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通知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来源:赛柏蓝作者:克立兹鸠2015年,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圣诞。
可以说,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百年来都离不开学会的作用。
目前,中华医学会共设有88个分会,每一个分会的主任委员及其领导班子,总体上都可以称为该领域的精英分子,他们为我国的医学进展和百姓健康无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怀着敬意整理出学会88个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名单,本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数据信息发布于2015年3月23日。
或有一些主委已有变动,以最新变动的为准;个别主委在今年3月后已被纪委查处,但分会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仍然在岗,我们在整理资料时,仍予以保留。
序号专科分会名称主任委员1医史学分会梁永宣2内科学分会厉有名3外科学分会赵玉沛4妇产科学分会郎景和5儿科学分会桂永浩6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学军7眼科学分会王宁利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韩德民9结核病学分会高文10放射学分会徐克11公共卫生学分会冯子健12神经病学分会蒲传强13精神病学分会赵靖平14病理学分会卞修武15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励建安16科学普及分会郑静晨17肿瘤学分会樊嘉18心血管病学分会胡大一19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尹红章20麻醉学分会于布为21检验分会潘柏申22骨科学分会田伟23核医学分会李亚明24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苏旭25呼吸病学分会王辰26消化病学分会杨云生27血液学分会黄晓军28内分泌学分会宁光29肾脏病学分会余学清30感染病学分会侯金林31老年医学分会李小鹰32泌尿外科学分会孙颖浩33医学教育分会王镭34计划生育学分会熊承良35风湿病学分会曾小峰36整形外科学分会祁佐良37医学病毒学分会袁正宏38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胡盛寿39神经外科学分会张建宁40烧伤外科学分会胡大海41超声医学分会张运42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郎锦义43医学遗传学分会张学44小儿外科学分会王维林45急诊医学分会于学忠46航空航天医学分会罗永昌47地方病学分会孙贵范48高原医学分会吴天一49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方伟岗会50围产医学分会段涛51器官移植学分会刘永峰52航海医学分会褚新奇53医学伦理学分会马强54显微外科学分会裴国献55创伤学分会姜保国56教育技术分会郭光友57行为医学分会杨志寅58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刘洪臣59消化内镜学分会李兆申60糖尿病学分会纪立农61激光医学分会顾瑛62高压氧医学分会高春锦63疼痛学分会于生元64肝病学分会魏来65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王吉耀66医学信息学分会代涛67心身医学分会吴爱勤68影像技术分会王鸣鹏69医学工程学分会周丹70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陈誉华71全科医学分会曾益新72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成军73手外科学分会劳杰74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黄从新75男科学分会姜辉76变态反应学分会尹佳77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徐苓分会78生殖医学分会乔杰79重症医学分会于凯江80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于健春81妇科肿瘤学分会曹泽毅82运动医疗分会敖英芳83健康管理学分会武留信84灾难医学分会刘中民85数字医学分会张绍祥86临床药学分会阚全程87临床输血学分会刘景汉88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付小兵。
中国康复事业的领军人——记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李建军教授

中国康复事业的领军人——记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李建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7)3【摘要】李建军,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
曾留学于加拿大女王大学,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际著名的大学和康复医疗机构学习深造。
李建军教授30多年来从事康复机构管理、康复医学、骨科、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国际化的管理水平,是国际国内康复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现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爱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主编等职务。
李建军教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及国际科研合作课题30余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论著和教材50余部。
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26名、博士后4名。
【总页数】5页(P408-412)【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经验 [J], 张凤仁;李洪霞;崔泓2.攻关肌萎缩的领军人——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肌萎缩科主任陈金亮教授 [J], 李宗海3.学贯中西悬壶济世,融合古今心怀天下,中医急危重症领军人——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 [J], 徐霄龙4.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国际课程认证背景下物理治疗专业教改初探——以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为例 [J], 张琦; 李洪霞; 马婷婷5.扎根首医逐梦想半生韶华守初心——记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诸欣平教授 [J], 程喻力;贾智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会议邀请函通用15篇

