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吴晞

合集下载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校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

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图书馆藏书管理RFID技术可以被用于图书馆的藏书管理中。

每本图书都可以嵌入一个RFID标签,这样就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快速的盘点和定位。

当读者需要借阅书籍时,只需要将书籍放置在RFID阅读器上,系统就能自动识别书籍信息,实现快速借还书的功能。

这种自动化的借还书流程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率,减少了借阅书籍的排队时间,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 图书馆安全防盗传统的图书馆盗窃防范是通过人工监控和门禁系统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并不十分有效。

而采用RFID技术可以为图书馆的安全防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决方案。

当读者试图携带未借出的图书离开图书馆时,RFID阅读器会自动识别并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这有效地遏制了图书盗窃行为,保护了图书馆的财产安全。

3. 图书馆空间利用RFID技术还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空间利用。

通过在书架上安装RFID阅读器,可以实时监测书籍的借阅情况,从而对图书分类和摆放进行优化。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图书馆的空间,提高书籍的可访问性和可借阅率。

4. 读者管理借助RFID技术,图书馆可以更好地管理读者信息。

通过给借阅卡嵌入RFID芯片,可以实现读者信息的快速识别和录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RFID技术也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自助借还书的功能,提高读者的借书效率和满意度。

1. 提高效率RFID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的借还书流程,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要,提高了管理效率。

RFID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图书的快速盘点和定位,大大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研究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

在图书馆领域,RFI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探讨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创新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图书的标签化和自动化管理。

通过在图书上贴上RFID标签,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RFID读写器对图书进行自动识别和管理。

在借还书环节,读者只需要将书放在RFID读写器上,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图书的信息,并完成借还书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和准确性。

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图书馆的库存管理和防盗措施。

通过在图书馆的货架上安装RFID 天线,可以实时监测图书的位置和数量。

当有图书被盗或错放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图书并采取相应措施。

还可以通过RFID技术提供图书馆自助借还书服务,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借还书的操作,大大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馆藏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

图书馆可以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测图书的借阅情况、流通情况和读者喜好,从而更好地进行图书的采购和馆藏管理。

通过分析RFID数据,还可以为图书馆提供读者借阅模式和阅读行为的统计分析,帮助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RFID技术的成本较高,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等设备的成本,以及系统的搭建和维护成本。

RFID技术的部署需要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进行改造,如安装RFID天线和调整布局等。

RFID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对图书馆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需要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并在读者中推广普及。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带来了许多优势和便利,如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自助借还书服务、实现了库存管理和防盗措施、提供了图书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

浅谈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浅谈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R F I D系统 的基 本工作 流程 如下 :① 读写 器通 过 天线将无线信号 向外发射 。② 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无 线 信号 的磁 场范 围 ,电 子标 签产 生感 应 电流从 而 被 激 活,发射 自身 的代码信息 。③天线将接收 到电子标 签 的信息传输 给读写 器 ,读写 器读取 代码信 息并 解码 。 ④读写器将解码后 的信息送 给电脑控 制器 。
应 用
别 ,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 ,是一种非接触式 的 自动 识
随着社会现代 化进程的加快 ,信息技术正以 日新
月异 的速 度改 变 着 人 们 的生 活 ,射频 识 别 ( R F I D) 技术作为快 速、实时 、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
术 ,已经被 世界 公 认为 2 1世 纪十 大重 要技 术 之 一。
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 目 标对象并获取相
关 的数据 ,不需要人工接触 ,不局限于光学可视 即可 实现信息 的输入和 处理 ,可 同时识别 多个 射频标 签 , 且识别距离 比光学系统远 ,操作简便快捷 。 R F I D系统通常包 含 电子 标签 、读 写器 和 天线 三
部分 。电子标签是 R F I D系统的数 据载体 ,电子标 签
我 国政府 对此 也 高度重 视 ,2 0 0 4年 2月 ,我 国国家
标准化 管理 委员会宣布成立 “ 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标签 ( R F I D) ” 国
家标准 工作 组 ,负责 起 草、制定 我 国有 关 电子标 签 ( 射 频识别) 的 国家标准 。 R F I D技术 的应 用 十分广 泛 ,从 门禁考 勤系 统 的 身 份 识 别 与 考 勤 管 理 ,到 停 车 场 收 费 管 理 系 统 ,
新发展 。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优势。

接着讨论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其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强调了RFID技术在未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RFID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效率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发展机遇。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研究、基本原理、优势、挑战、发展趋势、总结、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FID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标签进行识别和通信,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在高校图书馆中,将RFID标签贴在书籍上,可以实现对书籍的快速检索、借还书流程的自动化、盘点的智能化等功能。

相比传统的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具有读取速度快、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不受书籍堆叠影响等优势,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标签成本较高、设备投入较大、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

