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第四单元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25讲

第25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能发电B.粮食酿酒C.海水晒盐D.铜片抽丝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 B2.(2012·孝感)下列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该项是() A.苹果腐烂B.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塑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解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C3.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冰棍在热天会融化成水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D.用木头加工桌椅解析题中说生活中的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A 项冰棍融化是物理变化;B项门锁中加入铅笔芯粉末就易打开是利用石墨具有滑腻感的性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项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D项用木头加工桌椅是物理变化。
答案 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具有可燃性故用于冶炼金属B.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D.N2化学性质稳定,故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变质解析A.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B.根据材料的分类可知,塑料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C.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来进行食品的保鲜。
故选D。
答案 D5.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C.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解析A.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B.新能源汽车也需要能源的驱动才能运动行走;C.食物在人体内消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供人体活动之需;D.燃烧发光、发热,则是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过程。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4讲

第二单元生物的新陈代谢第4讲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一、选择题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解析筛管位于韧皮部里面运输有机物的管道,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导管位于木质部里面,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答案 D2.(2012·浙江杭州)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萌发初期(如右图所示)所需要的有机物()A.来自空气B.来自土壤C.来自种子D.部分来自种子,部分来自土壤解析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来自于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答案 C3.(2012·浙江温州)我市几年前种下的许多绿化树苗已逐渐长高,植株内有机物大量增多。
这些有机物来自植物的()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根的吸收作用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 B4.(2012·浙江杭州)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解析考查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
仙人掌的叶刺属于变态叶的一种,没有气孔,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答案 A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的是()A.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是否一样多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C.叶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叶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解析读图可知,该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多少的实验。
答案 A6.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马铃薯那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A.块茎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解析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有机物,所以它是由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的,而不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42讲

第42讲电磁联系一、选择题1.(2012·广东梅州)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按如图14-42-11电路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均比B多.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图14-42-11A.电流的大小B.线圈的匝数C.电流的方向D.电磁铁的极性解析由图知A、B线圈串联,所以通过A、B的电流相等,A中线圈匝数明显比B中线圈匝数多.每次实验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均比B 多.所以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答案 B2.(2012·浙江温州)如图所示的设备或电器中,其主要工作原理与电磁铁无关的是()解析分析各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都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而电熨斗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工作的,因此,B与其他设备明显不同.答案 B3.(2012·杭州)如图14-42-12所示是小李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下列措施中能使电磁铁磁性增强的是()图14-42-12A.滑片P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B.滑片P向左移动,其他条件不变C.开关S由1扳到2,其他条件不变D.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其他条件不变解析电磁体的磁性强弱与下列3种因素有关:(1)电流强弱(2)线圈匝数(3)有无铁芯.A中P向右滑动时电阻增大,电流变小,磁性变小.B中P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磁性增大.C线圈匝数变少,磁性减弱.D电源正负极的对换不影响磁性大小.答案 B4.(2012·烟台)如图14-42-13所示是小明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其中能够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是()图14-42-13A.ab不动,磁体上下移动B.ab不动,磁体左右移动C.磁体不动,ab上下移动D.磁体与ab一起向右移动解析本题图中蹄形磁体的磁感线方向是竖直方向.A.ab不动,磁体上下移动,导体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B.ab不动,磁体左右移动,导体ab切割磁感线,指针发生偏转;C.磁体不动,ab上下移动,导体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D.磁体与ab一起向右运动,ab与磁体保持相对静止,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 B5.(2011·湛江)如图14-42-14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分别用来演示哪个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图14-42-14A.图a可用来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B.图b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C.