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知识点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土的定义与性质:土是由完整坚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粒间的连接关系:接触连接、胶结连接、结合水连接、冰连接。
土的结构分类:絮凝结构(粘性土)、蜂窝结构(粉土)、单粒结构(无粘性土)。
土的构造分类:层状构造、分散构造、结核状构造、裂隙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天然密度ρ。
土的含水量ω。
土的相对密实度d。
土的压缩性:e<0.6的土是密实的,土的压缩性小;e>1.0的土是疏松的,压缩性高。
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75mm的土粒。
沉降分析法: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75mm的土粒。
土的毛细现象与冻胀:土的毛细现象: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冻胀影响因素:土、水、温度。
土的强度与塑性:土的强度理论:用于描述土在受力时的强度特性。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用于衡量粘性土的可塑性大小。
Ip>17为粘土。
Ip 越大,土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黏粒或亲水矿物愈高,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愈大。
土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等指标,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砂土、粘土、粉土等。
土的工程性质与应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强度、土的变形等。
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地基基础设计、挡土墙设计、土工建筑物设计等。
以上是土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的教材、研究论文和工程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土木知识点总结

土木知识点总结一、土壤力学1.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是由颗粒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
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存在、孔隙水的渗流、固体颗粒之间的接触、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孔隙压力等。
2. 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颗粒分布、土壤的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特性。
3.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固体颗粒之间的所受力,土体受力的形式主要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等。
4. 土体的流变性质土体是一种非线性流体,其流变性质主要包括黏性、塑性、流变学等,土的流变性质与土的含水量、孔隙率、固机比等有关。
5. 土体的压缩性和固结性土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压缩,不同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和固结性。
6. 土体的稳定性土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土体的坍塌、下滑、坡体稳定、基础沉降等问题。
7. 土体力学参数的测定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土壤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土体的强度、压缩性、固结性、流变性等参数的测定方法。
8. 土体力学的应用土壤力学在地基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土体的合理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基工程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原则。
2. 地基基础的类型地基基础的类型主要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等,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要求。
3. 地基土的勘察地基土的勘查是地基工程的前提工作,主要包括地基土的地层分布、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等。
4.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沉降计算、基础反力计算、地基地层应力计算等。
5.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土力学知识点

土的结构:土颗粒之间的相互排列和联结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种类: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工程性质:以密实的单粒结构工程性质最好,蜂窝结构与絮状结构如被扰动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用作天然地基。
土的构造:同一土层中,土颗粒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为土的构造。
种类:层状构造、分散构造、结核状构造、裂隙状构造。
工程性质:通常分散构造的工程性质最好。
结核状结构工程性质好坏取决于细粒土部分。
裂隙状构造中,因裂隙强度低、渗透性大,工程性质差。
土的固体颗粒:①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腐殖质。
土中水:结合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自由水(重力水、毛细水)、气态水、固态水土颗粒级配:工程中常用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这是决定无粘性土的重要指标,是粗颗粒土的分类定名的标准。
方法:筛选法、密度计法。
不均匀系数:Cu=d60/d10在土的粒径累计曲线上,d10为过筛重量占10%的粒径,d60为过筛重量占60%的粒径。
Cu<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u越大,表示粒组分布越广,Cu>10的土级配良好,但Cu过大,表示可能缺失中间粒径,属不连续级配,故需同时用曲率系数Cc=(d30*d30)/(d60*d10)来评价。
