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图书馆发展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图书馆学家简介整理集合

中外图书馆学家简介整理集合

中外图书馆学家简介整理集合一,外国图书馆学家1、爱德华·爱德华兹(Edward Edwards)1812年12月14日生于伦敦东区。

1886年2月7日卒于怀特岛的奈顿。

1839年受雇为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印本部临时编目员,与该部主任A.帕尼齐一起对读者服务工作做出很大改进。

1849年英下议院议员W.尤尔特为公共图书馆立法时,约爱德华兹参加,提供资料,并在下议院小型特别委员会作为主证人,介绍欧洲大陆各国图书馆发展情况。

1850年,英国通过了一部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年在曼彻斯特率先成立公共图书馆,任命爱德华兹为市公共图书馆馆长。

他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各项工作,使该馆成为当时英国各地公共图书馆仿效的榜样。

人们赞扬他的功绩,称他为“英国公共图书馆之父”。

7年后去牛津,先后在女王学院图书馆(1870~1876) 和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1877~1883)任编目员。

他的主要著作为《图书馆回顾》,包括《图书馆管理》(1858)、《免费的市立图书馆》(1869)、《不列颠博物院创办人生平》(1870)等。

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免费的市立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最高形式,也是面向社会的重要形式。

该书被认为是图书馆学的典范著作。

2德国图书馆学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艾伯特诞生。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艾伯特(1791年7月9日—1834年11月13日),德国图书馆学家。

艾伯特1791年7月9日生于Taucha(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附近),其父是路德会的神父。

在艾伯特15岁时就派当在莱比锡市立图书馆工作,并在当地学习了短期的神学。

之后,艾伯特有在维滕贝格开始了文献学的学习,并在1812年成功的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1813和1814年艾伯特分别在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和德累斯顿皇家图书馆任职。

从1814年开始艾伯特的事业进入了高峰期,先后出版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有关图书馆及图书馆学发展的书,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有《图书馆员的教育》(18XXXX年11月13日弗里德里希·阿道夫·艾伯特逝世于德累斯顿。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和几点启示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和几点启示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和几点启示尹鸿博美国大学图书馆起源于1638年,① 三百多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回顾这一历程,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早期美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缓慢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开始于哈佛学院图书馆。

1638年,牧师约翰.哈佛赠送了约380册书和小笔款项给哈佛学院,创立了哈佛图书馆。

早期大学图书馆没有预算,主要靠捐献维持,发展缓慢。

300多部书已经是大图书馆了。

当时书的内容多半是讲神学和古典文学的。

1723年仅有3000册书,1827年有2.5万册书。

1840年迁入独立的馆舍时有4万册书,不包括小册子。

至1866年增加到11.4万册书和9.5万册小册子。

馆藏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赠送。

据统计,1780-1840年的60年间,主要的捐赠有1000次以上。

至1900年,藏书超过56万册。

[1] 1915年,该馆搬进了威德纳纪念图书馆。

威德纳是一位少见的收藏家,曾将有关英国文学的几乎全部著作搜罗起来。

1912年,他乘船遇难,年仅27岁。

他的母亲把儿子的这批珍藏赠给哈佛大学,还献出一栋优质壮观的图书馆馆舍。

它有300个带书的阅览席位和10层书库,不仅可以容纳当时哈佛大学的100万册左右的全部藏书,而且据当时估算,还足够供该馆今后半个世纪的发展之用。

这栋威德纳图书馆之宏大,可想而知。

但是,哈佛大学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仅仅15年刚过(1930年),威德纳图书馆的书库已经书满为患。

1925年的藏书量近250万册,1940年近400万册,1950年600万册,1970年前后750万册。

将各种资料计算在一起,目前已超过1000万册。

其馆藏无论在数量或在质量上都可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媲美。

自创立到现在,前后三百余年,接连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图书馆员,他们对该馆的建设,费尽了心血。

英国文学、世界文学、法律、斯拉夫学以及东方学等等方面的珍藏颇多,资料价值极高。

[2] 18世纪建立的大学还有: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

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一些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信息社会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功能构建1信息社会与信息素质美国学者嘉格伦对信息社会进行了论述,提出同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本身的进化速度要快得多;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迅速、便捷,信息来源广,数量大。

信息社会的人(以下简称信息人)需具备信息素质,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人能根据需要主动获取信息,过滤筛选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新利用信息。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1989年提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应该能够判断什么时候、为什么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查找、评价和高效利用有效的信息。