学术会议邀请函通用15篇学术会议邀请函1各县(市)区医疗单位:为了促进某某地区妇科微创技术工作及妇产科专业新技术的`发展,经某某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定于20某某年12月19日召开《某某市医学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及《某某市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一届三次会议》,(20某某年河南省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码20某某050103),届时邀请北大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郑大一附属医院史惠蓉教授;郑大三附院王鲁文教授;法国物理康复学校中国特邀讲师魏勇教授精彩讲座;此次会议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为主题,欢迎各位同道踊跃参加。
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某某年12月19日上午08:00点-08:30点报到,08:30点开会,会期一天。
二、会议地点:某某市中心医院学术报告厅。
三、参会人员:(一) 某某市医学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二)各医疗单位从事从事妇科微创工作及妇产科专业的医务人员;(三)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人员。
四、会议内容:(一)某某市医学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一届四次工作会议及某某市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一届三次工作会议;(二)学术研讨会内容:盆底相关疾病诊治专题讲座及手术演示;五、其它事项:(一)本次会议免收会务费、资料费、就餐费;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二)望各单位组织好人员参加会议,委员务必参会,有事提前请假;(三)参会者可获得省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4分,需要学分证者必须携带身份证。
联系人及电话:年某某月某某日学术会议邀请函2亲爱的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经多方协商,并报____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备案,“文学阅读与鉴赏暨____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研讨会由____委员会(习称“____研究会”)、____省图书馆学会阅读与用户工作委员会与____技术学院三家联合主办。
____委员会是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交流及其教学实践,以及国民阅读促进和指导活动的阅读学专业学术团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投稿须知(官方认证)本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的高级学术期刊,集中报道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读者对象为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科研、临床、教学的专业工作者,以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各科医师等。
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学术交流。
一、投稿内容本刊欢迎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继续教育、书评(或书讯)、学术争鸣、会议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二、投稿途径本刊只接受经由本刊网上投稿系统投送的稿件,请通过本刊网站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上传稿件。
本刊投稿邮箱:zhwlyxkf@。
三、投稿要求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务求文字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
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
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切勿一稿两投。
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3. 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文章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信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

现代医学新模式与旧模式比较
病因学 病理学
治疗学
旧模式
新模式
生物 -疾病
生理 -心理 -社会 -疾病
病因 -病理 -症状 疾病 -功能缺损(残损)
- 残疾 -残障
抗生物治疗
病理治疗 控制疾病 症状治疗 消除症状
症状治疗
功能治疗 恢复功能
(身体)
(身体 、精神 、社会)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
_
+
社会生活 能力障碍
康复对策
_
临床治疗、
康复治疗
-
康复治疗 , 功能
补偿 , 增强补偿
残障Handicap
+++
++或+++
+
环境改善 , 调整
及适应(家庭 、
工作 、社会的环
境)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
现代医学模式与健康
1977年世纪卫生健康会议提出: 各政府和WHO 下一个十年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世界上所有 居民达到一个健康水平 , 即使他们进入一个 社会经济丰富的生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下 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整个身心和社交的完 好状态 , 而不仅仅是没有患病或体弱状态 ”。 这个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 这 个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 、病理学和治疗 学上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一 、残疾与康复
