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平衡原理在生物习题解答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中由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和无生物(地球、气候、水文、地理等)组成的一个完整而稳定的整体。
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生长速度、生产力的稳定性、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等都能够得到保障,从而实现了生态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保障和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而在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时,我们通常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气象与水文学方法气象学和水文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科学。
气象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气候、大气质量、风向、风速、冰川、云层、降雨量等气象学参数,并对它们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水文学中,我们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同水源的形成、水的流动和质量、地下水蓄水量等。
通过长期的水文学监测和研究,可以学习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野外实验和现场观察法野外实验和现场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
当我们在现场观察动植物群落、土壤、气候等时,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我们常常还会采集样本、标记动物、测定生物体重、测量土壤水分、测量草地种植密度,并在野外实验中使用这些数据来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群生态学、生态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科学性、高度可观察性、可重复性等特点,是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三、计算机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模拟实验中研究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动态平衡的方法。
动态平衡的理解

动态平衡的理解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用于描述物体受力平衡时的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态平衡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动态平衡的定义动态平衡是指当物体在移动或旋转时,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力和力矩保持平衡。
换言之,物体在运动时,其各个部分不会产生相对运动,整个系统仍然保持稳定的状态。
二、动态平衡的原理动态平衡的原理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来解释。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时,只有所有作用力和力矩之间相互抵消,物体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在动态平衡的情况下,物体的各个部分受到的力和力矩之和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在运动时,其每个部分都受到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从而使得整个物体保持平衡。
当物体绕轴旋转时,动态平衡的原理也适用,即物体受到的力矩总和为零,使得物体保持稳定的转动状态。
三、动态平衡的应用领域动态平衡的概念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机械工程: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动态平衡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发动机的旋转部件必须进行动态平衡,以防止引擎在高速运转时发生不稳定或过度振动的情况。
2. 航空航天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飞机、火箭等航天器的各个部件也必须进行动态平衡,以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振动控制:动态平衡也在振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平衡物体进行动态平衡,可以减少或消除机械系统的振动,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4. 运动竞技:在一些运动项目中,如体操、滑雪等,动态平衡是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运动员必须通过控制身体的平衡来实现精密的动作执行和优美的姿态。
5.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中,动态平衡也被广泛应用,用于理解人类和动物在运动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这对于设计假肢、改进运动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平衡

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平衡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生物体内大量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命活动。
其中,动态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本文将就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平衡展开探讨。
一、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与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密切相关。
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速度或生成物生成的速度。
当反应速率达到了一定的稳态后,反应就进入了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不再发生变化。
平衡常数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比。
它是化学反应过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平衡常数代表着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静态状态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平衡常数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它能够描述反应的趋势和反应进程中产物的生成和消耗情况。
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是生物化学反应中进入动态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因素。
有时我们需要知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一个反应物的增加或减少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会有什么影响。
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密切相关的化学动态平衡的概念来分析这个问题。
二、利用动态平衡控制反应生物体内不同反应过程会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在生物体内,有许多动态平衡的反应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稳定状态和正常功能。
在这些反应中,生物体通过维持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来达到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平衡状态。
