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101325Pa× 22.414×10−3 m3 pV R= = nT 1 mol × 273.15K
= 8.314J·mol-1·K-1
2.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计算 , , , 四个物理量之一 四个物理量之一。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单位:p ----Pa 单位 T----K
V ----m3 n----mol
R——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m3·mol-1·K-1 J·mol-1·K-1 R的值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推导
STP下,1 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22.4 L 下
STP: p = 1 atm = 760 mmHg = 1.01325×105 Pa T = 273.1K, n=1.0 mol Vm=22.414L=22.414×10-3m3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 nR T
m R T pV = M
mR T M= pV
m n= M
M = Mr g⋅mol-1
3)气体密度的计算
mR T M= pV
M=
ρ=m/V
ρR T
p
pM ρ= R T
例2-1:在容积为10.0dm3的真空钢瓶内充入氯气,当温 度为288K时,测得瓶内气体的压强为1.01☓107Pa。试 计算钢瓶内氯气的质量,以千克表示。

uA ρB = 即 uB ρA u 扩散速度 ρ 气体密度 m m Mr p pV = nR = T R T ρ= =
Mr
V
R T
uA 代入 = ( A)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 方根成反比。
例题2-6:50cm3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扩散需要20 秒,20cm3另一种气体通过该膜需要9.2秒,求这种气体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体积与扩散的速度成正比,故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非金属的通性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非金属性,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特征,如氧 化性、还原性、电负性等。
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非金属化合物可以呈现不同的性质,如共价化合物、氢化物、氧化物 等,其性质取决于非金属的种类和化合物的类型。
配合物与络合物
配合物概述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 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
02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包括电子层、亚层和电子云的形 状。
元素周期表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包括周期、族、区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 化。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阐述元素性质(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等)与原子结构(如电子排布、 原子序数等)之间的关系。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的 过程。沉淀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分离和提纯元素、制备无机 化合物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或化合物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伴随着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硝酸、高 锰酸钾等,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氢气、一氧化碳等。
能源领域
研究化石燃料、核能等能源的 转化和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
发和应用。
环保领域
研究污染物治理、环境监测和 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材料科学
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合成、结 构和性质,以及在电子、通信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
研究生物体内的无机物质代谢、 药物合成和作用机理等,以及在
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二版) (54)[5页]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二版) (54)[5页]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丰度
元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H Ti
质量分数/% 48.6 26.3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0.4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0.1元素的自然资源
第10章 非金属元素
10.1.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复杂,只有少数以单质存在, 如O、N、C、S、Au、Ag、Pt及稀有气体,其余均为化合物。 化合物主要有氧化物(包括含氧酸盐)和硫化物两大类,前 者为亲氧元素,后者为亲硫元素。单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和矿 物中,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矿物、天然含盐水和大气中。
第10章 非金属元素
须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合理地利用矿物资源,并努力研发替 代品,加强废物利用,开发海洋资源。
想一想
在地壳中,丰度碳酸盐湖、硫酸盐湖和氯化物湖,我国均有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10.1元素的自然资源
第10章 非金属元素
分布。盐湖水主要含有Na+、Mg2+、Ca2+、K+、CO32-、SO42-、 Cl-、HCO3-等离子。地下卤水主要含有Cl-、Br-、I-、Na+、 Mg2+、K+、Ca+2、Ba2+、Li+、Rb+、Cs+等离子。油气井水中 主要有Na+、Cl-、Li+、Ca2+、Mg2+、NH4+、Br-、I-、F-、SO42、HCO3-等离子。
2.天然含盐水
天然含盐水包括海水、盐湖水、地下卤水和油气井水。海 水中含元素约 80 余种,多数是金属元素。除含有大量的Na、K、 Ca、Mg、Cl元素外,还含有各种贵重金属元素如U、Rb、Sr、 Li等。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doc讲课讲稿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doc讲课讲稿

第1章 物质的聚集态习题答案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 ,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 ,瓶内氦气的压强为9.5 MPa 。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的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的量)?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 成正比,即: mol .0026410500MPa )5.918(MPa 183⨯=-总n 解得 mol 10645.25⨯=总n 1-2 273K和101 kPa 的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的二甲醚(CH 3OCH 3)。

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的空气被二甲醚饱和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 ;(2)被二甲醚饱和的空气的总压强仍为101kPa 。

计算二甲醚在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的物质的量:m ol 0445.0K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空RT pV n 二甲醚的物质的量:mol 10283.7molg 0.46g 02335.041--二甲醚⨯=⋅==M m n 二甲醚的摩尔分数:0161.00445.010283.710283.744=+⨯⨯=+=--二甲醚空二甲醚二甲醚n n n x 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 1.626kPa kPa 1010161.0=⨯=⋅=p x p 二甲醚二甲醚1-3 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

