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辊动态着墨性能分析
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着墨率研究

胶 印祝 输星 统动 态着 墨率 窕
路 菲 , 海 燕 , 琳 琳 张 刘
7 04 ) 108 ( 西安理 工 大学 印刷 包装 工程 学 院 ,陕 西 西安
摘
要: 传统着墨率的计 算方法只表示不 同着墨辊的着墨 比率, 其值与 墨辊排列 方式无 关, 于静 态指 标。 因此 对不 同 属
( aut o r t gadP caigE g er g X nU ie i f ehooy X n7 0 4 , hn ) Fc l f i i n akgn n i ei , i nvr t o cnlg , i 10 8 C ia y Pnn n n a sy T a
印刷胶辊的印刷适性分析

印刷胶辊的印刷适性分析博星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华南地区经理税俊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久负盛名的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印刷机的主要原装胶辊生产供应商,德国Böttcher(博星)国际集团公司由于始终坚持高标准的生产和品质要求,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研究态度,尤其在印刷胶辊及印刷全方位平衡方面取得的众多成果,为印刷机朝着更高速、更高效、更稳定的优质印刷境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前博星公司曾介绍过印刷胶辊的橡胶材料生产和胶辊的制造过程,原料及工艺过程的选择怎样直接影响到胶辊各项品质的表现,以及相同成分的橡胶经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的橡胶性质。
Böttcher 公司每年研发及测试上千种橡胶配方,以配合各种不同工业的多样化要求:造纸、冶金、纺织、木材、玻璃、塑料加工、印刷、扶手、办公设备等等,而最终往往只会选定几十种,甚至一、两种应用于印刷工业。
由此可见,橡胶的种类极多,工艺控制的要求也高。
那么,什么样要求的胶辊才是真正适用于印刷环境的呢?印刷环境又会对印刷胶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印刷胶辊的技术参数及对印刷的影响一. 印刷环境对橡胶的品质要求从胶辊在印刷中的必须表现来看,橡胶的品质对于印刷胶辊在印刷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根本性的,它主要可以达成和控制胶辊在印刷中的以下表现:1. 能把油墨以均匀的墨膜/水膜形式分离。
2. 保证连续平滑的油墨/润版液传输。
3. 形成油墨/润版液蓄积以弥补印刷输送环节造成油墨/润版液不均的缺陷。
4. 补偿几何差变。
5. 补偿和抑制振动。
6. 控制热增长。
7. 与印刷机上媒介质的化学兼容性,如油墨、润版液及清洁维护的化学品等。
8. 抗臭氧、老化,保持稳定的硬度。
9. 良好的热和电的传导性。
10. 良好的弹性和回复性。
11. 抗磨损和抗撕裂的能力。
二. 印刷胶辊的表面结构对印刷过程的影响在印刷胶辊的技术指标中,表面粗糙度是达成胶辊传递油墨和润版液的一项重要性能。
一般来说,印刷墨辊要求表面粗糙度为6 – 20微米即可,而酒精水辊的表面粗糙度为4 – 10微米即可,有的印刷机为了增加带水的能力,水辊的表面研磨得更细,比如:在小森印刷机上的酒精润版水辊的表面粗糙度为2 – 6微米。
优化着墨辊动态着墨性能解决印品印迹前深后浅问题

滚筒
能 对 印 品质量 具 有重 要 影 响
。
在 实 际 印刷 中
.
印 品 印迹
.
的 空 当部 分 不 着 墨
累积 在 着 墨辊上 的油墨 在第二 印刷
,
前深后浅就是
一
种 典 型 的 由供 墨 系 统 引 起 的 Ep ~ JJ 缺 陷
.
周 期 开 始 时 就 会 较 多地 涂 布 在 印 版 上
.
经过
●
匀 墨 系 统 的碾 压
逐 渐达到最大
;
,
打 匀到达 着墨辊
其上 的墨 层 厚 度
,
单 张 纸 胶 印 机 输 墨 系 统 的供 墨 方 式 大 多 为 间 歇 式
当着 墨 辊 开 始 向 印版 供 墨 时
.
其上 的
供墨
,
从 墨 斗 辊 中传 出 的油 墨 经 匀 墨 辊 挤 压
。
、
打匀
.
墨 层 厚 度 逐 渐 降低
问题 提 出 输 墨 系 统 是 胶 印机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用 是 将 油 墨 均 匀地 传递
、
一
●
.
