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合集下载

水上救援培训知识点总结

水上救援培训知识点总结

水上救援培训知识点总结水上救援是指在水中发生意外事件时,对受困者、溺水者或者其他遇险者进行救援的行为。

水上救援培训是对专业救援人员进行水上救援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在水域进行救援工作。

本文将对水上救援培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救援技能、器材使用、人员配合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上救援培训的重要知识。

一、水上救援技能1. 游泳技能游泳是进行水上救援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水上救援培训中,需要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的游泳训练。

游泳技能的要求包括熟练的自由泳、蛙泳、蝶泳和仰泳等基本泳姿,同时还需要具备在水下、水面和水面以上进行有效的游泳技能。

2. 水上救援技巧水上救援技巧包括潜水、悬浮、搏击和拖曳等技能。

潜水技巧是专业救援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潜水可以更快速地接近溺水者,并将其带至水面进行救援。

悬浮技巧是指在水中有效地保持悬浮状态,使得救援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救援工作。

搏击技巧则是指在水中进行激烈游泳,以迅速接近溺水者进行救援。

拖曳技巧是指对溺水者进行拉拽并将其带至岸边或救援设施的技能。

3. 救援手段在水上救援中,除了游泳技能和救援技巧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救援手段,包括身边救援、救生圈救援、橡皮艇救援等。

身边救援是指在水中迅速接近溺水者并予以救援,通常采用游泳、潜水等技巧进行。

救生圈救援是指使用救生圈将溺水者从水中救起,这需要救援人员熟练掌握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橡皮艇救援则是指使用橡皮艇进行救援,通常需要多人合作进行救援工作。

二、水上救援器材使用1. 救生圈救生圈是进行水上救援的常用器材之一,它能够帮助救援人员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救起。

在水上救援培训中,需要对救援人员进行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救生圈的使用技能。

2. 橡皮艇橡皮艇是进行水上救援时常用的救援器材,它能够帮助救援人员更快速地接近溺水者,并将其带至安全地点进行救援。

因此在水上救援培训中,需要对救援人员进行橡皮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橡皮艇的使用技能。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大全(附图详解)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大全(附图详解)

⽔上救援及救⽣⽅法⼤全(附图详解)⽔上救援及救⽣⽅法⽔上救⽣:是指⼈们在⽔上活动时发⽣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项重要措施⽔上救⽣⼯作是⼀项“拯溺救难”的⾼尚⼯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游泳事故发⽣,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意义,⽽且对开展“全民健⾝”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法的应⽤与操作(⼀)溺⽔事故的原因与⾃我保护1、溺⽔事故的原因(1)技术因素(2)⽣理病理因素(3)环境因素(4)伤害因素(5)缺乏知识因素(6)⼼理因素(7)组织管理因素(1)技术因素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体⼒不⽀,或受⼈冲撞,跳⽔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2)⽣理、病理因素指体⼒不⽀,饱⾷、饥饿,酒后以及⼼脏病、⾼⾎压、低⾎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3)环境因素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4)伤害因素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浅⽔区跳⽔等)导致溺⽔。

(5)缺乏知识因素⽐如:处理抽筋、呛⽔、救护等知识6)⼼理原因指怕⽔,⼼情紧,⼀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7)组织管理因素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救⽣员对⽔⾯现场的观察⽅法“观察”俗称“看⽔”,即观察⽔⾯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环。

其⽅法如下:1.救⽣⼈员必须思想⾼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域。

必须定⼈、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法上(在扫视⽔域时)必须掌握“池⾯与池底、池⾯与岸边、点与⾯”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上有可能溺⽔的游泳者,⼜必须看清⽔⾯下和池底有⽆溺⽔者。

4.在扫视池边⽔域时,既要看清池边⽔域有⽆溺⽔苗⼦,⼜要观察池岸上有⽆⽆⼈看管的幼⼉和脸⾊苍⽩、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水上救援及救生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水上救援及救生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水上救援及救生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水上救援是一项专门的救援活动,旨在拯救落水者或遇险者,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以下是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呼救:如果目击到有人遇险或自己需要救援,应立即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喊、挥动衣物等,吸引他人注意并寻求帮助。