残疾: 是指造成不能正常生活 , 工作和学习的 身体上和/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 , 包括程度不同 的肢体残缺 , 感知觉障碍 , 内脏器官功能不全 , 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 , 智能缺陷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残疾的性质 、程度和影响把 残疾分为Impairment(残损) ,Disability (残 疾) 、Handicap (残障)三类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初期,并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
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
15年来,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与康复有关的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国家主席第36号令予以公布,并且决定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的诞生,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至今为止有康复有关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这部发律的诞生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法的第二章“康复”,对于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设置康复医学医疗机构及其网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国家有计划地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工作”。
“国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院校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康复专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对从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
2、“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为了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并于1991年7月31日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并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8月29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都作了规定。
这个立法是发展我国老年人康复事业的依据。
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规定了医疗建筑的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入口、坡道、走廊、门栏、楼梯和台阶、电梯、扶手、地面、厕所和浴室等。
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

. 1864 .吉林医学2011年3月第32卷第9期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在近几年里,超过85岁人口数量将增加1倍,而老年患者中患慢性病的比率也会增加[1]。
2009年2月由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慢性病的比例由39%增加到了6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2.5~3倍。
1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特点老年人患病时易出现与疾病无直接关系的异常改变,其中多以情绪异常、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
老年人常常患多个脏器的疾病,而他们之间又相互影响,既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又造成了治疗和护理上的困难。
正常情况下,各脏器的功能维持的较好,但如果有一个脏器出现病变,就可能同时影响到其他脏器功能的改变,甚至造成衰竭[2]。
1.1 反应迟钝、主诉少:随着衰老,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全身应激反应迟钝,敏感性下降,对疼痛不敏感,所以发病隐蔽,患病后又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因而主诉不多,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十分严重。
1.2 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由于老年人起病隐蔽,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同时老年人多脏器功能低下,病程长,也使老年人恢复慢,一般很难恢复到患病前的健康状况。
老年人机体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长期卧床易并发褥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等,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社区护理要点2.1 教会老年人自我监测和观察:自我监测和观察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早期发现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而及早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如教会老年妇女对阴道异常分泌物的量、颜色和气味观察,或是早期发现痰中带血、大便异常等情况而及早就医。
另外我们还可以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查乳腺肿块:面对镜子双手下垂,先看乳房的大小、高低、两侧是否对称。
工作坊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546 年!第 @ 期
+;@+
表 4!两组学员对不同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比较
问卷内容
试验组 对照组 ! "
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3@ b5/K3 ?/K@ b3/46 6/:@6 _5/553
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35 b5/K@ K/65 b3/36 4/@6 _5/5@
关键词!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胜任力工作坊 78935/6:;: <=/%,,*/3554>3?53/4546/5@/54; 中图分类号!A;B4/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3554>3?5345465@>55;B>54