影响
.
从 而 影 响 印 品 的质 量
.
。
其主要作
此外
由 于 单 张 纸 胶 印机 设 计 上 的 原 因
.
滚 筒上 存
.
涂 布 到 印 版 上 输 墨 系 统 的性
.
在空 当
,
使 得 输 墨 系 统 在 向 印版 滚 筒供 墨 过 程 中
.
如此反复
。
此外
.
在 着 墨 辊 向 印版 供
.
的情况
墨辊堆墨原因

墨辊堆墨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墨辊上堆积过多的墨水,导致墨水无法均匀地传输到印版或印刷材料上的现象。
墨辊堆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墨辊硬度不合适:墨辊的硬度对墨水传输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墨辊过硬或过软,墨水的均匀传输会受到影响,导致堆墨现象。
墨辊表面磨损不均匀:如果墨辊表面的磨损不均匀,会导致墨水在墨辊上分布不均匀,一些区域可能堆积过多的墨水。
墨水黏度过高:墨水的黏度过高可能导致墨水在墨辊上粘附过多,无法顺利传输到印版或印刷材料上。
墨辊过于湿润:墨辊过湿可能会导致墨水过多地积聚在墨辊上,造成墨辊堆墨。
墨辊清洁不彻底:如果墨辊清洁不彻底或存在残留的墨水、油墨或杂质,会干扰墨水的正常传输,导致堆墨问题。
墨水供应过剩:如果墨水供应系统中的供墨量过大或控制不当,墨水可能超过墨辊的容纳能力,导致墨辊堆墨。
印刷速度不匹配:印刷机的速度和墨辊的旋转速度如果不匹配,也可能导致墨辊堆墨。
解决墨辊堆墨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墨辊硬度、确保墨辊表面的均匀磨损、调整墨水黏度、控制墨辊的湿润程度、彻底清洁墨辊以及调整墨水供应等。
定期维护和保养印刷设备,合理选择墨水和墨辊材料,以及正确的操作和调整都可以帮助解决墨辊堆墨问题。
着墨辊

着墨辊百科名片着墨辊(form inking roller)印刷机中将油墨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胶印机印刷单元通常由滚筒、供墨系统、供水系统、传动系统和机架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都影响最终印刷质量。
为了在设计阶段能有效地控制印刷质量,必须对有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目的地优化参数和选择最佳结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整机性能,满足不同印品的印刷要求。
目录[隐藏]简介影响使用方法墨辊的调试水辊的调试水斗液水墨平衡墨辊不良引起的印刷色差简介影响使用方法墨辊的调试水辊的调试水斗液水墨平衡墨辊不良引起的印刷色差[编辑本段]简介实地印刷印刷机墨路结构分析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或实地版的印刷品时,常会出现同一张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工艺操作和调节不当之外,更着墨辊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机器本身的布局和结构的影响。
[编辑本段]影响滚筒结构滚筒结构的影响在着墨辊向印版上墨的过程中,当着墨辊处于印版滚筒的空当位置时,着墨辊不着墨,墨辊上积蓄的墨量较大,之后滚筒往前滚动,每根着墨辊都以最大的墨量往印版前口位置上墨,随着着墨辊不断滚动上墨,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滚至印版拖梢部分时,着墨辊上墨量已经很少。
这就很容易引起墨色前深后浅。
墨辊排列墨辊排列的影响输墨装置的墨辊一般分为上墨和收墨两组,不同的机型,两组墨辊的排列情况又有不同。
均匀分配型墨辊排列的墨路是两路平分,4根着墨辊均匀着墨,针对这种墨辊排列方式,如果调节不当,后两根着墨辊起不到补充上墨、匀墨和收回多余墨层的作用,印刷品就极易出现前深后浅的现象。
