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3.1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⑪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⑫市场广阔⑬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⑪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⑫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⑪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⑫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⑪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⑫调整产业结构⑬“三废”的治理教学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①__________、潮汐能、②________等。
3.1能源资源的开发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问题思考〗
1 山西为我国的煤炭大省,但不是我国的经济强省, 其原因是 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产业链短,产 品附加值低。 2 本区发展高耗能工业限制因素有哪些,产生的 问题有哪些? 水资源不足
加剧的当地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对 当地的生态也造成破坏,如水土流失问题、土地荒 漠化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区域优势产 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发展态势良好 业的发展 优势的丧失 区域调整
一.资源开发条件 山西的区域优势
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煤炭资源 的有利条件 储量丰富
——煤炭资源
具体表现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可开采560年 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 全国十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山 陕 西 ③ ( 1 )黄河在山西段位于 西 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 ① 山西能否发展 不利于航运; 黄河水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 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 运量大 输比较困难。 为主 成本低
② 为辅
④
二、能源基地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大秦铁路 神黄铁路 海 运
焦—兖—日铁路
华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华南
二、能源基地建设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发电+焦炭
转换率=
煤炭总产量
能源大省 坑口电站
炼焦业
经济强省 电力
焦炭
〖问题分析〗
⑵分析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的优点及不足。
输出地:输电经济效益高,减轻交通压力,但会 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 输入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能源输 入地环境。
讨论:对于山西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输煤 输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3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1)D (2)C (3)A [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 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2)题,正确理 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关键。第(3)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 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
(3)× 黄河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且黄土高原上多峡 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航运价值不高。山西省目前逐步形成 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4)×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 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5)D [选D。矿区土地复垦可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 及肉蛋奶生产基地,而不是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018年6月20日,山西省发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到2020年,全省煤 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到1.2亿吨,原煤入洗率达到80%,矿井水综合利用 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山西省将加快 煤层气开发利用。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 建设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循环利 用和高效转换,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最大化。鼓励煤炭生产企业按照产业循环、多元发展原则,加大绿色化改造力 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炭共伴生资源综合 利用水平。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资源开发条件与能源基地建设
2018年10月份,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山西省“十三五”综合 能源发展规划(修编版)》,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8 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能控制在12亿吨左右,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电力 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3亿千瓦,其中外送电装机规模达到6 000万千瓦,煤层气 产能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焦炭产能1.2亿吨,煤基合成油品600万吨、煤制烯 烃240万吨。据《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显示,截至2015年 底,山西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 709亿吨。全省含煤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占 全省总面积的39.57%。煤炭的种类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种类多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第三章《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含解析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测试题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王彦峰一、单项选择题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不便解析:山西和新疆发展煤炭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答案:B2.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解析: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A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2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解析:四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做出正确判断,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水电和核电比例低,能源结构不均衡.答案:C4.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B.②④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D.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从四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构成及总能耗和单位GDP能耗,①为我国西部省区,大力发展核电没有必要,②应为我国东部地区,西电东送不正确;②③常规能源丰富,今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符合我国国情;①④两省能耗高,在加强本省能源开发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D下图是山西省煤炭产业链图。
读图回答5~8题。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提高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 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增加水电、天
山西省输煤与输电的对比分析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能源转换: (1)从价格看,同样一吨煤,输电的效益高于输煤。 (2)从运输成本看,输电成本低于输煤。 (3)从环境效益看,向外输电会加重供电区的环境污染,
能 源 资 源 的 开 发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治理
1.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
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实现由单一产 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
2.环境保护与治理 (1)必要性:
①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②综合利用进程中污染环境: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海 湾 战 争 ( 1 9 9 0 ) 海湾战争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石油战争,当时美国总统曾表 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权落到萨达姆手中,那么 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会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一、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 水能 、风能、 生物能 、潮汐能、
太阳能 等。 (2)非可再生能源: ①类型:主要包括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
_ 生态环境 的破坏。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 。 (2)市场 广阔 。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 便利 。 西 河 山 东 沁 水 霍 西 平 朔 大 同
3.1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学案1

戴埠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必修三5主备:商中亮审核:丁丽华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知识结构】探究一:材料一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材料二受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日本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
日本政府为此宣布“核能紧急事态”,并于12日首次确认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15日,继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三号机组发生爆炸事故之后,其二号和四号机组又相继发生氢气爆炸。
1、请你用简图的形式把“能源的分类”清晰地表示出来。
能源按性质分类能源按利用状况分类2、列举当前世界主要的能源类型。
探究二:利用地图查阅山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
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探究三:山西煤炭开发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炭之乡”著称于世。
煤田地质条件好,吨煤开采成本16.48元,远低于全国21.76元的平均水平。
山西是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立足点,是我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基本形成了以大同平朔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为中心的大规模开发的煤炭基地。
现在,山西原煤产量可达到4亿吨,形成大型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基地。
1、煤炭是可再生能源还是非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如何?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采有哪些?3、对比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4、列举几条为晋煤外运提供良好条件的铁路线。
5、比较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发展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探究点三能源基地建设【探究材料】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黄土高原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 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使 地表沙尘增加,污染大气等。从图中可看出隔离护坝的 作用。复垦可恢复植被,减轻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 答案:(1)当地的煤矿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2)破坏 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 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保护河道和矿 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
措施 提高晋 煤外运 能力 加强煤 炭的加 工转换
具体内容 加强交通设施建 设,形成以铁路 运输为主、公路 运输为辅的煤炭 外运路网体系 建设坑口电站, 变输煤为输电; 发展炼焦业
主要目的 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晋煤外运能 力
提高能源工业的 经济效益,推动 我国能源消费结 构的调整
例1
