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机制研究_李冬昕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IPO定价机制作为影响发行价格和投资者预期的重要因素,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原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原理IPO定价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需求,保证公司能够顺利融资,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我国,IPO定价机制主要采取询价制度和网下定价制度,具体的操作程序是由证监会规定的。
询价制度是指公司向潜在的投资者就发行价格进行询问,在得到投资者预期发行价格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
而网下定价制度是指通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确定发行价格,通常是由承销商或发行人与机构投资者协商确定。
这两种制度在我国IPO市场中都有着一定的应用。
目前我国IPO定价机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方面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而投资者也难以获取公司的真实价值,导致双方对定价存在较大的误差。
IPO市场中存在一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方、承销商、投资者等,他们可能会利用自身的地位来操纵发行价格,从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IPO定价机制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发行价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公司融资困难或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针对我国IPO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从而减少双方信息误差。
在利益相关方操纵定价方面,可以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相关方的监督和制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操作过程不合理方面,可以完善相关规定,强化承销商和发行人的责任,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询价制下的中国IPO定价效率

始 于2 0 年 1 日试行 的 IO 行 询 05 月1 P 发 价 制 ,被社 会 视 为一 项 用于 解 决 中国I O P
尤其 是近 两次 改 革的 结果 持
有 疑虑 ,他 们认 为 这些 改革
市场 高初 始收 益 率的 重要 制度 安排 。 自询
价 制 实施 以来 ,中国股 票 市场 经历 了一 场
改 革 开 始 前 为 第一 阶 段 ,共 有 I O公 司 P
2 4 ;2 0 年 6 至 2 1 年 1 4底 第 二 2家 09 月 00 o
年6 0 月3 日期 间 在 中 ,板 上 市 的 公 司 为研 J 、 究 对象 , 总样 本 _ 5 家 ( 包 括 金 融类 勾50 不
上 市 公 刮 、S T公 司 、 数据 缺 失 及在 此 期
间 暂缓 上 市 的 公 司 ) 。
需 要 指 出 ,股 权 分 置 是 中 国 股 票 市 场 上 曾 经 较 长 时 期 存 在 的 一 种 特 殊 现
理 论 回顾
关 于一 级市 场 定价 效率 的理 论研 究 ,
价 制下 进 行的 局部 改革 ,其 目的是 为 了促
进 IO发 行市 场 的进 一 步 市场 化 ,提 高 一 P 级 市 场发 行定 价效 率 。虽 然相 关的 监管 部 门 申明这 两次 发行 机制 改 革基 本上 部达 到 了预 期 的 目标 ,这 两 次新 股发 行制 度改 革 也 只是整 体 改革进 程 中的 两个 步骤 ,但 不
2 0 年 与 2 1 年这 两次 改 革都 是在 询 09 00
次 发 行 制 度 改 革开 始 之 前 为 第 二 阶 段 , 共有 I O 司 2 6 ;2 1年 1 月至 2 1 P 公 1家 00 1 0 1
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中小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中小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瑞;于未然【摘要】IPO定价效率一直是我国新股发行市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2006年9月16日《证券承销与管理办法》颁布后至2008年12月31日深圳中小板上市新股为样本,从参加询价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类型这两个维度来研究机构投资者行为如何影响新股定价效率.研究发现参加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与IPO抑价率正相关;参加询价的机构投资中基金、券商所占比例与IPO抑价率负相关,而财务、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比例与IPO抑价率正相关.这一发现丰富了对询价制和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58-60,112)【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询价;IPO抑价【作者】王瑞;于未然【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上海 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51根据2006年9月16日施行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只要具备资格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够参加询价,主承销商没有理由拒绝。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证监会对IPO初步价格区间的确定(即初步询价的结果)进行窗口指导,确定的价格区间上限不得高于所有询价对象报价上限的均值、所有询价对象报价上限的中位值、所有基金公司报价上限的均值和所有基金公司报价上限的中位值这四个值中的任何一个,因此询价的最终结果将可能会决定最后新股发行的价格。