而着墨辊前多后少着墨型,前2根着墨辊占90%,后2根为10%,这样的分配一般不会产生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现象。
工艺工艺上的补救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过于光滑老化的墨辊应及时更换,保证墨辊良好的传墨性能和墨辊表面足够的储墨量,使印刷所消耗的墨量与墨辊的储墨量之比尽可能小,这样就能增强墨辊自身调整墨量的能力,使印刷品墨色一致。
浅谈胶印机着墨辊的速度设计与压力调节

的产 品厚薄不均 ,气囊 口还有少 许 漏气 ,于是再把橡胶层和气囊 口各
成刚虎 娄卫清 刘 国栋
加厚几微米 ,做 …样 品。上机试 用
后,该样 品可以正常使用5天 ,这 使
胶 印机 _l 一般 有3~5根着 翠 转 动 , 那 么 必 然 会 引 起 弹 性 滑
我们信心倍增。
辊,其作用是将经 ‘系列翠辊打匀的 移 、相对速 差和 磨损现象。弹性滑
后多 次调整硫化胶 的配方 ,可以把
在着下列两种不 同的相对速度关系。
气囊做得更好 。
如粜着墨辊 的线 速度 小于版滚
通过技术攻关 ,我们只用1 000
筒 的线速度 ,必然 导致接触 点处存
多元 钱 就 解 决 了 原 本需 要 8 000多元
在相对摩擦运 动, 方面加剧 印版
才能解决的问题。虽然 白行制作的气
着 墨 辊 是 软 辊 ,而 且靠 摩 擦 积在版滚筒表 ,影 响油攀 的有 效
54 【设 备 材 料 】
维普资讯
PRlNTlNG FlELD 2006.1 0 N0.247
琨的速 度 设 计 与压 力 调 节
转移和图文的阶调再现与清晰度 。所
着 墨辊夹在 下串墨辊和 印版滚
轻 ),则着 墨辊 的表面速 度 就大 于 动 。为弥补 弹性滑动 引起 的速度 损 筒之 间 ,其运动速度 的获得 与下 串 版滚筒 ,纸毛 自然逆翠流而流动 。 失,必须使下 串墨辊线速 度高于着 墨辊和印版滚筒 均有关系 ,其实际
但是,考虑实际 的控制过程 ,操 作 墨辊 线速度 。否则 ,难 以保证着 墨 的运动速度主要 取决于彼此之 间的
胆 。考虑到胶胆的寿命 问题 ,我们 列规律 ,着墨辊属 f软辊,足被动 力 ,下 串墨 辊 的 磨损 则会 引 起 表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8-11胶印机的输墨装置要求油墨的涂布要适应印刷品的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好,既要符合图纹能铺展油墨,又要符合一定的均匀性,这就要求输墨装置:性能设计好;调节墨量方便、精度高。
一、供墨部分能贮存一定数量的油墨,根据产品要求正确地进行调整,将油墨比较正确、均匀地传递给匀墨部分。
供墨各部分的作用:墨斗槽:旋转油墨。
刀片:调节墨量的大小。
墨斗辊:传递油墨厚度。
传墨辊:把墨层均匀传递给匀墨辊。
供墨部分的调节:①墨斗槽,存放油墨的多少是影响产品深浅的主要原因,对于墨斗的贮墨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墨斗要用墨铲勤搅拌。
②刀片:要求平、直、调节螺丝灵敏,螺丝上面不要沾v油墨,不要用钳子拧,榔头敲,清洗好刀片,调节螺丝灵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微量控制墨量。
③墨斗辊要保持清洁,与刀片接触不要有杂物,墨斗辊不要洗时用墨刀、砂纸擦,用浮石粉渗汽油洗,应该用软布沾汽油洗干净,以避免影响墨斗辊的精度。
④传墨辊:由于传墨辊上与墨斗辊接触,下与匀墨辊接触,在凸轮机构调节下工作。
要求接触的压力不要太多,压力比着墨辊对印版压力大一点。
供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①油墨质地较差,缺乏必要的粘度与韧性。
②油墨搅拌不均匀,墨中含有凝固块或干皮等。
③墨辊与墨辊之间,以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平行度及压力调节不当。
消除的办法:①选择质地优良的油墨,购买油墨认准一个好的油墨厂家进货,不要今天买这家,明天买哪家,造成质量不稳定。
