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走出的教育巨子陶行知

合集下载

陶行知

陶行知

趣事篇4
并非文字游戏
陶先生还是一位乐观、风趣的大众哲学家。凡是和他相 处的人,不论童叟都像铁钉遇见磁石一样,被他深深吸 引。据《新华日报》记载,1938年,陶先生宣传抗日, 从海外归来,一踏入武汉就去探望保育院的难童。演说 开头,便给小朋友们拆了一个字——“春”。陶先生说: “春”代表着春风奏乐,花儿伴舞,看见“春”也就看 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把“春”字分成三部分看,便是 “三”、“人”、“日”,三人为众,就意味着大家联 合起来,是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的!你们看,“日” 字不在“三”、“人”之下吗?说到这里,孩子们欢呼雀 跃,口号不绝。陶先生之举,并非文字游戏,而是闪耀 着他心灵的光芒,那光芒,便是先生毕生追随党的结晶。
评说:用心良苦,直观的教育方法,深刻的教育思想。 以前的教育是填鸭式,强迫式,灌输式,扼杀了学生的 创造性。陶先生的这堂课无异于宣告旧的教育方法的失 败,提倡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趣事篇2
一字师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写了一首赞扬某小学的诗:“有 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 生不在学生在。”有个才八九岁的女学生却提出:“既 然大孩能自动,难道小孩就不能自动吗?大孩能教小孩, 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我看应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 孩’。”陶行知惊喜不已,当即把诗中“大”字改为 “小”字。事后,陶行知逢人便夸:“这个小孩可真是 我的‘一字之师’啊!”
趣事篇1:
带鸡上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次在武汉大学作报告,一上台,他就 从皮包里抓出一只鸡来。同学一看,都笑了。等到笑声 一停,陶行知便当场演示喂鸡:他掏出一把米,按住鸡 头让鸡吃米,鸡不吃;又掰开鸡的嘴,将米粒塞开去, 鸡挣扎着仍不吃。接着,他松开手,把鸡放在地上,又 撒把米在地上,那鸡便从容地啄起米来。正当学生看得 入神时,陶行知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如果强迫学 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学生,学生是学不进去的。但若 让他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就好 得多。陶行知借助喂鸡,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他的教肓原 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的一个贫民之家。

正是晚清慈禧当政时期。

陶行知家境贫困,自幼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

他从小好学,17岁时,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学习。

他19岁时,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

在这里,他受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影响,边学习,边任金陵大学《金陵光学报》中文版编辑。

他利用这个刊物,积极地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24——1926年期间,陶行知以极大的热忱竭力推行平民教育。

他为“平民教育”下的定义是:平民教育是平常人民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经费教导年轻人识字、读书、爱国、做好人。

这一时期,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即把发展教育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占中国人口85%以上的乡村。

他和他的同事在多个地方创办了平民学校,积极探索改革中国旧传统教育的道路,虽然这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决不放弃,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积极奔走,为了祖国教育的昌盛和国家的兴旺而努力。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改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将这一理论改造成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内容的新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一理论所讲的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当时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只教人死记硬背。

陶知行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的旧教育注入了一线生机,他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可以说是中国改造旧教育的起点。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平2019.1.25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平2019.1.25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平首阳明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安徽省歙县人。

原名文浚,后改知行、行知。

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民主主义战士,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被毛泽东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学人,也是中国教育革新的领军人物。

一、天资聪颖勤奋成才陶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他家境平寒,但是天资聪颖、勤敏好学。

1897年,六岁的陶行知在邻居家厅堂玩耍时,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惊为神童,遂免费为其开蒙,后其又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行知十五岁时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由于不懈的刻苦学习,三年的课程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学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十七岁的陶行知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于是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两年后又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在读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努力刻苦,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

在辛亥革命爆发时,他还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2021年教育家名人故事 陶行知

2021年教育家名人故事 陶行知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陶行知( ___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 ___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有一次,陶行知先生 ___大学演讲。

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徽州名族家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家训家风

【徽州名族家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家训家风

【徽州名族家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家训家风陈平民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氏族之一,被分迁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

清时,陶姓广布全国(包括台湾),还有迁于海外。

当今,陶姓分布以安徽、江苏、湖北为多,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

陶氏入迁新安稍晚,从时间上说,是在元明时期,迁居地主要在黟、歙二县。

据黟县《陶氏宗谱》记载:陶渊明生俨、俟、仿、佚、佟五子,后代昌炽,散迁不一,迁黟陶氏始祖为东晋陶渊明二子陶俟之后。

宋绍兴间,陶渊明31世孙陶伯美先由江西彭泽迁宿松,伯美生严华,严华生青一(字行文),青一为皖江陶氏始祖。

青一生省懿(字含灵),省㦤生六子:庚一、庚二、庚三、庚四、庚五、庚六。

35世庚四,“因元季兵乱,出游于外,遍览山水,遇月赏心,或吟或咏,怡然自乐。

至黟南淋沥山,见其山川奇胜,风光淳美,爱之因家焉。

”这位庚四公即陶氏迁黟始祖。

庚四生有二子,长曰光礼,字用和,次曰光义,字徙之。

黟县陶氏繁衍自陶光礼、陶光义兄弟。

陶氏播迁古黟,至今六个半世纪左右。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诞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乳名和尚,学名文濬,籍贯安徽歙县,祖籍浙江会稽(绍兴)。

