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2课时)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2节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2.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选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但不能选石蕊溶液(遇酸、碱颜 色变化不明显)。一般原则是:酸滴定碱,选甲基橙;碱滴定酸,选酚酞。
试手强化 1.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的标准 NaOH 溶液测定 V mL 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用__标__准__N__a_O_H__溶__液__润__洗__2_~__3_次________________。
原因。
研•互动课堂
知识点 1 酸碱中和滴定 基础通道
一、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 1 __已__知__物__质__的__量__浓__度________的酸(或碱)来测定 2 ____未__知__物__质__的__量__浓__度______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
(1)实质: 3 H++OH-===H2O
(2)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 NaOH 溶液注入_乙__(填“甲”或“乙”) 中。
aV2-V1
(3)如图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HCl)=
V
mol·L-1。
解析 (1)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应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 2~3 次,每次润洗液都要 从尖嘴处排出。(2)NaOH 为强碱,应将 Na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故选乙。(3)滴定 过程中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V2-V1) mL,因此 c(HCl)=aV2V-V1 mol·L-1。
情境体验 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食醋中的酸味主要来自其中的醋酸等有机酸,国家 标准中要求总酸含量最低为 3.5 g/100 mL。降低食醋中的总酸含量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 骗行为。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测定醋酸的含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教学课件(共333页)

导电是有条件的;有些单质、混合物也能导电,这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
是非电解质。
[深化拓展]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类型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
电解质
全部电离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
定义
电解质
电离程度
部分电离
存在大量电解质分子,存在少
【微思考1】氨水可导电,且呈弱碱性,氨水是否属于弱碱?
提示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碱属于化合物,所以氨水不属于
弱碱,但氨水中的NH3·H2O属于弱碱。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
全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如NaCl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的pH减小
答案 A
解析 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CH3COOH
溶液中加入CH3COONa晶体时,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
动,c(H+)减小,pH增大;由于体系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由于加入
CH3COONa,使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同时增加了Na+,溶液导电性增强。
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 P318
素养目标
1.能准确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会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描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弱电解
质的电离方程式,会分析电离平衡的移动。
3.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电解质分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B- Ki=[ A+][ B-]/[AB]11、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 [H+]=[OH-] =10-7mol/L ; KW= [H+]·[OH-]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物质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

(3)25 ℃,酸碱性与 c(H+)、c(OH-)的关系 ①酸性:c(H+) 7 _>__1×10-7 mol·L-1,c(OH-) 8 _<__1×10-7 mol·L-1。 ②碱性:c(H+) 9 __<_1×10-7 mol·L-1,c(OH-) 10 _>__1×10-7 mol·L-1。 ③中性:c(H+)=c(OH-)=1×10-7 mol·L-1。 (4)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①当 c(H+)或 c(OH-)大于 1 mol·L-1 时,通常用 11 ___c(_H__+_)_或__c_(O__H_-__)__直接表示。
(3)酸碱溶液稀释时 pH 的变化可用数轴表示。 ①强酸、弱酸溶液的稀释:
②强碱、弱碱溶液的稀释:
③变化趋势: 对于 pH 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或强碱和弱碱)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强酸(或强碱)溶 液的 pH 变化幅度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强酸(或强碱)已完全电离,随着加水稀释, 溶液中 H+(或 OH-)物质的量(水电离的除外)不会增多,而弱酸(或弱碱)随着加水稀释, 电离程度增大,H+(或 OH-)物质的量会不断增多。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Kw) ①含义:因为水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所以水中的 1 ___c_(_H__+_)_·c_(_O_H__-_)_____________ 可看作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 2 __水__的__离__子__积_____,用 3 __K_w___表示。 ②表达式与数值:表达式 Kw= 4 __c_(_H_+__)·_c_(_O_H__-_)_____,常温时, Kw= 5 _____1_.0_×__1_0_-__14_________。 ③影响因素:Kw 只受温度影响,由于水的电离是 6 _吸__热___过程,温度升高,Kw 7 _增__大___。 微点拨 对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中,c(H2O)也可认为是定值。Kw=c(H+)·c(OH-), 但 c(H+)、c(OH-)为溶液中的浓度,不一定都是水电离出来的。
