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

合集下载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地球概论第一章

地球概论第一章

一、纬线:一切与地轴垂直 的平面与地面相切割而成 的圆,都是纬线。通过地 心,同地轴垂直的平面同 地表相交的大圆,叫做赤 道。赤道把地球等分为两 个相等的半球,北极所在 半球为北半球,南极所在 半球为南半球
赤道是纬线圈中唯一的 大圆。其他纬线离赤道越 远就越小,在两极成为两 点。
二、经线
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 圈,一切经圈都是大圆。两级把经圈等分 为两个180°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
2、这两种坐标系都属于右旋坐标系,它 们的经度(方位、时角)都是向西度量, 而且二者都以子午圈为始圈。
基圈 始圈 原点 经度度量方向
地平坐标系 地平圈

上点
向西
3、但是前者以地平圈、后者以天赤道为基 圈。因而以S、Q为原点,这样天体的高度 不同于赤纬,方位也不同于时角。
经度通常在赤道上度量, 以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 西经(W),东西经各 分180度。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的经度 都相同。
102-2地理坐标
用纬度和经度标示一个 地点在地面上的位置, 叫做该地的地理座标;
度量全球各地的地理坐 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制度 就叫地理坐标系。。
地理上,书写地理坐标 时:先纬度,后经度; 数字在先,符号在后。
3、它们有共同的原点,(春分点)
基圈 始圈 原点 经度度量方向
第二赤道坐标系 天赤道 春分圈
春分点
黄道坐标系
黄道 无名圈
向东
4、但是前者以天赤道为基圈,因而以春分 圈为始圈;后者以黄道为基圈,因而以无 名圈为始圈。这样天体的赤纬不同于黄纬, 赤经不同于黄经。它们之间的差异,与黄 赤交角有关。
极是天顶、天底。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 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是它的绕圈,称地平 经圈。一切与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它的地平 纬圈。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名词解释1、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4、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5、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

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

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6、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6瓦特,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是1.740×1017瓦特。

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7、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8、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地球概论资料

地球概论资料

地球上的水资源与土壤
水资源
• 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冰川等。 • 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等。 • 水资源利用: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土壤
•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因和性质,土壤可分为黏土、砂土、壤土等。 • 土壤分布: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如热带地区的砖红壤,寒带 地区的冻土等。 • 土壤保护:如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等。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
• 构造地貌:由于地壳的升降、折迭、走滑等运动形成的地貌,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 侵蚀地貌:由于水流、风、冰等自然力对地表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峡 谷、冰川等。 • 堆积地貌:由于水流、风、冰等自然力对地表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滩、湖泊、沙 漠等。
地球表面的自然灾害
地球的大小
•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 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6千米。 •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亿立方千米。 •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 × 10^24千克。
地球的重力与磁场
地球的重力
• 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2。 • 重力场:地球的重力场受地球的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均匀性。
• 地震:地壳内部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表的震动。 • 火山喷发:地壳内部的熔岩和气体通过火山口喷出。 • 洪水:由于强降水、冰川融化等原因引起河流洪水泛滥。 • 飓风: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暴雨等灾害。
02
地球的物理特性与地理特征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 椭圆球体: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椭圆球体,但由于地壳的凹凸不平,实际形状略有 差异。 • 地球的扁率:地球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之比约为23:22,扁率约为1:298。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本知识。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他课程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概论》的内容包括○1地球的天文学: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2地球的物理学:讲述地球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球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讲述的是地球坐标和天球坐标。

四、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经线。

2、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春分点: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第一、二赤道坐标的起点4、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及白道。

五、天球和天体1、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假象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工具。

2、天球的视位置:从测站中心到天体的连线在天体上的交点,即天体在天体面上的投影点。

4、天球的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体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6、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体相隔而成的天体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7、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二分点(黄对于天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的两个远距点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对于黄的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8、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观测者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中天。

每个天体每天都有两次中天,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大时的中天,亦即距天顶较近的中天叫上中天。

