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2019年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六、教学设计三、元素符号及意义【出示】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
【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提问】那我们将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统称为什么?【回答】氢元素。
【回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回答】质子数是否相同。
【默写】默写前二十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听写】写出猛、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元素的元素符号。
【提问】符号H表示什么?【回答】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追问】2H呢?【回答】2个氢原子。
【回忆】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原子的个数。
【练习】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B. 铁C. 氧D. 硅2. 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 离子B. 原子C. 分子D. 元素3.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四、元素周期表【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的元素的哪些信息?【回答】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等。
【提问】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什么?【回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结合书本54页的图3-12和元素周期表,说一说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性联系?【总结】1.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4.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5.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提问】你能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回答】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因此它在第三周期;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它在第一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掌握三种微粒的表示方法3、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及等量关系4、掌握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方法5、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借助练习的分析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物质的可分性观点。
复习重点:1、原子的结构以及等量关系的应用2、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判断方法复习难点:离子的形成及与原子的转化复习过程:一、引入二、明确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及考查方式三、知识点梳理教师提问:从微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点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基本性质:①、质量小、体积小②、都在不断的运动③、分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原子结构强调: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5、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不带电,但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失去电子,一些原子得到电子,从而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12/112⨯-原子的质量一个碳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使原子带上电荷变为离子。
(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在引出离子的定义之后,让学生思考:①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带不同电性的离子,分析得失电子情况,并判断所形成的离子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②离子能否转变成原子,若能该如何转变?点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2、与原子的转化3、离子符号的写法(元素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四)、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质子数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电子数增加或减少,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有相似之处,如何准确度区分,先让学生看几个微粒结构示意图并加以区分,同时分析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探究性实验报告: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探究性实验,例如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微观概念与宏观现象相结合,运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等解释化学现象和物质的性质。
2.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加深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的理解。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观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原子、离子、分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构成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2.知道原子是非常微小且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3.能够通过电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来描述和区分不同元素。
4.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原子间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二、教学内容1.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复习。
2.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复习。
3.原子核的结构和质子、中子的复习。
4.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5.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复习。
6.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的复习。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阐述。
2.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展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构成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
3.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复习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示各自的理解。
2.观察实验: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引出分子的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原理,并通过实例巩固学生的理解。
4.小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复习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第二课时: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复习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模型,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搭建原子模型并观察电子排布的方式,加深对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
3.讲解: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4.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复习1.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回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规则。
2.讲解: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的原则,并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和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实验材料:玻璃容器、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物质的构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结合示范实验进行说明。
示范实验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3. 学生探究与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讨论,以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总结。
4. 合作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通过合作分享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5. 归纳总结与板书(10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将重点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6. 课堂练习与巩固(15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以及一道应用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来延伸课堂。
如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或者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成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界定,认
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
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特质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概念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
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单调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
子的观点进行解释。
(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
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受训,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沃苏什卡环境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
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现代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凸现学科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意象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
一些化学弊病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
导学生克服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1)

同头备课教案总第32节小组:学校:【回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练习】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 NaCl、CuSO4B. CH4、HClC. Si、CO2D. Ar、Au2. 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3.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二、原子的结构和离子【提问】原子由什么构成?【回答】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提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且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正负电荷抵消。
【提问】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质子数加中子数表示?【回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和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故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提问】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说各个部分代表的含义。
【提问】请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对比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回答】氯原子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
【追问】因此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回答】最外层电子数。