!!近年来"'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成为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心指导思想% 该模式是指以引导学生 胜任临床工作岗位为出发点"以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具备 的工作能力来决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形式% 此次新型冠 状疫情的爆发"在临 床 工 作 中"无 论 是 医 疗 资 源 还 是 临 床 医师&护士均极度短 缺"便 更 加 体 现 出 了 临 床 医 师 岗 位 胜 任力的重要性% 以往传统的培养模式跟不上学生对知识 储备&技能&科研能力等各方面知识需求的增涨速度"如何 提高规范化培训的效率需要各住培基地不断摸索和改革%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轮转的 住院医师 B5 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工作 坊模式和传统教学"每组 45 人% 两组学员的年龄&性别& 理论基础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m5/5@* % 二教学方法 3/试验组% 轮转的学员组成学习小组"每月选取临床 常见疾病"以小组形 式 学 习"最 后 由 资 深 教 师 进 行 知 识 整 合总结% 以肩关节疼痛为例"该疾病康复过程中涉及解 剖&影像&肌骨超 声&运 动 生 物 力 学 等 相 关 学 科 基 础 知 识% 每位小组成员选取一门学科课前查找资料"课中逐一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预 防 医学 ・
表1 4 5例 HE V感 染者 各 种 血 清 抗 H V检 测 转 变情 况 E 天 抗 H V I 阳性 数 E — 抗 HE —g 阳 性 数 V IM
患 者 、 触 者 和 排 泄物 的处 理 , 接 煮沸 消毒 应 作 为 预 防 性 和终 未 消 毒 的 重要 措 施 , 境 以漂 白粉 消毒 为主 。关 于新 人伍 人员 体 检 复 环 检 工 作 , 该 根 据 新 人伍 人 员 原 籍疫 情 , 加 流 行 地 区 重 要 传染 应 增
阳 , 志着 H V R A 阳性 的 出 现 , 标 E N 肝细 胞 受损 。 但抗 I 阳性 不 g G 能用 于 现症 诊 断 , 于 人群 普 查 具 有实 际 意 义 。 用 对 戊 型病 毒 性 肝 炎 预 防 和疫 情 处理 ( 戊型 病 毒 性 肝 炎 尚无 特异 性 的 主 动 、 动 免 疫 手段 ) 点 是 对 人 和排 泄 物 的 措 施 : 被 重 ①
数
3 5
OF R 2抗体
4 5 45
OR 3抗体 F
4 4 4 5
OR 2 O 3 体 F + RF 抗
4 3 4 O
(R 2 O F O F+ R、 3抗体 )
4 5 45
性疾病重点项 目, 接兵人 员要掌握新兵原籍社情和疫情 , 归队后 要有义字性的交接 新兵集训期问不参加饮食业( 帮厨) 工作 , 炊 管人员持健康证上 岗,对于控制传染源 和切断传播具有特别重
期严格卧床休息 , 治疗 至 症 状 消 失 , 离期 满 , 功 能 正 常 逐 步 隔 肝
断戊肝对预测预防和控制治疗都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H X暴 发 我 区 部 队 为历 史 上 首 次 ,本 次 存 新 入伍 人群 中 E’ H \暴 发 流行 , E 传染 源 主要 是 隐性 感 染 者 ( 江苏 、 宁人 伍 , 辽 家族 巾有本 病感 染 史 . 当地属 于 流行 地 区 ) 染食 物 ( 污 帮厨 ) 过 日常 和通 生 活接 触 传播 . I 局部 暴 发 流 行 , 存 3个 老兵 连 中 扩散 . 峰 弓起 并 高 在 感染 后 3d 潜 伏期 4周 。 染表 现亚 临 床型 . 0, 感 显性 病例 5例 , 暴 发 流 行 了 2,份 , r 聚集 现 象 明 显 . 续 时 间 为 3 d 无 明显 季节 性 】 持 0, 特 征 。 毒感 染 主要 出现 在 急件 (d 早期 , 病 主要在 感染 后 1d 病 5) 发 5
恢 复工作 ; ②饮食 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育 , 有足够的热量及适
病 学特 点
3 讨论
戊 型 肝 炎 ( E 主 要 表 现 为散 发 , 集 性 近 年 时 有报 告 . H V) 聚 暴
发 性 甚 少 , 季 暴发 罕 见 。根 据 19 冬 9 5年 全 国病 毒性 肝 炎 的血 清
管理好传染源并切 断传播途径 ; ②患者 自发病 日起 隔离 3 ; 周 ③ 对感 染者 的居住 、 活动区进 行终末消毒( 漂白粉 )④对接触者观 ; 察 3d 并进行 A T和尿胆红素检查 ; 0, L ⑤对 A T异常 、 L 尿胆红素 阳转 、 I 阳性者 视为新发病例 , 抗 g M 依法报 告并隔离治疗 ; ⑥对
性措施 : ①保护水源 , 加强粪便管理 , 不喝生水 , 饮用水一定要煮 沸, 做到食前便后 洗手等 ; 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 加强食 品 卫 ② ③ 生监 督和养成 良好 的卫生习惯。三是治疗 : 原则上以休息 、 合理 营养为主 , 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 用药要 掌握宜简 不宜繁 。①早
1 O
1 5 2 0 2 5
3 3
2l 1 5 3
3 3
1 3 1 0 2
3 2
l 7 1 3 2
2 4
1 1 4 1 0
0
l 0
0
0 O
0
疾病发病率高低 的指标。对m清 I 阳性 、 g M 肝功能异常 、 尿胆红 素三项 阳性者视 为新发病例报告疫情 。笔者在观察病毒抗体消 长规律研究中发现 , 仅有前两项 只能说明受到感染 , 尿胆红素转
要 的意 义 。 加强 水 源 保 护 和 粪 便管 理 , 变 饮 水 习惯 , 到 食前 改 做 便 后 洗手 , 具 专 用 , 养 良好 的健 康行 为 , 该 成为 新 兵 健 康 餐 培 应 教 育 的主 题 ,作 为 部 队 行 为 养 成 的标 准 和评 价 部 队健 康 水 平 和
患 者排 泄 物 包 括粪 便及 尿 液 接 触 的 器皿 进 行 消 毒 :其 次 是 综 合
流行痫学调查 . 国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 1 %~1% , 我 . 4 8
戊 肝 和 甲肝 一 样 , 过 污 染 的 水 和 食 物 传 播 。 在新 疆 、 林 、 通 吉 辽 宁、 内蒙 、 北 及 山东 等地 已 多 次 流 行 . 散 发 流 行 状 态 , 河 呈 华北 、 东 北 地 区是 高 发 区 , 肝 病 毒 几乎 无 所 不 在 , 染 的 食 物 、 物 戊 污 动 粪便 . 、 、 、 、 、 猪 鼠 猴 牛 羊 鸡及 猫 狗 等 多 种 动 物 已 发现 存 在 肝 病 毒 , 以从 动 物 传 播 给 人 , 是 一 种 人 畜 共 患 病 , 毒 持 续 时 间 可 也 病 久 , 以有 效 清 除 . 难 已成 为我 国普 遍流 行 、 危害 严重 的疾 病 之一 ㈠ = 根 据 近年 全 国 型肝 炎 9 5 (0 3年 )1 0 (0 6年 ) 6520 、9 0 72 0 例疫 情 报 告 , 病 数 、 病率 均 呈 现 连 续 快 速 增 长 的态 势 , 以 快 速 诊 发 发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