信息素质是接受信息知识、培养信息意识、实践信息能力的素质。

它既包含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所蕴含的信息的筛选与存贮,也包含信息实践能力,即应用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即为信息能力。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的信息素质标准,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免疫能力;信息行为能力。

对于上述大学生9种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适用于所有信息人。

信息能力是衡量人们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

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能力的人,思维僵化,生活、工作按部就班,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在信息资源分布方面,全球信息贫富分化表现得十分显著,少数发达国家信息富有,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处于信息贫困状态。

因此,这就更需要信息贫困地区和国家的信息人具有更高的信息意思和素质,更好的掌握、挖掘、利用信息;对于高校来说,图书馆的信息功能的强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图书馆信息功能现状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应包括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科学情报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的服务。

而在信息社会,对于高校来说,图书馆是储藏信息量最大、最全、最新、最及时、最集中、最丰富、流通最有效、最快捷的部门。

欧美图书馆文化之发展历程

欧美图书馆文化之发展历程

欧美图书馆文化之发展历程110403班 110654120 杨沛沛图书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我们的学校或者所在的城市乃至国家都有图书馆,我们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借阅书籍;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图书馆的存在,发展,文化,乃至图书馆学的了解少之又少。

图书馆其实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并且保存完整。

而我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在我国古代不叫“图书馆”,而是称作“阁”,“院”,“斋”,“堂”等。

之所以会这么早出现图书馆,我想这跟图书馆本身的职能是分不开的。

图书馆是收集文献、资料、信息的地方,用来供以人们查阅、参考的机构。

图书馆在人类文化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文化的变革,思想的进步,图书馆都承载了记录其历程的使命。

同时,从古代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及变化也能够从侧面的反映出文化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书馆不仅仅只是一个机构,还由此产生了一门学科,“图书馆学”。

图书馆的发展与图书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图书馆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在不断的发展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图书馆学的研究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最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就是美国的约翰.杜威。

他是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图书馆学家,是图书馆学的集大成者。

杜威,生于1851年,21岁在Amherst学院图书馆当学生助理。

在那里,杜威创立了《杜威十进分类法》(DDC)。

DDC是杜威1873年创立的,1876年正式出版。

DDC创立的标记符号制度以简明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目录排列和图书排架的制度,使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现代化,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图书馆方面的论文

图书馆方面的论文

图书馆方面的论文有关图书馆专业的论文篇1浅析公共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将会在传统阅读方式上逐步的增添数字阅读的方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正在我国积极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解决,进而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合理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从而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所以,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数字阅读的概念与特点1.数字阅读的基本概念数字阅读主要就是指阅读的数字化,其主要含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其主要就是指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方式来呈现给读者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电子书、网络小说以及博客等。

其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其主要就是指阅读的载体不在是传统的纸质,而是电子仪器,比如电脑、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数字化电子阅读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存储量比较大、检索便捷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2.数字阅读的特点(2)阅读环境开放。

数字阅读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进行数字阅读,阅读的环境十分开放,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其利用价值极大的增加,有助于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寻找相应的材料,实现资源共享、自由交往以及随意阅读。

(3)阅读过程互动。

传统阅读的互动方式主要就是单向、一对一的,相比数字阅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阅读的互动方式诸多,比如双向性、既可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进行,也可以互动式,读者并不在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快速的检索、处理信息,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权。

(4)阅读目的实用。

数字阅读的实质就是超文本阅读,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点击文中一些关键词或者图像就可以打开另外一个相关的文本,进而读者可以快速的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了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二、数字阅读的主要方式1.网络在线阅读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做出的相关调研表明,我国2022年网民人数达到了6.68亿,网站总数达到413.7万多个,在全球范围内网民人数排在了第一位。

知识创新中图书馆发展论文

知识创新中图书馆发展论文

浅谈知识创新中的图书馆发展【摘要】知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建新理论,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信息的专门机构,是知识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应利用其信息荟萃的优势,为知识创新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知识创新图书馆作用图书馆的对策一、知识创新的重要意义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知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建新理论,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知识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一股社会力量,它不断地为人类创造宝贵财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并在促进创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说,知识创新的意义十分重大,非同寻常。

它是新时期技术革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增长的先进力量,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沃土。

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理论与新方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二、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知识创新不仅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智力劳动。

