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6)

合集下载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提问: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有机物的呢?2.教学新课(1)讲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①引导学生观察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绿素的作用。

②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③通过动画演示光合作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光合作用的实验验证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的利用情况。

②实验一:观察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过程。

③实验二:观察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有机物的消耗情况。

(3)课堂讨论②讨论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绿色植物。

3.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①填空题: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将______转化为______。

②判断题: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课后作业①查找资料,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绿色植物?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掌握了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的利用情况。

希望大家能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植物,为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1. 教学目标•知道绿色植物的主要营养方式和特点。

•理解绿色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和条件。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和条件。

3.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和条件。

4. 教学方法•图片呈现法(PPT展示)。

•实验演示法。

•课堂讨论法。

5. 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说明,人类和植物的食物来源不同。

教师可拿出两个芦笋,一个埋在土中,一个放在阳光下,经一段时间后,将两个芦笋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比较,说明绿色植物的养分来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学习(30分钟)5.2.1 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1.独立营养绿色植物具有独立的营养方式,可自行合成器官所需的有机物。

2.光合营养光合营养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一种营养方式。

它是所有生命的能源来源。

5.2.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通常需要以下条件:光线、光合色素、温度和光照时间。

5.3 巩固(10分钟)1.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5.4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结合实际生活,体会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6. 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初中生物教材》•《初中生物试题集》7.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它们的养分获取方式,同时也学会了化学反应和光合作用,更加形象的了解了生命的基本活动,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绿色植物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爱护自然环境。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

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

在这节课中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1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会将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全班分为8组,每组选做一个小实验,选择时指导同学们每个小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选择。

由同学们在课前按要求准备好。

这三个小实验不难,学校也有足够的设备可做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将让学生为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达到学于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引入比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题。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通用7篇)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通用7篇)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通用7篇)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篇1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

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

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

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

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反应式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3.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4.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5. 光合作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发学生兴趣。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生存和发展。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意义: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 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反应式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了解和思考。

4.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应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绿色植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光合作用反应式图表和动画。

3. 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案例文本和图片。

4. 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叶片、酒精、碘液、显微镜等。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绿色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图表和动画。

2. 准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案例文本和图片。

生物:3.4.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生物:3.4.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暖水瓶中,记录温度。上课时观察记录温度。汇报记录的温度。
一组的干黄豆种子改换煮熟的种子。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广口瓶中,换上双孔瓶塞,放到黑暗中。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观察记录现象。汇报记录的现象。
一组的干黄豆种子改换煮熟的种子。每组的实验材料分别于课前两天放到广口瓶中,放到温暖的地方。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到每组的广口瓶中,观察记录现象。汇报记录的现象。
3.学生观察课件,并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通过分析和归纳,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明确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进行呼吸作用。
4.观察课件,思考并推论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概括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演示课件:蔬菜和水果等不同植物器官的营养成分。演示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成分。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各组的实验装置,记录温度。演示表一,各组边汇报温度,教师边填入表一。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各组的实验现象,演示表二,各组边汇报现象,教师边填入表二。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各组的实验现象,演示表三,各组边汇报现象,教师边填入表三。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3.演示课件:以活的生物为背景,示生物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概括和归纳,得出结论。
4.演示课件:示食物链中有机物以及能量的传递,启发学生分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后记:
提问:大家知道潮湿的粮食堆放久了会发热,热从哪儿来的?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案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将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提供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课文内容讲完,增加了学生探究延伸,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探究,完成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初一学生主动学习差,缺乏实验能力,但好动,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进行探究,通过直观的实验,提高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五教案方法分组讨论法,实验参与法,提问学习法,归纳总结法,自主探究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八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植物的器官2种,设计实验。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2.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3.掌握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3.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酶的功能等多个环节。

2.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经过根细胞的运输作用将有机物质输送到茎、叶等部位。

•在茎、叶中,植物通过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利用光合作用将吸收到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和运输,满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3. 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提高空气质量,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和更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具有过滤和吸附的功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绿色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全班分享。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初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和环境的影响。

2.概念讲解–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强调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作用。

3.事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人教
版初一上)(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阐明有机物关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讲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过程与方法
实验演示呼吸作用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讨论呼吸作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P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关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依次观看三个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展开讨论
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教学突破
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学会将概念用公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运用归纳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课前预备好三个演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萌发的种子、未萌发的种子、瓶子、温度计、澄清的石灰水、几节小蜡烛、火柴等。

学生预备:分小组预备2节小蜡烛和火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咨询,引入新课: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咨询: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被利用的?
分组讨论、回答: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23页第二自然段
学生阅读课文
3、提咨询:有机物如何样构成植物体?投影: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细胞壁的要紧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要紧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要紧成分——DNA。

萝卜吃〝根〞;甘蔗吃〝茎〞;白菜吃〝叶〞;花菜吃〝花〞;苹果吃〝果实〞;花生吃〝种子〞。

这讲明,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也会有大量的有机物。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演示实验[1]
1、观看演示实验[1]
2、提咨询: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摸索回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

3、投影:种子萌发时,它所含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开释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观看投影〕
演示实验[2]〔见课本〕
1、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2、提咨询: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学生摸索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讲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3、引导: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组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演示实验[3]
1、观看演示实验[3]
2、讨论回答: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赶忙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

甲瓶里的氧被萌发的种子吸取了。

3、播放投影: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分解成CO2和H2O 时,需要氧的参与。

4、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
〔1〕引导学生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引导学生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1、提咨询:植物要呼吸,人和动物需要呼吸吗?
回答: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2、提咨询呼吸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为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本课总结:
绿色植物把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大部分被植物细胞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开释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作业:基础训练
教学后记:
本节的教学以三个演示实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依照观看到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