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推动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也将日益显著。

2. 正文2.1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其核心是通过无线电频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RFID系统由读写器和标签组成,标签内含有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FID 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微型芯片和天线绑定在一起,实现对物体的无线识别和定位。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图书馆藏书管理、借还书流程管理、图书定位查询、图书防盗等方面。

RFID技术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馆藏书籍管理,通过给每本图书绑定一个RFID标签,可以对图书进行唯一识别。

图书管理员只需使用RFID读写设备扫描图书的RFID标签,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图书的流通信息,提高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效率。

RFID技术可以用于图书的借还书流程管理。

在传统的图书借还流程中,读者需要到图书台前排队等候,而且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一本一本地录入借书信息。

而有了RFID技术后,读者只需将借书证和图书放置在RFID读写设备上,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借书记录,从而提高借书的速度和便捷度。

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图书定位查询。

由于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庞大,读者在查询某本图书时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而有了RFID技术后,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RFID读写设备快速定位到图书的位置,帮助读者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图书。

RFID技术可以用于图书的防盗。

传统的图书防盗方式主要依靠磁条,容易被绕过。

而RFID技术可以通过在图书上贴上RFID标签,当读者未经借还程序私自带走图书时,门口的RFID防盗门会发出警报,起到有效的防盗作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引入RFID技术,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效率,加快借还书流程,提供准确的图书定位查询服务,同时还能加强对图书的防盗,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RFID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摘要】射频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rfid 技术,展示了其在图书馆管理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rfid;物联网;图书馆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已经不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互联,物联网的概念慢慢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物体能够被识别和控制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rfid对物体进行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集中地,rfid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正在稳步中慢慢发展起来。

1 rfid技术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特定物体,利用无线射频传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检索。

由于rfid 对环境几乎没有要求,可以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其应用由最初的军事方面已经发展到商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

rfid的主要部件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用来存储物品、人或其他器具的信息,它通过唯一的电子编码来标识不同对象,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射无线电波来与电子标签进行通讯,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进而识别其代表的人或者物品,这种识别可以是相距几厘米到几米不等的距离。

与读写器相连的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负责存储和处理从读写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后台的加工和控制。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的不确定和无线传输的不稳定性,真正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系统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例如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用户隐私的保护、系统的兼容性、多目标识别等等,都是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系统也必是被反复研究和测试的成熟系统。

RFID读写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RFID读写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RFID读写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图书馆管理也是其中之一。

RFID读写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图书管理和服务。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手工操作对图书进行借还、定位等操作,这不光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而RFID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RFID读写器可以和图书馆内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实现对图书的快速、准确的识别和管理。

首先,RFID读写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首要应用是图书标签化。

每本图书都可以通过附着RFID标签的方式进行管理。

标签中包含有关图书的详细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日期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和写入。

图书馆员只需将图书放置在RFID读写器坐标范围内,读写器会自动识别图书的标签信息,并将其与图书馆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这样一来,图书馆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到图书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其次,RFID读写器在图书借还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图书借还往往需要通过条形码或书籍编号进行扫描,而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图书借还管理。

读写器可以在读者放置书籍在特定区域时,自动扫描RFID标签并将借书信息与读者账户进行匹配。

读者只需刷一下借书卡或通过其他认证方式确认借书,整个过程快捷且高效。

而图书还书时,只需将书籍放置在指定区域,读写器会自动读取图书的标签信息,与读者账户的借书信息进行核对,完成还书操作。

这种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借还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借还效率。

此外,RFID技术在图书馆空间定位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借助RFID读写器,图书馆可以实时追踪图书的具体位置。