2025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pH的计算课时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一、选择题1.对于常温下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1 mL 该溶液稀释至100 mL 后,pH 小于3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c (H +)的比值为10-12D .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为3的硝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 解析:pH 为1的硝酸溶液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后,pH 增大2个单位,A 项错误;pH(强酸)+pH(强碱)=14,等体积混合时完全中和,B 项正确;pH 为1的硝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为10-13mol·L -1,C 项中两者之比为10-110-13=1012,错误;pH 为3的硝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为10-11mol·L -1,10-1310-11=10-2,D 项错误。
2.在25 ℃时,关于下列溶液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的p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pH =10与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约为11 B .pH =5的盐酸稀释到体积为原溶液的1 000倍,溶液的pH =8 C .pH =2的H 2SO 4溶液与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 =7 D .pH =12的氨水与pH =2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 =7解析:c (OH -)混合=10-4+10-22mol·L -1≈5.0×10-3 mol·L -1,c (H +)混合=1.0×10-145.0×10-3mol·L -1=2×10-12mol·L -1,pH =-lg(2×10-12)=12-lg 2=11.7,A 项不正确;pH =5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不会呈碱性,B 项不正确;NH 3·H 2O 为弱电解质,则pH =12的氨水与pH =2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D 项不正确。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1.掌握水的离子积K w和pH的概念。
2.掌握酸、碱对水的电离的影响。
3.掌握溶液酸碱性的特征与pH的关系。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阅读教材P45~P46,思考并填空。
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
2.水的离子积常数(1)推导由精确的实验可知,25 ℃时1 L纯水(55.6 mol)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c(H2O)几乎不变,可视为常数,又因为K电离为常数,所以c(H+)·c(OH-)=K电离·c(H2O)为一常数,记为K w。
(2)表达式K w=。
25 ℃时,K w=。
(3)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K w只受的影响,温度升高,K w。
(4)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
1.判断正误(1)水是电解质,所以纯水能导电。
( )(2)盐酸中无OH-,只有H+和Cl-以及水分子。
( )(3)加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K w不变。
( )2.某温度下,测得纯水中的c(H+)=2×10-7 mol/L,则c(OH-)为( )A.2×10-7 mol/L B.0.1×10-7 mol/L C.0.5×10-7 mol/L D.无法确定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ΔH>0影响因素移动方向c(H+) c(OH-) K w升温向移动加酸向移动加碱向移动加活泼金属(如Na) 向移动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水中,c(H+)·c(OH-)=1×10-14B.纯水中,25 ℃时,c(H+)·c(OH-)=1×10-14C.25 ℃时,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c(H+)·c(OH-)=1×10-14D.K w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 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c(H+)不变水电离出c(H+)和c(OH-)的计算2.常温下,0.1 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 B.1.0×10-13 mol/LC.1.0×10-7 mol/L D.无法确定3.常温下,下列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①1 mol/L的盐酸②0.1 mol/L的盐酸③0.01 mol/L的NaOHA.1∶10∶100 B.0∶1∶12C.14∶13∶12 D.14∶13∶2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阅读教材P46~P47,思考并填空。
《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过程以及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2. 掌握溶液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了解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过程及影响水电离的因素,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水的电离实验。
3. 准备一些常见溶液,让学生进行pH值测量和记录。
4. 准备一些与溶液酸碱性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高中化学课程《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概念,掌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pH值判断溶液酸碱性。
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和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水的电离:通过实验展示水电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离子性质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2)溶液的pH:通过讲解pH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用pH值判断溶液酸碱性,并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测定溶液pH的仪器,学会如何准确测量溶液pH。
(3)应用举例: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验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6.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和学习。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
