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其经济水平在世界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宋代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2. 激发进修兴趣:通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从而思考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特点、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兴趣,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导学过程1. 概述宋代经济的特点- 商业发展:宋代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货币经济逐渐成熟,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得到发展,农产品来往活跃。
- 工商业兴盛:手工业、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品种繁多,商业活动频繁。
2. 探究宋代经济的发展过程- 经济制度:宋代实行了农田水利制度和均田制度,增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贸易活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与西亚、印度、东南亚等地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
- 金融体系:宋代建立了完善的金融体系,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3. 分析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 政治因素:宋代政治稳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进经济发展。
- 文化因素:宋代文化繁荣,推动了科技和商业的发展。
- 地理因素:宋代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宋代经济的特点、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展开互动交流。
2. 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内容,形成结论性观点,深化对宋代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拓展1. 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宋代经济遗迹,感受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魅力。
3. 学生可以撰写钻研报告或展开课外讨论,深入探讨宋代经济对中国历史和摩登经济的影响。
第8课_宋代的社会生活__导学案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链接旧知识读一读:第七课知识建构填一填:1、世界上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2、______时,我国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课前小热身学生通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知识建构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说说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新课解读一:宋代的衣、食、住、行仔细阅读课文47——49页,填一填:1、衣:(1)、两宋时,_______是主要衣料(2)、南宋时,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食:(1)、主食:北方以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为主食{2}肉食: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除吃______,还吃鱼肉(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_____(4)燃料:城乡居民多用柴,但东京等地烧_________ 已很普遍住(1)宋代的农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乡居民以_____为主,(2)贵族官员多住____、_____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____、______二、城市生活剪影1、根据课文49——50页相关内容写写:(1)、北宋的东京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_________(2)、南宋的临安市内有娱乐场所______,城市人口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会生活与前朝发生了哪些变化?(2)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和异同?巩固提高1.赵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时服。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导学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导学案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
2、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3、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预习一、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________。
2、宋初,___________人口仅100多万户,而________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____________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3、南宋时,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4、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_________”,还出现了__________。
5、南宋时,________在南方逐渐普及。
陶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美,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
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_____。
7、两宋时代,_______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________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8、宋代,北方人以________为主,南方人以________为主食。
北方的肉食中以________为多;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普遍食用_________,_________之风,已十分盛行。
_________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9、_________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
有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专门娱乐的“__________”,里面的__________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
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________”,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探究学习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有哪些?探究点二:农工商业的发展2、宋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成就有哪些?3、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探究点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4、宋朝城市的开放布局有哪些特点?课后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纸币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C、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D、是商业繁荣的结果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的是()A、海南岛B、蜀地C、景德镇D、江浙4、有一个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A、唐代邢窑B、宋代哥窑C、唐代越窑D、宋代景德镇5、宋代时,原产越南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已推广到()A、珠江流域B、两湖一带C、成都平原D、江淮一带6、下列属于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①扬州②登州③广州④泉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A、产棉基地B、茶叶生产地C、重要的粮仓D、瓷器的生产地8、一部反映宋人社会生活的电视剧,其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老百姓穿着以丝织面料为主的衣服B、看李白、杜甫的诗C、到日本去的商船可能载有景德镇的瓷器D、人们要在四川可以使用纸币贸易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节日是()A、重阳节B、元宵节C、春节D、清明节1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南宋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暧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 掌握宋代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3. 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导学内容:1. 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繁荣的特点。
在宋代,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货币经济逐渐兴起,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2. 宋代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宋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大部分。
农业是宋代经济的支柱,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手工业包括纺织、陶瓷、铁器等,发展迅速,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活动也十分繁荣,市场经济日益兴盛。
3. 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宋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也增进了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为社会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导学问题:1. 请简要介绍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你认为宋代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3. 宋代经济的繁荣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和作用?请举例说明。
拓展练习:1.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 你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与其他因素(如政治、文化等)之间有何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延伸:1. 你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当代中国经济有何启迪和借鉴意义?2. 请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当代中国经济,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资料:1. 《宋代经济史》2. 《中国经济史》3. 《宋史》以上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加深对宋代经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祝大家进修愉快!。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概述2. 宋代农业的发展3. 宋代手工业的繁荣4. 宋代商业的兴盛5. 宋代社会风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2. 讲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分析宋代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解农田水利工程、农具改进、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