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30.02(g·mol -1)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即分子式为:C 2H 61-4 在293 K 和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的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容积为2.93×10-4 m3,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为48.3690 g,烧瓶与该物质蒸气质量为48.5378 g,且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5
2
第二章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
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3制备:单质制备、氧化物的制备、各类钡盐制备
9.4离子的配位性;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9.5专题: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
4
3
第十章硼族元素、碳族元素
10.1硼族元素、碳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10.2硼族缺电子性及成键特征:AlCl3的二聚与缺电子性;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硼烷的成键特点及反应性;缺电子化合物的加和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各族元素重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制备、结构特点、性质及其规律性变化和重要应用。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特性及典型反应。要求同学们,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接受初步科学研究素养的熏陶,培养良好的科研态度,培养自学、探究的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会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4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12.5钠硫蓄电池;锂硫电池
12.6专题:S2-、SO32-、S2O32-、SO42-的分析鉴定;酸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氢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物质的状态1-1 解:设需加热至T´∵pV =nRT∴对于23n这部分,pV =23n RT'= 280Rn,即T´= 420 K1-2解:(1)由pV= n RT V=,得V =2×0.500 =1.00 (L)即:在S.T.P. (气体的标准状态:0 ℃, 1 atm)条件下, 该气体的体积为1.00 L,∴ρ=mV== 4.107(g·L-1)(2)pV= n RT=m RT MM =m RTpV= = 91.98 ≈92(g·mol-1)(3) 化合物含氮的个数为9230.5%14⨯= 2, 含氧的个数为()92130.5%16⨯-≈ 4∴该化合物为N2O4.1-3解:在水面上收集到气体与水蒸气的混合,应用分压定律求出该气体的分压:p = p总–2H Op= 101.3 – 5.626 7= 95.673 3 (kPa)在同样的温度下,被压缩为250 mL时该干燥气体具有的压强为:p´= 2 p = 2⨯ 95.673 3=191.3 (kPa)(1)98.6 kPa 压力下4.00 L 空气进入CHCl 3,与CHCl 3蒸汽形成混合气体,此时空气具有的分压为 98.6 –49.3 = 49.3 (kPa )∵温度一定时,pV=常数∴4.00 L 空气缓慢通过CHCl 3其体积膨胀为8.00 L ,即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00 L (每个气泡都为CHCl 3蒸气所饱和,表明CHCl 3的体积也是8.00 L )。

(2)n = pV RT =3CHCl mM∴m =3CHCl M PV RT =33119.549.3108.00108.314313-⨯⨯⨯⨯⨯=18.1(g )1-5 解:设1.0 L 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 3C-O-CH 3液体时体积为 V´,其分压为p –33H C O CH p --pV =(p –33H C O CH p --)V´∴V´= 33H C O CH pVp p --- (1)又 33H C O CH p --V´=33H C O CH m RTM --∴33H C O CH p --= 33H C O CH m RT M V --'(2)将(1)代入(2)式,得33H C O CH p --=3333H C O CH H C O CH ()m RT p p pV M -----整理pV 33H C O CH M --33H C O CH p --=33H C O CH m RT p m RT p ---(pV 33H C O CH M --+ m RT ) 33H C O CH p --= m RT p33H C O CH p --= 33H C O CH m RT p pV M m RT--+33H C O CH p --= = ==1.63⨯103(Pa )另解:从上面的计算知H 3C-O-CH 3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比大气压小2个数量级, p –33H C O CH p --=1.01325⨯105 –1.61⨯103 ≈ 1.01325⨯105= p因此1.0 L 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 3C-O-CH 3液体后体积增加很小,可忽略不计。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第5章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第5章化学平衡

Fe2+ + Ag+ Fe3+ + Ag 新平衡浓度/(mol· L-1) 0.300- 0.100- 0.010+ α ′ 0.100 α′ 0.100α′ 0.100 α′ 0.010+0.100 K = (0.100-0.100 α′ )2 =2.98 α ′ =38.1%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解:
解: α(Ag+
x )= = 0.100 =13%
0.013 ×100% 0.100
2014-11-8
例 含0.100mol· L-1Ag+、0.100mol· L-1Fe2+、
0.010mol· L-1Fe3+溶液中发生反应: Fe2+ + Ag+ Fe3+ + Ag,K =2.98。 (4)计算c(Ag+)、c(Fe3+)不变,c(Fe2+)=0.300mol· L-1 时Ag+的转化率。
平衡体系的特点