图c可用来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解析图a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即磁可以生电;图b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图c显示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d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答案BC6.如图14-42-15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图14-42-15A.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B.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不响C.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D.灯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这是用一个电磁继电器同时控制两个工作电路的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电路由电源、开关S和电磁铁组成;工作电路有两个,共用一个电源.开关S断开时,电磁铁中无电流没有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电灯和电动机组成的并联电路连通,电灯亮、电动机转动;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响.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通电有磁性,吸下衔铁,使电铃电路连通,铃响;电灯和电动机电路断开,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答案 B7.(2012·玉林)如图14-42-16所示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图14-42-16A.接通电源后电磁铁吸引衔铁,小锤敲击铃碗发声B.电磁铁吸引衔铁时,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C.我们听到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小锤敲击铃碗时,衔铁与螺钉没有分离,电磁铁仍具有磁性解析A.接通电源后,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有磁性,电磁铁吸引衔铁,小锤敲击铃碗发声;B.电磁铁向下吸引衔铁时,弹性片弯曲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C.我们听到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小锤击打铃碗时,衔铁与螺钉分离,电路断开,电磁铁没有磁性.答案 D二、非选择题8.如图14-42-17所示,螺线管磁性的有无可以由________的有无来控制;若将甲和乙两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________的磁性更强(选填“甲”或“乙”).图14-42-17解析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制成的,所以其磁性的有无是利用电流的有无来决定的:当电磁铁中有电流时,电磁铁有磁性,没有电流时,电磁铁无磁性.将两个线圈串联在电路中,线圈中都有铁芯,电流大小相同,所以,这两个螺线管磁性的强弱取决于线圈匝数的多少.由图示的情况可知甲的线圈匝数比乙的匝数少,所以乙的磁性更强.答案电流乙9.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图14-42-18是动圈式话筒的结构示意图,当对着话筒说话、唱歌时,膜片振动,线圈也跟着一起________,线圈在磁场中做________运动,能够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________,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图14-42-18解析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引起膜片振动,线圈和膜片是连在一起的,连在膜片上的线圈就一起振动,线圈在磁场里的振动,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信号.这种感应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放大后,这个记载声音信号的感应电流经放大后传给扬声器,就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答案振动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10.(2012·无锡)按要求作图:(1)请画出图14-42-19甲中潜水艇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小黑点O表示潜水艇的重心)(2)在如图14-42-19乙所示的通电螺线管旁有一静止小磁针,请标出小磁针的N、S极及螺线管磁感线的方向.图14-42-19解析(1)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点为O,过作用点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出重力和浮力;并且浮力应大于重力.(2)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得,小磁针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磁体周围磁感线总是从N极回到S极.答案如下图所示:11.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42-20所示,在水银温度计的上方封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色报警灯亮,平时绿灯亮.请根据以上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工作电路部分的连接.图14-42-20解析当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因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向下移动,而此时红灯亮;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没有磁性,衔铁向上移动,而此时绿灯亮;因此红灯和绿灯并联,由动触点和静触点控制灯泡的工作.答案由此设计电路如下图:12.做如图14-42-21所示的小实验,用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带动转子转动,这时发现小灯泡发光,微风电扇居然变成了“发电机”!该实验说明了磁能够产生______,在此现象中,________转化为电能.图14-42-21解析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尽管电风扇里装的是电动机,但此题中是当作发电机用的,故说明的是磁场中运动的线圈可以产生电流,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电机械能13.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了磁现象与电现象的一些规律:在图14-42-22 A所示的实验中,当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是由_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的.图14-42-22 B是研究____________现象的装置.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______________机,该现象是由_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的.图14-42-22解析图A演示的是通电后,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场,故A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现象由奥斯特最先发现的;图B是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是法拉第首先发现的,由这一原理,人类制成了发电机.答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奥斯特电磁感应发电机法拉第14.(2012·烟台)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现实.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解析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是“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说明机械能转化成电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说明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发电机就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电动机就是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答案电磁感应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15.(2012·浙江杭州市调研)某实验小组对手摇发电机非常感兴趣,他们想: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于是他们开展了探究,以下是他们所用的发电机(如图14-42-23)和实验记录表:图14-42-23根据设计的空白表格可知,他们准备研究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解析(1)由表格中的栏目设计可知,此次探究中,要做三次实验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在栏目中,包括了线圈转速、线圈转向、灯泡亮度三方面.其中,灯泡亮度是为了体现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故这不是一个因素.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实验的具体过程:1、2两次是在保持线圈转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转速,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到感应电流的大小与转速的关系;2、3两次是在保持线圈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转向,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到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转向的关系.答案线圈转速线圈转向。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40讲