砾石和砂土级配C u≧5且Cc=1~3为级配良好;级配不同时满足两个要求时,为级配不良。
土中气体:①自由气体:这种气体为与大气相连通的气体,通常在土层受力压缩时逸出,故对建筑工程无影响②封闭气泡:封闭气泡与大气隔绝,存在粘性土中,当土层受荷载作用时,封闭气泡缩小,卸载时又膨胀,使土体具有弹性,称为“橡皮土”,使土体的压实变得困难。
若土中封闭气泡很多时,将使土的渗透性降低。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液限:粘性土呈液限与塑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液限W L;塑限:粘性土呈塑态与半固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W p。
缩态:粘性土呈半固态与固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缩限。
土力学重点知识

1.相对密度D r 的表达式是 D r =(e max -e)/(e max -e min ) ,D r 等于 1 时砂土处于最紧密-2砂土-大于 2mm 粒径-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 0.075mm 粒径-超过全重50%的土。
3自重应力自 室外地面 起算,随着深度呈 增加的趋势 。
4、a 1-2表示压力范围p 1= 100kpa ,p 2= 200kpa 时-压缩系数,-a 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
5土完全侧限条件下土样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受压前后的 土粒体积 、 截面面积 。
6.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是 σ1=σ3tg 2(45.+φ/2)+2ctg(45.+φ/2 ) 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 45。
+φ/2 。
7.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 理论公式法、 载荷试验法 和经验法等几种。
8.抗剪强度的指标为 内聚力 和 内摩擦角 。
9.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应按__冲切___破坏确定,条形基础应按___剪切_____破坏确定。
10.桩静载荷试验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 总桩数的 1﹪,并不应小于 3根。
1.土的粒径越不均匀,颗粒级配曲线越 平缓 ,不均匀系数越 大 。
2.抽取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下降,有效自重应力 增加 ,而造成 地面沉陷 的严重后果。
3.抗剪强度曲线与摩尔应力圆在A 点相切,表明A 点所代表的平面的剪应力τ 等于 土的抗剪强度τf ,即该点处于 极限平衡 状态。
4.附加应力自 基础底面 起算,随着深度呈 减小的趋势 。
5.塑性指数Ip 的表达式是 wl -wp 。
粘性土的Ip 越大,说明土中 粘粒 含量越高。
6.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总沉降量三部分组成固结沉降、瞬时 沉降和 次固结 沉降。
7.地基的破坏形式有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 冲剪破坏 等几种。
10.桩按承载性能分类,可分为 摩擦型桩 和 端承型桩 两类。
1.粘粒在最优含水量时,压实密度最大,同一种土的压实能量越大,最优含水量越大。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

地基承载力:f= Pu/KK≥2.
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①地基的破坏形式:整体滑动、局部剪切、冲切剪切②地基土的指标: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c、重度③基础设计的尺寸:基础宽度b、埋深d④载荷作用方向:倾斜、竖向⑤载荷作用时间:短暂、长期
基础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由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造,将上部结构荷载扩散并传递给地基。
地基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
土粒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
土的粒径分组粘粒、粉粒、砂粒、圆砾、乱石、漂石。
第二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蠕变粘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缓慢持续的现象。
灵敏度St粘性土的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原土结构完全破坏的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碎石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块石、漂石)
砂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欠固结土土层目前还未完全固结,实际固结压力小于土层自重压力第三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其数值等于剪切破坏时滑动面上的剪应力。
破坏准则土体破坏时的应力组合关系。
极限平衡状态当土体中任一点在某方向的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的状态。
5、极限平衡条件:
①粘性土:1=3tan2(45°+/2)+2ctan(45°+/2);3=1tan2(45°-/2)-2ctan(45°-/2)
土力学知识点

土力学知识点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和工程上土体力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本文将介绍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土体力学性质土体力学性质是指土体在力学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力学行为特性。
了解土体力学性质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解决土力学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1. 压缩性与压缩参数压缩性是指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
常用的压缩参数有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和顶部收缩等。