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度相等

有条件的平衡-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度 发生变化,原有平衡被破坏。

5-1-1 经验平衡常数

可逆反应:cC(g)+dD(g) yY(g)+zZ(g) {c(Y)}y {c(Z)}z Kc = ─────── {c(C)}c {c(D)}d 2-3-2 化学平衡常数 {p(Y)}y {p(Z)}z Kp = ─────── {p(C)}c {p(D)}d ∆n = (y+x) - (c+d)
Q<K
2014-11-8
反应向右进行
含0.100mol· L-1Ag+、0.100mol· L-1Fe2+、 0.010mol· L-1Fe3+溶液中发生反应: Fe2+ + Ag+ Fe3+ + Ag,K0 =2.98。 (2)计算平衡时Ag+、Fe2+、Fe3+的浓度;

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汇报(第二版)上

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汇报(第二版)上

第二章热化学(自测试题)1、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Q<0;定压下气体所做的体积功W=-p ex(V2-V1);气体膨胀时,体积功W<0。

若NaOH溶液与HCl溶液正好中和时,系统的焓变Δr HΘ =a kJ.mol-1,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Δr UΘ = a kJ.mol -1。

这是一个均(单)相反应。

(2)反应进度§的单位是mol ;反应计量式中反应物B的计量数vB<0。

生成物的vB>0。

(3)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焓变Δr H mΘ>0,燃烧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石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

Δf H mΘ(O3,g,298K) 0。

(4)已知298K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NH3(g) N2(g)+3H2(g)Δr H mΘ=92.2kJ.mol-1○2H2(g)+1/2O2(g) H2O(g) Δr H mΘ=-241.8kJ.mol-1 ○34NH3(g)+5O2(g) 4NO(g)+6H2O(g) Δr H mΘ=-905.6kJ.mol-1试确定Δf H mΘ(NH3,g,298K)=-46.1kJ.mol-1;Δf H mΘ(H2O,g,298K)=-241.8kJ.mol-1;Δf H mΘ(NO,g,298K)=90.2kJ.mol-1。

由NH3(g)生产1.00kgNO(g)则放出热量为7.55× 103kJ。

(5)已知反应HCN(aq)+OH-(aq) CN-(aq)+H2O(l)的Δr H mΘ=-12.34kJ.mol-1;反应H+(aq)+OH-(aq) H2O(l)的Δr H mΘ=-55.84kJ.mol-1。

Δf H mΘ(OH-,aq)=-229.994kJ.mol-1,Δf H mΘ(H2O,l)=-285.83KJ.mol-1,则Δf H mΘ(H+,aq)= 0kJ.mol-1,HCN(aq)在水中的解离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Δr H mΘ=43.5KJ.mo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0 p NH 3 p 133.0kPa 35.5kPa n 1.200 nO2 0.180 pO2 p 133.0kPa 20.0kPa n 1.200 nNH 3
pN 2 p pNH 3 pO2 (133.0 35.5 20.0)kPa 77.5kPa
VB nB RT p
分体积定律(阿麦加分容积定律):混合气体的总 体积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分体积之和。
V V1 V2 Vi Vi
i
条件:恒温等压
VB nB B —称为B的体积分数 V n
pB VB xB B p V
VB VB
分体积的求解
2.1 气体
气体的最基本特征: 具有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2.1.1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
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可以忽略,分
子间及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失。 低压高温下的气体接近于理想气体
2.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气体的状态进行描述时,常用以下物理量: 物质的量(n)——单位(mol) 体积(V)——指气体所在容积的体积
i
条件:恒温等容
对于混合体系
piV总 ni RT
将两式相比,得
p总V总 nRT
pi ni xi p总 n
因此
pi p总 xi
分压的求解
例2-3: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体的混合物。 取样分析后,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 p=133.0kPa,试计算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NH3) + n(O2) + n(N2) =0.320+0.180+0.700 =1.200(mol)
STP下,1 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22.4 L
STP: p = 1 atm = 760 mmHg = 1.01325×105 Pa
T = 273.1K, n=1.0 mol
Vm=22.414L=22.414×10-3m3
101325Pa 22.414 10 m pV R nT 1mol 273.15K
习题:2-2,2-5,2-8,2-11
2.2 液体
液体的特征: 没有固定的外形和显著的膨胀性,有一定的体积、 流动性、掺混性、表面张力、沸点等 2.2.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B ):
物质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质量,用符号 表示。 B
对于溶液而言,溶质B的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 * 质量分数没有单位,但溶质B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单位必须相同 * 质量分数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分压定律的重要应用——排水集气法
例题2-4: 用亚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方法制取纯氮气,反应如下: NH4NO2(s) 2H2O(g) + N2(g),如果在19℃、97.8kPa下,以 排水集气法在水面上收集到的氮气体积为4.16 L,计算消耗掉的 亚硝酸铵的质量。
解: T =(273+19)K = 292K
M r ( x ) 42
2.1.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实际气体受两个相反因素的互相消长的影响: (1)实际分子本身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比理想气体更不易压 缩,pV实 >RT (2)实际气体分子之间有吸引力,所以比理想气体更容易压 缩,pV实 <RT 实际气体的体积 实际气体分子可以活动的空间 < 容器的容积 若1mol某气体分子自身体积为b,则忽略分子吸引力 时:
p(V nb) nRT
实际气体的压强 考虑到实际气体分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的相互作用,实际气体分子碰撞器壁 时所产生的压力小于理想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p p实 p内
p:理想气体的压强 p实:实际气体的压强
p内: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的压强之差
p内
n V
2
设比例系数为a则:
p内
n a V
方根成反比。
B A
例题2-6:50cm3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扩散需要20 秒,20cm3另一种气体通过该膜需要9.2秒,求这种气体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体积与扩散的速度成正比,故
uO2 ux
50 / 20 20 / 9.2
M r ( x) M r ( O2 )

