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苯乙胺类吗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苯乙胺类吗
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是苯乙胺类。
苯乙胺类不是新精神活性物质
苯乙胺(PEA),又名β-苯乙胺、2-苯乙胺,分子式为C8H11N,是一种生物碱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可以提升细胞外液中多巴胺的水平,同时抑制多巴胺神经活化,治疗抑郁症。
苯乙胺在室温时是无色液体。
熔点-60℃,沸点197-198℃,70-71℃(0.93kPa),闪点90℃,相对密度0.958(24/4℃),折光率1.5290(25℃)。
易溶于醇、醚,溶于水。
有鱼腥臭味。
苯乙胺具强碱性,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成相应的碳酸盐,有鱼腥臭。
苯乙胺是很强的盐基,可以形成稳定的盐酸盐结晶,该盐的熔点为217°C。
苯乙胺也是皮肤刺激剂和感光剂。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人体解剖发现,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人大脑中的间脑底部会分泌一系列化合物。
这类化学分子有苯乙胺,内啡肽等,科学家称之为”情绪激素”。
质谱法在法庭科学领域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中的应用综述

2021,30(2)福建分析测试Fujian Analysis &Testing质谱法在法庭科学领域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中的应用综述孙倩倩,宋逸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化系,辽宁沈阳110035)收稿日期:2021-1-27作者简介:孙倩倩(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微量物证分析,Email:****************摘要:近年来,新精神活性物质(NPS )的使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其引起的社会问题和潜在危机不可估量。
因此,检验不同环境下不同种类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迫在眉睫。
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采用质谱法检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两种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法庭科学毒物毒品领域中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精神活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法庭科学中图分类号:O65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43(2021)02-0025-04Doi:10.3969/j.issn.1009-8143.2021.02.05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detection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forensic scienceSun Qian-qian ,Song Yi-qun(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035,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 )has become a serious global problem ,which not only causes harm to human health ,but also causes immeasurable social problems and potential crises.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test different kinds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detec⁃tion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by mass spectrometr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Two kinds of mass spectromet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tection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field of toxics and drugs in court science.Key words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ltra-high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ensic science.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精神活性物质(NPS )在国内外的制造、贩卖、走私、滥用问题愈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执法机关的工作难度。
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 的介绍与分类

随着我国禁毒预防教育的普及,大众对毒品的认知已经比较普及,对传统毒品如海洛因、合成毒品如冰毒等都有了清醒的认识,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主动远离,坚决拒绝。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面对一些名称极具欺骗性的“特制药物”,比如“草本兴奋剂”、“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合法快感药”。
许多人因为听着“无害”而丧失警惕,好奇心驱动之下开始尝试这些药物。
殊不知,这些都可能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以下简称NPS),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
比如U-47700,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U-47700是一种人工合成阿片类物质,具镇痛作用。
MT-45药效约是吗啡的80%,在一些国家当作海洛因替代品滥用。
PMMA具有类似摇头丸的兴奋和致幻作用,但对人体毒性更强。
4,4’-DMAR具有兴奋作用。
2009年开始兴起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吗啡等)、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麻古等)后,流行全球的第三代毒品。
吸食NPS的效果与毒品一样,是物质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引发兴奋、致幻等,大剂量服用与毒品无异。
由于NPS变化多端,更新很快,绝大多数NPS并未被列管,其制造者、贩卖者相当于钻了法律的空子。
U-47700、MT-45、PMMA和4,4’-DMAR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这次被管控的四种新型毒品,均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果冻的主要成分为新精神活性物质芬纳西泮。
目前,NPS主要有下列七个类别:一:合成大麻素类,该类物质主要是模拟天然大麻对人体的作用,其成瘾性和戒断症状也与天然大麻类似,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精神错乱,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中"司$%&2020年第6期(总第113期)O定综RForensic Review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周莉英Id,陈航1,向平1,乔正1,刘万卉2,卓悦1,岳琳娜1,施妍I(1.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3;2.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摘要:苯乙胺类新精神[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和兴奋双重精神作用的化合物,以苯乙胺为母核,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合成苯乙胺类衍生物以规避法律的管控,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毒品相似,甚至毒性更强。