读写器可以安装在不同的位置,通过读取RFID标签的信号强弱和方向来确定图书的位置。

RFID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需识别系统与特定 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 ( 2 )R F D I 系统的组成 。R F D I 系统一般有三 部分组成 :标 签 、阅读器 、天线。 标签 ( R F I D T AG,即射频卡 )。也被称为 电子标签或智能
标 签 ,由耦合 元 件及 芯 片组 成 ,标 签含 有 内置 天 线 ,用 于和 射 频
的干扰方面性能优 良,不过和高频标签相 比,多数超高频标签仍
存在着读写性能稳定性不高 、在复杂环境下漏读或读取准确率低
等诸 多 问题 。
( 3 )高频和超高频的数据存储量和存储速度。一般来说 , 高频R F I D 标签 的存储容量l k l ; k _ , 特 以上 ,而超高频R F I D 标签的存 储 容量 一般在2 5 6 k L 特左 右 ,其 中E P C ( 电子产 品代码 ) 区只有 9 6 比特 。所以高频 R F I D 标签可以直接存储较大量的数据 ,相应 的超 高频R F I D 标签直接能存储的数据有限 ,需要通过编码进 行 压缩来扩大容量 。存储容量和读写效率则基本上成反 比关系,大 量存储数据可以使得系统反应变慢 ,读写同样大小数据所需要的
RF I D技 术 高频RF I D 超 高频RF I D 图书馆
发 挥 重要 作 用 .大 大减 轻 图 书馆 员工 的 负担 。
作为物联 网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 ,R F 1 D 在全球范围 及各 领域 都取得 了广泛 的应用 和快速发 展 。在图 书馆领域 , R F I D与 图书馆集成 系统融 合 ,实现 了图 书 自助借还 、智 能盘 点 、信息快 速收集等功能 。R F I D技术不仅可 以极大地提高图书 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 ,还将给图书馆的服 务方式 、 服 务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2月第25卷第1期图书馆论坛L i b r a r y T r i b u n eF e b,2005V o l.25 N o.1 R F I 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吴 ,马 瑞,李星光(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27) 〔摘 要〕介绍了R F I 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深圳图书馆拟采用的R F I D系统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R F I D;R F I D系统;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系统应用〔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5)01-0004-05 深圳图书馆新馆作为深圳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市政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图书馆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投资达7.9亿元人民币。

为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作为开馆后的新技术亮点之一,我们选择R F I D系统作为图书馆服务体系改进的技术手段。

1 R F I D概述R F I D的全称是R a d i oF r e q u e n c y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即无线射频标识,这是一种可以替换现有传统条形码的技术,它通过非接触和非线性可见的方式来传送标识资料,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这项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还比较新颖,但在其他行业领域如动物跟踪、防盗系统、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自动生产线、物料管理等已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

R F I D解决方案是一项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A u t o m a t i c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 D a t a C a p t u r e,A I D C)领域革命性的技术。

一般来说,自动识别技术有两种形式,即特征识别和定义识别,而R F I D则属于定义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通过人为的赋予人或物一个具有唯一性代码的自动识别技术。

在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中,R F I D标签可为一本书籍或一张光盘存储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号,并且可以通过这个符号进行快速高效的流通处理和库存管理。

R F I D系统概括起来,可理解如下:R F I D系统是一种应用电磁波频谱,以非接触、无视觉、高可靠的方式,传递特定识别信息的网络系统。

R F I D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综合了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智能识别、I n t e r n e t/I n t r a n e t等高新技术,顺应C I M S(计算机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等热点应用的发展需要。

R F I D系统在图书馆管理领域的应用,更新了传统的条码识别技术和磁条(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E M)安全机制,加速了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进程,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

2 R F I D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2.1 R F I D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条形码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但R F I D 与之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不需要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读取距离更远;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写入时间比打印条码少;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可以对R F I 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R F I D标签较条码有更多的优越性,体现在:(1)资料可更新。

条码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R F I D标签则可不限次数的新增、修改、删除R F I D标签内存储的资料。

(2)方便资料辨读。

条码阅读器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要使扫描光源照射在条码上才能辨读,R F I D标签只要在无线电波范围内,即可传送讯号。

(3)可同时读取数个资料。

条码阅读器一次只能读取一个条码信息,而R F I D阅读器则可同时处理数个R F I D标签。

(4)储存资料容量大。

一维条码是50字节,二维条码最大的容量可存储至2至3000字节,R F I D标签最大容量可达数兆字节。

(5)可重复性使用。

条码随着商品的寿命结束而结束; R F I D标签因为本身资料可更新,因此可以重复不断地使用。

(6)安全性。

R F I D标签读取方面皆有密码保护,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其不易被伪装和更改。

2.2 应用特点条码识别技术是图书馆操作管理和物流管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它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 L A S)和图书馆物流之间的连接,在图书馆馆藏应用中比较可靠。

R F I D也是一项识别技术,它同传统条码识别技术有着同样的职责,但是它的效率更高。

图书馆应用R F I D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加速流通处理的速度R F I D标签通过非接触方式采集信息,这样就简化了资源的处理手续,加速了工作处理,使得流通变得更加快速,简单和准确,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

R F I D阅读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 F I D标签。

这就加速了流通业务的过程,就意味着在进行借入或者借出处理过程中几本书籍可以同时处理,读者归还和借出图书或多媒体资料更方便、快捷。

42005年2月第25卷第1期图书馆论坛L i b r a r y T r i b u n eF e b,2005V o l.25 N o.1读者智能自动借还书和柜台借还书相结合。

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借阅工作站,在系统提示和帮助下自行完成书籍的借出操作,也可以来到前台,由工作人员通过流通工作站完成书籍的借出操作。