如此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只需要通过初步询价后进行定价发行,无需进行累计投标定价;二是由原来的承销商邀请机构投资者询价,变更为规定所有询价对象均可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初步询价,主承销商不得拒绝询价对象参与初步询价,同时明确只有参与初步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网下申购;三是我国的询价阶段,机构投资者给予承销商的价格与其最终获得股票的份额往往并没有直接关系,新股的获得最后还是要与申购金额直接挂钩。
审核问询、询价机构对IPO定价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基于全面注册制

审核问询、询价机构对IPO定价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基于全面注册制
陈国民;赵艺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
【年(卷),期】2024()3
【摘要】目前注册制下新股“首日破发”现象频发,说明IPO定价未能充分体现公司内在价值,造成IPO定价效率低。
如何使IPO定价更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审核问询作为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问询力度影响IPO定价;注册制新股定价实行询价制,询价机构信息不对称及其报价行为影响IPO定价。
进一步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通过在理论层面针对审核问询、询价机构对IPO定价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在监管部门、发行人以及询价机构层面提出针对性的IPO定价对策,为全面注册制下IPO合理定价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174-178)
【作者】陈国民;赵艺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中小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会计师事务所非处罚性监管与IPO审核问询——基于科创板注册制的证
据3.科创板注册制下的审核问询与IPO信息披露——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文本分析4.注册制下IPO审核问询、信息披露改善与审计收费5.审核问询下科创板IPO 定价效率研究——基于研发信息披露的文本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PO定价方式的比较分析与我国IPO定价的市场化改革

IPO定价方式的比较分析与我国IPO定价的市场化改革
郭宁;安然
【期刊名称】《华北金融》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国际上常用的IPO定价评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和实物期权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们各自都有优缺点.而当前我国IPO定价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抑价幅度过大、机构投资者操纵新股询价、发行监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以及发行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改变这些不足的方法是坚持IPO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尤其是要引入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IPO询价制度.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郭宁;安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浙江杭州市31001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浙江杭州市3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浅析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J], 王云;程石
2.我国A股市场IPO定价的市场化改革 [J], 侯波
3.IPO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及相关建议 [J], 高陆菡;宋晓飞
4.IPO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及相关建议 [J], 高陆菡;宋晓飞
5.浅析IPO定价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J], 沈怡雯; 况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股发行中询价机构的行为偏差

有力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监管不力
总结词
监管不力是导致询价机构行为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监管部门对询价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询 价机构存在侥幸心理,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详细描述
目前,我国对询价机构的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询价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对其行 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询价 机构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一些询价机构存在 侥幸心理,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此外,监管部门 对新股发行的审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审核周期过长 、审核标准不透明等,这也为询价机构的不正当行为提 供了可乘之机。