4. 阐述宋代手工业的繁荣,涉及纺织、瓷器、钢铁等行业的发展。
5. 讲解宋代商业的兴盛,重点介绍市场繁荣、货币流通、海外贸易等方面的情况。
6. 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包括城市生活、农村生活、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特点。
7.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如王安石变法、黄河治理等。
8.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意义。
10.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与深化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之前朝代的异同。
2. 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南宋建立等。
七、案例分析:宋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事例1. 分析宋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如芍陂、白洋淀等水利工程。
第9课宋代经济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发展导学案《第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教目标】1.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上的发展,经济重心的难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通过相关史料和所学知识,能够对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变化等史实进行解释。
3. 通过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二、课堂探究题类别表现发展集中的区域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州、湖州等地区成为粮仓复种技术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广东、福建、江淮、川蜀地区南宋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手工业的兴盛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南宋棉纺织工具改进、品种增多海南岛制瓷业成为瓷都南宋江南成为制瓷中心河北、河南、江西造船业领先于世界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广州、泉州、明州南宋海船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大规模的商业都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和杭州出现早市、夜市、草市北宋时期的纸币——的出现四川对外贸易外贸范围扩大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南宋外贸收入占财政重要地位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
领域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都市商贸海外商贸三、练习巩固1. 宋代南方农业超过北方农业的原因是() ①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引进了日本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洞庭湖流域B.太湖流域C.鄱阳湖流域D.洪湖流域3.下表为汉至南宋北方农户数目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农户数目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西汉西晋唐代宋代北方96514993459南方11165257830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4.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 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娱乐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宋代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娱乐等。
三、教学难点:1. 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宋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2. 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
3. 教学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2. 教授新课:(1)讲述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分析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如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提高等。
(3)讲述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如纺织、瓷器、冶金等行业的繁荣。
(4)介绍宋代商业的发展,如城市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兴盛等。
(5)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娱乐等。
六、教学内容:1. 生活方式:介绍宋代的住宅、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
2. 社会制度:讲解宋代的官职制度、科举制度、土地制度等。
3. 文化娱乐:探讨宋代的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生活方式。
2. 讲述生活方式:(1)介绍宋代的住宅特点,如庭院、建筑风格等。
(2)讲解宋代的服饰特点,如男子服饰、女子服饰等。
(3)探讨宋代的饮食文化,如饮食习惯、食物种类等。
3. 讲述社会制度:(1)讲解宋代的官职制度,如皇帝、宰相、文武官员等。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宋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2. 宋代手工业的繁荣:瓷器、纺织品、造船业的发达。
3. 宋代商业的繁荣:城市商业、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
4. 宋代社会风貌:饮食文化、节庆习俗、社会阶层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风貌。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兴趣。
2. 讲解宋代农业发展:介绍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3. 讲解宋代手工业繁荣:介绍瓷器、纺织品、造船业的发达。
4. 讲解宋代商业繁荣:介绍城市商业、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
5. 讲解宋代社会风貌:介绍饮食文化、节庆习俗、社会阶层的生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唐代和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问题,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
2、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3、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预习
一、经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________。
2、宋初,___________人口仅100多万户,而________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____________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3、南宋时,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4、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_________”,还出现了__________。
5、南宋时,________在南方逐渐普及。
陶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美,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
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_____。
7、两宋时代,_______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________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8、宋代,北方人以________为主,南方人以________为主食。
北方的肉食中以________为多;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普遍食用_________,_________之风,已十分盛行。
_________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9、_________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
有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专门娱乐的“__________”,里面的__________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
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________”,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有哪些?
探究点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2、宋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成就有哪些?
3、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探究点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4、宋朝城市的开放布局有哪些特点?
课后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纸币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
C、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
D、是商业繁荣的结果
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的是()
A、海南岛
B、蜀地
C、景德镇
D、江浙
4、有一个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A、唐代邢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宋代景德镇
5、宋代时,原产越南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已推广到()
A、珠江流域
B、两湖一带
C、成都平原
D、江淮一带
6、下列属于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
①扬州②登州③广州④泉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
A、产棉基地
B、茶叶生产地
C、重要的粮仓
D、瓷器的生产地
8、一部反映宋人社会生活的电视剧,其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A、老百姓穿着以丝织面料为主的衣服
B、看李白、杜甫的诗
C、到日本去的商船可能载有景德镇的瓷器
D、人们要在四川可以使用纸币贸易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元宵节
C、春节
D、清明节
1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暧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借此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东晋
12、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初年的东京城。
想一想,你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应该穿何种颜色衣服()
A、紫色
B、红色
C、黑白色
D、绿色
1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宋高宗说:“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请完成:
(1)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核心问题?
(2)宋代海外贸易收入为什么能够“所得动以百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