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和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应用了本册数上一章化学平衡原理,探讨了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有之;水的电离是对本章第一节课的延续,它的电离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意义,【通过第一节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这为本节课探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离子积的含义及表达式;2.学会溶液中水的离子积的相关简单计算;3.理解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学生的有关计算能力;2.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同意的和谐美和“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三、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pH 的简单计算。
2.了解各类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3.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 溶液pH 的计算
学习难点 溶液pH 的计算
合作探究
一、单一溶液PH 计算
1.酸溶液的pH 计算
pH =-lgC(H +
)
2.碱溶液的pH 计算
碱:C(碱) ――→电离 C(OH -) ――→K w C(H +) ―→ pH =-lgC(H +)
二、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1.两强酸混合先计算氢离子浓度再计算pH 。
C(H +)混 == pH =-lgC(H +)混
2.两强碱混合先计算OH - 浓度,再转化为H +浓度,最后计算pH 。
C(OH -)混 == C(H +)混 == pH =-lgC(H +)
混
3.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谁过量,若完全中和则显中性;若酸过量则计算H +浓度,再计
算pH ;若碱过量则计算OH -浓度,再计算H +浓度,最后计算pH 。
(1)完全中和:C(H +)== C(OH -),溶液显中性。
(2)酸过量: C(H +)混 == pH =-lgC(H +)混
(3)碱过量:C(OH-)混 == C(H+)混 == pH=-lgC(H+)混
1.pH=2的HCl溶液和pH=4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的pH。
2.pH=10的Na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3.500ml 0.1mol/L的HCl溶液和500ml 0.3mol/L的NaOH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三.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变化规律
1.对于pH=2的强酸溶液,C(H+)=___________,若将溶液体积增大(稀释)为原来
的10倍,则C(H+)=_______,pH=_______。
2.对于pH=2的弱酸溶液,C(H+)=___________,若将溶液体积增大(稀释)为原来
的10倍,则C(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H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pH=2的强碱溶液,C(OH-)=___________,若将溶液体积增大(稀释)为原来的10倍,则C(H+)=_______,pH=_______。
4.对于pH=2的弱碱溶液,C(OH-)=___________,若将溶液体积增大(稀释)为原来的10倍,则C(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5.pH=6的盐酸稀释100倍后pH=8吗?预测稀释后pH的范围。
6.pH=9的氢氧化钠稀释1000倍后pH=6吗?预测稀释后 pH的范围。
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变化规律总结:
1.对于pH=a的强酸和弱酸溶液,每稀释10n倍,强酸的pH就________个单位,即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稀释过程中,弱酸还会继续电离,故弱酸的pH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pH=b的强碱和弱碱溶液,每稀释10n倍,强碱的pH________个单位,即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稀释过程中,弱碱还会继续电离,故弱碱的pH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________的pH增大的多。
对于物
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碱和弱碱稀释相同倍数,________的pH减小的多。
4.酸溶液无限稀释时,要考虑H2O电离的H+,因此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大于7;
碱溶液无限稀释时,要考虑H2O电离的OH-,因此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小于7。
巩固练习
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2.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7
C.6
D.2
3.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溶液的pH一定是9 B.该溶液的pH可能为5
C.该溶液的pH可能是7 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4.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 )
A.0.1 mol·L-1的盐酸和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 mol·L-1的盐酸和0.05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
5.常温下,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8.3 B.8.7 C.9 D.9.7
6.60mL0.5mol/LNaOH溶液和40mL0.4mol/L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
( )
A. 0.5
B. 1.7
C. 2
D. 13.2
7.在25℃的条件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 ( ) A.a=b=10 mL B.a=b >10 mL C.a<b D.a>b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10 mL 0.1mol·L-1 醋酸与中和100 mL 0.01mol·L-1 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不同
B.等体积pH=3的酸溶液pH=11的碱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7
C.体积相等, pH相等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 H+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pH=3的甲酸溶液的C(H+)与pH=11的氨水溶液的C(OH-)相等
9. 有关pH计算结果一定正确的是 ( )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 < a+n ,(a+n < 7)
③强碱pH=b,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 > b-n ,(b-n > 7)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今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如果取等体积的0.1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以上均用酸的序号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