浙江会稽陶氏始祖叫陶岳,为江西九江陶渊明后裔。

唐末,陶渊明后人为避战乱,先由江西浔阳柴桑(九江)迁新建。

元代兵乱时,有陶岳者辗转迁浙江会稽,为会稽陶氏始祖。

此陶岳者,自然也是陶行知先祖。

迁徽州陶氏修有《新安陶氏族谱》。

该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该谱封面有原文:大明正德五年,陶氏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黄潭源。

据考,明正德五年为公元1510年,迁歙绍兴府会稽县人叫陶明子,他做过县吏。

因厌恶官场,决意弃官归田。

他迁歙西古溪后,经过十代人的繁衍生息,清乾隆年间,第十一世舜廷公再迁于歙西黄潭源。

东晋辞官归田的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

旧时,迁歙西黄潭源的陶氏后人为倾慕辞官归田的先人,在当地建有“五柳堂”、“五柳祠”。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生平简介

汕职院自然科学系陶研会第七届理事会成员会长:郭素绿副会长:郑灿彬谢锦旋张跃跃秘书长:黄丽晓副秘书长:姚欣琼贝琼华学术部部长:陈日兵何庆霖文娱部部长:陈俞敏苏婉仪宣传部部长:陈晓锋李佳骏组织部部长:吴燕红张木标自然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自然科学系第七届陶研会理事会2011年9月21日陶行知先生生平简介一、陶行知资料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生于1891年10月18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1914年,陶行知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典礼上,宣读了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同年8月,赴美留学于加州伊利偌大学攻读市政学,期间曾任学生会干事。

次年获政治硕士学位,并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教育科学,师事杜威、孟禄等名家。

1918年在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1919年2月发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他提出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林伯渠曾赞他是“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的旗手。

1920年12月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促进会。

由于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故用名“行知”。

1921年10月29日,陶行知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务长、教授孟禄博士(他美国时的老师)到广州进行科学教育性实际调查情况,他当翻译。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来祖国南大门广州市;同年12月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他任主任干事。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认识到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农村。

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庆师范。

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发表了《创造的教育》演说, 1932年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陶校长简介

陶校长简介

行知先生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

家贫,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

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

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

民国三年(1914)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学生。

六年回国,任南京高师(后改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专修科主任。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于八年7月提出教育要“自新、常新、全新”和“自主、自立、自动”之主张,并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后任该杂志主编。

十二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本》,推广平民教育。

十五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

次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等理论;10月在萧山湘湖创办“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二十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

次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活动。

“一二·九”运动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在重庆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三十四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民主》周刊。

三十五年7月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同志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

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一、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二、人物轶事:四糖故事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

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三、最后演讲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

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走出的教育巨子陶行知
陶行知无疑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及其躬行实践活动,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与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术鉴原,又始终着眼于民国以来中国国情的实际,以推动中国科学、民主、社会进步作为追求目标,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篇章。

宋庆龄等人推奖陶行知为“万世师表”;吴玉章称赞他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教育家,是一个时代英雄”。

陶行知用“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实施其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主张,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长于徽州,成名之后的他也为故土安徽的社会进步及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奉献了很多心血。

徽州故乡的早年生活
1891年,陶行知诞生于安徽歙县城西的黄谭源村。

与同属徽州府的另一位近代教育名家胡适,除同庚之外,也同样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旧式大家族。

陶行知的先祖,由浙江绍兴迁居徽州,到他父亲陶槐卿一代,已呈积弱贫困之象。

陶槐卿以秀才之身,务农乡间,陶行知母亲曹翠仂为补济家用,在城内教会办的崇一教堂做佣工。

幼年小名和尚(大名文濬jun)的陶行知,聪颖早慧,五岁时在邻村秀才方庶咸处免费开蒙读书,七岁时随父去休宁万安的吴尔宽先生的经馆
伴读,曾熟读贯穿儒家思想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左传》与《四书》、《五经》等,大约十一岁时,在歙县航埠头一学馆听前清贡生王藻讲经。

后因父亲为耶稣教内地会员的关系,被教会新办的崇一学堂校长英国人唐俊贤赏识,15岁免费入读城内的崇一学堂。

该学堂除教授中国历史和国文外,还开设数学、理化、英文、医学常识等课程。

陶行知用两年时间,即读完中等教会学校的三年课程。

早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西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为陶行知日后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1908年,17岁的陶行知,抱着“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宏大理想,离开黄谭源,远赴杭州,考进广济医学堂,拟实现其“医药救人”的志愿,而折射在心田里的是徽州故土父老乡亲的无限期待和冀望。