- 压缩模量:压缩模量是衡量土体抗压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单位应力下土体相对应的应变。
压缩模量越大,土体的抗压缩性能越好。
- 压缩系数:压缩系数是衡量土体压缩性能的另一个参数,表示土体在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体积变化。
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常用来评估土体的变形性状。
- 顶部收缩:顶部收缩是指土体在受到外部压力时,顶部产生下沉或变形的现象。
在工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顶部收缩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影响。
2. 剪切性与剪切参数剪切性是指土体在受到切割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了解土体的剪切性有助于我们研究土体的侧向稳定性和土体力学性质。
- 剪切模量:剪切模量是衡量土体抗剪切性能的参数,表示单位剪应力下土体相对应的剪应变。
剪切模量越大,土体的抗剪切性能越好。
- 内聚力和摩擦角:内聚力和摩擦角是衡量土体抗剪切能力的两个重要参数。
内聚力表示土体颗粒间的黏结能力,摩擦角表示土体颗粒间的摩擦阻力大小。
内聚力和摩擦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土体的抗剪切性能。
二、土力学应用土力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是土力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土壤基础、地基承载力、沉降和地基处理等问题。
通过研究和分析土体力学性质,可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指导地基的设计和处理工作。
2. 土石坝工程土石坝工程是利用土石材料堆筑成的坝体,土力学是其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基础。
土力学重点

1、 土是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的混合物,常称土为三相系。
2、高岭石 : 亲水能力差伊利石 : 介于二者之间蒙脱石 : 亲水能力强吸水膨胀3/、工程中常用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占干土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4、不均匀系数Cu 和曲率系数Cc5、判断好级配土:6、单粒结构(沙土砾石),蜂窝状结构(粉土),絮凝状结构(粘土)7、常用相对密实度Dr划分无粘性土的状态如下:0<Dr ≤1/3 疏松的1/3<Dr ≤2/3 中密的2/3<Dr ≤1 密实的8、液限(WL ):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Wp )——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w S W p W L 液态固态 塑态 半固态 0 ()6010230d d d C c =Cu 3~1=缩限(Ws )——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亦即粘性土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体积开始不变时的含水率。
9、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之差的百分数值(去掉百分号)。
Ip 是细粒土分类的依据。
Ip>17 粘土10<Ip<17 粉质粘土3<Ip<10 粉土液性指数 当w ≤wp 时,IL ≤0,土处于坚硬状态;wp <w ≤wL 时, 0<IL ≤0.25,土处于硬塑状态; 0.25<IL ≤0.75,土处于可塑状态; 0.75<IL ≤1.0,土处于软塑状态; wL <w 时,IL >1.0,土处于流动状态。
稠度指数 10、粘土的触变性与灵敏度,触变性11、最有含水量:12、影响击实效果的因素:击实功能,击实功能越大,得到的最大干密度越大,而相应的最有含水量越小;土中含水量,当含水率较低时击数的影响较显著,当含水率较高时,提高击实功是无效的;土的粒径级配和夯实时土料的虚铺厚度,粘粒含量高,难pL p w w I -=-=-L c L Pw wI w w压密;级配良好,易压密第二章1、渗透: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渗透性: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2、达西定律:3、达西定律适用条件砂土的水力梯度与渗透速度呈线性关系,符合达西渗透定律。
土力学知识点

1.矿物硬度等级分为:滑石(1度),石膏(2度),方解石(3度),萤石(4度),磷灰石(5度),正长石(6度),石英(7度),黄玉(8度),刚玉(9度),金刚石(10度)2.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岩脉,岩墙,岩床,岩盘岩3.岩浆岩的结构: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4.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晶结构,生物结构5.矿物受力敲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节理6.相对年代通常用①地层层序法:(地层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未经构造运动改变的岩层大都是水平岩层,且按照下老上新的规律排列,若后期构造运动使某些岩层发生变动(倾斜、直立或倒转),可利用沉积物中的某些构造特征(如斜层理泥裂、波痕等)来恢复岩层顶底面,进步判断岩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
②古生物法(自然界中的生物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着,而且这种演化是不可逆转的。
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中会保存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这样可以根据岩层中化石的复杂与繁简程度,来推断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③地层接触关系法(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分界面的特征即互相接触关系,可以反映各种构造运动和古地理环境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演变过程。
因此,它是确定和划分地层年代的重要依据。