•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 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有导致我国远距离的能源 调配,增加运输系统压力,也有集中分布,便于大规模机 械化开采的好处,为建设能源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 ②我国能源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煤东 运): • a.煤炭:华北→东南、东北。 • b.石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 c.水能:西部→东部。 • d.天然气:西部→东部。
• c.中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曼德 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 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北美 • d.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 • e.美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大西洋——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 • f.东南亚——日本
2021_2022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劳动力资源充足②消费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
第2题,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就地建设坑口电站等。
(2019·湖南学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资源量约有5 000亿吨,有“南方的煤海”之称。
几十年来,六盘水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植被破坏、采煤区沉陷等诸多“后遗症”。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六盘水市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大气污染D.土地沙漠化4.20世纪的德国鲁尔区因煤而生,也因煤而衰,后经综合治理形成了如今新的绿色鲁尔。
其综合治理经验对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 )A.加大采煤力度B.减少环保投入C.关停所有煤矿D.调整产业结构【解析】3选A,4选D。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包括减小采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
【补偿训练】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面临着痛苦的转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 )A.玉门B.大庆C.攀枝花D.大同(2)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绿地面积减小C.地质灾害频发D.水土流失加剧(3)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 )A.严格禁止资源开采B.倡导实施清洁生产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D.建立资源产业园区【解析】(1)选D,(2)选A,(3)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能
源结构整体,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
(2)可读出各年份每种能源在消费构成中的比例。
(3)能根据各年份各种能源所占纵坐标范围大小,读出各种 能源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判读关键】(1)找出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 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内 容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关系; 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 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铁路 逐步形成了以_____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
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坑口电站 (1)建设_________: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炼焦业 (2)发展_______: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煤炭工业 改革开放初期以_________为核心,产业结构单一, 效益低下,且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进行_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措施 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
(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
风能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能 源需求量不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修建,需占用大量土地, 而酒泉周围地区有大量未利用土地。
题。
3.黄河金三角地区(
)
A.包括晋、秦、鄂三省
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4.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铁路交通便利 ②能源原料丰富
)
③内河航运发达
A.①② B.①③
④环境优美
C.②④ D.③④
【解析】3选B,4选A。第3题,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晋、秦、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解析】2选D,3选C。第2题,单位GDP能源消费是用当年能源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
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 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收 原因 支 开源 解决 措施 山西地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降水较少 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 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 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 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率
B.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
6.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为( )
A.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B.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 C.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 D.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
【解析】5选B,6选D。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气候干旱的非洲
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荒
)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该能源的地区分布,可以 判断出其为煤炭,为非可再生能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煤炭的主要输出地为山西省,其省内煤种齐全,分布范围广, 煤层埋藏浅,开发难度小。
(2013·德州模拟)“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 万平方千米,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3、4
生态环境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
的破坏。
二、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开采条件好 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 广阔 2.市场_____。 便利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
煤炭开采量 1.扩大___________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
2.开发条件就是指开采条件。( × )
【分析】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
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针对资源
状况。
3.输电是山西能源外运的最佳方式。( × ) 【分析】输电可提供经济效益并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但也会
造成山西大气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因而并不能说输电
漠化。第6题,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 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出口矿产资源,经济效益低;限制矿产 开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既能减少对 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 展。
1.(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
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节流
【师生互动】
我国新疆煤炭资源丰富,请分析其开发的不利条件。 【提示】距我国东部煤炭消费市场远,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生 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不足。
【典例】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
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请说出E、F的工业部 门。 (3)与20世纪的鲁尔区相比,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
【素材链接】我国风能资源的主要分布
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风
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这一风能丰富 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靠 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 (2)沿海及其岛屿地区丰富带。冬春季的冷空气和夏秋的台 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相对内陆来说这里形成了我国风 能丰富带。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 为例
三年10考
高考指数:★★★★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水能 生物能 _____、风能、_______、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2、3题。
2.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3.能源与GDP 增长的关系是(
是山西能源外运的最佳方式。
4.煤炭的综合利用大大减轻了山西交通运输负担。( × )
【分析】煤炭的综合利用虽可减少山西煤炭的外运,但会增加 冶金、化工、建材等产品的输出,因而交通运输压力并没有明 显减轻。
5.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
原因。( √ )
【分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 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 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主要人为因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1.读图分析 本图为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用来显示和比较能源结构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 2.信息提取
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资源;水电是清洁能源但比重
很小;原煤、原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
量的温室气体;煤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增加酸雨危
害。第(2)题,根据判断可知,①为四川省,四川省位于亚
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又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
流落差大,水能资源集中且蕴藏量大,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 疏,移民量小,不是制约因素,水能富集地主要集中在横断山 区,地壳活动强烈,断层众多,开发技术难度大,所以,地质 条件复杂是制约因素。
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
因素。
【解析】第(1)题,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能源储 藏条件、交通运输、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箭头
指向,结合该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判断,煤矸石、煤泥、
混煤可作为火电厂的原料,同时煤矸石和火电厂的废渣可作为 建材工业的原料。第(3)题,与20世纪的鲁尔区相比较,该 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 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
3.迁移应用 (1)考查不同年份各种能源所占的具体比重。
(2)考查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能源结构变化的
原因。 (3)预测今后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
【读图专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 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
(2)关于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1)选C,(2)选D。首先要分析四省能源生产结构
反映在柱状统计图上的特点,然后根据四省的能源生产结构进 行判断:①省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 可判断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重占主导地位,可判断为黑龙江 省;③省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可 判断为甘肃省;④省原煤占比重最大,应为河北省。第(1) 题,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天然气为主,原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