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3 (正午太阳高度)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 教具 地球仪、多媒体、直尺、手电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导入】大家小时候玩过踩影子的游戏吗?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候很好踩,有时候却踩不到同伴的影子呢? 过渡:这现象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学们课前完成导学案 一、概念1. 太阳高度(角)h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
手工活动:手工制作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学具2.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昼半球:h>0°日出、日落(晨昏线上):h=0°夜半球:h<0°3. 正午太阳高度(角)H :地表某地在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是该地点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4. 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和规律:①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即:白天过去一半时的太阳高度)。
②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一天中太阳升的最高时的太阳高度)。
③一天中影子最短时的太阳高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参与活动④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位于正南时的太阳高度;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位于正北时的太阳高度。
⑤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时的太阳高度。
过渡: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怎么计算得呢?我们一起来推导一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原则)“两点”指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
“纬度差”:若在同一半球,同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小组合作:分别计算出二分二至日贵溪市(28°N,117°E)的正午太阳高度过渡:由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同一时刻,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完成导学案的问题探究1根据课本P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2023·河北沧州模拟]下图为世界四地一年内正午太阳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Ⅰ、Ⅱ B.Ⅱ、ⅣC.Ⅱ、Ⅲ D.Ⅲ、Ⅳ2.Ⅱ与Ⅲ地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均位于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B.均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C.正午太阳方位全年相同D.一年接受两次太阳直射3.秋分到冬至( )A.Ⅰ地昼渐长B.Ⅱ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Ⅲ地正午影长渐短D.Ⅳ地由极昼变为极夜[2023·广东潮州模拟]下图为南温带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1=∠2。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的纬度约为( )A.60°S B.47°SC.35°S D.43°S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温带任何地点∠1均为23°26′B.南温带任何地点∠2均为23°26′C.南温带任何地点∠1=∠ 2D.该地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7.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2023·福建三明模拟]暑期热播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每集电视剧开头通过日晷来显示时间的变化。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
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结构:地球自转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公转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现象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水平)赤道面↓↓∣—————黄赤交角(会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1、地球的自转概念: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0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180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定自转方向的经历方式;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
经历方式: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那么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
如下: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自转的周期:日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概念: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通过中午的时刻距离。
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概念: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2)冬至日(12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 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 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正午太阳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度角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 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 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 楼房影子 x=20×cot 30°=34.7 m。黄赤交 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 答案:(1)34.7 m 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 (2)楼距应增大 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成 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越大,热带和寒带范围越 大,温带范围越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 至 日 ( 月 日 )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点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ⅰ确定地方时; ⅱ确定纬度;
ⅲ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ⅳ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
H+α =90°
集热管
α
水箱
调 节
H杆
例: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 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太阳 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图中与热水 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注:tan35°≈0.7; tan45°6.=221;tan60°≈1.732
次年3.21
3.21
9.23
12.2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 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 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D.90°N D.0° D.66.5°N D.66.5°N
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ⅰ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呈等距离对称递减
ⅱ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例:设m(0°、30°E),n(23.5°N、30°E)两地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 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任何时候都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 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 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返回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返回
(1)方向: 自西向东 。
(2)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3)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近日点 远日点 时间 公转速度 最快
1月初 7月初
B点
最慢
返回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就是 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提示: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
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公转。 返回
4.(常考点)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常考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一年中何时正午太阳
返回
返回
由点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 忆面 昼夜长短、四季更替 1.结合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 由纲 忆知
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2.结合太阳光照图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规律,并对比夏至日和冬至日时二者的差异。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 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
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
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 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 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全球极昼、 极夜的范围将缩小,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 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1.3.3地球的运动(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课时目标课标要求重要指数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2.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1.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时的日期是()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下列纬度全年昼夜平分的是()A.90°B.60°C.30°D.0°答案:D解析:赤道昼夜平分。
3.某地某日地方时5时日出,则该地该日的昼长是()A.10小时B.12小时C.14小时D.16小时答案:C解析:该地该日的昼长=(12时-日出时间)×2,通过计算可知,应为14小时。
4.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D.赤道到南极点之间的地区答案:C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而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是90°,此日没有达到最大值。
5.夏至日,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座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B.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C.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D.武汉、广州、哈尔滨、北京答案:A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6.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近日点(1月初)向远日点(7月初)运动,但乙点离远日点较远,未到夏至日,所以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h
下半夜
昼弧
上午
12h
日出
另一种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臵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向的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线,确定该房屋的朝向与
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 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 下图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 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 理坐标是 • A.36°34′N,90°E B.60°N,150°E • C.30°N, 90°E D.53°26′N,150°E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 6月 1日 B. 7月 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3夏至这一天,还有哪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北 纬40度相等? 40°N
16.5° 16.5°
6月22日-夏至日 N S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切, 并且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6月22 日。
12月22日-冬至日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 切,并且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 12月22日。
1、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期 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切, 并且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6月22 日。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 切,并且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 12月22日。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5、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由此可见
1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除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外,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 等的纬线有 两 条。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H6.22 达最大 12.22达最小
12.22达最小 6.22 达最小
一年两次H=90
H6.22 达最小 12.22达最大离太阳直射点 越近,H越大来自(12—日出时间) ×2
14
下午
日落
上半夜
24h
下半夜
昼弧 12h
上午
日出
求A地的昼长:
• A地所在的纬线被晨昏 线分为两部分,由图可 知A地的昼弧为2×3 0°=60°,所以A 地的昼长=60°/ (15°/1小时)= 4小时
日出日落时刻判读
• 已知某地一天中的昼长则可以求出当地的日 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 间=12+昼长/2。 • 例如,已知A地的昼长为4小时,那么当地的 日出时刻为? • 12小时-4小时/2= 10小时。 日落 下午
0°
离直射点的纬度差:43°-20°=
所以:太阳高度角 90°-23°=
23°
67°
想一想:此时35°S的正午太阳高度?