第40讲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2012·绵阳)如图14-40-12,李江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电阻而连的电路,有关该实验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图14-40-12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B.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换接较小的量程C.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可能随电压表的示数的不同而不同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变亮解析A.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因此闭合开关前,滑片应滑到最左端,A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两电表量程选择过大,读数误差较大,为减小实验误差应更换电表量程,B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随灯泡电压变化,灯泡的实际功率发生变化,灯泡温度发生变化,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而变化,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电流变小,流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功率变小,灯泡变暗.答案 D2.(2012·日照)李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14-40-13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4-40-13A .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 的电压时,通过乙导体的电流为0.1 AB .将甲、乙两导体并连接到电压为2 V 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 AC .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D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解析 A .由乙的图象可知,当U =1 V 时,I =0.1 A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 V 的电源上时,U 甲=U 乙=2 V ,由图知I 甲=0.4 A ,I 乙=0.2 A ,I =0.6 A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加同样电压时(2 V),I 甲=0.4 A ,I 乙=0.2 A ,I 甲>I 乙,所以R 甲<R 乙,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阻的大小与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的阻值不变,故D 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 D3.(2012·雅安)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14-40-14所示.先在 A 、B 间接入5 Ω的定值电阻R ,移动滑片P ,使电压表示数为2 V ,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 Ω的电阻换上10 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电压表示数大于2 V ,应将滑片P 向左滑B .电压表示数大于2 V ,应将滑片P 向右滑C .电压表示数小于2 V ,应将滑片P 向左滑D .电压表示数小于2 V ,应将滑片P 向右滑图14-40-14解析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后,AB间的电压将增大,该实验要控制AB间的电压不变,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向右滑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分压变大),使AB间的电压减小,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 V为止.答案 B4.(2012·嘉兴)电控调光玻璃能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其原理是:光照增强.光敏电阻R x阻值变小,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反之则玻璃的透明度上升.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是定值电阻,则下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解析A、C选项中的电路图,光敏电阻R x与定值电阻R0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阻值变小,分得的电压也变小,而光敏电阻R 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会变小,所以在光照增强时,电路中的光敏电阻R x两端的电压变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而光照增强时,应使玻璃透明度下降;玻璃透明度在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时会下降;所以玻璃应与两端电压变小的电阻并联,即玻璃应与光敏电阻R x并联;所以A选项不符合要求;C选项符合要求.B、D选项中,玻璃与电源并联,它两端的电压不变,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 C5.(2012·孝感)如图15-40-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滑片P向右移动时,则()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增大D.R1消耗的电功率减小图15-40-15解析①从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则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变大,而电源电压不变,由公式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②因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而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由公式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③因为电源电压不变,而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由公式P=UI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④因为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而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所以由公式P=I2R可知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变小.故D符合题意.答案 D6.在今年理化生实验技能测试中,实验室准备的器材有: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待测电阻及导线若干.在做测电阻的实验时,小明在连接电路过程中,由于疏忽,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给颠倒了,其它连接正确无误.这个电路闭合开关后所产生的现象是() A.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的读数几乎为零B.电压表将被烧坏C.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的读数几乎为零D.电流表将被烧坏解析电压表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当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时,回路中的电阻很大,实验中电源电压3 V,根据欧姆定律知,回路中的电流很小,故电流表的读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有读数.答案 C7.利用如图14-40-16所示的电路,测量R x的阻值.