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复习资料

1.第一章2.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水文现象的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子本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而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水文现象也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各流域的地质、地形等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的差异,水文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4.水温在3.98°C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故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5.海水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C,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较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水平梯度冬季大于夏季。
②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6.正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呈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摄氏度,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7.逆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呈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摄氏度。
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8.温跃层:在湖面以下一定深度常形成温跃层,即上下水温有急剧变化的一段。
9.同温层:当湖温上下层一致,上下层水温完全相同(同温层,4℃)。
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文学基础知识一、概念1、水文学概念水文shuǐ wén 英文:Hydrology1.水的波纹。
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3.水文,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源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水文学: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其核心是水循环。
水文学,广义地按地球圈层情况可分为水文气象学、地表水文学和地下水文学三种。
按地球表面分布情况,又可分为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存在于大陆表面上的各种水体及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与运动变化规律。
按研究水体的不同又可分为:①河川水文学;②湖泊(包括水库)水文学;③沼泽水文学;④冰川水文学;⑤河口水文学。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大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大循环或外循环。
小循环: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或内循环。
前者又可称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由陆面蒸发而引起的内陆小循环,对内陆地区的降水有重要作用。
因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从海洋直接输送到内陆的水汽不多,需要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文循环运动,使水汽不断地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
水文学知识点

水文学知识点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过程以及水文特征的学科,它涉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循环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水文学的研究,可以对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水蒸气,降水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
其中,一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另一部分降水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文循环对水资源的意义水文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过程。
通过水文循环,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蒸发升华进入大气,再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和地下,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水文循环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还维持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
气候条件决定了水蒸气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降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地形地貌对水的径流和地下水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高山地区容易形成降水集中的河流,而平原地区则更容易形成地下水。
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也能影响水分的渗透和蒸发过程。
5. 水文学参数和指标水文学研究中使用了一些参数和指标来描述水文过程。
例如,降水强度指标可以描述降水的总量和强度,径流系数可以衡量降水中多少比例转化为地表径流,含水层厚度可以用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这些参数和指标对于水文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具。
水文模型能够通过输入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数据,模拟出水文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如洪水预测、干旱预警等。
水文模型在水文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 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

水文学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一门关于水在宇宙中的形成、运动、分布和变化的学问。
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水的整体特性,以期了解水的起源、流量、运动和利用,以及水对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本文对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了总结。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海洋,随着热量和气压变化而产生水蒸发,随后由云彩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并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表,从而形成一种地球表面水体的循环系统。
水蒸发产生的水汽,可以形成雾霭、浓云和雨云,在大气中传播。
二、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它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地球表面的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水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评价。
水文地理的研究包括了水资源的调查,水土的分析,水系的划分,水系的特征,水系的运动,水系的改造,水系的旱涝等。
三、水文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是研究水文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的科学,主要研究降水、陆地交换热量、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等气象要素。
在水文气象学中,重点关注天气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四、水质学水质学是研究了解水质、水质变化和影响水质的原因,并实施相应改善措施的一门学问。
水质学讲究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长期跟踪,并将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水质变化的规律。
在水质学中,有关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pH、水温、锰、硫和氨等。
五、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包括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施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公平,建立水资源收费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
总而言之,水文学涉及一系列与地球水系和水资源有关的学科和问题,为深入了解它们提供了基础理论。
本文对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总结,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文学。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坏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坏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
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坏,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一一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卞的相互转化夕卜因一一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一水汽输送一凝结降水一径流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一扩展)(1)水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坏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1)河流长度(L)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①)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I I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1)河流的断面河流横断面河谷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过水断面河流的纵断面2)河流平面形态(4)河流纵比降(J)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Z»L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o+Zi)Li+(Zi+Z2)L2+-+(Zn-i+Zn)L n-2ZoL]江'(5)河流分段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门5 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闭合流域的概念:当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卞分水线相重合,则地面和地下集水区域也相重合,相邻的流域不发生水量交换,此种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水文学复习小结