今天,面对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经济,图书馆应当怎样给自己定位?图书馆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图书馆人需要认真面对和研究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发挥好科技文献信息传播的作用图书馆历来就是各科知识和文献信息的集散地。

我们知道,一切科学研究、一切知识创新都把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作为基础和起点,据此我们可以说图书馆就是知识创新的出发点。

而一切知识创新的成果,最终又都要转化为知识载体——文献,大部分文献中的精华都被图书馆和情报部门所收藏。

如何发挥好这些文献的作用,及时向广大读者和用户传播,这是图书馆的责任所在。

(二)发挥好知识信息保障的作用任何创新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新发展、新突破,这就要求知识创新必须充分占有和汲取人类已取得的一切知识成果,经过消化、吸收后,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4
第三节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3.1 美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 (一)美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非常积极,如: • IBM公司1995年发起“IBM Digital Library”的倡议,旨在利
用自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各种形式的信息 拥有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转换相传递,使这些信息不再 孤立在各个图书馆中,而是在全球网络上传播.从而体现出 信息的最大价值。IBM在1996年推出了AD(平台的数字图书馆 方案,在1997年又推出适应NT平台的Digital Library Version2。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一套可伸缩的多媒体 管理方案,能将音领、视频、图像、文本等信息转换成数字 化形式,并通过因特网向全球发布,包括内容的创建和获取、 存储和管理、检索及查询、信息发布、权限管理等五项功能。 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商品化的数字图 书馆系统,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洛杉矶市图书馆、佛罗里 达州图书馆以及国内许多图书情报机构都采用了IBM公司的数 字图书馆方案。
15
第三节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3.1 美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三)美国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第二期工程(DLI—2)
DLI-2的目标是要促进全球分布式网络信息资源酌开发和 利用,重视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在美国乃至世界数字 图书馆的基础研究中起到主导作用。 DLI-2明显扩大了对数字图书馆领域不同学科的支持,包 括人类学、生物医学信息、计算机科学、经济、美术、地 理学、地质科学、电子工程、环境科学、历史、信息管理、 信息研究、语言技术、图书馆及信息科学、语言学、管理 信息系统、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 DLI-2强调数字图书馆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注意相互合 作能力和技术综合能力、对内容和收藏的发展与管理、应 用和操作的基础结构,以及对在特定专业领域、在经济、 社会、国际环境中的数字图书馆的理解。DLI-2向21个以 上的项目组提供4400万美元的资助,DLI-1中的一些项目 在DLI-2中继续得到资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图书馆发展史西方图书馆事业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初期和中期、文艺复兴时期、16~18世纪、1789~1870年和1870~1945年等六个历史时期。

1、古代图书馆的产生是同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使用是分不开的。

随着文献的增多,便开始了如何收集、保存和使用这些文献的问题,图书馆由此应运而生。

最古老的图书馆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等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

> 美索不达米亚的图书馆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巴格达南部尼普尔的一个寺庙废墟附近发现许多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献,上面刻有祈祷文、神话等等,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图书馆遗迹之一,该图书馆约存在于公元前30世纪上半叶。

在美索不达米亚及其邻近各国也发现了好几批泥板文献。

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国的国王亚述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建立了一所很大的皇家图书馆,所藏泥板文献约有2.5万块之多,它们按不同的主题排列,在收藏室的入口处和附近的墙壁上还有这些泥板文献的目录。

> 古代埃及的图书馆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的许多地方也发现了图书馆的遗迹,这些图书馆主要收藏泥板文献和纸草文献。

新王国第18王朝末的阿门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顿(公元前1379~前1362在位)在首都阿玛尔那(位于开罗南部)建造了一所皇家图书馆。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编纂的《历史丛书》记载,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前1237)在首都底比斯建立了一所图书馆,该馆的入口处有一块刻有"拯救灵魂之处"等字样的石碑。

> 古希腊的图书馆在古希腊,文艺和科学十分繁荣,暨主和学者都拥有藏书。

公元前4世纪,各哲学流派在雅典相继产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很大的私人图书馆。

据古希腊史地学者斯特拉本说,亚里士多德的大批藏书数易其地,几经沧桑,后来被L.C.苏拉作为战利品带回罗马,政治家M.T.西塞罗有机会享用了这批书。

在古希腊的废墟上,还发现了体育学校和医学学校图书馆的遗迹。

> 亚历山大图书馆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亚历山大城,托勒密时期该城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和地中海地区与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

