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知识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知识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会默如下词语:风靡豁开疙瘩挨揍冰棍俨然橡皮雕成磕碰跺脚颓然沮丧趴在抽屉谜团尚未氧气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眼巴巴悻悻然摄氏度紫禁城博物院前功尽弃威风凛凛呆头呆脑歪歪斜斜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洋洋弄巧成拙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津津有味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模一样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心满意足嫦娥奔月沧海一粟迥然不同井然有序暴露无遗剑拔弩张二、理解以下词语☆☆☆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剑拔弩张:形容形式紧张,一触即发。

别出心裁:别:另外。

心裁:心中的设计、策划。

独创一格,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办法。

技高一筹: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艺高人一等。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威风凛凛:形容威武雄壮,很有气派,声势逼人。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沧海一粟】粟:谷子。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渺小。

☆☆前功尽弃:以前的功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一哄作鸟兽散:成群的人慌张而狼狈地逃开,就像林中的鸟群或兽群,受到惊吓后散开一样。

多形容敌人的溃败逃走。

暴露无遗:全部、彻底地显露出来,毫无遗漏。

念念有词:念念:诵读。

现多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多含讽刺诙谐意味。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

咋咋呼呼:形容吵闹或者说的话没有意思。

悻悻然:不高兴的样子。

化为乌有:乌有:没有,不存在。

形容一下子全部丧失或者落空。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三、易错字音威风凛(lǐn)凛俨然(yǎn)剑拔弩(nǔ)张挨(ái)揍沮(jǔ)丧弄巧成拙(zhuō)别出心裁(cái) 卡(qiǎ)住叉(chǎ)腿一绺(liǔ)红线攒(cuán)着颓然(tuí)偃(yǎn)月刀暴露(lù)无遗虎视眈眈(dān)一溜(liù)烟抽屉(ti)悻(xìnɡ)悻然技高一筹(chóu)咋咋呼呼(zhā)虎视眈眈(dān)鏖战犹酣(áo)赫(hè)赫战功跺(duò)脚中轴(zhóu)线倾(qīng)角防御(yù) 金銮(luán)殿额枋(fāng) 窦(dòu)尔敦紫禁(jìn)城矗(chù)立气氛(fēn) 屋脊(jǐ)四、多音字hōng:闹哄哄,哄堂大笑hǒnɡ:哄骗hònɡ:一哄作鸟兽散,一哄而散,起哄mú模样,一模一样,装模作样,模板,模具mó模型,模仿,模糊,模范,规模gōng供应,提供,供不应求gòng供认,口供,逼供,供奉,供职cuán:人头攒动 Zǎn:积攒,攒钱huō豁开、豁口 huò豁达、豁然开朗jì系绳子 xì关系jiǎo角落 jué角色féng缝合 fèng裂缝jìn禁止 jīn情不自禁五、理解课文重点内容: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我们”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件事。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1. 多位数的认识和表示:
- 多位数的位、数位和数值的概念。

-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
- 两位数的加法,包括没有进位和有进位的情况。

- 两位数的减法,包括没有借位和有借位的情况。

- 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3. 两位数的乘法与除法:
- 两位数的乘法,包括个位数乘以十位数和十位数乘以十位数的情况。

- 两位数的除法,包括整除和有余数的情况。

- 乘法和除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4. 规律与减法:
- 规律与数字的关系的观察和总结。

- 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减法运算。

- 规律与解决问题的应用。

5. 简便计算:
- 利用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如利用零的性质、乘法交换律、进位、借位等。

-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简便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多位数的认识和运算的理解,同时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知识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感受并记录天气变化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通过记录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

4、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气温、降雨量、云量、风向和风速等。

5、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观察、讨论、测量、记录四种天气特征1、气温的测量工具单位测量地点记录方法气温气温计摄氏度(℃)室外阴凉、通风处绘制柱状图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高,下午2点气温最高,黎明气温最低。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气温。

2、降雨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必须选择直筒透明容器来制作。

(3)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量划分为6个等级。

3、风的观测(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就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工具 单位 测量地点 记录方法 降雨量 雨量器 毫米(mm ) 室外空旷处 绘制柱状图东风 东 南 南风西风 西 北 北风4、云的观察(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是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积云是大团、堆积的云;卷云是纤维、羽毛状的云。