滥用苯乙胺类物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抑制以及幻觉等症状,甚至发生严重肢体缺血、肝、肾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苯乙胺类新精神[性物质滥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对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了法医毒物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综述了苯乙胺类新精神[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前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司法鉴定的实践提供依据%关键词: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过程;样品前处理中图分类号:DF795.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20.06.003文章编号:1671-2072-(2020)6-0017-11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f Phenethylamines ZHOU Liying*+2,CHEN Hang1,XIANG Ping1,QIAO Zheng1,LIU Wanhui2,ZHUO Yue1,YUE Linna],SHI Yan](*.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Forensic Medicine,Shanghai Forensic Science Platform,Key Laboratory of Forensic Science,Ministry of Justice,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hanghai200063,China2.School of Pharmacy,Yantai 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Abstract: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f phenethylamines are a class of compounds with dual psychoactive effects of hallucinations and excitement.It uses phenethylamine as the mother nucleus,and through the chemical structure modification to synthesize phenethylamine derivatives to circumvent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various countries.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re similar to traditional drugs,and even more toxic.Abuse of phenethylamines can cause symptoms such as nausea, vomiting,tachycardia,hypertension,respiratory depression,and hallucinations,and even severe limb ischemia,liver and kidney failure and death,which seriously affects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ublic safety.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f phenethylamines have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and the study of their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y and analysis method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forensic toxicology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 vivo processes,sample preparation,and analysis methods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f phenethylamine,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actice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Keywords:the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 of phenethylamines;in vivo process;sample preparation苯乙胺类(phenethylamines"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以苯乙胺为母核,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具收稿日期&2020-03-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789);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19DZ1200600);中央级科(GY2020Z-2);上海市法医学重(17DZ2273200);上海市司法(19DZ2292700)作者简介:(1994—),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法医毒物分析研究o E-mail:187****************。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几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有几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一般分为四类,分别是合成素类、卡西酮类、植物类和苯乙胺类。
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的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为“策划药”、和“实验室药品”。
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类似管制毒品的麻醉、兴奋或致幻作用。
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之后,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截至2018年9月1日,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有170种。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8大类:
(1)合成大麻素类;
(2)卡西酮类;
(3)苯乙胺类;
(4)哌嗪类;
(5)氯胺酮;
(6)芬太尼类;
(7)植物类;
(8)其他类,包括色胺类、氨基茚类、苯环己基胺类、镇静类等多个类别。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 (2)

什么是新精神活性物质?介绍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是指那些模仿现有药物的作用,锁定类似受体,但具有结构上的差异的化合物。
NPS通常以合法的方式生产和分销,以规避法律和监管的限制。
尽管这些物质被认为是新出现的,但事实上,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
由于其副作用、滥用风险和潜在的毒性,许多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NPS的生产和销售。
类型NPS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包括合成大麻类药物、苯乙胺类药物、苯丙胺类药物、芬太尼类药物和其他药物。
合成大麻类药物合成大麻类药物,也被称为合成大麻素,是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制造的化合物,其结构与大麻中的活性成分类似。
这些物质通常以吸烟或蒸气的形式使用,并被宣传为“合法大麻”的替代品。
然而,这些物质的副作用和滥用潜力往往比大麻本身更高。
苯乙胺类药物苯乙胺类药物是一类模仿苯乙胺的药物,包括安非他命(MDMA、Ecstasy)、冰毒等。
这些化合物被认为具有精神刺激和致幻效果,并经常与舞会、派对等娱乐活动相关联。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认知和心理健康问题。
苯丙胺类药物与苯乙胺类药物类似,苯丙胺类药物也模仿了苯丙胺的效果。
这类化合物包括兴奋剂、降压剂和止痛药物。
然而,由于其滥用潜力和不良副作用,许多国家已经将这些物质列为受控药物。
芬太尼类药物芬太尼类药物是一类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强烈的镇痛效果。
它们通常用于严重的疼痛管理,但由于其高度成瘾性和风险,滥用这些药物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其他药物除了上述主要类型的NPS,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如迷幻物质、去甲基安非他命(Methcathinone)和苯基丙酮(Phenethylamine)等。
最新趋势和问题NPS的不断涌现使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定者面临着新的挑战。
由于这些物质的结构与现有药物不同,监管机构难以迅速采取行动来禁止或限制新的NPS。
因此,NPS的滥用潜力和毒性往往被低估,导致许多人在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物质。
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的探讨