古代最大的图书馆即是公元前4~前3世纪由托勒密一世祖孙三代建造的亚利山大图书馆。

当时正值托勒密王朝鼎盛时期,各国学者云集亚历山大。

历代国王又十分热心于搜集图书,致使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藏一度达70万卷。

历任馆长都是著名学者。

馆藏不仅包括希腊的几乎全部重要文献,还包括地中海、中东和古代印度等异族教徒的文献,反映了亚历山大时期崇尚自由的学风。

公元前三世纪,该馆馆长卡利马科斯主编的《皮纳克斯》是一部多达120卷的名著提要目录(现存残片)。

200多年间,该馆一直是希腊化文化文献的中心。

> 帕加马图书馆在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帕加马王国的帕加马图书馆可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相媲美。

帕加马的历代国王试图使它超过亚历山大图书馆。

国王欧墨涅斯二世广泛网罗学者到帕加马,并一度试图劫持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

埃及国王为阻止帕加马图书馆的发展,严禁向帕加马输出埃及的纸草。

帕加马只好改用羊皮来代替纸草,制成羊皮书。

据记载,该馆馆藏曾达20万卷。

公元前41年罗马政治家M.安东尼把这些藏书赠给了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由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

考古学家发掘了帕加马图书馆遗址,使后人了解到希腊化时代典型的图书馆建筑格局。

其馆舍与神庙毗连,入口处立有雅典娜女神像和著名学者碑文。

馆内辟有阅览室和书库。

图书馆与神庙大殿之间由柱廊连接,读者可在这里讨论问题。

> 古罗马的图书馆古罗马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注意搜集图书。

罗马统治者征服各国后,把图书作为战利品带回本国,在私人府里陈列。

有关史料证明,古罗马的私人图书馆相当普遍。

当时被称为最博学的M.T.瓦洛也有一所颇具规模的私人图书馆。

他还写过一部3卷本的《轮图书馆》。

当时还出现了书商,他们利用有文化的奴隶抄写图书销售。

凯撒在世时,曾委托瓦洛筹建一所类似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大图书馆,后由于凯撒被刺,计划落空。

几年之后,其部下波利奥在罗马城的自由神庙建立了罗马第一所公共图书馆。

罗马历代皇帝尤其是奥古斯都、图拉贞等,都致力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其中最大的是图拉贞于公元113年建立的乌尔皮亚图书馆。

古罗马的图书馆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希腊文图书部和拉丁文图书部。

据古代旅游指南《罗马奇迹》记载,公元4世纪初,仅罗马一城就有28所公共图书馆。

古罗马的图书馆建筑近似帕加马图书馆。

2、中世纪初期和中期西方图书馆事业在中世纪初期和中期处于衰落状态。

这是动乱频繁、宗教禁锢和学术衰退的必然结果。

中世纪初期的图书馆主要是修道院图书馆,中世纪中期出现了早期的大学图书馆。

中世纪的图书一般都是羊皮书。

图书馆对于图书的出借非常严格,因为图书的增加只能靠抄写,书价昂贵。

图书馆常将图书用铁链锁在书架或书桌上。

图书目录类似于财产登记簿,较为简单。

> 基督教图书馆和拜占庭图书在罗马帝国初期,基督教徒们不顾种种迫害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以保存和传播基督教经典文献。

公元325年基督教被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承认之后,基督教图书馆便迅速发展起来。

延续1000之久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把基督教、古代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融为一体。

拜占庭的很多图书馆和修道院把基督教文献和希腊、罗马古典文献保存下来。

西欧在中世纪散失的很多古代典籍,到14、15世纪又从拜占庭流回意大利等地,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 阿拉伯的图书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拜占庭东部建立了庞大的国家。

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到阿拉伯,纸很快便取代了纸草和羊皮,致使图数量不断增长,推进了伊斯兰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些大型图书馆在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阿尔及利亚和西班牙先后建立起来。

中世纪时欧洲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通常以百卷计,而伊斯兰国家的图书馆则以万卷计。

这些图书馆不仅收藏《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其他书籍,也注意收集非伊斯兰教的各门学科的图书。

一些古希腊和罗马的文献是靠阿拉伯译文流传下来的。

可惜的是,伊斯兰教图书馆在内战和外来侵略下几乎被全部毁灭。

> 修道院图书馆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图书馆事业遭受基督教的极大束缚。

基督教图书馆一般规模很小,藏书主要是基督教经文,个别兼收少量希腊罗马作品。

在修道院图书馆和大教堂图书馆内部都设有抄书室。

基督教图书馆把一些图书长期保存下来,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公元529年贵族出身的本尼狄克特在罗马西北的卡西诺山建立了修道院,并收集神学书籍。

