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转科交班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安全,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关键流程指: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
(二)患者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患者必须佩带腕带、同时建立患者病历相关信息等。
二、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一)重点患者指:妇产、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
(二)身份识别方法:患者腕带信息及病历资料、开放式提问,(三)交接流程:在进行转科交接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交接双方除了要同时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相关信息,还必须主动邀请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尤其是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无名患者严格执行《无名患者身份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流程》。
(五)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三、转科(转院)交接登记(一)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二)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三)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四)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交接(单)本上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护送。
(五)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按照交接(单)本上内容认真进行共同检查核对交接,核对无误双签名后,转出科护士方可离开。
(六)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七)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一、身份识别措施(腕带使用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腕带”由病房主班护士负责填写,主班和责任护士双人核对后由责任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若损坏需要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2.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
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
3.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待患者病情、用药、静脉通路、皮肤等有关情况,并做好交接记录。
4.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科。
医院患者出入院、转科(院)制度

患者出入院、转科(院)制度一、职责1.住院登记处负责患者住院手续的办理(详细登记患者身份及联系方式)。
2.各科护士负责患者入院、转科、转院、出院医嘱的处理,进行入院、转科、转院和出院的健康教育。
二、工作程序(一)患者入院1.住院登记处接到患者住院证后进行下列工作:(1)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通知收治患者。
(2)指导患者或家属交纳住院押金。
(3)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住院患者登记卡。
(4)将患者详细身份及联系方法输入计算机。
2.急诊住院患者凡是医生指定直送病房立即抢救的患者,不需经过住院登记处办理住院登记手续,可由急诊科护士直接护送进入病房,其入院手续由家属到住院登记处补办。
3.各科室护士接到住院登记处或急诊科送来的患者后,按《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规范》处理。
(二)患者转科1.根据医嘱,通知转入科室准备床位。
4.整理病历,书写转科护理记录,处理转科医嘱。
5.检查患者当日治疗完成情况(转科前需要完成的检查,由转出科室护士负责),带齐当日领回未用的治疗用药。
6.视患者情况采用步行、轮椅、平车等方式,由护士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
7.向接收患者的科室护士交接患者疾病及用药情况,共同查看患者皮肤、管道等。
8.取回本科室的用物(病历、病员服、平车等)9.双方在患者交接登记本上签字。
(三)患者转院1.患者自己要求转院,遵医嘱按出院程序办理一切手续。
2.患者同意转其它医院:(1)按出院程序办理结账手续,整理病历,处理医嘱。
(2)根据医院指令派医生、护士护送,依据病情准备途中急救用品、药物。
(3)向接收患者的医院护士交待病情。
(4)带齐本单位用物,随车返回医院。
(四)患者出院1.医生下达出院医嘱后,护士执行出院医嘱,停止一切医嘱,撤销出院患者的所有信息及标识。
2.填写患者出院护理记录单。
3.按要求整理病历,交病案室保存。
4.协助患者解除腕带,整理用物。
5.对出院患者病室开窗通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铺好备用床,迎接新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十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所有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使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使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二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室、EICU、输液室病人及“三无”患者均需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2、住院处负责给入院患者发放腕带,住院期间患者必须佩带腕带。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4、腕带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
腕带常规佩戴在右手腕,特殊情况时可酌情处理。
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情况等,若有异常更换佩戴部位。
5、若损坏、丢失、转科需要更换时,到住院处重新打印后按上述第4条操作执行。
6、病人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取下收回腕带并登记到《腕带回收登记本》上,保存24小时核对无误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二十一、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由医生和/或护士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携带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确认患者身份,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皮肤完整情况、引流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交接护士共同在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及记录本上双方签字。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1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精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运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运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全部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运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运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运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运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应用冷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伴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2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运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需要按规定运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运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运用过程中发觉“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实时补上,假设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留意观测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状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及服务流程

患者到病房流程(护理)
1、病房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
2、建立并填写住院病历,告知医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
3、带患者或家眷熟悉病区环境,并做好入院宣传教育,如:详细 简介入院须知,涉及病室环境、作息时间、饮食原则、探视陪护制 度、医生查房时间、呼喊器旳使用、物品保管、防火防盗、住院期 间不能外出、病室内不准吸烟等;简介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 任、护士长等。
3.病房护士接到住院处告知后,应即准备床位和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 立即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入院制度
4.病房护士应向患者简介住院规则及病房有关制度,帮 助患者熟悉环境。护士须及时测量患者旳体温、脉博、 呼吸、血压,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 等。由护士告知负责医师检验患者并及时执行医嘱。
5.急诊患者住院由急诊科护士,与有关旳科室联络床位, 病区应优先予以安排,住院手续随到随办;危重患者须 住院治疗时,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由急诊科电话告知有 关病区或手术室后,直接进入病区(手术室)急救或治疗 后,再补办有关手续。在患者医疗费用临时无法落实旳 情况下,先急救后收费,以免延误急救时机。
入院流程
2、患者转入后,主班护士接病历,检验是否完整,了解患者当日 治疗及用药情况。
3、告知本病室主管医生。
4、责任护士接患者到床旁,并帮助患者安排好卧位。观察病情、 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等;检验患者皮肤情况,并详细统计患者情 况;特殊问题做好交接班。
转入流程
5、从手术室直接返回旳患者,责任护士应与手术护士交 接输液及皮肤情况,了解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及术中出 现旳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伤 口、引流等并仔细书写于护理统计单上。
4、告知家眷所需物品,将多出物品带回,保持病室整齐。
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1.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2.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3.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4.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在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上记录生命体征、皮肤、管道、使用药物等信息,由医生、护士专人护送。
5.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及新病区护士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和腕带,交接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病情变化等,清点病历及护理记录单,由转入科室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的转入时生命体征和转入时间,并进行双签字。
6.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7.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及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8.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不入病历,科室单独建册存放,每月汇总整理,并检查填写情况。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01-01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及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01-01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3、急诊护士或医生(病情危重者必须有医生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室。
4、急诊护士及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神志、生命体征、诊断、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内容、患者的腕带、病历资料。
二级医院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汇编完整版

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汇编目录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 (2)急诊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3)急诊室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 (4)急诊室与ICU交接登记制度 (5)ICU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6)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7)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1.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2.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3.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4.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在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上记录生命体征、皮肤、管道、使用药物等信息,由医生、护士专人护送。
5.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和腕带,交接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病情变化等,清点病历及护理记录单,由转入科室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的转入时生命体征和转入时间,并进行双签字。
6.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7.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8.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不入病历,科室单独建册存放,每月汇总整理,并检查填写情况。
急诊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急诊室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转科交班登记制度
1、护士根据医嘱填写转科时间,终止本科一切治疗并结清账目。
2、转出科室由当班护士将转出时间记录在体温单、护理记录中,并按时携病历,安全护送患者至所转入科室(家属最好同行),与该科护士严格交接
3、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区、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4、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执行。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