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的探讨作者:荣荣单鑫张曙光顾捷阿民勿日他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8期摘要:目前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从1988年出版的第1版《法医毒物分析》至今,其所讲授的毒物的种类、检验方法等较具有代表性,较全面。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学物质以每年较大的速度增加,毒物的种类也日益扩增,除了传统的毒物,如杀虫剂、杀鼠剂、安眠镇静药外,一些新型的毒物已出现于人们生活中,尤其是毒品,毒品的种类由原先传统的吗啡、海洛因,现已出现很多新型的毒品,而新精神活性物质兴起的更迅速,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和公共安全问题。
而现版法医毒物分析课程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描述较少。
为了更好地使法医毒物分析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宗旨,笔者提出将新精神活性物质更多内容列入法医毒物分析教学课程中,并且详细地阐述了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在法医毒物分析教学中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法医毒物分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181-04一、引言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主要是对生物检材中的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为涉及中毒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证据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是法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从198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法医毒物分析》至今,其所讲授的毒物的种类、化学性质、检材的采取方法及检验方法等较具有代表性,较全面。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化学物质正以迅速的发展速度在增加,毒物的种类也日益扩增,除了传统的毒物,如杀虫剂、杀鼠剂、安眠镇静药、气体毒物外,一些新型的毒物已出现于人们生活中,尤其是毒品,毒品的种类由原先较经典的吗啡、海洛因,现已出现很多新型的毒品,而新精神活性物质兴起的更迅速,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和公共安全问题。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李航耿华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19期摘要: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现阶段各国贩毒分子利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法”外衣引诱他人滥用成瘾。
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现阶段出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危害及检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9-0254-01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具有影响人类心理、意识状态、行为动作等作用。
截止2017年,中国已经增列138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根据新精神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包括合成大麻素类、卡西酮类、哌嗪类、乙胺类等。
新精神活性物质不仅是这些被列入监管的药品,更有许多类似结构式的化合物被滥用,通过对化学结构的官能团修饰,既可以避免法律管制同时又具有类似精神作用。
例如2-(3-甲氧基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就是模拟氯胺酮(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通过将2-氯苯基替换成3-甲氧基苯基,将甲氨基替换成乙胺基,从而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因此当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第一次出现时,因为缺乏标准品或者相关分析方法,对这些新物质的分析对于公安机关的分析鉴定部门提出新的挑战。
因此我国禁毒部门应当密切关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发展趋势,本文现就其危害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 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与特点1.1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化合结构上与管制药品相似,通常具有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人体知感、情绪意识、行为认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8-03-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6YFC080910);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7BGL215);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6BSH015);公安部公安理论与软科学计划项目(2016LLYJXJXY050);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项目(20170540982)作者简介:张 莉(199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禁毒学;通讯作者:王 玮(1979—),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毒品预防。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张 莉,秦 睿,王 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系,辽宁沈阳 110854)摘要: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又叫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常见的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有2C-B、2C-C、2C-E、2C-I等。
当前我国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对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识还有很多欠缺,还需要很多研究调查来对该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防控进行指导。
关键词:新精神活性物质;苯乙胺;综述中图分类号:TQ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11-0062-03StudyonPhenethylamineNewPsychoactiveSubstances(NPS)ZhangLi,QinRui,WangWei(CriminalInvestigationPoliceUniversityofChina,Shenyang 110854,China)Abstract:Phenethylaminenewpsychoactivesubstances(NPS),alsoknownas2CclassofNPS,common2CclassofNPSare2C-B,2C-C,2C-E,2C-Iandsoon.Atpresent,theabuseofNPSofPhenylethylamineinChinaisalreadyveryserious,buttherearestillmanydeficienciesintheunderstandingofNPSofofPhenylethylamine,andmanyresearchinvestigationsareneededtoregulatetheNPSPreventionandcontroltoguide.Keywords:newpsychoactivesubstances;phenethylamine;summary1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简介1.1 结构和性质图1 2C系列结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以苯乙胺为原型所衍生出来,作用与苯乙胺相类似的一类物质,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苯环上2位和5位存在二氧甲基取代基(2C系列,原体如图1),另一类苯环无取代基或仅有单取代基或成环取代基(原体如图2)。
图2 无卤素取代基结构图3 几种常见苯乙胺类物质的化学结构·26·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8年第47卷 第11期 常见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有2C-B、2C-I、2C-E、2C-T-2,该类物质在常温下均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图3为几种常见苯乙胺类物质的化学结构。