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是单刀双掷开关、R′是电阻箱、R0是已知阻值的电阻、R x是待测电阻.将开关S拨到a,电流表的示数为I;再将开关S拨到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当电流表图14-40-16的示数为12I 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为R ,则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为 ( )A.R +3R 02 B .RC.R -R 02D.RR 0R +R 0解析 将开关S 拨到a 时I =U /(R x +R 0),开关S 拨到b 时,12I =U /(R +R 0),则有2U /(R +R 0)=U /(R x +R 0),所以R x =R -R 02.答案 C二、非选择题8.(2012·广西钦州市)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的阻值时,并联在电阻R 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40-17甲所示,与电阻R 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电阻R 的阻值为______Ω.图14-40-17解析 电压表使用的0~3 V ,每一个大格代表1 V ,每一个小格代表0.1 V ,示数是2.5 V .电流表使用的0~0.6 A ,每一个大格代表0.2 A ,每一个小格代表0.02 A ,示数是0.5 A .R =U /I =2.5 V/0.5 A =5 Ω.答案 2.5 0.5 59.(2012·浙江温州)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导电液体在体积相同时,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于是选取一段可拉伸的乳胶管(乳胶管是绝缘体),灌满某种导电液体,两端用金属塞堵住管口,形成一段长为10厘米的封闭液柱.选择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连接电路如图13-40-18,电源电压保持12伏不变.(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________端.(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9伏时,记录第一次电流表示数并计算出液柱的电阻.将乳胶管均匀拉长,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计算第一次实验中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_A.图14-40-18(3)查阅资料得知: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但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当液柱长度变为原来2倍时,其电阻大大超过原来的2倍.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时变阻器的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故当滑片在最左端的A 点处的电阻最大,故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A端.(2)第一次实验中的电源电压是9 V,其电阻是300 Ω,所以此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I=UR=9 V300 Ω=0.03 A.(3)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但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当液柱长度变为原来2倍时,其电阻大大超过原来的2倍,因为乳胶管被拉长的过程中液柱的横截面积变小,故横截面积变小导致液柱的电阻变大.答案(1)A(2)0.03(3)胶管被拉长的过程中液柱的横截面积变小,故横截面积变小导致液柱的电阻变大10.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 Ω,2 A、50 Ω,1 A),导线若干.【实验过程】(1)根据图14-40-19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图14-40-19(2)小明按图14-40-19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表一表二(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 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小华在探究猜想③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电路图如右图;(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3)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猜想①是正确的;(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5)电压表接在了变阻器两端.答案见解析。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46讲

第46讲 电功 电功率一、选择题1.(2012·义乌市)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解析 A .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和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都是采用模型法来研究问题的.故A 用的研究方法相同;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用的是实验推理法;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 两个实验用的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都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 中两个实验用的研究方法相同;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和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两个实验,都用的是转换法.故D 中两个实验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答案 B2.(2012·达州)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15-46-7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 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5-46-7A .乙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B .甲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C .甲中的电流小于乙中的电流D .甲的电阻值小于乙的电阻值解析 由图可以算出R 甲=5 Ω,R 乙=10 Ω.又因甲和乙并联在6 V 的电源两端,所以U 甲=U 乙=6 V ,根据以上数据即可判断A 、D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AD3.(2012·齐齐哈尔)标有“6 V 6 W ”,“3 V 3 W ”的灯L 1和L 2(假设灯丝电阻不变),若将它们并联接在某电源上,两灯都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L 1比灯L 2亮B .灯L 1、L 2的实际功率之比为2∶1C .电源电压为3 V 时,灯L 2正常发光D .电源电压为9 V 时,灯L 1、L 2都正常发光解析 两灯泡的额定电流:I 1=P 1/U 1=6 W 6 V =1A ,I 2=P 2U 2=3 W 3 V =1 A ; 两灯泡的电阻:R 1=U 1I 1=6 V 1 A =6 Ω,R 2=U 2I 2=3 V 1 A =3 Ω; 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根据P =U 2R 可知,P 1∶P 2=R 2∶R 1=3 Ω∶6 Ω=1∶2,故B 不正确;L 2灯泡的实际功率比L 1灯泡大,灯泡L 2比灯泡L 1亮,故A 不正确;电源电压为3 V 时,两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3 V ,此时灯L 2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正常发光,故C 正确;电源电压为9 V 时,两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9 V ,大于两灯泡的额定电压,所以两灯泡会被烧坏,故D 不正确.答案 C4.(2012·福建三明)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秀秀同学通过正确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灯丝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减小B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 WC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四次功率的平均值D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解析 A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电压U 的增大,R =U /I 逐渐变大,即灯丝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故A 错误;B.