利用动态平衡控制反应是利用化学反应动态平衡的特性来控制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产生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生物体内不同的反应都有一定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优化反应过程,加速或减缓反应进程,维持反应的平衡动态,达到控制反应的效果。
例如,在药物化学中,利用动态平衡可以加速药物的制备过程。
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使得药物的产量增加。
动态平衡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动态平衡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动态平衡是指系统在外部环境变化下保持稳定性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生物系统的研究中。
在生物学领域中,动态平衡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生物体内外的稳态维持、生物反应和生物进化等。
通过研究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系统的运作机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生物体内外的稳态维持动态平衡在生物体内外的稳态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体内部的稳态维持通过调节和平衡不同生理过程来实现。
例如,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时保持身体温度相对恒定。
这一过程涉及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控制机制的协调工作。
通过研究动态平衡的控制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稳态维持的原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生物体外部环境的稳态维持也依赖于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需要通过动态平衡来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预防和控制生态灾难,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反应的动态平衡机制生物反应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做出的应答。
动态平衡在生物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生物体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生理过程以保持稳态。
例如,免疫系统可以动态平衡地调节炎症反应,以对抗感染和外部伤害。
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可以使其在感染和炎症反应过程中保持正常功能,同时防止过度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和疾病发生。
研究动态平衡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对外部刺激的响应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动态平衡和生物进化研究动态平衡在生物进化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变化中逐渐演化和适应的过程。
动态平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维持稳态并适应变化。
例如,通过观察和研究物种在环境变化中的行为和基因变异,我们可以了解到动态平衡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高三生物:动态平衡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11张pppt)

组 织 液
③ 去④ 路 ⑤
淋巴 血浆 细胞内液
例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 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 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A.d点时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B.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只有线粒体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开始于b点之前 D.c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二、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 液的关系考察
随着近年来必修3《稳态与环境》考试比重 提高,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成为了考察的重点, 尤其体现为对组织水肿的考查,在多套高考试卷 中都有体现。对水肿的分析可参照下图进行,各 种诱因与5个过程加以比对,分析来源、去路的 强弱关系。
(2)图示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 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15年时种群的年 龄组成是 。
O2的体积
例2: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 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 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呼吸 作用 来 源
CO2的 体积 O2的体 积
②光合作 用 去 路 ①呼吸 作用
②光合作 用
某 种 来 源 群 数 去 路
③种群内部因素(死 亡率升高、迁出率升 高、衰退型年龄结构 和性别比例失衡等)
②种群外部因素(食 物增加、天敌减少或 缺失、气候适宜、传 染病减少等)
初中生物动态平衡计算

初中生物动态平衡计算动态平衡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生物体内,许多物质通过代谢和运输过程不断输入和输出。
为了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我们需要计算和调节这些物质的平衡。
一、水分平衡计算水分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身体内外水分的输入和输出来了解水分平衡情况。
1. 输入水分的计算:输入水分包括饮水和摄入食物中的水分。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每天饮水量和食物中的水分量,然后加总计算输入水分的总量。
2. 输出水分的计算:输出水分主要包括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水分。
我们可以通过量化尿液和汗液的排出量,以及呼吸中水分的损失来计算输出水分的总量。
3. 平衡水分的计算:通过减去输出水分总量和输入水分总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水分平衡情况。
如果输出水分总量大于输入水分总量,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处于负平衡状态,意味着我们需要增加水分的摄入。
而如果输出水分总量小于输入水分总量,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处于正平衡状态,即水分摄入与消耗相对平衡。
二、营养物质平衡计算除了水分,我们还需要计算和调节生物体内的其他营养物质平衡,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1. 蛋白质平衡计算: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和蛋白质的代谢消耗量来评估蛋白质平衡。
2. 脂肪平衡计算: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天摄入的脂肪量和脂肪的代谢消耗量来评估脂肪平衡。
3. 碳水化合物平衡计算: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消耗量来评估碳水化合物平衡。
三、其他物质的平衡计算除了水分和营养物质,我们还可以对其他物质的平衡进行计算,如电解质离子、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的平衡也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总结:对于初中生物动态平衡计算,我们主要需要计算和评估水分、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的平衡情况。