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
对发行人、中介机构等信息披露责任方进行严格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信息披露违规成本。
优化激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询价机构 理性报价,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 忽视长期价值。
推广长期投资理念
鼓励投资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而非 短期股价波动,引导市场形成健康的 投资文化。
VS
详细描述
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发行人为了吸引投资 者,可能会选择性地披露利好信息,而隐 瞒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这种信息披露的不 完整性和不透明性使得询价机构难以获取 全面的信息,从而难以做出准确的估值判 断。此外,由于新股发行数量有限,询价 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
激励制度缺陷
总结词
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新股上市后 的价格波动较大,增加市场的风
险。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如果新股定价不合理,市场资源配置 的效率将会降低。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将影响市场的 长期发展,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 展。
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机制研究

Disagreement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Bids and
IPO Pricing Mechanism
作者: 李冬昕[1];李心丹[1];俞红海[1];朱伟骅[2]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210093;[2]上海证券交易所,200120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
页码: 151-16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询价机构报价;意见分歧;IPO“三高”;IPO首日收益;长期表现
摘要:机构投资者报价是询价制度下IPO定价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角度研究中国股票一级市场IPO“三高”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及长期表现。
研究发现,我国询价机构的报价存在较大差异性,表明机构报价过程中意见分歧较为严重。
进一步研究表明,询价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意见分歧越严重,一级市场IPO定价过高问题就越突出,
并导致“三高”问题的出现;同时,机构报价差异性与IPO首日收益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级
市场投资者意见分歧已通过询价机构报价的方式提前反映到IPO定价中;而长期来看,机构报
价差异性越大,未来股价下跌幅度越大,市场低迷问题也越突出。
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市场IPO现象、改革与完善IPO定价机制,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监管特征与IPO定价研究

xN=
籽着着+k2s軌p-(籽着+k2)PM 琢
(6)
将投资者最优需求式(6)代入市场出清条件式(7)得
到市场均衡价格式(8)。
滋xI+(1-滋)xN=准Z
(7)
其中,受制于发审委审核的发行制度,市场供给取决
于市场化供给 Z 和发审委监管约束 准,发审委的审核越严
格,通过概率 准 越小,新股供给越少。
象可能是“询价制无法解决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是,监管机构对企业上市依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市场
问题”[ 13]导致的,也可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询价机构 资源配置功能大打折扣。2005—2015 年坚持保荐制和询
投资者之间的过度竞争导致定价过高[12]。虽然越来越多的 价制,在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改进,但定价
使得现实结果与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之间产生了冲突。 24.82%,2014 年之后上升到 44%(涨幅限制),相反新股破
(二)中国特色的新股发行制度
发比例呈现“倒 U 型”特征(0.4%~28.5%~0)。这种发行制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制度特征,本文从审核制度 度不利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和定价制度等方面阐述 1991—2019 年的新股发行制度
得到知情信息为s軌I,本文把这种询价投资者难以完全得到 新股价值[ 16]的现象称之为“询价信息摩擦”,用 f 表示,信 息摩擦 f 越大,发行价格越小,借鉴 Banerjee & Green[ 17] 的设置用式(2)表示。
f=
CVoav((r s軌SI,I)v)=
籽着 籽v+籽着
(2)
显然,根据表 1 发现发行价格 PI 长期受证监会发行
“询价制”推出后,IPO 市场出现的“三高”、大面积“破 革促使 市场交易回归理 性,IPO 首 日 收 益 从 1993 年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直接影响 到二 年开始进
步 改革 和 完 善
级 市场 的 稳 定
。
对 此 证监 会 为 了 进
。
步 健全 新 股 发 行 体制 强 化 市 场 约 束 机 制 于
、
,
行了
一
系 列 询价 制 度 改革
第
一
阶段 改革 以
,
年
月
日
起施 行 的 《 关 于 进
,
一
新 股发 行体 制 的 指 导 意 见 》 为 标 志
:
一
,
本 文从 询 价 机构 意 见 分歧 角 度研 究
”
了
定 价 机 制 并 对 我 国 资 本 市 场特 有 的
,
一
级 市场
“
三髙
问 题 和 二 级 市 场首
日
溢 价 长期 股
、
,
价 低 迷 等 现象 提供 了 系 统 解 释