三、整理天气日历及天气预报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3、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的。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课文理解:学习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包括理解主题、段落大意和细节等。

2.词语搭配:学习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

3.写作技巧: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描写、说明、对比等。

4.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5.原因和结果:学习如何分析和描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
么等。

6.推测与判断:学习如何基于已有的信息进行推测和判断,提高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7.对比与类别:学习如何通过对比和分类来理解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8.感知与体验:学习如何通过文字描述来感知和体验事物,培养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简单--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简单--知识要点

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秘鲁安第斯山区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一、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1.安第斯山脉(1)西半球、南北走向(2)纵贯南美洲大陆西部,全长9 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3)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2.秘鲁地处低纬度,东临太平洋。

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二、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1.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明显变化的原因。

气候差异显著2.描述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常绿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干寒草原→ 高山冰雪图3—17 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3.自然环境的特点(1)地形复杂,地势崎岖(2)气候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3)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安第斯山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分布: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农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3.高海拔的畜牧业(1)安第斯山脉的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畜种。

分布: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带;畜种:骆马、羊驼。

(4)总结羊驼和骆马在秘鲁人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多少的地形严重影响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建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的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教材问题探究(1)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上;畜牧业:分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干寒草原上。

(2)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宜山区环境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食;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图3—23秘鲁国徽(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的动物图案,它的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什么?;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读图3—35函馆港,分析:1.四幅图和文字从哪些方面展示了日本独特的“鱼文化”?生产、饮食、文化方面。

四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归纳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挤(jǐ) 叉(chā) 绽(zhàn) 晖(huī)徜(cháng) 徉(yǎng) 炫(xuàn)怯(qiè) 曝(pù) 涉(shè) 晕(yùn)(2)难写的字膝:右边偏旁的下面是“氺”,不是“水”。

抹:右边是“末”,上长下短,不要写成“未”。

潇: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不要把“氵”写在“艹”的下面。

藤:“滕”右上是两横,不是三横;右下面是“氺”,不是“水”。

(3)多音字中奇重朝曝晕2.词(1)必须掌握的词繁星藤萝波涛墨水瓶交叉指挥白桦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毛茸茸(2)近义词回忆~回想思潮~思绪漫灭~磨灭波涛~波浪躲~藏出奇~稀奇集中~聚集重叠~叠加交叉~交织好像~犹如指挥~指导整齐~整洁飘动~飘扬仿佛~好像洁白~雪白朦胧~隐约潇洒~洒脱寂静~安静徜徉~徘徊凉爽~凉快温柔~温和炫耀~夸耀胆怯~怯懦尘垢~污垢(3)反义词回忆向往香臭出奇平常集中分散重叠分开交叉平行整齐错杂洁白乌黑朦胧明朗潇洒拘束寂静喧闹姗姗来迟争先恐后凉爽闷热温柔粗暴胆怯勇敢移动静止(4)词语归类①表示颜色的词语: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类似的词语:粉红鲜红嫩红紫红桃红②量词:一颗星一朵花一阵风一棵白桦一身雪花一串花穗一层光华③动词:涂上银霜闪着雪花洗净尘垢抖去水珠推开阴霾④修饰词:绿色的墨水瓶永不漫灭的回忆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朦胧的寂静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新绿的小草胆怯的小白菊五彩的书页移动的暗绿静静地交叉整齐地飘动慢慢地抬头二、佳句积累1.排比句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首诗运用排比、反问的句式,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与花香,抒发热爱大海的情怀。

2.比喻句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字音、字形、字义。

2. 重点句子:背诵并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和句子。

3. 重点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4. 重点篇章结构: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

5. 重点阅读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能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 重点写作技巧: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具体知识点可能会因为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看教辅书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语文的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的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的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古文诗词鉴赏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文和古诗词,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古文的特点古文是古代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语言古雅,表达深邃:古文注重修辞和文采,常用古代的词汇和句式,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

•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古文往往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情感思想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结构严谨,语言工整:古文通常采用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紧凑,语言流畅。

2.古文的欣赏方法欣赏古文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真阅读全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解读生字,理解古文中特殊的词汇和词义。