“古城岩下/水蓝桥边/三竿白日/一个怀了无穷希望的伤心人/眼里放出悲壮的光芒/向船尾直射在他的儿子的面上/望到水、山、天合成一张大嘴/隐隐约约的把个帆影儿都吞没了/才慢慢的转回家去。


倾心推动安徽教育与社会进步
1910年,陶行知改入南京汇文书院(后改并称金陵大学)文学院,四年后以成绩第一名毕业。

他在大学本科论文中,即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建造共和最重要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归于失败”。

为此,1915年秋,在取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后,又投拜著名教育家杜威门下,专心研究教育。

1917年,这位被哥伦比亚大学同学胡适推重为留美中国学界“不可
多得人才”的陶行知,归国即全身投入到中国的教育改造和社会进步事业,对故乡安徽的教育和社会进步,尤其倾心而为,不辞劳苦。

1921年8月,陶行知赴安庆参加本省教育人士邀请的旅外皖籍学者暑期讲演会,为了改变安徽教育落后混乱的状况,他联合胡适、梅光迪、蔡晓舟等人,公开发表《根本改造安徽省教育会宣言》,力主用民主、合议、分权的委员制,取代武断官僚式的会长制,并参加省教育会筹备处。

1923年,陶行知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主要发起者和主持人,在全国大力推行平民教育运动。

他认为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平民教育的宗旨是要叫种种人受平民化。

”以实现“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的目标。

为此,他不仅在北平、南京动员胡适、姚文采、洪范五等同学、友人响应,还在自家中设立了一个以父亲字号命名的“笑山平民读书处”,安徽是他重点推广的地区之一。

他鼓动安徽省教育厅江彤侯、安徽省公署江爱吾、安徽省第一监狱袁烈青等去试验推广;帮助芜湖成立了芜湖平民教育促进会,发展有二十多位干事,“专司推广平民读书处之责”。

还在芜湖与徽州同乡共同草拟《徽州推行平民教育八条》,甚至亲自给省教育厅两位六十五岁的夫役讲了两堂平民教育的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10月,他组织成立了安庆平民教育促进会,向中等学校师生、公务警察、商人宣讲平民教育的宗旨和社会意义。

当月28日,他还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省会安庆17000多人参加的平民教育集会大游行。

赠送《平民千字文》教本给旅沪不识字歙县同乡,以达到旅沪乡友“一
年内无人不识字”的目标。

1923年9月,陶行知召集安徽旅宁同乡会、安徽旅宁同学会等同乡组织,发起成立了南京安徽公学,这是安徽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重大史事。

他亲自出任校长,以旅宁安徽会馆为馆舍,选聘南京高师、金陵大学等皖籍高材生为老师,树立“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贯彻“勤俭办学、用钱必当”“共事共学、民主建校”“后生可畏、师道可经”的办学方针,用“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办法,办“真正的教育”。

此校历经艰辛困难,二十多年历史中,为安徽培育了一大批优良人才,成为今日南京六中这所江苏省级重点中学百年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彪炳史册。

陶行知也是1920年代安徽女子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在他积极倡议下,于1922年设立屯溪隆阜安徽第四女子师范,成为徽州区域社会新女性的摇篮。

作为一位教育家,陶行知清楚了解民初以来安徽教育的落后状况,为此,他曾给歙县的知事写信,要为“数十万歙民请命”。

1924年,他写信给安徽教育厅长卢绍刘,提出平民教育10条,劝卢绍刘要着眼于安徽教育进步:“还要做三千万人民之教育厅长,做平民教育厅长。

”在他三十年代发起的普及教育的“小先生制”活动中,陶行知不仅介绍骨干教师指导安徽六个师范区的推广工作,还亲赴安庆演讲小先生制推行的社会意义。

在1934年安庆省立安徽大学一次题为《关于普及教育问题》的演讲中,他声称放弃自己原来的“知行”名,改为“行知”。

“我现在的名字叫陶行知,让我先来介绍自己,陶
行知出生才三个月,可以代表我的思想的转变”,即转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观。

正是在他的不懈奔走之下,这一年安徽把小先生制列入全省普及教育计划,吸引了不少外省、县前来参观和研究小先生制推广经验。

陶行知指导组织的旅淮新安小学及其开展的新安儿童旅行团等活动,也为安徽教育界增添了光彩。

曾经身受徽州十七年家乡教育的陶行知,到1940年代,已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著名教育家。

这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平民教育家和民主主义志士,被业师,闻名世界的教育大师杜威公开夸赞:“陶行知是我学生,但比我高过千倍。

”至今,仍有多达八成的徽州人,把陶行知与胡适、戴震等看作是可以代表徽州文化形象的文化符号。

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1月9日由中国新闻周刊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上首先是颁了2010年最具责任感的企业奖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海洋石油、中粮集团、中国中钢集团、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平安、联想集团、大众汽车集团、现代汽车和安利等十二家企业获得了2010年的最具责任感企业的奖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家荣、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分别阐述了各自观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表彰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2011年1月14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银行业世博金融服务暨2010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表彰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

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为本次会议发来贺词。

此次表彰大会全面总结并宣传推广了中国银行业世博金融服务和千佳评选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