)7.褶皱的类型: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平卧褶皱,倒转褶皱,翻卷褶皱8.张节理特征: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②: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其他物质填充;③: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沙粒;④:张节理一般较稀疏,间距大,而且延伸不远;⑤:张节理有时延先期形成的剪节理发育而成,被称为追踪张节理9.剪节理特征:①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擦痕;②剪节理一般是闭合的,没有充填物;③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剪节理常常切穿砾石或砂粒; ④ 剪节理产状较稳定,间距小、延伸较远;⑤发育完整的剪节理呈X型。
若X型剪节理发育良好,则可将岩石切割成棋盘状10.断层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11.断层标志: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地层标志(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而和另一端岩层相触,垂直岩层走向,若发现地层出现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则可判定有断层发生),构造标志(擦痕和阶步,牵引构造,构造岩)12.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矿物是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30余种)。
矿物的种类有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由岩浆冷凝而成,属于物理风化,如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通常由原生矿物风化产生,属于化学风化,如长石风化产生高岭石、辉石或角闪石风化产生绿泥石。
次生矿物也有从水溶液中析出生成的,如方解石与石膏等。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断口。
3.矿物的鉴定方法------肉眼鉴定法、偏光显微镜法。
肉眼鉴定法可用小刀、放大镜和10%浓度的稀盐酸等简单物品,根据矿物的各项物理性质进行鉴定。
4.石英与方解石的鉴定:硬度不同,前者为7度,后者为3度;前者无解理,后者为完全解理;将稀盐酸滴在矿物上,前者无反应,后者起泡。
5.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分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
按岩石坚固性:硬质岩石、软质岩石。
按岩石风化程度: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6.达西定律:P33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8.原岩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土。
复习思考题:1.2、1.3、1.4、1.10、1.14、1.15习题:1.7、1.8第二章(重点)1.土的概念:土建工程所称的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土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 即指覆盖在地表上松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而广义概念所指的土则是将整体岩石也视为土。
2. 土的工程特性:P413. 粒径: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比表面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亲水性: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渗透性: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强度: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4. 固体+气体(液体=0)为干土。
此时黏土呈坚硬状态。
固体+液体+气体为湿土,此时黏土多为可塑状态固体+液体(气体=0)为饱和土。
5. 分界粒径:使土的性质呈质变的某些粒径;粒组:相邻分界粒径之间的粒径范围;颗粒级配: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6.粒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密度计法。
筛析法适用于土粒直径d>0.075mm 的土;密度计法适用于土粒直径d<0.075mm 的土。
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或移液管法。
7.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当 u C 很小时曲线很陡,表示土均匀,当u C 很大时曲线很平缓,表示土的级配良好 ;曲率系数:()6010230d d d C c ⨯=; 在颗粒级配曲线上,纵坐标为10%所对应的粒径10d 称为有效粒径;纵坐标为60%所对应的粒径60d 称为限定粒径;纵坐标为30%所对应的粒径30d 称为中值粒径。
5.土的粒径级配曲线中:斜率表示某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比较陡的曲线段表示相应粒组质量集中,比较平缓的曲线段表示相应粒组含量少,出现平直段,说明某粒组缺失;当较大颗粒缺少时,c C 减少,当较小颗粒缺失时,c C 增大。
8.颗粒级配累积曲线及指标的用途:1)粒组含量用于土的分类定名;2)不均匀系数Cu 用于判定土的不均匀程度:Cu ≥ 5, 不均匀土; Cu < 5, 匀粒土3)曲率系数Cc 用于判定土的连续程度:C c = 1 ~ 3, 级配连续土; Cc > 3 或 Cc < 1,级配不连续土4)Cu 和Cc 用于判定砾类或砂类土的级配优劣:如果 Cu ≥ 5且 C c = 1 ~ 3 ,级配 良好的土;如果 Cu < 5 或 Cc > 3 或 Cc < 1, 级配 不良的土。
7.结合水:结合水因离颗粒表面远近不同,受电场作用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分为强结合水和 弱结合水。
强结合水不传递静水压力,具有很大的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当黏土只含强结合水时呈坚硬状态。
弱结合水也不传递静水压力,呈粘滞体状态,此部分水对粘性土的影响最大。
9.自由水按其移动所受到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0.试验指标:a.土的密度Vm ==土的总体积土的总质量ρ;ρ的单位为g/cm3,ρ常见值为1.6~2.2 g/cm3。
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天然土的质量;测定方法:用环刀法、灌水法测定。
b.土的比重Gs (土的相对密度ds )()℃℃时的密度纯水固体颗粒的密度44w s ss V m G ρ==; 物理意义:土粒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测定方法:用比重瓶、经验法测定。