同 制度 背景 蒋 顺 才 等
(
。
传统 的
,
研究 均 以
,
首
日
收 盘价 作 为 有 效定 价 基 准 研 究 不
, ,
,
电子邮箱
此
电 子邮箱
:
。
本文得 到国 家
目
(
自
然科学 基金 重 点
资助
。
项
目
(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项
,
目
(
丨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青 年 项
特别
感 谢 匿名 审 稿 人 的 宝 贵 意 见 和建 议 当 然 文责
自
负
。
李冬 昕 等 询 价 机构报 价 中 的 意见分歧与
:
一
元 最髙 报 价
,
。
从 后文 的 进
一
步 统 计 中 可 以 看 到 总 体 来 说机 构 最 高 报 价
和 最 低 报 价相 差 普 遍 超 过
倍
。
那么 作为
、
定 价 的 核 心 环 节 询 价 机 构 这 种 报 价差 异 性 对 于
、
,
:
发 行价 格 的 确 定 以 及 二 级
,
:
李 冬 昕 李心 丹 俞 红 海 南 京 大 学 工 程 管 理 学 院 邮 政 编 码 朱 伟 骅 上 海证 券 交 易 所 邮 政 编 码
、
况
。
这
。
一
独 特 的 信息 披 露 机 制 无 疑 为 研 究 询 价 机 构 的 报 价 行 为 揭 开
由 于 初 步 询 价 往往 统
定 价 黑箱 提供 了 可 定
能性
在 询 价 过程 中
一
,
安排 在 上 市 前
一
两个 月 的 两 三天 内 完成 作 为 拥 有
。
,
一
信 息 优 势 的 机 构 投 资 者 各 询 价 机 构 的 报价 理 应 基 本 接 近 公 司 的 基 础 价 值 报价 却 存 在 非 常 大 的 差 异 性 例 如 在
,
,
。
这 样 的报 价 差 异 现象 在 我 国 资 本 市 场 十 分普 遍
元 华 林证 券 给 出
,
如 汤 臣 倍健 的 发行 价为 财 务公 司 却 给 出 了
而 宏 源 证 券却 给 出 了
元 易 方达基 金 给 予 了
;
元 的 最 高 报 价 但 推 荐 类 机 构 深圳 有 色 金 属
元 的 最 低 报 价 华 锐风 电 发 行 价 为 元 的 最低 报 价
者 按 同 比 例 方 式进 行 配 售
。
然 而 中 国 特 色 询 价 制 度 的 实 施 并 未 取得 预 期 效 果 其 中 突 出 问 题 是
发 行首
“
”
,
日
超 高投 资 回
报 现象 突 出 并且 这
,
一
超 高 回 报几 乎 是 无 风 险 的 因 而 吸 引 了 大 量 资 金 参 与 炒 新
,
定 价显 著 正 相 关 同 时 机 构 报 价 的 差 异 性还 与
一
市 盈率及 超 募 比例显 著 正相关 表 明 询 价机 构 意见 分歧 越严 重 首
日
,
,
问 题越 突 出
;
回 报 的 影 响 显 著 为 负 即 报价 差 异 性 程 度 越 高
,
首
;
日
(
收益 询
越 低 表 明 二 级 市场 投 资 者 意 见 分歧 已 通 过 询 价 机 构 报 价 方 式 提前 进 人 到 价 机 构 报价 的 差 异 性 还 进
,
议 都 无 法 精 确 刻 画 和 度 量 投 资 者 意 见 分歧
,
其 中 分 析 师 的 预测 分 歧
,
由
于
受 股 票 不 同 分 析 师 覆 盖 面 的 影 响 较 大 而 且 分析 师 预 测 分 歧 只 是 代 表 了 分 析 师 这 个 群 体 的 信 念 差
异 并 不 能 代 表投 资 者 的 实 际 判 断 再如 换 手 率 还 包 含 了 流 动 性 的 信 息 从 而 造 成 了 该 指 标 的 片 面
,
证 监 会 推行 新 股 发 行询 价 制 度 但 这
制 度 实 施 过程 中 先 后 出 现 了
日
超高回报
、
三高
”
等
中
一
系列 的 问题
。
对 此 证 监会 从
“
,
年 至今 已 先 后 进行 了 四 轮 改革 来 完 善
询 价 与 定价 其
年
”
月
第二 阶 段 改革 规 定
发 行 人 及 主 承销 商 须 披 露 参 与 询 价 的 机 构 的 具 体 报 价 情
位
金
年第
期
询
价机 枸 裉 价 中 妫 意
与
李冬昕
見 今畋
定 价机喇 巧 究
李心丹
俞红 海
朱伟骅
内容 提要 机 构投 资 者 报价 是询 价 制 度 下
:
定 价 的 核 心 环节 本 文 从机构 报价 中 的
,
意 见 分 歧角 度 研 究 中 国 股 票 期 表现
。
,
一
级市场
“
三 高
”
问
题
,
以
及 二 级 市 场 新 股上 市 首
,
但 是 在 我 国 询 价机 构
年
月
日
比 亚 迪 公 布 的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股票 网 下 摇 号
中 签 及 配 售 结果 公 告 显 示 出 价 最 高 的 兴 业 全 球 基 金 给 出 了
元 的 报 价 而 出 价 最 低 的 长 江 证券
, ,
报价 仅
元 最高 价 和 最 低 价 两 者 竟相 差 近 两 倍
,
目
的 在 于 完 善询 价 和 申 购 的 报 价 约 束 机 制 进
:
一
步建 立起 合 理
,
的 市 场 化新 股 发 行价 形 成 机 制 具 体 包 括 如 下 三 方 面
(
完 善 询 价 和 申 购 的 报 价 约 束机 制 主 承
,
销 商采 取 措 施杜 绝 高 报 不 买 和 低 报 高 买 对 网 上 单个 申 购 账 户 设 定 上 限
。
中 国 市
场
现象 改革
、
与 完
善
定价 机制
,
以
及 加强
中
小 投 资者保 护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关 键词 询 价 机 构 报 价
:
意 见 分歧
三高
”
首
日
收益
长期表 现
一
、
引
言
一
新 股发 行制 度 的 改 革 和 完 善
一
直 是 中 国 资 本 市 场 发展 的
一
个核 心 问 题 首
,
。
自
年开 始 中 国
用这
一
指 标来 分析 和 论 证 相 关 投资 意 见 分歧 理 论 无 疑 更 具 有 说 服 力
二
、
。
文 献 回 顾 与 研究 假 说 的 提 出
―
文献 回 顾 与 评 述 询 价 制 度 的 特 殊性 我 们 在 对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回 顾 之 前 首 先 对 中 国 询 价 制 度
。
(
刘 志远等
或不 同 内 部人性质陈工孟等,来自张 学勇 等“
,
对
首
。
日
回 报 及长 期 表 现 的 影 响
,
但 这些 研 究 无 法 合 理解 释
,
一
级 市 场 同 时 存在 的
日
三
高
释
”
问题
尽 管汪 宜 霞 等
日
“ ”
基 于 意 见 分歧 理 论 利 用 分 析 师 对 上 市 首
上市 首
日
价 格 预测 的 离 散 程 度
机构 报价差 异性
与
收
益呈 显著负 相 关 表明
二
级市 场 投 资 者 意 见 分 歧
,
通 过 询 价机 构 报 价 的 方 式 提前 反 映 到
,
定价
中
;
而 长 期 来看
机 构 报 价差 异 性 越 大 未 来 股 价 下 跌 幅 度 越 大 市 场 低 迷 问 题也
,
越突
出
。
本文 的 研究 对 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