线进行叙事,期间通过金子接触过的八个人引出她从19岁入狱前到入狱后的段段回忆,这些回忆通过变换视角的方式成功塑造了狱友眼中的“善心的巫婆金子”的同时,也展示了狱友们各自的处境,更是为复仇现场段落的设置埋下了伏笔。
其实这种故事结构是将拼图式与线性叙事完美结合的产物,这样的叙事方式较拼图式更加丰满,趣味性十足,有动漫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