2. 保持冷静:如果自己掉入水中,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浪费体力和造成更大危险。

3. 使用救生设备:如果有救生圈、救生衣、浮板等救生设备,应迅速将其抓住,并将其紧紧固定在身体上,以提供浮力和保护。

4. 寻找救援工具:如果周围有救生艇、救生筏等救援工具,可以尝试靠近并抓住,以增加自身的安全性。

5. 游泳或漂浮:如果具备游泳技能,可以进行游泳前进,向着岸边或救援工具方向游泳。

如果无法游泳,则应尽量保持
漂浮状态,使用救生设备或身体部位(如背部)作为浮力支撑。

6. 避免恐慌:在水中遇险时,要尽量避免恐慌和过度挣扎,因为这样会消耗更多的体力,并且可能导致窒息或溺水。

7. 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尽量保持头部以上水面,呼吸顺畅,并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的救援人员或救生工具。

8. 救援方法:对于落水者进行救援有多种方法,如利用救生艇、救生筏、救生绳等进行拉扯和拖拽,或者通过游泳、潜水等方式接近被救者并将其护送至安全地点。

水上救援是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救援人员进行操作。

如果在水上遇险,应及时向专业救援机构或相关部门报警并寻求帮助。

水上救生知识

水上救生知识

水上救生一、自我救护(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

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可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意外情况,弄清意外原因,自己尚可游时,须尽快游至岸船或水中凸出物、漂浮物上。

2、借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树枝、木板等自救:3、尽快呼救或等待救援。

(二)意外落水时自救。

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自救。

1、运用踩水技术,使头部露出水面,观察四周情况与水流方向。

2、如果距岸(船)较近自己有能力游到时,应顺着水流方向,快速游进,就近上岸(船)。

3、距岸(船)较远时,如果船翻了但停留在水丽时,就抓住它,但如果船开始下沉,就尽快离开,以免被船下沉时的空气涡流困扰。

4、双手抓住漂浮物,如瓶子、桶、木板、塑料泡沫等。

5、要穿着衣服,意外落水,一般的原则是要穿着衣服,但在水温较高或在危险时有妨碍动作或不起作用时,应该脱掉。

象尼龙、棉布、衬衣、夹克衫等布料细密的衣服可防水,起隔离身体的作用,相反的一些羊毛织品,容易吸水,会越来越重,应该脱掉。

另外,一些天然的或人造纤维制作的裤了,呵用来做浮体。

6、衣服灌满水后,要尽可能的长时间保留,将衣服上所有口如袖口、领口等扎紧,裤腿塞进鞋啦,衬衣、外衣尽量塞进裤子哩,因为水的循环,这样可对身体起保温作用,这一点在天冷时尤为重要。

7、头部应尽量保持在水中,如果有帽子最好裁上。

8、水中尽可能保持清醒。

不要作一些无用的动作来消耗体力,保存精力,防止体温下降,否则会引起晕迷甚至溺死。

9、尽量使身体保持在水面,采用最经济实惠的泳姿如反蛙泳、仰泳、侧泳等慢游,如果是流动水,应顺水流方向游进,必要时,划变换姿势,借以调整。

但极少情况下,可用自由泳快速向前。

10、抓住时机呼救,或等待救援。

自我练习方法与步骤:1)在游泳池中练习各种踩水技术,直至熟练:掌握。

2)在游泳池中练习各种侧泳技术,直至熟练掌握。

3)在游泳池中练习仰泳技术。

4)在游泳池中练习反蛙泳技术直至熟练掌握。

水上救援操作规程

水上救援操作规程

水上救援操作规程一、引言水上救援是一项重要的救援工作,它涉及到对溺水者的紧急救援、急救抢救和后续的安全保障工作。

为了保证水上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溺水者的生命安全,制定和遵守水上救援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二、救援前的准备1. 了解救援现场在进行救援操作前,必须对救援现场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水域特点、水流情况、水温情况、附近的救援设施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制定救援方案,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2. 准备必要的救援设备救援设备是水上救援的基础,必须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根据实际需要,准备救生圈、救生衣、泳帽、救生绳等设备,并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使用。