由表中数据知,灯泡额定电压U =2.5 V 对应的电流I =0.32 A ,灯泡的额定功率P =UI =2.5 V ×0.32 A =0.8 W ,故B 正确;C.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不能把四次功率的平均值作为灯泡的额定功率,故C 错误;D.由A 知灯丝电阻R 随电压U 的增大而增大,不是定值,由I =U /R 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故D 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5.(2012·扬州)如图15-46-8所示,电源电压6 V 不变,电阻R 1=10 Ω,R 2=20 Ω,当开关S 接到点2时,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 ;当开关S 转换到点1时,在10 s内电流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解析 ①从图可知,当开关S 接到点2时,电阻R 1和R 2串联,因为R 1=10 Ω,R 2=20 Ω,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R 1+R 2=10 Ω+20 Ω=30 Ω,而电源电压为U =6 V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I =U R =6 V 30 Ω=0.2 A ,则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U 1=IR 1=0.2 A ×10 Ω=2 V .②当开关S 转换到点1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 1,因为t =10 s ,所以电流所做的功为:W =UIt =U 2R 1·t =(6 V )210 Ω×10 s =36 J. 答案 2 366.(2012·杭州)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伏,小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2.5伏,他按图15-46-9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小灯泡发光的情况,并记录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5-46-8图15-46-9(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瓦.(3)小施同学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发现还能求得小灯泡的电阻,于是他分别算出了所给的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阻并取平均值.你认为小施同学的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由表格中电流数据可知,电流表选择0~0.6 A.在电路图中,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则实际连接时也需要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所以可以连接C(或)和电流表的0.6量程.(2)电灯的额定电压为2.5 V,因此选用表格中的电流0.2 A.则P=UI=2.5 V×0.2 A=0.5 W.(3)灯丝温度不同,电阻阻值也不同.由表格数据得随着电压增大,灯泡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会变大,因此不能分别求阻值取平均值.答案(1)连接C和电流表的0.6 A量程(或D和电流表的0.6 A量程),再连接电压表“-”接线柱和灯泡L的左接线柱(2)0.5(3)不对,随着电压增大,灯泡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会变大7.物业工作人员来李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电能表的情况如图15-46-10所示,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 kW·h,若按0.5元/kW·h计费,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多少元?图15-46-10解析从题图中可读出本月电能表的示数(注意最末一位是小数位),从记录本上又查出了上个月电能表的示数,二者相减就是李明家本月用电的度数.然后根据电费单价,容易算出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数额.答案李明家本月消耗的电能:931.6 kW·h-811.6 kW·h=120 kW·h,应交电费:0.5元/kW·h×120 kW·h=60元.8.(2012·烟台)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 V升高到10 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 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________________.解析电阻大小不变,已知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根据公式I=UR可求电阻的大小R=40 Ω,根据公式P=U2R可知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答案 1.6 W9.(2012·眉山)小功同学在测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功率实验时,他的电路已经连成如图15-46-11甲所示.图15-46-11(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连线不能交叉.在连接好电路后,要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________端(选填“A”或“B”)后,开关才能________.(2)如果用干电池作电源,他至少要用________节.(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的I-U图象.当P在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1.5 V,灯泡电阻为______Ω,灯泡发光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将滑片P向______端(选填“A”或“B”)移动,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4)小功同学还想粗略测量自己家里微波炉工作时的电功率,除了用秒表外,你认为还需要________.解析(1)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所以电压表选择0~3量程与灯泡并联;为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最大,应将滑片移到B端;在电路连接完成,经检验无误后,闭合开关.(2)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所以至少两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3)由图象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1.5 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 A,所以灯丝电阻为R=UI=1.5 V0.15 A=10 Ω;因为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灯泡发光较暗;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要升高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A端移动;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额=2.5 V,由图线知,此时的电流为I额=0.2 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额I额=2.5 V×0.2 A=0.5 W.(4)由测量功率的原理P=Wt知:需要的器材是电能表测量电能,秒表测量时间.答案(1)电压表连接如下:B闭合(2)2(3)10较暗A0.5 (4)电能表10.(2012·浙江衢州)甲同学发现家中接在电路中的电器不开机也不待机却还在耗电,在家长指导下,甲、乙、丙三位同学把一台家用电器插头插在计量插座上,如图15-46-12,使它处于不开机也不待机的状态,接入家庭电路的计量插座就能显示用电器该状态下的实际功(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测量过程中,通过丙同学家空调的电流是多少安?(3)同学们由此得到启示,电器使用后及时拔掉插头.若一天按20小时计算,甲同学家(表中电器各一台)每天至少可节约多少电能?解析(1)家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2)由表中数据可知,丙同学家空调的功率P=2.2 W,通过该空调的电流I=PU=2.2 W220 V=0.01 A;(3)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同学家中电器的总功率P总=0.6 W+0.5 W+0.9 W+1.1 W+0.5 W+2.4 W=6 W=0.006 kW,甲同学每天可节约的电能W=Pt=0.006 kW×20 h=0.12 kW·h.答案(1)并联(2)0.01A(3)0.12 kW·h。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讲.docx