通过了解和调节这些物质的平衡,我们可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动态平衡原理在生物习题解答中的应用

动态平衡原理在生物习题解答中的应用作者:黄广慧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1年第12期所谓动态平衡原理,是指当系统中某物质的生产和消耗处于动态平衡时,该物质的含量保持稳定。
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物质的含量将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当物质的生产多于消耗时,物质的量增多;反之,物质的量减少。
运用动态平衡原理可以解决生物学中许多关于物质量变的问题。
1.光合作用中有关物质的量变。
【例1】在下列两种情形下:I.夏季晴朗白天中午光照最强时,II.将植物由光下移到荫处,叶肉细胞内C3、C5、ATP含量在短期内的变化分别是:① C3含量升高②C3含量降低③C5含量升高④C5含量降低⑤ATP含量升高⑥ATP含量降低A. I:②③⑥;II:①④⑤B. I:①④⑤;II:②③⑥C. I:②③⑤;II:①④⑤D. I:②③⑤;II:①④⑥解析:变化之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各物质的生产和消耗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含量稳定。
I:夏季午时,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CO2的吸收减少,CO2+C5→C3反应减弱,其它反应短期内维持不变。
C3生产减少而消耗不变,含量降低;C5消耗减少而生产不变,含量升高;随着C3减少,C3还原反应减弱,因此ATP消耗减少而生产不变,含量升高。
II:移到荫处,ATP和[H]随光反应减弱而减少,C3还原反应减弱。
C3的消耗减少而生产不变,含量升高;C5的生产减少而消耗不变,含量减少。
答案:D2.有丝分裂中mRNA的量变。
【例2】图1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请说明原因。
解析: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转录形成mRNA;原有的mRNA却因失去作用而不断被分解。
总之,mRNA没有来源却不断消耗,含量减少。
3.血液中葡萄糖的量变。
【例3】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如图2所示曲线。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演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演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整体,其中动态平衡和演替是其重要的特征和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简单来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被食草动物食用,食草动物又被食肉动物捕食。
同时,草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生长,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又为土壤提供了养分,促进草的生长。
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维持着动态平衡。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加深对动态平衡的理解。
例题:在一个封闭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初有 100 只野兔,10 只狼。
野兔的繁殖率为每年 20%,死亡率为 10%;狼的繁殖率为每年 5%,死亡率为 20%。
假设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经过一年后,野兔和狼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解题思路:首先计算野兔的新增数量为 100×20% = 20 只,减少数量为 100×10% = 10 只,所以一年后野兔的数量为 100 + 20 10 = 110 只。
同理,狼的新增数量为 10×5% = 05 只,减少数量为 10×20% = 2 只,一年后狼的数量为 10 + 05 2 = 85 只(由于狼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约为 8 只)。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会根据其自身的繁殖率和死亡率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而发生变化,但在一定条件下,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即动态平衡。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生态系统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析】A选项错误 , 甲醇 的分子结构 中看 出, 从
H
I
H— C—O—H
l
H
一
1 ] mo.原子数就是 3 o,C选项叙述正确 。D选项正 o tl 确 ,无论钠 元素最后 以哪种物质存在 .钠都是+ 价 1
态 ,即一个 原子失去 一个 电子 变成+ 的离 子 ,1 o 1 ml 钠单质就失去 Ⅳ^ 电子 。 个
mN R A明显减少 ,请说明原因。
每个碳原子跟其他碳原子形成 四个共价键时 ,只有一 半是属于 自己的.所 以共价键数位 2 A N 才正确 ,B选 项错误 。N : N( 混合时 ,可 以把其 中的 NO 当 O 和 2 ) =
成是 2倍数 目的 N : O ,则所 有 “ O ”的物 质的量为 N :
【 1 例 】在下列两种 情形下 :I夏 季晴 朗白天 中 .
午光照最强时 .I将植物 由光下移到荫处 .叶 肉细胞 I .
弱 。c 3的消耗减少而生产不变 ,含量升高 ;c 的生产 5
减少而消耗不变 ,含量减少。 答案:D
2 有 丝 分 裂 中 mR A 的量 变 。 . N
内 c 、C 、A P含量在短期 内的变化分别是 : 3 5 T ① c 含量升高 3
减轻 6 污染水体 中物质的量变。 .
绘成如 图 2所示 曲线。据图分 析正确 的是 :
=
-:
【 6 例 】图 3 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
b
三
攀
灯
污染后 的净化作用示意 图。该河流 的 A B段溶解氧大 量减少 的原 因是 什么 ?B C段溶解 氧逐渐恢复 的原 因
综 蔫参
动态平衡原理在生物 习题解答中的应用
■黄 广慧
所谓 动态平衡原理 ,是 指当系统 中某物质的生产 和消耗处于动态平衡时 ,该物质 的含量保持稳定。如 果这种平 衡被破坏 。物质的含量将发生改变。具体来
说 ,当物质 的生产多 于消耗时 ,物质 的量增 多 ;反 之 ,物质的量减少 。运用动态平衡原理可 以解决生物 学 中许多关于物质量变的问题。
为 01 , . N
算 ,此选项叙说不 正确 。己烷在标 准状况下是液体 ,
所 以不 能 用 2 . /o,C选项 错 。N :2 氧元 素 2 Lm l 4 aO 的
是一 价 ,与水反应 时,N : 1 a 中的氧元 素有一半变成 O
0价 ,一 半变 成一 2价 ,降低 到一 2价 ,即 2 oN z m la O 才有 1 o O 生 成 ,电子转 移数 目为 2 o;若 生成 m1 : ml
含 量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 ,正常人体在各种气温条件
下都能维 持体 温稳定 。其本质是 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
+ 分裂问 —‘ :_分裂 +; 细胞周期 一 期 .一 . 期
图 1
衡。人体 由 2 。 0C进入 0 c环境 中 ,由于体温 与外 界 。 环境温差变大 ,散热量增多 ,即 b > l 2 b ,为维持体温 稳定 ,产热也增多 ,即 a > l 2 a 。因此答 案应选 B 。
是什么?
耀
a
1
2
3
4
时 间 () h
相
对
图2
数 值
子
A a在 口服葡萄糖后胰 岛素含量升高 .
B a 1~ h . 在 h 2 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C a 1~ h . 在 h 2 肝糖原分解减少
图 3
D.血糖下降是 由于合成糖原所致 b
解 析 :正常人的血糖 含量是 8 ~ 2 m /L 0 10 gd .含量
责任编校 李平安
【 4 例 】设人在 2 。 环境 中产热速率为 a .散热 0c 1 速率为 b 。进入 Oc环境 2 mn后产热速率为 a , 1 。 0i 2 散
离牵 2 1 0 1年第 1 2期
D I ②③⑤ ;I ①④⑥ .: I :
解析 :变化之前 ,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各物质的生 产和消耗 处于动态平衡状 态 ,含量稳定 。I :夏季 午
时 ,叶片 的部 分气 孔关 闭 ,C : O 的吸收减 少 ,C : O+ C —C 5 + 3反应减弱 ,其它反应短期 内维持不变。C 3生
在黑暗中萌发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也就无法生产有
3 血液中葡 萄糖 的量变 。 .