离直射点的纬度差: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一个半球相减,不 同半球相加
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 90°- 离直射点的纬度差
计算公式
H = 90 -|直射纬度 ± 所求纬度|
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 90°- 离直射点的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
同一经线
●
23.5 S
0
23.5 N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H 越大
• 某一固定地点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 12点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 阳高度,但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它代表这一 天的太阳辐射强度。 • 不一定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90°(南北回归线之 间/南北回归线之外) • 我们比较两地的太阳高度一般选择同一时刻,选 用正午太阳高度
23.5°N
=?
6°52′N
正午太阳高度(H)纬度分布规律
随纬度的变化:同一时刻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
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 随季节变化 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 北半球达最小值 春分、秋分:赤道为最大值, 向南、北逐渐递减 H = 90 -|直射纬度 ± 所求纬度|
h
H
l
规律
66°34′N
∠2
晨昏线的摆动 范围2×23°26′
∠3 ∠4
∠1
晨昏圈相切纬 度+ 太阳直射 点纬度=90°
66°34′S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 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 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 A.htan(90°-38°) B. htan(90°-38°-23.5°) C. hcot(90°-38°) D. hcot(90°-38°-23.5°)
练习
五一劳动节期间,下列自然现象正确的是( D )
A南半球昼长夜短 C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全球昼长夜短 D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的冬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D.太阳运行至远日点上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
计算公式
(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
正午太阳高度的
计算:
纬度相差一 度,正午太 阳高度角相 差一度 某条纬线与 直射纬线纬 度相差多少 度,正午太 阳高度就相 差多少度。 纬度差=高 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 计算:
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 度就相差多少度。纬度差=高度差 当太阳直射20°N时,43°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43°N H=? 20°N 90 °
只有在北半球才可以见到北 极星,且北极星的高度等于 当地的地理纬度
• 当北京时间为12时,则西安大雁塔的塔影指向为 ( ) • A正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正北方
•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正午物体的日影始终朝北 的地区是( ) • A.赤道以南地区 •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 D.赤道以北地区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规律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由 赤道向南北 两极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 归线向南北两 侧降低
夏至日:北回 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一年 中最大值,南 半球各地达到 一年中正午太 阳高度最小值
冬至日由南 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降低
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 缩短为零
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
6.22
【规律】 1.正午日影的朝向取 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 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 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当日 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 方时为12时。)
3.21
9.23 12.22
• (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 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 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 (3)一年中正午日影一段时间朝向正南方,一段时间朝向 正北方,或者说正午日影缩为一点(即日影与物体重合) , 则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安装角度a=90°--H(正午太阳高度角) =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角=纬度间隔
例: 在北纬30°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 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 太阳光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 整幅度为( ) A.23.5° B.30° C.47° D.60°
a=纬度间隔 a =30°- 23.5°
冬至日:南 回归线及其 以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 最大值,北 半球各地达 到一年中正 午太阳高度 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右图中三曲线分别是何 时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 度的分布状况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向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 规律
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如:求北京(40°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 = 90°-(23.5°S + 40°N)= 26.5°N
确定纬度
夏至日某地的正午H=66. 5°,则该地的地理纬 度是多少?
0°纬线或 47°N
晨昏线
N
夜弧
晨 线
昏 线
昼弧
太 阳 光 线
S
N
3月21日或9月23日-春分或秋分
1、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期 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N
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D ) A汕头 B 武汉 C 天津 D 哈尔滨 夏至日,以下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D ) A海口 B上海 C北京 D漠河
在任何一天中,经度相同各地: ( ) C B. 昼夜长短都不同 D. 地方时都不同
A. 昼夜长短都相同
C. 地方时都相同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反馈练习
1、4月22日至6月22日,汕头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变 昼长夜短 化情况如何?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移动方向: 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2、右图中白昼时间由长到短排列的是 (
)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知识的
应用
1)确定纬度 【练习】夏至日某地的正午H=66°5′,则该地的地理 纬度是多少? 0°纬线或46°5′N 2)确定房屋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