他制定了一本严厉的《本尼狄克特法规》,其中涉及修道士的阅读问题。

此法规后来成为拉丁教会修道院的通用章程。

8世纪,卡西诺修道院收集了许多珍贵书籍的抄本,成为一个学术中心。

与本尼狄克特同时代的政治家、作家F.M.A.卡西奥多鲁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维瓦留姆修道院。

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徒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也是第一个在修道院内部设置抄书室的人。

该修道院图书馆收藏了各门学科的书籍。

中世纪初,富于苦行精神和求知热忱的爱尔兰修道士对欧洲大陆修道院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他们的创意和帮助下建立了意大利的博比奥修道院、瑞士的圣加伦修道院、德国的维尔茨堡修道院等等,这些修道院都收藏图书。

英国的修道士也携带许多英格兰式的袖珍抄本,到欧洲大陆传教,并建立了修道院。

7世纪西班牙学者伊西多尔主教是一位热心的藏书家。

他编辑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词源学》,其中有专章记述图书馆、图书馆员及其任务。

> 早期的大学图书馆从12世纪起,欧洲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了大学,如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

初期的大学图书馆规模都不大,藏书主要是抄写或赠送。

例如,英国外交官、藏书家R.de伯里去世时把全部藏书赠给母校牛津大学,他生前写有一部带有中世纪色彩的图书管理论书《爱书》。

由于大学图书馆渊源于修道院图书馆,因此他们的内部结构很相近。

大部分图书都用铁锁链牵在书桌上;书桌很像修道院的读经台。

尽管如此,二者仍有原则区别,即修道院图书馆重在保存图书,而大学图书观重在利用图书。

大学图书馆推广了知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3、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献的搜集和私人图书馆的兴起,文艺复兴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学者们到处寻找长期失散的古希腊和罗马的典籍。

意大利著名文学家F.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遍访欧洲各国修道院图书馆,搜集堙没已久的古代作家手稿。

他们力图从古代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的枷锁而重新认识世界。

他们都建立了藏书丰富的私人图书馆。

人文主义者还从近东抢救了许多古希腊典籍。

当时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成为东方书籍的贸易中心。

> 梅迪契家族的图书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者C.de梅迪契和他的孙子L.de梅迪契都是人文主义的热心倡导者。

该家族依靠人文主义学者和书商搜集到大批珍贵古代抄本,建立了梅迪契家族图书馆。

L.de梅迪契继承祖父遗志建立了罗伦佐图书馆,1571年正式向公众开放,所藏书籍和手稿总计3000种。

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设计的馆舍及内部装饰保存至今。

大阅览室采取传统的中世纪建筑格式,宽34英尺,长152英尺。

中央通道俩侧各摆44张阅览桌,每桌置书20~30册,都用铁链系住,书目单贴于书桌一端。

梅迪契家族建立的图书馆打破了中世纪图书馆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把开放性作为办馆的头条方针。

这是当时学者们向往已久的图书馆。

> 贵族和皇家图书馆意大利等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贵族、君侯、国王也纷纷建立图书馆,并不惜重金购买古书籍和修建纪念馆。

例如,意大利中部乌尔比诺城的费德里戈公爵、意大利北部切泽纳的贵族马拉特斯塔、那不勒斯国王阿尔风沙等都建造了规模客观的图书馆。

15世纪后半叶,匈牙利国王马提亚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立了驰名欧洲的皇家图书馆。

1526年,该馆惨遭土耳其军队抢掠,仅存图书百余卷。

> 14、15世纪的图书馆资本主义因素在意大利的萌芽和学术的振兴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艺复兴运动。

经济上居领先地位的意大利,图书馆事业在欧洲居首位。

私人图书馆大量出现,修道院图书馆逐渐衰落。

由于图书的生产依旧靠抄写,大多数图书馆的藏书都很有限,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没有新的突破。

但馆藏结构变化很大,改变了过去宗教书籍占主导地位,古代经典著作和世俗作品开始增多。

>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图书馆1450年前后,德国人J.谷登堡受到中国活字印刷的启示,用铅、锌、锑合金制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为近代的金属活字印刷业奠定了基础。

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对图书馆事业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