【 3 例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 ,同时一次性 口服葡
萄糖 10 ,然后每隔 1 测 定一次血糖含量 ,将结果 0g h
机物 :而萌发过程需要通过呼吸供能 ,有机物不断消 耗。有机物没有来源却不断消耗 ,幼苗比种子 的干重
O m l2 . oO ,则 电子转移数 目为 04 A 2 . ,D选项正确。 N
c 标准 状 况下 ,2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L己烷含 有 分子 的数 目为 2
01 . Ⅳ^
【 答案】D
( 作者单位 : 广州市南 沙第一中学 )
D 常温常压下 ,N 2: . a 与足量 H O反应 ,共生成 0 02 o 2 .m l ,转移 电子的数 目为 04 O . N
③c 含量升高 5
②c 含 量降低 3
④c 含量降低 5
⑥A P含量降低 T
 ̄A P T 含量升高
【 2 例 】图 1 表示细胞分 裂各 阶段细胞核 中 D A N
和细 胞 质 中 m N R A含 量 的 变化 ,d e段 细 胞质 中 ~
A I ②③⑥ ;I ①④⑤ .: I : BI .:①④⑤ : I I :②③⑥ CI .:②③⑤ ; I I :①④⑤
者 。正 常人 的血糖浓度升高时 ,通过分 泌胰 岛素抑制
来源 ( 肝糖原分解减少等 )和加强去向 ( 转化 为氨基
酸 等非糖 物质增多 等) ,从 而降低血糖 。b 血糖 下降
主要原 因是尿糖 。
4 体 温 调 节 中产 热 和 散热 的量 变 .
藻类随无机物的增 多而增长 ,光合产氧增 多:消耗情 况 :细菌随 有机物 的减少而 减少 ,分解作 用耗 氧减 少 ,因此溶解 氧逐渐增多 。 ( 作者单位 :佛 山市第一中学)
解析 :据 图可知 ,生活污水 中含有 大量有机物 , A B段溶解 氧的来源情况 :光合作用 随藻类 的减少而 减弱 。来源减少 :消耗情况 :细菌分解有机物耗氧增
多 ,因此溶解氧大量减少 。B C段溶解氧的来源情 况 :
过 高导 致糖 尿病 。a和 b分 别是 正常 人 和糖尿 病患
裔中 2 1 0 {年第 1 2期
责任编校
李平安
理综嵩参
热速率 b 。以下有关产 热速率 与散热速 率大小 比较 2
相
对
正确 的是 :
A.2 a 2 b B.2 a 2 b a > lb < l a > lb > l C a < l b < l D.2 a l b .2 a 2 b a = lb = 2
个甲醇分 子有 3 c H键 .所 以 l o 甲醇 C 个 — ml —H
键数 目为 3 ;B选项 ,要计算溶液 中粒 子数 目,用 ⅣA
到 ne 疰 = V{,但 题 目没有给 出溶液体积 ,所 以无 法计
【 答案lB
3 2 1 年江苏高考 )设 Ⅳ 为阿伏加德罗 常数 .(0 1 A 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o 甲醇 中含有 c .tl o —H键的数 目为 4 A Ⅳ B 2 ℃,p = 3的 N O .5 H1 a H溶 液中含有 O 一 H 的数 目
产减少而消耗不变 ,含量降低 :c 5消耗减少而生产不
变 ,含量升高 ;随着 C 减少 ,C 还 原反应减弱 ,因 3 3
1 光合作用中有关物质的量变。 .
此AP T 消耗减少而生产不变 , 含量升高 。I 移 到荫 I :
处 ,A P和 凹 随光反应减弱而减少 ,C 还原反应减 T 3
解析 :分裂期 染色体 高度螺 旋化 ,D A不 能转 N
录形成 m N R A:原有的 m N R A却因失去作用而不断被
5 幼苗发育 中有机物的量变。 .
分解 。总之 ,m N R A没 有来 源却 不断 消耗 ,含量 减
少。
【 5 例 】黄豆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直接对
种子和幼苗分别称重 ( 湿重 ) ,结果增加 了 5 0 。试 9g 推测 萌发前后种子和幼苗干重的变化 。 解析 :有机体 的干重主要是有机 物的重量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