c.土的含水率ω(含水量):%100⨯==sw m m 固体颗粒质量水的质量ω 物理意义: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测定方法: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测定。
说明: ω无量纲。
一般,砂土天然含水率都不超过40%,以10%~30%最为常见;一般黏土含水率不超过80%,常见值为20%~50%。
11.其他指标a.孔隙比e :sa w s v V V V V V e +===固体颗粒体积孔隙体积 物理意义: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
b.孔隙率:%100⨯==VV n v 土体总体积孔隙体积 物理意义:表示孔隙体积含量的概念,为土中空隙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比与孔隙率的关系:e e n +=1,nn e -=1 e 与n 均可用ρ、s G 和ω实测值计算而得。
c.土的饱和度:vr W V S w ==孔隙的体积水的体积 物理意义:表示水在空隙中充满的程度。
当0=r S 时为干土,当1=r S 时为饱和土。
d.土的干密度:.Vm s d ==土的总体积固体颗粒质量ρ 物理意义:单位土体积干土的质量g/3cme.饱和密度VV m m w a w s sat ρρ++==土体总体积量孔隙全部充满水的总质 物理意义: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土体体积的质量。
f.有效重度(浮重度):g g sat w sat w sat )1()(-=-=-='ρρργγγ物理意义:为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单位体积所受重力再扣除浮力。
d sat ρρρ≥≥,γγγγ'≥≥≥d sat12.土的物理状态分无黏土、粉土和黏性土。
判断砂土密实状态的指标:孔隙比e 、相对密实度Dr 、标准贯入锤击数N 。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具体划分标准:密实:相对密实度Dr ≥2/3,标准贯入击数N 》30;中密:2/3>Dr>1/3,N:10~29;松散之稍松:1/3≥Dr ≥1/5,N:5~9;松散极松:Dr<1/5N:<2.13.黏性土由于含水率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 黏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时的分界含水率为界限含水率;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为液限,用L ω表示;我国用平衡锥式液限仪测定。
土由半固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为塑限,P ω表示;用搓条法测定。
P5614.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灵敏度P57黏性土分类:P I 为塑性指数 3<P I ≤7,黏性土;7<P I ≤17,砂黏土。
黏性土的状态:坚硬L I ≤0;软塑0.75<L I ≤1;硬塑0<L I ≤ 0.25;流塑L I >1;可塑0.25<L I ≤0.75. 塑性指数作为粘性土与粉土定义的标准,液性指数反映图的软硬程度不同,灵敏度反映粘性土结构性的强弱。
15. 单粒结构是碎石土和砂土的结构特征; 蜂窝结构是以粉粒为主的土的结构特征; 絮状结构是黏性土颗粒特有的结构; 土的构造一般可分为层理构造、分散构造、结核状构造和裂隙构造四种。
16. 土可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
一般土是指碎石类土(碎石类是指粒径大于2mm 的颗 粒含量超过全部质量50%的非黏性土)、砂类土(是指干燥时呈松散状态、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含量全部土质量的50%、塑性指数IP 不大于3的土)、粉土、黏性土等,对于一般土在野外要直接区分出无黏土、黏性土;特殊土可划分为黄土、红黏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填土等。
17. 砂类土的划分: 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土的颗粒级配分别是粒径大于2、0.5、0.25、0.075、0.075mm ,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50%、50%、85%、50%。
复习思考题:2.6、2.7、2.8、2.9、2.12、2.13、2.14、2.17、2.18、2.19 习题:2.1、2.2、2.3、2.4、2.5、2.6、2.7、2.8、2.10第三章1.我们把支承建筑物的这种土层称为地基。
由天然土层直接支承建筑物的称天然地基,土层经加固后支承建筑物的称人工地基,而与地基相接触的建筑物底部称为基础。
2.土体的压缩性指标有:压缩系数a 、压缩指数c C 、压缩模量s E 、变形模量E.压缩性指标测定方法有:室内试验,侧限条件的固结试验,可测得压缩系数a 、压缩指数c C 、压缩模量s E 。
还有原位测试:现场静载荷试验,可测得变形模量E 。
各指标的推导公式P74.3.土层自重应力,在未修建建筑物之前,由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应力。
4.设地基成层土的厚度为i h ,重度为i γ,则在深度z 处土的自重应力为:cz σ=i ni i cz h ∑==1γσ(n 为z 范围内土层总数);自重应力由每层土的重度和厚度之积累加得到。
土的自重应力分布图P86 图3.16(1)自重应力起算点—天然地面。
(2)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重度。
(3)自重应力在等重度地基中随深度线性增大。
(4)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
(5)自重应力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
注:注意地下水位线,地下水位以下用浮重度。
5.基底压力是指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并传至地 基的单位面积压力。
又称接触压力或基底应力。
计算:P876.基底附加应力: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使 地基产生附加变形的基底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1)基础位于地面上:0p =p (p 为基底压力)(2)基础位于地面下:d p p m γ-=0(m γ为基础底面以上地基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的加权平均值,3/m kN ,d 为基础埋置深度。
)7.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1)在同一水平面上,集中力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增大。
(2)距离地面越远,附加应力分布范围越广,随深度增大附加应力减小。
8.地基附加应力计算:P91任一角点的竖向正应力p c z ασ= (p 为整个矩形面积上的均布荷载) 任一点附加应力:P94角点法例题:P94例3.19.先期固结压力: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