②充分发挥油墨搅拌器的作用。
把油墨和调墨油、冲淡剂、亮光浆、燥油、撤粘剂等辅助材料,搅拌得更加均匀。
③调节好墨辊之间和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平行度。
④调节好墨辊与墨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通过墨辊的纵向和横向的转动,将油墨变成又薄,又均匀的墨膜。
表示整个匀墨部分对油墨辗薄打匀程度的数值称之为匀墨系数。
匀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所有匀墨辊的面积和印版受墨面积之比。
该比值越大,那么匀墨性能就越好。
实践证明:要提高墨层的辗薄打匀程度,就必须加大所有匀墨辊的总面积。
印刷原理与工艺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

A
B
A
B 2
B 50% A B
注意:我们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理想状态
2、着墨率的计算
设每次印刷转移到纸面上的墨层厚度100a ,
印版上剩余墨层厚度为δ0,则有: (1/2)(δ7+δ5)=δ6 ; (1/2)(δ6+δ4)=δ5 ;1/2)(δ5+δ2)=δ4 ; (1/2)(δ4+δ0+100a)=δ3 ;(1/2)(δ3+δ1)=δ2 ; (1/2)(δ2+δ0)=δ1 ;(1/2)(δ1+δ3)=δ0+100a ; 从中解得 δ1=δ0+50a ;δ2=δ0+100a ; δ3=δ0+150a ;δ4=δ0+200a ; δ5=δ0+300a ;δ6=δ0+400墨辊间的流动
两辊接触前各自附有一层油墨,汇合后进入间隙,通过间隙 的最窄处后,墨层内部开始出现微小的空隙(核),核逐渐 长大成为空隙,在空隙长大过程中,空洞之间的油墨被拉丝, 墨丝渐长,在一处或几处断裂,大部分油墨分别粘附在两根 辊上,很少一部分油墨可能游离出来,形成墨雾。
从墨斗辊到着墨辊,墨量相同
传墨辊
δ7
δ5
δ6
δ4 δ0+100a
δ2
δ3
δ1
印版滚筒
δ0
着墨率是指一个印刷周期里,着墨辊依次向印版图文部分供墨时,各 根着墨辊向印版提供的墨量(通常用墨层厚度来计算)占印版在一 个印刷周期内所获得的总墨量的百分率。
墨量在各墨辊上的分配和各着墨辊的着墨率受墨辊排列的方式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 可见 , 着墨 辊对 印版供 墨 是一个 动态 变 化 的过 程。 开始时着墨辊 上没有油墨 , 其墨层厚度 为0 , 印版上墨
层厚度也 为0。 随着油墨从墨 斗辊 中传 出经 过匀墨系统 的
碾压 、 匀 到达着 墨辊 . 打 其上 的墨 层厚度 逐渐 达到 最 大 :
筒 的空档部 分不 着 墨 , 累积在 着 墨辊 上的 油墨在 第 二 印
似 正弦 曲线 的过程 。 印版 上最 大墨 层厚 度 与最 小墨层 厚
度 的差值会 对印品 的印刷效果产 生影 响 , 差值越 大 , 则印 品上 的印迹 前深后淡越 明显 : 差值 越小 , 印品上 的印迹 则 前深 后淡 越不 明显 。 由此 可知 , 改善 印 品的质 量 , 使 要 应
力。 再次 , 采用融资 方案购买设备极大地缩短了企业获得设 备的周期 避免 了传统 方式 中较 为复杂 冗长的资金批准程 序。 后, 最 印刷企 业可 以通过租 赁方式获得所 需设 备 资金 预算不受任何影响。 ” 首 付 ” 资 方 案 的 主 角—— 青 浦 产 ” 塔 尔 零 融 斯 K C 86 H 7/ 折页机 、 6 波拉 15 C X 切纸 机 品质卓越 、 1 效率 高超 在 生产精 度 、 定 性 、 用性等 各个 方面 都 无可 挑剔 , 稳 耐 可 以与德 国原产设备相 媲美 。 斯塔 尔KHC7 /6 86 折页机非 常 适合 中小 批量 活 件 的 生产 准备 工作 快 速便 捷 、 操作 简
或波拉 1 XC切纸机 时 零首付 ” 5 1 ” 即可安装设备投入 生