第三部分物质科学(二)第十一单元物质的性质第31讲物质的密度里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屮,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丄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F刻度线上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袪码D.观察到指针在正屮刻度线或在做左右幅度相等的摆动,可认为天平横梁已平衡解析使用天平的原则是“左物右码”,故C选项错误.答案c2.如图11-31-5 —铜制零件,现在C处把它锯成两段,则/C段的密度必c与段的密度丹c相比()图11-31-5A・P AC>P BC B. P A C< P BCC. P AC=P BCD.无法确定解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由于零件4B是由铜这种物质组成的,所以/C段与段的密度相同.答案C3・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氷不止步”群雕,将马托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图11—31—6).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XI03 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 5 kgB. 50 kgC. 500 kg D・ 5 000 kg解析水的密度约为1.0X103kg/m \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kg,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即雕像的体积跟真人的体积相等,由# = ¥得,卫宜=丛,f Q人力人8X103kg/m3即加像= 约为500 kg.77〃人=lX103kg/m3X60炬=480炬,答案C4.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屮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kg • m-3水I.OX I03水银I3.6X103冰0.9 X103干松木0.5 X103煤油0.8 X103铜8.9 X 103酒精0.8 X103铅I1.3X 103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凝固成冰、状态改变后,密度改变,故C选项正确.答案c5・小明测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天平测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吋,右盘屮所放的祛码及游码所在位置如图11-31-7甲所示,再用量筒测量石块体积,如图11 —31—7乙所示,贝IJ石块的密度为()解析 由图甲所示的袪码和游码的位置可知,石块的质量为m = 50g + 20g + 10g+ 4g = 84g;图乙是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未放石块时液体体积 为60 mL,放入石块后,量筒所示的总体积为80 mL,故石块的体积为7=20 cm 3;则石块的密度卩=器=2曽寫3 = 4.2 g/cn? = 4.2X IO 3 kg/m 3答案C6.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100 g 的水,则这个瓶子可以装下 ()A. 100 g 酱油B. 100 g 汽油 C ・100g 酒精D ・100g 煤油解析 同一瓶子容积相同,由密度的公式知密度越大质量越大,酱油的密度 大于水的密度,而汽油,酒精和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瓶子装满酱 油的质量大于100g,而装满汽油,酒精和煤油的质量小于100g,故选A. 答案A7. 有不规则形状的/、E 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 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 量筒后,完全浸入水屮,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 : 2,则()A. A. B 的密度Z 比为5 : 6B. A. B 的密度之比为6 : 5C. A. B 的密度之比为10 : 3D. A. B 的密度之比为3 : 10故选B. 答案B姿20 g fi filOgflA. 2.5X 103kg/m 5C. 4.2X IO 3 kg/m 3图 11-31-7B. 3.2X 103kg/m 3D. 2.4X 103kg/m 3解析由题意知:箫斗 £ = |.根据公式“=令,得&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 °C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 kg/m3o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3钢=7.8X103 kg/m3)«,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 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A. 0.05 吨B. 0.26 吨C. 2.6 吨D. 50 吨解析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130吨Im = 7.8 X 103 kg/m? /3 kg/m\ 故加=0.05 口屯.答案A二、非选择题9.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的三个相同容器,液而高低如图11-31 —8所示.已矢n p p水>“酒和则甲液体是_____ ,乙液体是_________ , 丙液体是_______ .图11-31-8解析由图知乙的体积大于甲的体积,甲的体积大于丙的体积.因为p P 水>Q 洒精,刃盐水=加水=刃適和所以?盐水V?水V?酒瓶故甲液体是水,乙液体是酒精,丙液体是盐水.答案水酒精盐水10.小刚在称量物体的质量吋,进行了如图11-31-9甲所示的操作,他的错误;经过调整,天平平衡后,祛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1-31-9乙850 g 5 g在于所示,3 4 5 g0 1 2甲图11-31-9解析天平使用的原则是左物右码,所以甲图所示的操作错误;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2.6 g.答案天平左盘放了袪码,右盘放了物体52.611・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刃;②向量筒屮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r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Q;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屮,测出矿和水的总体积%•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2)由图11-31-10可知,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g,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 cn?.矿石的密度为 _______ g/cm3.解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时,一般先用天平测质量,再用量筒测体积,这是为了减小误差.答案(1)B (2)27.2 10 2.7212.水是生命之源,普通人每天大约需要摄入2 L水,这些水相当于________ m3,质量为________ kg.解析1 L= 10_3m3答案0.002 213.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屮,水银的质量________ ,密度 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故密度减小.答案不变减小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内三个同样的烧杯里倒入等量的水,再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铁块和铜块分别浸没在甲、乙、内三个烧杯小,若没有水溢出,则三个烧杯中的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_____ 、、.解析由于P P铁VQ铜,所以V V铁>7铜答案内乙甲15.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11 — 31-11 >!•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卜||||||go 1 2 b 4图11 -31 - 11⑴分析表格屮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小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2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8 10 7.80(1)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②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③同种物质,其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不相等.(2)p=^m=p-V,16.小芳为了鉴别妈妈从商店里买回来的金戒指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她用天平称其质量为6.3 g,用量筒测出戒指的体积为0.36 cm3,请你帮小芳计算一下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S金=19.3X 103 kg/n?)‘ 6 3解析= () 36 cm3 =门5 g/cm' = 17.5X 10、kg/m\ 由于p 金=19.3X 10、kg/m3>17.5X103 kg/m3所以这只戒指不是纯金制成的.答案不是17.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 台丄,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 刻度线处,若指针位置如图11-31-1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调,直到天平平衡;把一块矿石放到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屮所加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31 — 12乙所示,则矿石的质解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能使底座保持平衡;调节天平平衡前,首先要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祛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矿石的质量=50 g + 20 g + 5 g + 3.4 g = 78.4 g.答案水平零右78.4量是图11-31-12。
