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复习[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内容考点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内容考点复习

1《草原》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1.《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2.“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

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7单元课文内容复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7单元课文内容复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7单元课文内容复习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要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和,孔子说过“敏而好学,”,我们可以向、、等请教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等途径收集资料。

1.我们爱你啊,中国1.重点字音:屋脊.()2.重点字形:哈密瓜盎然春色神州恢宏气魄浓妆淡抹银装素裹3.填空:诗歌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是,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从、、、、等方面抒发了。

课文的第一小节让我们体会到了。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

4.课后题3、4,并背诵课文。

练P1四、五,补P2三1、2、3。

2.郑成功1.重点字音:负隅.顽抗()瞭.望()载.歌载舞()2.重点字形:绵延镰刀耙子3.重点字义:负隅.顽抗()风帆蔽.空()4.填空:(1)课文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起了的作用。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他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和。

(3)历史上,我们还认识的民族英雄有、、。

(4)课文第五小节中等词语表现了郑家官兵的勇猛善战;等词语表现了侵略者的狼狈和可耻下场。

5.课后题3、4。

练P3四、五,补P4三、四、六。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重点字音:薄.雾()雾霭.()2.重点字形:忧虑概念3.重点字义:悲愤欲绝.()与世长辞.()疾.驰而去()4.填空:(1)课文第二小节描写了、、三个场景。

(2)第二小节中“特殊的礼物”指的是,老师送肖邦祖国的泥土是要他。

(3)第二小节中老师说话时的神态是“”,动作是“”,从这一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4)第二小节中,从“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疾驰而去”我们可以感受到肖邦们。

(5)你还知道关于“送别”的古诗名句。

(6)课文第五小节主要讲了。

(7)“弥留之际”的意思是,肖邦在弥留之际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我们可以体会到。

5. 背诵课文第二小节,课后题3、4。

补P7三、四。

4.古诗两首1.重点字音:涕.泪()妻子.()蓟.北()2.重点字形:衣裳3.重点字义:妻子.()漫.卷()青春..()但.悲()元.知()白日..()4.填空:(1)本课的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圣”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其中,最能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理解复习内容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理解复习内容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理解复习内容资料1、《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作者拜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朋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熙熙攘攘远方归来的村民们……文章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5、《詹天佑》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分别是居庸关、八达岭。

6、《怀念母亲》作者是季羡林,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作者对她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学习乐园]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上

[学习乐园]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上)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第一单元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第二单元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勘测调节沉闷分享抚养春节热烈刚劲领略复苏先驱迷恋装点惊叹碧空如洗波涛起伏水落石出百折不回牙牙学语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第三单元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大吃一惊残疾瘦削宽厚张皇竭力泰然强制茫然劝阻焦黄着迷耐心修理如愿流连忘返身无分文溜之大吉十指连心怒目圆睁兴高采烈1、轻诺必寡信。

《老子》2、民无信不立。

《论语》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也,人之道也。

《礼记》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第四单元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和蔼可亲闪闪发光葬礼主持语调悲剧治理归宿荡漾领悟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纷至沓来世外桃源从天而降生命垂危风雨同舟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课文内容归纳汇总(精品)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课文内容归纳汇总(精品)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课文内容归纳汇总(精品)课文内容摘要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第2课是寓言故事,第1、3、4、5课是童话故事。

1《稻草人》是中国作家叶圣陶的作品。

写出了稻草人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品质。

2《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表现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文中写到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

4《刺猬汉斯》是德国格林兄弟的作品。

表现了汉斯勤劳、善良的品质,同时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瑞典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

表现了尼尔斯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知错就改的品质。

第二单元——爱我中华6《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描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的作品,表达了他期望回归故乡和祖国统一的深情。

8《明天更辉煌》表现了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

9《山海关》写出了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历史悠久的特点,表达了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10《太阳与士兵》写出了士兵吃苦耐劳、意志坚强、无私奉献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无限赤诚之心。

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11《永远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之情。

“永远的歌声”的含义是:老师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真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12《秋天的怀念》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出了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14《花边饺子里的爱》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母亲孝敬。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表达了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

第四单元——民族之魂16《石灰吟》赞美了石灰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特点,也表达出诗人不管历经多大的挫折,也要保持高深的品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读课文知识梳理及重点句复习要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读课文知识梳理及重点句复习要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读课文知识梳理及重点句复习要点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包蕴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判要紧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 1、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望;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望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什么缘故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望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如此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如此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颂扬和佩服。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吁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热的友谊。

③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的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④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友谊。

采纳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⑤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运用归类复习题及答案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 ,又想坐下。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着,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的草原起来: 声,车声, 声,响成一片。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的。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 ”和“”这几句能看出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

3.《过故人庄》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是: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4.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5.[三国]诸葛亮: ,死而后已。

[三国]曹植:捐躯赴国难, 。

[宋]李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宋]陆游: 忘忧国。

6.下课时,教室里,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

……老师走过来, 伸手一拂,“屏风”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 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7.请写出代的写的《春日》中的千古名句: , 。

8.默写《回乡偶书》, 。

, 。

9.在唐朝诗人的《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流域风沙大的诗句是: 。

提到传说故事的诗句是: , 。

春天来了,江南大地真是“, 。

”(《江南春》)这一课中,我还积累了宋代诗人的《书湖阴先生壁》: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0.地球,这位,这个,是那样的, 。

11.五音包括: 、、、、。

五彩包括: 、、、、。

五行包括: 、、、、。

五谷包括: 、、、、。

12.伯牙,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以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复习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作者是著名诗人李汉荣。

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加上新奇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2、《草虫的村落》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
1、《詹天佑》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2、《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慕。

第三单元
1、《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这情。

第四单元
1、“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口号,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比喻)、作比较、拟人、分类别、引资料、下定义
第五单元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
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课文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查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之情。

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第七单元
1、《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老人都会到翠湖畔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他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喊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第八单元
1、“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古今交友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莫逆之交。

2、《月光曲》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