1.2 当前滥用情况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简称2C类物质,此类物质能使人体产生强烈的精神兴奋和刺激作用,药力比MDMA高近10倍,吸食过量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精神混乱、被迫害妄想症、脱水等。
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致幻作用强弱取决于取代基的不同:H<OR<SR<R<X(卤素)。
根据相关调查[1]显示,2C系列化合物被滥用的地区主要在南非,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颇受欢迎,在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也屡有发现。
我国禁毒部门查获的2C类化合物多为2C-B,其他化合物如2C-E于2009年首次被发现被滥用,我国当前流行的2C类化合物均为片剂,颜色多种多样,有粉红色、紫色、灰色、黄色等,形状也多种多样如圆形、三角形等,图案有“88”、牛头、笑脸、蝴蝶等。
1.3 国家管制情况自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一次性增列了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覆盖当前全球包括苯乙胺类等在内的8大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见表1)。
表1 《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增补目录规定管制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序号中文名英文名CAS号备注1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溴苯基)乙胺2-(4-Bromo-2,5-dimethoxyphenyl)-N-(2-methoxybenzyl)ethanamine1026511-90-92C-B-NBOMe22,5-二甲氧基-4-氯苯乙胺4-Chloro-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88441-14-92C-C3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氯苯基)乙胺2-(4-Chloro-2,5-dimethoxyphenyl)-N-(2-methoxybenzyl)ethanamine1227608-02-72C-C-NBOMe4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乙胺4-Methyl-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24333-19-52C-D5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乙胺2-(4-Methyl-2,5-dimethoxyphenyl)-N-(2-methoxybenzyl)ethanamine1354632-02-22C-D-NBOMe6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4-Ethyl-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71539-34-92C-E7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胺2-(4-Iodo-2,5-dimethoxyphenyl)-N-(2-methoxybenzyl)ethanamine919797-19-62C-I-NBOMe82,5-二甲氧基-4-丙基苯乙胺4-Propyl-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207740-22-52C-P9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乙胺4-Ethylthio-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207740-24-72C-T-2102,5-二甲氧基-4-异丙基硫基苯乙胺4-Isopropylthio-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207740-25-82C-T-4112,5-二甲氧基-4-丙硫基苯乙胺4-Propylthio-2,5-dimethox-phenethylamine207740-26-92C-T-72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方法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成步骤较为复杂,合成所需的原料及配剂是常见的化学试剂,较为易得,所以对该类化学试剂的管制也是国家立法部门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为合成几种主要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所需的原料,化学试剂以及合成的主要步骤。
2.1 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简称2C-B)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2,5-二甲氧基苯甲醛、无水乙酸铵、THF溶液、NaOH、冰醋酸、MeOH、HCl、溴。
(1)将2,5-二甲氧基苯甲醛在硝基甲烷中的溶液用无水乙酸铵处理,在蒸汽浴上加热。
纯化,得到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
(2)在THF溶液中加入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得到黄棕色液体。
加入NaOH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然后用MeOH洗涤。
将合并的母液和洗涤液除去溶剂,将其用HCl酸化,用CH2Cl2洗涤,用25%NaOH使其呈强碱性,并用CH2Cl2再萃取。
(3)向充分搅拌2,5-二甲氧基苯乙胺在冰醋酸的溶液中加入溶解在乙酸中的元素溴。
(4)将全部质量的乙酸-湿盐溶于温水中,用25%NaOH调整其碱性至至少pH值11,并用CH2Cl2萃取。
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蒸馏。
将白色油状物溶于含有乙酸的水中。
剧烈搅拌该澄清溶液,并用浓HCl处理。
立即形成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盐酸盐的无水盐(2C-B)。
2.2 4-碘-2,5-二甲氧基苯乙胺(简称2C-I)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邻苯二甲酸酐、2,5-二甲氧基苯乙胺、CH3CN、乙酸、一氯化碘、CH2Cl2、二亚硫酸钠、水合肼、EtOH、盐酸、Et2O。
(1)将邻苯二甲酸酐和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混合物用明火加热,将所得物质从CH3CN中重结晶,过滤后,用己烷洗涤固体,并空气干燥至恒重,得到N-(2-(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苯邻二甲酰亚胺的黄色结晶。
(2)向N-(2-(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加入到温热(35℃)乙酸,剧烈搅拌,加入一氯化碘在乙酸中的溶液。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H2O中,并用CH2Cl2萃取,用含有连二亚硫酸钠的H2O洗涤一次,真空除去溶剂,得到N-(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基)苯邻二甲酰亚胺。
(3)将·36·张 莉,等: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山 东 化 工N-(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热IPA中的溶液用水合肼处理,将澄清溶液在蒸汽浴上加热加热数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通过过滤除去固体。
(4)将所得固体其用EtOH洗涤,将合并的滤液和洗涤液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当用盐酸水溶液处理后得到白色晶体。
(5)用H2O重结晶后,过滤,先用IPA洗涤,然后用Et2O洗涤,空气干燥,得到2,5-二甲氧基-4-碘苯乙胺盐酸盐(2C-I)。
2.3 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2C-E)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无水AlCl3、对二甲氧基苯、CH2Cl2、NaHCO3、MeOH、KOH、三甘醇、肼、己烷、浓HCl、无水氯化锡、无水Et2O。
(1)将无水AlCl3在CH2Cl2中的悬浮液用乙酰氯处理,然后加入到溶有对二甲氧基苯的CH2Cl2溶液中。
用CH2Cl2萃取这些洗涤液,并将萃取液用饱和NaHCO3洗涤一次。
在真空下重蒸除溶剂,得到2-羟基-5-甲氧基乙酰苯酮。
(2)将2,5-二甲氧基苯乙酮,KOH颗粒,三甘醇,和肼混合。
(3)将其在水泵中在120~140℃下蒸馏,得到2,5-二甲氧基-1-乙基苯,为白色流体产物。
用浓HCl酸化废水得到重的黑色油,用CH2Cl2萃取。
在旋转蒸发器上除去溶剂,得到黑色残余物,其在90~105℃下在0.5mm/Hg下蒸馏,得到橙色琥珀色油状物,其主要是2-乙基-4-甲氧基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