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案
第6单元第2课《南方地区》教学设计1

第6单元第2课《南方地区》教学设计1第二课南方地区水乡孕育的城镇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共处、共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2.通过水乡美景的再现和感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祖国美丽山水的热爱之情。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知识与技能1.感知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2.进一步锻炼收集、分类、检索资料的能力。
3.加深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教师充分领会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按自愿的原则,综合学生的学习意向,以两个探索取向组合成“探索小分队”,创造机会,让学全在质疑中求证,在求证中解决,在解决中寻找发现新问题的契机。
二、教学重点1.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水”对太湖流域的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设家乡的设想。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
三、教学思路1.以学生定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他们对水乡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远多于书本的阐述,脑海中美丽的水乡画面要远比书本上的几幅图片生动。
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一些有共同研究取向的学生,可按自愿的原则组合成“探索小分队”。
2.以内容定学法。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希望教师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甚至走出课堂,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不学”中“学”。
3.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即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甚至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域(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域是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色,更应做一个充足的认识。
认识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为此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优秀的基础。
2、教材的要点、难点以及剖析与办理:要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地点、范围;在地形图上辨别主要的地形种类。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
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域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指引和归纳。
二、素质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认识南方地域的地点、范围。
(2)认识南方地域的天气地形特色及其与农业生产、灾祸防治的关系。
(3)认识南方地域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散布,并剖析其临海散布对经济发展的有益之处。
(4)认识南方地域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联合作的能力。
(3)经过让学生登台论述,培育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论述实质规律的能力主。
(4)经过读图,培育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经过对南方地域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色,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3)关怀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三、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法、比较法四、教课建议:建议本节安排 2 课时。
本教课设计为第 1 课时。
四、教课过程:【供应资源】以优美的诗词和画面引出富庶而又漂亮的江南。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多情浪子柳永这首才思并茂的《望浪潮》,把江南充满着巨大财产的美景描述得令人向往不已。
这些漂亮的文字甚至引起了一场战争——统治着北方茫茫荒野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读这首词后,周身热血沸腾,争夺江南这一人间天堂激倡始来的勃勃野心不行扼制地张扬开来,他立刻命令召集刁悍的女真骑兵队伍杀奔南方,并亲身担当这支浩浩大荡的南征大军的统帅。
《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属于中国地理中区域差异中的内容,为了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学习自然地理环境;以南北方地区的差异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比较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本节教学针对八年级学生,在已学北方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的地域差异知识的掌握。
学生已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并能运用已学地理知识和地图,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比较南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征、温度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自然带、主要河流和特征;2.运用图表,对比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解释、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最终达到综合分析的目的。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指导归纳法……七、教学过程:【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片导入】──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从诗人、画家、摄影者、吃货眼中,来了解不同的南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入课题。
【过渡】而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南方,包括三个方面: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比北方找差异。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了解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诗歌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明确: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二、新课学习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展示南方地区图,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明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地形特征: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3.土壤特征:4.气候特征: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5.河流水文特征: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水文特征如何?(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南方地区(二)农业讲解:种植类型、;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特色水果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原因活动探究环节(三):活动1:各类水果对应产地区分活动2:展示南方资源分布图,明确南方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
活动3: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哪些地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指导学生再一次找到横断山脉和巫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在阶梯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再加上这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案历山中学地理组:鹿美华一、教学目标:1.识记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三.自学指导:1. 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南、北方的位置、范围。
3.列举南、北方主要地形区,并能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
4.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结合课本P7图5.9二幅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图,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南北方河流特点,并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
6. 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景观图,分析南、北方的主要植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小民和小红的对话:小民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
到了冬季,我可以和小朋友滑冰,堆雪人,打雪仗。
”小红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水乡,鱼米之乡。
根据对话,判断1-3小题:1.小民的家乡位于:()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下列地形区没有位于小红所在区域的是:()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东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各省区没有位于小民所在区域的是:()A.黑龙江B山东 C.陕西 D.湖北4.下列河流冬季不结冰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海河5.下列河流水量最大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长江6.下列城市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是:()A.武汉B.海口C.济南D.南京7.下列城市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是:()A.武汉B.太原C.济南D.石家庄8.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A.青藏高原B.海南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A.青藏高原B.甘肃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1.读北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 D 平原F ①河④河 c 省d (城市)(2)山脉C东侧为地形区,西侧为第阶梯,东侧为省区,西侧地形区的地表景观为。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的内容,重点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状况。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学会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并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差异明显,南方人口多,经济发达,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本节内容成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由于前期的学习,初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读图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具备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差异的学习能力,而上节课北方地区的相关内容刚学过,学生已具备学习南方地区的方法。
但是,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北方,对于南方了解甚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观体验和生活经历,这将会成为这节课学习的最大障碍。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现状,并简单分析其对工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农业发展的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南方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这一过程的艰辛和付出,并体会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后,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2、通过活动题的检测,要让学生体会南方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全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南国水乡的美。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2、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对工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学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复习导课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二、南方地区1、范围【学生活动1】:通过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让学生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标题: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
2.掌握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3.设计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案内容: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介绍
1.地理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系等;
2.气候特点: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3.文化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
二、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1.幼儿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幼儿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小学教育阶段:掌握南方地区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科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中学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中学教育的学科分布、考试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设计
1.地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的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
2.气候活动:通过气象观测、气候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气
候变化规律;
3.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民俗表演等。
教案评估:
1.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的理解;
2.观察学生参与地理、气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3.评估学生对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教案扩展:
1.组织学生展开南方地区的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
2.设计南方地区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农田观察、植物种植等。
备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案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完整版)《南方地区》教学设计.docx

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清城区松岗中学黄翠媚一、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四、教学策略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五、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南方地区,因此对并不陌生。
不过,这些只是他们的感性认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还不能上升到理论水平,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经过一年半地理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还是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南方地区》。
今天就让我们伴着歌声,走进南方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6.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
(3)读图6.8完成P16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4)完成P19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
(2)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严重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严重的淡水鱼产区。
同时,也是我国严重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见“知识之窗”)
(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当,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博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
(6)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我国有五个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和海南省。
其中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
)
五、课堂小结。
六、提出疑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共同濒临的海洋是什么?(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