三、救援操作流程1. 进行溺水者观察在发现溺水者后,首先要进行观察。

判断溺水者的状况,包括是否意识清楚、是否能喊叫、是否有明显受伤等。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下一步的救援方式。

2. 选择合适的救援方式根据溺水者的具体情况和救援现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救援方式。

常见的救援方式包括:- 游泳救援:如果溺水者仍然意识清楚,游泳救援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但在进行游泳救援时,需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双方发生危险。

- 使用救援设备:如果溺水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或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使用救援设备是一种更安全和有效的方式。

将救援设备投入水中,由溺水者自行抓住,然后将其拖至安全位置。

- 陆上救援:如果救援现场周围有陆地可供利用,可以选择陆上救援方式。

使用绳索、救生衣等工具将溺水者拖至陆地,并立即进行急救抢救。

3. 进行急救抢救将溺水者成功救出后,立即进行急救抢救。

根据溺水者的具体状况,进行心肺复苏、排水、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及时的急救抢救是保证溺水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四、事后的安全保障1. 安全稳定溺水者将溺水者成功救出后,务必将其安全稳定。

避免二次受伤或意外发生。

确保溺水者保持舒适位置,保持体温,并及时喂食水分。

2. 报警和求助救援完成后,立即报警和求助。

通知相关的救援机构,将溺水者的位置和情况告知给他们,并请求他们的进一步援助。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一、间接赴救二、直接赴救三、急救方法间接赴救也叫池岸赴救,是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有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绳子等),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

1、救生圈救生圈是常用的救生器材之一。

为了救助距离池岸较远的溺水者,救生圈上可系一条绳子。

事先应整理好绳子,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时,应用手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

溺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将其拖至池边救起。

(如在自然水域,应注意观察风向和水流的流向,将救生圈抛到溺水者的上游。

) 2、其他救生物在情况紧急,没有上述救生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情况利用一些其他物品如:长棍、绳子、球等等,但应以抓紧时间不伤害溺水者为前提。

直接赴救也叫水中赴救,是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采用的赴救技术。

水中赴救的技术比较复杂,对施救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利用救生器材实施间接赴救,以保护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直接赴救可分为:入水前观察、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等过程。

入水前观察如果发现溺水者时,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水者与自己的距离。

在自然水域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本着尽快接近溺水者的原则,迅速选择好入水地点。

(非常重要)入水如果在自己熟悉的游泳池或水域、确定下水地点水较深时,可以采用头先入水的动作,这种入水动作速度比较快。

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为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应采用脚入水的方式,如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等等入水方式。

接近施救者入水后应尽快接近靠拢溺水者,并做好控制和拖带溺水者的准备。

游进溺水者时一般采用抬头爬泳技术或抬头蛙泳技术,以便观察溺水者情况。

在接近时,施救者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从溺水者的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安全*。

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背面接近。

施救者在溺水者后面 1 米处停住,一手托腋下,使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另一手夹胸做好拖带准备。

水上救援的正确方法

水上救援的正确方法

水上救援的正确方法
水上救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水上救援的正确方法:
1. 呼叫专业救援:如果有可能,首先立即呼叫专业救援队伍。

他们通常经过专业培训,并配备了适当的设备来进行水上救援。

2. 保持冷静:如果你是目击者,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危及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

3. 使用救生设备:如果有救生设备,比如救生圈、浮板或充气救生衣,立即将其投掷给落水者。

确保你自己站在安全的位置,以免被拉入水中。

4. 借助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伸展工具、绳索或其他延长装置,但要确保使用它们的方法得当,以免伤害到溺水者。

5.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溺水者,因为在恐慌状态下,他们可能会挣扎并试图攀爬到你身上,增加了双方的危险。

6. 提供支持:与溺水者保持沟通,让他们知道你在帮助他们。

保持镇定,给予他们安全感。

7. 考虑自身安全:在进行水上救援时,始终优先考虑自身安全。

不要冒险过度,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8. 学习水上救援技能:如果可能,接受专业的水上救援培训,了解正确的技巧和程序。