中考复习方配套课件-人教版-第四单元-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4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0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7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11课时 │ 考点整合
精品课件
·人教版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1讲.docx

第一部分生命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讲多种多样的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孕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B •地层屮挖掘出来的各种生物化石C.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D.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解析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D2•“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鸣赠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生长发育C.反射D.繁殖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严整的细胞结构、生长发育、应激性、繁殖、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等,而反射需通过神经系统,所以选C。
答案c3.(2012-浙江温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屮,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吋,发现物像变模糊了,此吋应()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C.移动装片D.更换装片解析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镜头上下调节的范围很小,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了。
答案B4.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吋的几个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屮的物像“E" 从图甲转为图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A.①②③④B.⑤〜④〜②〜③C.②->④->⑤->①D.④①③②解析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可以看出,物像放大了,并向视野的右上方向移动,直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应先移动装片,并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进而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的物像。
答案B5.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B.鲫鱼身体呈梭型,用鲍呼吸,适于水中生活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屮飞翔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比如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鱼的体形和呼吸都能适应水中生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B.葡萄扦插C.克隆产生“多莉羊”D.用小麦种子繁殖解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答案 D2.人们采取扦插的方法来繁殖葡萄、月季等植物,以下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A.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C.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D.向日葵用种子繁殖解析扦插是植物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方式,常用的方法还有分根、压条、扦插等,而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 D3.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品种多达800种。
2012年菏泽赵银增培育的一株牡丹植株上开出六个品种、三种花色的“什样锦”牡丹,倍受人们喜爱。
他采用的繁殖方式为() A.种子繁殖B.嫁接C.组织培养D.克隆技术解析嫁接可以使每个接穗上结出不同品种的花和果实。
答案 B4.桃子可供食用的部分是由下列哪一项发育而来() A.受精卵B.子房壁C.珠被D.胚珠解析桃子可食用部分是其果皮,而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子房壁发育成桃的最外层皮、果肉、及核仁外坚硬的壳。
注意由于我们平常在生活中所说的果皮是指水果的皮,因此学习很容易误解,在生物学中,果皮是指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那部分结构。
答案 B5.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西瓜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A.子房和胚珠B.子房和受精卵C.雌蕊和珠被D.子房壁和受精卵解析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
答案 A6.玉米胚芽油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E和脂肪酸,是一种健康食用油。
发育成玉米胚芽的结构是() A.受精卵B.受精极核C.子房D.珠被解析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而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答案 A7.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他们的设计中,不妥当的一项是()A.温度B.光照C.空气D.水分解析设计对照实验要突出单一变量,主要变量是光照,所以应保证浇水量一致且适量。
答案 D8.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设计如下探究方案: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30 ℃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
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
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子无生命B.环境温度太高C.光照不适宜D.实验时间太短解析种子的萌发受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不能萌发,可能是由于种子无生命的原因。
答案 A9.下列关于人体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C.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胚盘D.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解析在人体生殖与发育过程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胎盘。
答案 C10.在怀孕时,母亲要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 A.子宫内膜B.脐带C.胎盘D.卵黄解析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是在胎盘处。
答案 C1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解析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晚婚、晚育都可以少生。
答案 C12.以下关于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B.禁止近亲结婚有利于减少遗传病的发生C.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和男孩分别出现月经和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人的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解析人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答案 A13.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后,移植到母体内继续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请问:早期胚胎最可能移植到母体的哪一部位() A.输卵管B.子宫C.卵巢D.阴道解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体内发育的过程,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
