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概念的相对性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流动和质量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地下水的非饱和带、饱和带和地下水系统。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地下水在地球内部岩石和土壤中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的水资源,它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在水文地质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地下水的动态过程、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关系、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污染等。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可以掌握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变化的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的水力学和地质学两个方面。

水力学是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地下水在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流动速度、流动方向和流量等问题。

地下水的流动受到岩石裂隙、土壤孔隙度、压力梯度和水头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利用水力学理论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岩石和土壤的形成、演化和变质的学科,它在水文地质学中主要用于解释地下水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主要与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质学,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途径、补给量和补给速度等重要参数。

水文地质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领域,如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的灌溉利用和地下水的环境效应等。

它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好地应用水文地质学知识,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其他学科成果,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案和管理措施。

总之,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流动和质量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地下水的动态过程、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污染等。

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水力学和地质学两个方面。

它在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的灌溉利用和地下水的环境效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汇总试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汇总试题
3、简述流网的作用。
4、简述汇制流网图的一般步骤?
五、材料题
1、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15 m/d,孔隙度为0.2,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B间距L=1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a=5.4m,Hb=3m。试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速度。
答案要点:
由题意得:
(m/d)
2、简述饱水带特征?
3、潜水有哪些特征?
4、承压水有哪些特征?
5、简述含水层形成的必要条件
6、简述含水层与隔水层定义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
五、材料题
(一)潜水等水压线图
1、根据下列图1的三图分析指出(A)、(B)、(C)各河的河水与潜水的相互关系及潜水流线。
三、判断题
1、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2、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3、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相当。()
4、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给水度越大。()
5、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答案要点:
(1)龙江两岸潜水的流向见图中箭头所示。河流西部为潜水补给河流,东部为河流补给潜水。
(2) 。
(3)渗透系数 (m/d)。
(二)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1、某区域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如下图所示),试确定:
(1)本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流向(以箭头表示);
(2)A点承压水头;
(3)B点含水层埋深;
(4)C点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承压)水位(如果在C点凿井时)。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及情况,另外及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孔隙度:松散岩土中,某一体积岩土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2、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4、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5、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6、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7、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9、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1、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包气带,其中存在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2、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称为饱水带,其中的岩石空隙中充满了重力水。

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潜水:埋藏于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6、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7、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8、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地质学基础概念

地质学基础概念

水文地质学基础概念1、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2、地下水水文学(Groundwater hydrogeology):是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地下水与河流、湖泊的相互补给、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科学。

3、水文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hydrogeology):又称为普通水文地质学,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4、地下水(Groundwater):广义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是指赋存于地下水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5、饱和水汽含量(符号为M或E):是指某一温度下空气容纳的最大水汽量。

M或E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

6、水循环(Hydrologic cycle/Water cycle):是地球上或某一地区,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亦即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7、水文循环(Hydrologic cycle):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和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内部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8、天气(Weather):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所决定的大气物理状态。

9、气候(Climate):是某一区域天气的平均状态。

10、气象(Meteorology):是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11、气温(Air temperature):即大气的温度。

通常指的是离地面1.5米左右、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温度表读取的温度。

12、气压(Air pressure):是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由于空气分子的碰撞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亦即大气的质量施加在地表或地表物体上的压力。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地质工程学中的水文地质学

地质工程学中的水文地质学

地质工程学中的水文地质学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特征,它受到多种地质过程的影响。

其中,水文地质学是地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负责研究地下水的产生、分布、移动和影响地形地貌的作用,是地质工程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自然水体。

它包括地下河流、地下瀑布、地下湖泊、地下水渗透带等。

地下水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条件,如降水、水源和地下水埋深等。

与之相关的还有多种地质因素,如地形、地质构造、母岩性质等。

水文地质学对地质工程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工程中,它可以用于确定岩土体的稳定性、建筑工程的地下水防治措施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在这些简单的应用之上,更深层次的水文地质知识可以应用于寻找地下矿产资源、范围管控等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水文地质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地下水的补给和源头。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水入渗和起源于水体的流入,而地下水源头主要指水源区。

水源区是指自然界中水源的形成和水分来源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探测水源区域中的水文地质特征,获取生态保护的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知道了地下水的知识,并不足以应用于实际。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需要水文地质学行家来对地形、地质和水体特征等进行准确定位。

这需要一定的人工收集和处理数据,尤其是对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的认识。

除此之外,水文地质的应用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技术、地球物理学等。

总之,水文地质学在地质工程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质特性,还可以为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水文地质学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势必会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水文和地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了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分布以及其对地层结构和地貌特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它关注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地质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是地表水和大气水通过渗漏和入渗进入地下并储存起来的水体,它在地质层中通过孔隙、裂隙和岩层间隙等储存和流动,与地质构造及其旋回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地下水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剖面、地球物理勘测、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等。

地质钻探是通过地面钻探和井下钻探获取地下岩石和水文地质信息的主要手段。

水文地质剖面是利用地质钻探数据绘制的剖面图,可以揭示地下岩石的分布和特征。

地球物理勘测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如重力、磁力和电阻率等,来推断地下岩石和水文地质特征。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或飞机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以提供地下水的分布和地质信息。

数值模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地下水和地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加深对地下水循环和地质条件的理解。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的形成过程,通常是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入渗所补给的。

地下水循环是地下水在地下运动的过程,它受地下地质条件的制约,可以形成泉水和地下水流域等地下水流动的特殊形态。

地下水开采是指人为地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供水或工业用水等活动。

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受到废水排放、化学物质渗漏和地表污染物渗入而导致的水质下降现象。

水文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它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文地质学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评估地下水对地表水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此外,水文地质学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的存在和流动往往与地滑、地陷和泉水涌出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对策。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而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两者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资源和环境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水文学和地质学的专业知识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水文学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水文学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处理和水文模拟等内容。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转移的基础。

3.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如降水、蒸发、流量等进行实测和记录的过程。

水文观测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基础。

4.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地下水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运动是水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水文循环、地下水运动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水文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内容。

2.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层次结构。

地球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地球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指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貌演变等过程。

4.地层和地质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质岩层序列,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5.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资源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矿床成因、石油地质、矿产勘探和资源评价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采取各种与地下水有关的兴利除害措施(如为供水目的抽汲地下 水,或者排除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时,或者对各种水文地质过程进 行理论分析时,人们经常要用到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然而,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人们所指称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在涵义 上有所不同:
*例如:饱水的粘性土,通常不透水,也不能给出水来,但在较大 的水头差的作用下,其中的部分结合水会发生运动,从而透水性能得 以改善,这时再将它划为隔水层就不太合适了。
*再如,某一岩层与强透水岩层组合在一起,能起到相当的隔水作 用,可看作隔水层;相反,如果周围是透水性更差的岩层,则相对而 言它就成为含水层。
>>显然,某些岩层的水文地质意义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因此,含水 层、隔水层与透水层的定义取决于运用它们时的具体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