产 融资期 内分期 支付额维 持在较 低 的水 平 在 供款全 部 结束时用户 即取得 设备 的全部产 权 。 如此一 来 大大减 轻 了 印刷 企业 的流 动 资金 和 固定资产 投 资压 力 从 而帮 助 企 业轻松获 得顶级 印后设备 开启财 富之 门。 海德 堡公 司
刷 周期 开始 时就 会较 多地 涂布 在 印版上 , 着墨辊 上 的油 墨会 随着 印版 的旋转 而不 断地 减少 。 当滚 筒的 空档 角再
次到达 时 , 则油 墨会 再次在着墨辊 上积聚 。
印版 上的墨层厚 度在 印版滚 筒的旋转 过程 中尽 可能地保 持不变, 即尽 量减 少 印版上 最大 墨层 厚 度与最 小 墨层厚
典 型的 印刷 缺陷 . 对精 细印品 的生产 构成严 重威胁 , 期 长
以来 困扰 着 印刷行 业 。 程技 术人 员 曾分 别从 机器 设计 工 制造 、 印刷机 运行 速度控制 、 p E E,J  ̄ 材料 适性等诸 多方面进
行 了大量 的探 索研究 , 但是其收效并 不明显 。
单 张纸胶 印机上输 墨系统 的供墨方式 大多为 间歇式 供 墨 . 墨斗 辊 中传 出的油 墨经 过 匀 墨 系统 的挤 压 、 从 打 匀. 到达 印版上 时仍然会 有油墨 未被完全打 匀。 当着墨 辊
6 8今 日Biblioteka 刷2 0 .2 0 71
维普资讯
・ 匍- ■ ■
技 术
卷
点 之 设备器材
_I
海德堡开启卿富之门 “ 零首I ” 寸 振兴印后市1 jl j l
近日 海德 堡 中国有 限公 司针 对本 土制 造 的印后 设 备推出了 零 首付 ” 期 付款 融资 方 案 这对 于准 备开 拓 分 印后市场 的企业来 说 , 实在是 令人振 奋的消 息 。 符合融 资 条件的印刷企业在 购买 ” 青浦产 ” 斯塔 尔KH 7 /6 页机 C 86 折
解决 印 品印迹 前深后 淡的一个 重要途 径是解 决着墨
辊 上墨层 厚 度变 化过 大 的问题 。 可 以通 过优化 着墨 辊 这 的动态着 墨性能加 以改善 。
当着 墨辊 开始 向印版供墨 时 , 上 的墨层 厚度 逐渐降低 , 其
直 至滚筒 的空档到达 , 此时着墨 辊上 的墨层 厚度最 小 : 输
向印版 供墨 时 . 的未被 充分 打 匀的油墨 又会 从 匀墨 系 新
统 传递 到着墨 辊 上 . 由此 会导 致着 墨辊 上 的墨 层厚 度 存 在有准 周期 性变化 的情况 , 反映在 着墨率上 , 会使着 墨 则 辊 的着墨 率产 生周 期 性的 变化 , 它会对 印版 滚筒 上的墨
墨 系统 继续 向着墨 辊供 墨 . 上 的墨层 厚度 又会 逐渐 增 其 大. 当滚 筒的空档 旋转过 去后 . 墨辊 会继续 开始 为印版 着
供墨 , 上的墨层 厚度又开 始减小 . 此反复 。 其 如 此外 . 着 在
墨辊 向印版供 墨的过程 中 . 串墨 辊的来 回串动 . 下 会使 着
层厚度 产 生一个 周 期性 的影 响 , 而影响 到 印刷 品的质 从
量。
印 版 上 的 墨 层厚 度 变化 图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 , 印版上 墨层 厚度 的 变化是 一个 近
此外, 由于单 张纸胶 印机 设计上 的原 因 , 滚筒 上存在 有空档 角 , 得输墨 系统在 向印版滚 筒供 墨 的过 程 中 , 使 滚
维普资讯
● ・
《
● ・
~
● ・
;
● ・
● ・
《整
蓄 量 辊 动 态 蓄 星 性 分 析 雒
・
I 譬
・
・
蠡
・
《
・ 文 , 星 成刚 虎 周洪
关键词 : 着墨辊 . 动态性能 . 串动
输墨 系统 是胶 印机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之一 . 主 要作 其 用是将 油墨在周 向和轴 向打 匀 , 并将油 墨均 匀地 传递 、 涂 布到 印版 上。 墨系统 的性 能对 印 品的质 量具有 重要 影 输
响。 没有 性能 优 良、 工作正 常 的输墨 系统 , 难 以生产 出 就 令 人满意 的印刷 品。 印刷实务 中 . 印品前深后 淡就是一 种
墨辊上 的墨 层厚度在 周向发生变化 。 着墨 辊上 墨层厚 度 的变化 反 映在 印版 上 时 . 印版 上
墨层 厚度 的变化 如下图所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