【补充】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因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提问】氯原子得到电子、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什么?【回答】阴离子、阳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哟!)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三【互动探究、展示交流】(你行,我也行!我的学习我做主!)1、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原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2、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3、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2)离子的形成(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4、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强调:“分子”对应“原子”,“物质”对应“元素”。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四【典例探析、巩固提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C.氢离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8. 王芳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
”王芳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A. 分子B.元素C.单质 D. 原子11.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二、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认识化学物质种类多样及其原因。
2. 能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共同点对物质进行分类和辨别。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能用微粒的观3.点认识、思考和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和变化。
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4.用。
了解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通过元素周期5. 表,认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能根据化学式进6.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三、全面突破知识专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一)物质的存在三态及其转化(以水为例)在自然界中,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最终导致微粒能量的变化,导致微粒运动速率的变化以及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明确: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要求:明确分类依据物质种类、对物质分类可依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组成元素的种类等不同标准进行。
(三)物质的多样性元素种类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是形成物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典型例题】例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故A正确;我们能够闻到气味,也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关系,故B正确;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的分子空隙最大,将气体进行压缩,就是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故D正确;水沸腾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分子本身大小并没改变,故C错误。
答案:C例2.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解析:以微观粒子图示法来考查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是中考常见题型。
答案:B页 1 第例3. 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1)单质_____________ (2)酸_____________ (3)碱_____________(4)盐_____________ (5)氧化物_________ (6)有机物_____________解析:上述六种元素的两种或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单质,书写时要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特征和概念,正确写出化学式。
答案:⑴O、Cu;⑵HSO、HCO;⑶NaOH、Cu(OH);⑷NaCO、CuSO;⑸432224223HO、NaO;⑹CH、CHOH 52224知识专题(二):微粒构成物质(一)物质的微粒性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原子原子的结构 1.数数= 原子中: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三)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带电性是化学变化中保持物来学微:ZXXK来科§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分在化学变化化学在化学变化分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前后种和化中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他生变化否可目可能发生变化子、原子或分子构成能独立存在有些能独立存在,并:来是否的接构成物质,且能保保持物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质来学立存学性质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科§K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同同原子或得到电子电荷和一般原通过共电为构成离子,原子失去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且纯净物中对形成,电子带电荷,成为别仅含有一种分子。
离子。
阴离子:带所显电电荷电性电性阳离子:带性情况电荷用用示表(分子式)阳离子符号或离分别以阴、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法方表示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在化学原子离子分子反应中联的表现系表达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讲种类。
方法页 2 第。
同种的,微粒之间有基本体积,质量,都是在不断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属性微粒典型例题】【)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例4.D. 金刚石 C. 氯化钠 B. 干冰 A. 铜铜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由分子构成;氯化钠属于离解析: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由原子构成。
C答案:在用一束带正电的、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例5. 1911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1)大多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3)有极少部分α()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原子核带正电B. A. 原子核体积很小D. 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核外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解析:大多数α粒子被极少数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较大。
该实验说明,原子是有一定的内部结构的,D错。
不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故D答案::认识化学元素知识专题(三)(一)元素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 HH都与有些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种,另外,属于氢元素。
FeAl2. OSi、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N 、氮、氢H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为:氧O、碳C C3. Fe))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为:碳(;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为:铁( 4.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二)元素符号 1.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元素符号的意义: 2. 识记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三)元素周期表8181. 7每个纵行叫一个族,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纵行。
10169个族。
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 2. 元素的分类以及区分还可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来分说明: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非金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金属元素在左下角,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属元素在右上角,稀有气体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
4.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
5.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示意图。
页 3 第7N14.01 ”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要明确:“”、“氮”、“【典型例题】例6.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2He10Ne5B9F6C7N8O18Ar13A116S15P17C114Si…认真分析信息,回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2 ;)(表示的是(填名称)(3)由1、8、12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2)分析该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7,但核外电子数是18,故为氯离子。
(3)1、8、12号元素分别为H、O、Mg,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H)。
(4)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从2左向右依次递增1。
答案:(1)Al(2)氯离子(3)Mg(OH)(4)从左向右依次递增1。
2例7.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B. 元素名称C. 元素符号D. 中子数解析:观察硫元素的信息图,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32.066是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知识专题(四):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化合价1.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要求: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32?OFe ②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例:FeO2353??ONNH ③在同一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例:340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⑤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2. 化合价的应用(二)化学式OH化学式的意义(以为例)2定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页 4 第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定量: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1.1%(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常见题型)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 计算一定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5. 求化学式6. 计算不纯物质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杂质的组成中不含待求元素)【典型例题】例8. 据报道,用于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SO)等物质,32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NaSO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32A. +6 B. +4 C. +2 D. -2解析:在NaS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32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设S的化合价为x,则有:(+1)×2+x+(-2)×3=0,解得x=+4。
答案:B例9. 2019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H 的五硼烷(见下图)。
95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五硼烷属于化合物B. 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C. 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D. 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解析:五硼烷属于化合物,A是正确的;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11×5+1×9=64,B是正确的;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5:1×9=55:9,C是不正确的;根据五硼烷的化学式BH知,D是正确的。
95答案:C例10. 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求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O,依题意可得yx化学式为FeO 43答案:FeO 43例11. 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PO)(OH)(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24106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