•分析句子结构,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辞手法。

•理解上下文关系,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信息。

•注意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例如比喻、拟人等。

二、古代文言文阅读理解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技巧,通过解读古文中的难句和疑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1.把握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常常较为复杂,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理清句子的主谓宾关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效果,例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我们需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句子的意义。

3.理解生僻词汇和古代用法古代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古代用法,我们需要通过词语解释和上下文推理等方法,理解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含义。

三、古代文学常识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我们了解了一些古代文学的常识,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和戏曲等。

1.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例如李白、杜甫等。

2.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常常描写自然景物、讲述历史事件或表达个人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列出图中编号洋流、渔场的名称:(1)——(20)A: B: C: D: 二、分别分析ABCD四个渔场的成因:分析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1)3.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1.地壳中含量最的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如盐、石英、石墨、铁矿石。

3.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4.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6.岩浆岩的主要代表是:玄武岩和花岗岩。

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岩浆冷凝形成的。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有许多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比较坚硬。

7.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

沉积岩特征:①有层理结构,②含有化石。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8.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9.沉积岩的主要代表是: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煤。

11.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如: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

12.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

13.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花岗岩是、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14.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全球岩石圈可以分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4.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①板块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系(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③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消亡边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

5.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是褶皱和断层。

6.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7.断层构造与地貌: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在断层构造地带,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②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③山地开凿隧道,常选背斜部位;原因:a.岩层呈拱形,结构稳定,安全性好,b.水沿岩层流向两侧,不易积水,干燥;④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9.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10.流水侵蚀地貌——瀑布、峡谷,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

11.流水冲积地貌——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12.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13.风积地貌——沙丘(迎风坡缓)、沙垄,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

3.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2.海洋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

3.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l)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同一季节,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纬度因素);同一纬度,不同经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洋流因素);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季节因素);(2)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常年保持着低温状态。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

4.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5.影响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因素6.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呈马鞍形曲线)。

7.红海:盐度达4.1%,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原因:位于副热带,汇入淡水少,蒸发强烈。

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原因:汇入淡水多,蒸发小。

3.4、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

2.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一天中,一般有两次潮涨潮落现象。

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形成大潮。

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几成垂直,形成小潮。

3.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4.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5.洋流按成因分:(1)风海流:风力作用导致海水流动(2)密度流:密度差异导致海水流动例如: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原因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如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有上升流。

秘鲁寒流就是上升的补偿流。

6.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主要洋流的分布、名称、性质。

7.世界洋流模式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流动。

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8、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

冬东夏西:冬季洋流从东向西流,夏季洋流从西向东流。

9.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0.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1.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2.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3.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

1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南越冷是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等温线和洋流流向一致,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是寒流,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是暖流。

15.洋流对地于理环境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例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东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秘鲁寒流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了日本北海道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西北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则分布在台湾暖流与大陆沿岸寒流交汇的海区;秘鲁渔场的的形成得益于附近的上升流。

(3)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使污染范围扩大。

3.5、陆地水与水循环1.陆地水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①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水;②地下水:主要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根据更新循环周期分为:①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②动态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

2.当承压井口低于承压水位时,井水自动喷出形成自流井(连通器原理)。

3.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水量的2/3,它们主要分布在立即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4.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5.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

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

②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如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气温升高,河流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③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有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十分明显。

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是河流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

6.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①河湖水与潜水互补(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河水补给潜水②湖泊作用:起调蓄河流径流,延缓、削减河川洪峰;水库作用:拦蓄洪水,调节下游河川径流。

7.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3.6、生物1.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生物不能脱离环境,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②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2.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喜阴植物);②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③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3.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①指示气候。

②干旱地区常借助植物寻找水源。

③植物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作用。

因此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如矮牵牛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华北民间的谚语“枣发芽,种棉花”,旗形树冠指示风向;芦苇、莲指示水湿环境;骆驼刺仙人掌指示干旱环境;铁芒萁指示酸性地理环境;碱蓬指示碱性地理环境;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①在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三北”防护林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在牧区和平原地区林带作用:保护农田和牧场;④城郊防护林作用:净化流向城区空气,降低城区气温,增大城区湿度;⑤城区花园绿地作用:调节城区局部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减轻污染。

另外,还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3.7、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