M r ( x) 32
6
2
UF 11.4 175 H 0.0651
2

UF M UF H MH
6 2
6
2
练习:
某气体化合物是氮的氧化物,其中含氮的质量分 数为30.5%。在一容器中充有该氮氧化合物,质量是 4.107g,其体积为0.500 L,压力为202.7 kPa,温度为 0℃,求: (1)在STP条件下该气体的密度;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综合以上三式,可合并为
V ∝ nT/P
实验测得比例系数为R,则 通常写成 pV = nRT
V = nRT/ p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单位:p ----Pa T----K
V ----m3 n----mol
R——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 m3· mol-1· K-1 J· mol-1· K-1 R的值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推导
3 3
= 8.314J· mol-1· K-1
2.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nRT
m pV RT M
mRT M pV
m n M
M = Mr gmol-1
3)气体密度的计算
292K 时,p(H2O)=2.20kPa 则 p(N2) = p-p(H2O)
p=97.8kPa
V=4.16L
Mr (NH4NO2)=64.04
n B RT pB V
(97.8 2.20)kPa 4.16L =0.164mol n(N2) = -1 -1 8.314J K mol 292K
nB xB n
* 物质的量分数没有单位
对于溶液而言,物质的量分数定义为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 液的总的物质的量。 设溶液由溶质B和溶剂A组成
则溶质B和溶剂A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nB xB n A nB

nA xB n A nB
x A xB 1
对于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x
nH 2 O
90 5.0mol 18
0.17 0.033 5.0 0.17 5.0 0.967 5.0 0.17
x H 2O
3)体积分数( B ):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物质B的体积除以混合物的体积, 用符号B 表示。
VB B V
对于溶液而言,体积分数定义为溶质B的体积除以溶液的 体积。 * 体积分数没有单位 * 体积分数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 2.99kg
例2-2:在373K和100kPa压强下,UF6(密度最大的一 种气态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是H2的多少倍?
pM 解:由 pV nRT ,推出 RT
UF
H
6
100 103 Pa 352 103 kg mol 1 3 11 . 4 kg m 3 1 1 8.314 Pa m mol K 373K 100 103 Pa 2.02 103 kg mol 1 3 0 . 0651 kg m 8.314 Pa m3 mol 1 K 1 373K
例题2-5:在298K时,将压力为3.33×104Pa的N2 0.2 L和压力为 4.67×104Pa的O2 0.3 L移入0.3 L的真空容器中。问混合气体中各 组分气体的分压力、分体积和总压力是多少? 解:因n,T一定,则 P1V1 = P2V2 N2的分压 P(N2) = O2的分压
0 .2 ×3.33×104 = 2.22×104(Pa) 0 .3 0 .3 P(O2) = ×4.67×104 =4.67×104(Pa) 0 .3
压强(p)——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时, 对器壁发生
了碰撞而产生了气体的压强
温度(T)——热力学温度(K)
几个经验定律:
当n,T一定时 V ∝ 1/p p1V1= p2V2
波义耳定律 查理 -盖· 吕萨 克定律 阿佛加德罗定律
当n,p一定时 V ∝T V1/V2=T1/T2 当p,T一定时 V∝n n 1/n2 =V1/ V 2
NH4NO2(s) 2H2O(g) + N2(g) 64.04g 1mol m(NH4NO2)=? 0.164mol m(NH4NO2) = 10.5g
2.1.1.4 混合气体分体积定律
分体积: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B的分体积VB是该组分 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所占有 的体积。
(1) 4.11 g· L-1 (2) M = 92.0 g· mol-1 (3) N2O4
2.1.1.3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之间不 发生反应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组成的体系。 组分气体:混合气体中的每一种气体。 假设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i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则有 n ni
i
i种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用xi表示,则
ni xi n
分压:指组分气体i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强,用 pi 表示。
piV总 ni RT
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 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p总 p1 p2 pi 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