答案 B14.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通过遗传育种培育而成的B.我国科学家已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番茄C.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多莉”羊是克隆动物D.美国科学家培育的“巨型小鼠”是细胞克隆的成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杂交、转基因、克隆等生物技术。
只要弄清原理,该类题目便不会太难。
答案 D15.(2012·湖北黄冈)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B.鸡卵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小白点,说明卵已受精C.家蚕、蜜蜂、蝗虫的发育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认识。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后代,嫁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羊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鸡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但产的卵,有些是没有受精的。
昆虫的发育分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蜜蜂属于完全变态,蝗虫的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进行变态发育。
答案 D16.关于家蚕的发育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卵→幼虫→蛹→成虫B.卵→若虫→成虫C.卵→成虫→幼虫D.卵→蛹→幼虫→成虫解析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答案 A17.人的卵细胞受精部位及人体胚胎正常发育的场所是() A.输卵管、卵巢B.子宫、卵巢C.子宫、子宫D.输卵管、子宫解析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答案 D18.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如图所示),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
目前,人们已掌握了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我市一些地方已大力发展了鲟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鲟鱼体形大,属于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C.寿命长的原因是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属于克隆技术解析鱼类的受精、受精卵发育都在水中进行,生殖方式是卵生,寿命长是由鱼细胞内的基因决定的,人工取卵和孵化则是提供卵孵化最适宜的条件,提高孵化率。
答案 A19.每个人的身体都具有特异性。
可以通过DNA鉴定确定每个人的身份。
下列有关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遗传信息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能控制性状的基因C.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基本相同D.不同人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结构有一定差异解析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的遗传片段,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
答案 B20.将白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黑鼠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由该细胞培育而成的小鼠,体色应是() A.白色B.黑色C.灰色D.杂色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位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它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源于白鼠乳腺细胞,所以由重组细胞培育而成的小鼠,体色应是白色。
答案 A2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A.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B.遗传信息能传递给后代C.遗传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D.受精卵内的遗传信息是由母体传下来的解析受精卵内的遗传信息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所以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答案 D22.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D.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使转入的基因在性状上得以表达。
答案 A23.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高产抗倒伏小麦B.太空椒C.转基因超级鼠D.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解析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是受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 D24.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变异现象B.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D.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解析变异指生物体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无翅或残翅是对岛上大风环境的一种适应,所以这是一种有利变异,而且是一种可遗传变异;昆虫翅的变化是大风这种环境因素对昆虫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 C2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种现象属于()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与变异D.自然选择解析自然选择是大自然淘汰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答案 D二、填空题(共50分)26.(6分)下图是桃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后发育成________。
(2)图中②和④构成果实,②是由________(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有一果农发现他栽的桃树中,在一株桃树上有一枝条结出的果实特别大又甜。
他想在现有的一些桃树上能够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果实,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一朵花中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上的花粉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嫁接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它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答案(1)胚(2)子房壁(3)嫁接27.(10分)下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表示的无性生殖方式是________。
(2)图①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________紧密结合。
若图中a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b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将来结出果实的果皮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图②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________。
解析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果实细胞基因组成应该是DD,即和接穗的一样。
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个体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