同时,通过智能还书口和自动分拣系统的配合,读者可以随时很方便地从还书口归还书籍。

2.2.2 改进上架业务流程由于R F I D标签存储容量够大,而且存储的资料可进行修改。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对流通资料设置一个比较精确的位置信息,要求将流通资料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标签之中,同时,为了读者也能够利用这些位置信息,R F I D系统需要后台数据库中存储的位置信息适时保持同步,这样在流通资料的定位时就非常准确、快捷。

读者在查找书籍时,通过前台的O P A C查询系统检索,连接到后台系统数据库,得知书籍的具体存放位置,然后直接进入开架书库,在导引牌的指导下,会非常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借阅的书籍。

工作人员在进行书籍上架时,可以经由存储在标签之中或后台数据库中的位置信息,通过后台的软件支持,比如上架导航系统等,很方便地找到流通介质的需要归架的位置。

当然,达到这样程度的难度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放位置基本单位的设定比较困难。

要求这个存放位置的基本单位不能太大,太大就失去了意义,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小会成倍地增加图书馆管理的难度。

可以将存放位置的基本单位设定为书架的某一层面,在这一层面的书籍则可无序存放。

(2)与后台数据库存储的位置信息保持同步更新的难度较大。

将存储位置信息不仅存储到标签之中,而且还需要保持后台数据库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步,这就意味进行了2次数据的读写操作。

由于位置信息是变动的数据,特别是在进行倒架处理时,而且这一更新是借助于网络系统,那么就会受到网络的不稳定性、流量、吞吐率的影响。

由此可见同步更新信息的难度有多大。

2.2.3 提高典藏业务的效率R F I D的典藏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①手持的典藏扫描仪,可快速非接触式地识别书架上的图书馆藏资源的R F I D 标签。

②存储显示系统,如小型P D A等,存储典藏结果。

利用R F I D典藏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加速盘点作业。

由于条码阅读器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才可以辨读条码,因此,盘点时需从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

R F I D标签以无线电波传送讯号,并可一次读取数个R F I D标签资料,简化盘点工作。

(2)容易查找不在架上或者乱架的图书。

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使得图书查找工作较为容易。

同时盘点结果还可以形成报告,通过这一报告可以统计图书馆图书的遗失率和更为精确的馆藏分布信息。

2.2.4 更为有效的安全防盗措施传统的防盗系统借助的是磁条(E M),这就要求资源在流通的过程中,标识系统和防盗系统必须确认流通资源的正确电磁状态。

如果流通资源被借出去时就要消磁,归还的时候就要加磁。

这种系统不可靠而且效率较低下,同时磁条及设备容易老化,其磁性会逐渐消减,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R F I D系统则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图书的防盗成本,提高图书安全管理的效率,体现在:R F I D防盗系统直接对R F I D标签进行识别、监视和处理,省去了以前既贴条码又加装磁条的麻烦。

R F I D安全门中装有R F I D标签识别器,通过识别器可以读取存储在R F I D标签中的信息。

当粘贴有R F I D标签的书籍通过安全门时,安全门中的识别器读取标签中的信息,连接到R F I D系统获取该书籍对应的借阅状态信息,然后确定是否需要报警。

当然也可以将流通介质的借阅状态信息直接存储在标签之中,这样则可以更直接地判断是否需要报警。

R F I D安全系统的识别统计功能可分析读者结构和图书馆利用率,并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对象,除了图书和多媒体介质外,最重要的就是读者了。

采用了R F I D借书证后,可以借助于R F I D安全系统,随时显示进出馆读者的人数、身份和进出图书馆的时间,此外还可进一步提供读者在馆与否的服务,以及读者每个月利用图书馆的累计时数、次数和每次平均停留时间,具体体现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效率。

图书馆经由这些统计资料和统计数字,作为人力配置的依据,图书上架、流通作业、参考咨询服务及设备维护等都能充分利用经济的人力资源。

在图书馆管理作业自动化之后,对于图书馆形象的提高、设备的扩充都有相当的帮助,更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2.3 应用现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图书馆系统性地采用过R F I D标签技术。

采用R F I D技术比较广泛的国家是新加坡,①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率先采用R F I D技术,在其带领下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都开始采用R F I D技术。

美国和英国的部分学术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也在研究和使用R F I D技术。

②③④北卡罗莱纳洲的N e wH a n o v e r地区公共图书馆和S a n t a C l a r aC a l i f o r n i a的城市图书馆是早期采用R F I D技术的图书馆。

虽然采用R F I D 技术可以提高图书馆系统工作的效率,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减少图书资源的丢失,但是其可能会侵犯隐私使得有人认为“这一技术只是短期的提高工作效率,而导致长期的隐私权的问题”。

美国的一个数字法规监督小组E F F(T h e E l e c-t r o n i c F r o n t i e r F o u n d a t i o n)⑤认为有必要对R F I D技术进行评估,制定一项专用法规,他们要求在图书馆领域和零售业领域有限制地使用R F I D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