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小时的中天,亦即距天底较近的中天,叫下中天。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主讲人:黄勇奇
黄冈师范学院 2010.09
地球概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四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地球和月球 第六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一节 地理坐标
经线和纬线
一、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地球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本地子午面为终面;
图1-4 经度和纬度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角。
经线都是大圆,纬度间隔大体相等: 1°约折合111km。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经度的间隔,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与纬度的余弦成反比。
是半球和扁球。
地平圈
天底
图1-7 天球示意图 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所有天体,不论多远,都可以在天 球上有它们的投影。
日心天球
地心天球
天球的视运动 天球周日运动: 对于地球观测者,天球围 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 反的方向(向西),和 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 行经的路线,天体愈近 天极周日圈愈小,反之 亦然。
• 由于地球自转而随同整个天球的运动, 方向向西,日转一周; • 由于地球公转而相对于恒星的运动, 方向向东,年巡天一周。
图1-10 天球的视运动
左:地球公转和太阳周年运动,二者都向东。
右:地球自转和天球周日运动,前者向东,后者向西。
天球上的圆和点
图1-11 天球大圆的交点和远距点
左:地平圈与天赤道的交点(东、西)和远距点(南、北、上、下);
图1-13 天球上的距离
二、天球坐标 球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以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一球面三角形; 纵坐标即纬度;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二、地球概论简答题
在下图中填写春分点、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上点、下点、南点、北点、东点、西点
北点 下点
天顶 东点 西点 天底
上点
秋分点
夏至点
南点
春分点
冬至点
试分析视太阳日长短的主要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 长,二分日最短。 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使真太阳日发生±8s 的 变化 。
恒星周年视差: 定义: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往往以一内年为周期,也叫恒星的周年视 差。
(2)、恒星年视差路线:在黄极是一个正圆,在黄道上是一条直线,其余位置是一 个椭圆。
(3)、恒星年视差大小: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达最大值(每年二次), 为该恒星年视差大小;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差为 0″76);恒星 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差距互为倒数:π″=1/D 。
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 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 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 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 9.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 月。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一、名词解释1.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称为时角,是天体所在的赤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离。

2.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3.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4.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

5.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

6.在经过地球附近时,流星体因受地球引力的摄动,改变轨道,向地球接近,当他们闯入地球大气时,同气体分子和原子发生猛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余迹,叫做流星。

7.在一定的天空区域,在特定季节,流星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甚至像雨滴一般密集,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流星雨。

8.月球明暗两部分变化状况则称月相变化。

9.从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

10.月球在绕转地球的同时,也有自转。

月球的自转与它绕转地球的公转,有相同的方向(向东)和周期(恒星月)。

这样的自转称为同步自转。

11.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做视星等。

12.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做绝对星等。

13.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这叫做陨星。

14.地球半径相对于某天体中心张开的角,叫做该天体的视差。

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称为该天体的地平视差。

15.天体半径相对于地心张开的角叫做视半径。

16.日地距离相对某恒星张开的角为一秒时,恒星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秒差距。

17.由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粒子流,称为太阳风。

18.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叫做面积定律。

19.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

20.黄道与天赤道成23°26′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21.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22.地内行星同太阳的黄经差小于90度,称为“大距”,如果从地球上看距离太阳最远时地内行星在太阳东面就是东大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培训总结
通过对《地球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明确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现简要总结如下。

《地球概论》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前者讲述了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月的关系—日、月食和潮汐。

后者讲述了地球的形体、结构、物理性质和演变历史。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关于地球整体的知识。

第一章《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是对地球上点的位置和天球上天体的位置的描述,尤其是天球坐标,它被用来阐述与太阳有关的各种变化过程的。

如正午太阳高度、半昼弧长的日没时太阳时角、真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太阳赤纬的变化以及二十四气等。

学好了这一章,后续课程会轻松很多。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材结构是从整体到部分配置教材的。

即按照恒星和星系一太阳和太阳系一月球和地月系这样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的。

这种配置教材的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讲述了地球运动的两种最基本形式一自转和公转。

研究思路两者都是大致如下:现象—证明—规律—后果,这种安排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讲述了两大方面:一是四季和五带,四季和五带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这种能量的差异可以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两个主要方面来描述,要讲清楚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首先要提到太阳回归运动。

课程的编排正是先提太阳的回归运动,然后讲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最后落在四季和五带的形成,这样编排,层层推进,
环环相扣,思路相当清楚;二是时间,时间这一块首先讲述历日制度,然后讲述计时制度,这两者都是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派生出来的。

第五章《地球和月球》只讲述二个问题:日、月食和潮汐,而不是地球和月球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繁多现象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是第二章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的延续。

从知识结构来讲,可以考虑与第二章合并。

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讲述的的是地球的形状、结构和演变,以及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质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序言”有时也会涉及,在结构上安排在本书的最后是合理的。

总之,地球概论这一课程的内容,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研究、认真钻研,争取把这方面的内容理解透。

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地球概论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总结人:东城中学程伟
2013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