水文学复习小结第一篇:水文学复习小结水文学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循环永无止尽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第一章1.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4.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1)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 2)湖中生物作用强烈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7.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4)利与害的两重性8.水资源条件和问题(结合家乡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篇一:水文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文学是一门研究水在自然界中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几个水文概念:降水、蒸发、入渗、径流(precipitation,evaporation, infiltration, runoff) 上述四个现象统称为水文现象,又成为水文要素。
3、水文学又有―工程耳目‖之称4、广义的水文学可分为:水文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和地表水文学三大类。
5、地表水文学包括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包括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河川水文学冰川水文学) 6、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重现性)又具有随机性 7、形成周期变化(重现)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8、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9、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地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随气流输送到各地;输送中,遇到适当的条件,凝结成云,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即降水;降水直接地、或以径流的形式补给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土壤、地下和生态水等,如此永不停止的循环运动,称为水文循环。
分类:(1)大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文循环,是形成陆降水、径流的主要形式仅发生在海洋或陆地上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的关系水文循环供给陆地源源不断的降水、径流,某一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即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因此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 10、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为下垫面。
如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构造、岩层性质、植被情况、河系等等,都对水文水文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河流的弯曲系数:河源至河口的河长与两地间的直线长度之比。
3)河流的横断面及横比降: a.河流的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过水断面) b.河流横比降:河流沿横断面方向的水面坡度。
产生横比降的原因:弯段离心力的作用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地球自转偏力的影响尼罗河6650km(世界之最)亚马逊河6437km 长江6300km 4)河流的纵断面及纵比降: a.河流的纵断面:沿河流中泓线的剖面(水面、河底线) b.河流的纵比降:包括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某一河段河底高程自上游向下游变化,纵断面如下图,其平均河道坡度(比降)i 按下式计算:=[(h0+h1)l1+(h1+h2)l2+…+(hn-1+hn)ln-2h0l]/l23.流域及其分类流域:河口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区域为地面集水区,地下分水线包围区域为地下集水区。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域均属此类。
非闭合流域:地面、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如岩溶地区的河流和一些很小的流域。
4、流域基本特征(1)几何特征:流域面积 f:在地形图上绘出流域的分水线,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以 km计。
河网密度d: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河网密度,以km/km2 流域长度lf: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中线长度,km计平均宽度lf流域形状系数: lf流域平均高程与平均坡度: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 100 个以上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方格交叉上的高程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
2)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它反映流域所处的气候带,说明流域距离海洋的远近,反映水文循环的强弱。
气候: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
流域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情况5、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径流是指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1.降水阶段:降水:包括雨、雪、雹、露、霜等从空中降落到地表的水,其中主要是雨、雪,尤其降雨,因此也常把降水混称为降雨。
降水的特征常用几个基本要素来表示,如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及暴雨中心等。
降水量一般按日雨量大小分为7 级:(单位mm)微雨(200)。
降水是径流、蒸发及入渗等一切地表水的来源。
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将影响径流量等的时空分布特性。
降水三要素由实测求得。
2.流域蓄渗阶段降水开始时,并不会立即形成径流,而是先经植物叶面截留、地面蓄洼、流域蒸发及土壤下渗,此称为流域的蓄渗阶段。
扣除流域蓄渗后的降水量称为净雨量或超渗雨量,此即坡面漫流的径流量;而入渗的水量除了消耗于土壤的蒸发外,其余部分则以地下径流的形式缓慢的补给河流,称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
3.坡面漫流阶段净雨沿地表坡面的流动,称为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最后将汇入河沟,汇流的速度与地面坡度、植被情况及地质地貌有关。
因此,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合理开发不但是保护水资源的治本措施,而且可以消减汇流速度,延滞坡面径流汇集过程,预防洪涝灾害 4.河槽集流阶段坡面径流经支流汇入干流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或河口的集流过程,称为河槽集流阶径流系数=y/x其中:x—一场降水量径流系数实际上就是降水形成径流量的折减系数6、河流中的水位、流量、泥沙及冰情等变化情势,统称为水文情势。
其中,水位、流量的变化情势常用水位过程线及流量过程线来表示。
3)止动流速——运动泥沙停止时的临界流速三、泥沙的运动形式推移质运动推移质沿河床的运动,称为推移质运动。
分为:滑动、滚动、跳跃运动悬移质运动一般来说,粗颗粒泥沙易成推移质,细颗粒泥沙易成为悬移质。
但是,推移质与悬移质之分取决与流速。
对于同一粒径的泥沙,在流速较小时为推移质,在流速较大时为悬移质。
推移质和悬移质在物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1)运动规律不同:推移质运动取决于泥沙在床面附近的受力情况;而悬移质运动既与其在床面附近受力情况有关,又与水流对其悬浮作用有关。
(2)能量来源不同:推移质运动直接将水流的能量转化为推移质颗粒的动能,形成对水流的阻力;维持悬移质运动的能量来自于水流的紊动动能,紊动动能是水流势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水流已经消耗了的能量的一部分。
悬移质通过影响水流的紊动性质来影响水流的时均流速,对水流能量损失的影响是间接含沙量、挟沙力、输沙量是分析固体径流和河床演变的基本参数四、含沙量、挟沙力、输沙量含沙量s:单位浑水体积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含沙浓度)2.挟沙力sm:河流处于不冲不淤状态时,一定水流与泥沙条件下,单位体积水流所能夹带泥沙的最大数量。
3.输沙率qs: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重量。
分为悬移质输沙率计算和推移质输沙计算 2-4 河床演变河床形态的变化,称为河床演变是水流冲蚀和泥沙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床演变:纵向演变和横向演变第三章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1、水位、流量、降水量、入渗量及蒸发量等,都是水文计算的基本依据,统称为水文资料。
对这些水文资料的测量,称为水文测验3-1 水位观测水位: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的高程,以m计。
水位与高程数值一样,要有一个基面作为起点,水文测验中采用的基面有下列4 绝对基面: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0.000m,作为水准基面。
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这是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或在一时还不具备接测条件的情况下暂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冻结基面:将测站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永久固定基面的一种基面,也属水文测站专用的另一种假定基面。
使用冻结基面可保持测站水位资料的历史连续性。
全河上下游或相邻测站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固定基面。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法一)观测水位的设备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种。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直立式水尺。
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算:水位水尺读数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高程,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2.自记水位计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有的还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二)水位的观测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
基本水尺的观测是分段定时观测。
当水位变化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 以内),每日8 20时各观测一次(称2 时是基本时);枯水期日变幅在0.06m以内,用1 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用4 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还要加测。
比降水尺观测的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糙率等。
其观测时间和次数,视需要而定。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 3-2 流量测验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为流速面积法,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法等,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过水断面的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断面面积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
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一、断面测量水道断面的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垂线的水深,同时测得每条测深垂线与岸上某一固定点(断面的起点桩,一般设在左岸)的水平距离(称为起点距),并同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得到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由此即可绘出河槽断面图,然后由所测水位及断面图,即可算出相应的过水断面面积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一点法:vm v0.6二点法: vm 三点法vm =(v0.2+v0.6+ v0.8 五点法vm v0.2+3 v0.6 10各式中vm 为垂线平均流速,v0.0 、v0.1、 v1.0 为各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3.部分流量的计算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分流量断面流量的计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影响因素流量 q=f(断面面积a、平均流速v) 平均流速v=f(水力坡度i、河床糙率n) 3-4河流泥沙测验与冰凌观测一、悬移质泥沙测算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 表示,单位为kg/m3。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 表示,单位为kg/s。
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