这将提高你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请注意,以上建议只是基本原则,具体的救援方法可能因情况而异。

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及时呼叫专业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

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

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水上施工事故是指在水上进行的建设、维护、修复等工程项目中发生的事故。

由于水上环境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工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

以下是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报警和指挥2.事故指挥:紧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成立,由专业的救援队伍或相关部门负责指挥救援行动,协调各项救援资源。

二、切断危险源和自救1.切断电源:如发生电气事故,应立即切断相关电源,避免电流伤害。

2.关闭水阀:如发生水管破裂等事故,应尽快找到相应的水阀,关闭水源,避免水的继续泄漏。

3.自救逃生: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应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如穿戴好救生衣,逃往安全区域。

三、组织救援力量1.救援队伍:指挥部应快速调集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潜水员、救生员等,以便进行水下救援或水面救护。

四、开展现场救援行动1.安全防护:救援人员应先确认现场的安全状况,戴上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准备进入危险区域。

2.救生设备:根据事故情况,准备好必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艇、浮筒等,以便在救援中使用。

3.救援行动:根据事故的不同,并结合专业救援知识,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行动,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五、伤员救治和后续处理1.伤员救治:施工现场应设立临时医疗点,将受伤的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找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预防再次事故的发生。

六、事故记录与总结1.事故记录:救援指挥部应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救援人员的行动、伤者的状况、救援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2.事故总结: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总结,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救援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提升救援能力。

以上是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的一般内容,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无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发生,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开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生法的应用与操作
(一)溺水事故的原因与自我保护
1、溺水事故的原因
(1)技术因素
(2)生理病理因素
(3)环境因素
(4)伤害因素(5)缺乏知识因素
(6)心理因素
(7)组织管理因素
(1)技术因素: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至体力不支,或受人冲撞,跳水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水。

(2)生理、病理因素: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以及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水;
(3)环境因素: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水
(4)伤害因素: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水、浅水区跳水等)导致溺水。

(5)缺乏知识因素:比如:处理抽筋、呛水、救护等知识
6)心理原因: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
(7)组织管理因素: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生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
(二)救生员对水面现场的观察方法
“观察”俗称“看水”,即观察水面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生工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方法如下:
1.救生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负责
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水域。

必须定人、
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
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方法上(在扫视水域时)必须掌握“池面与池底、池面与岸边、点与面”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须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无溺水者。

4.在扫视池边水域时,既要看清池边水域有无溺水苗子,又要观察池岸上有无无人看管的幼儿和脸色苍白、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5.发现技术勉强的溺水苗子时,需重点跟踪观察,但又不能呆视一点,在视野上兼顾,以防顾此失彼。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即将游泳池用直线大致平均地划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如图6-14)。

“弧形切割法”
7.救生员对事故现场的判断方法(以游泳池为例)
(1)开场时的意外事故:由于游泳者怀着急于下水为快的心情,开场铃一响就争先恐后,一拥而进,多数人进后乱蹦乱跳,容易造成互相挤倒、压倒,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深浅交界处的意外事故:深浅交界处,一些似会不会者一般集中在这里,是救生中的“危险段”。

(3)深水区游泳池拐角处的意外事故:这一地区汇集的多数是能游一点的游泳者,他们经常在游泳池对角线中尝试自己的游泳能力,由于基本上属于不会游的,一遇他人干扰,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跳水中的意外事故:在不具备跳水功能的游泳池中,游泳者用跑跳、反跳及翻腾动作自身触池壁撞伤、昏迷等意外事故。

(5)游泳违纪中的意外事故:如池内打闹、潜水、泼水、不按规定方向游、酗酒等意外事故。

(6)游泳中惊惶而失去平衡、动作紊乱、乱抓乱摸、“没顶”后久沉不起、潜泳后俯在水底或在水中静止不动者,均可判可意外事故的警号。

(三)赴救
1.接近溺者:接近溺者分间接接近法和直接接近法。

(1)间接接近法(又称间接赴救法)。

间接赴救法是指救生员利用救生
器材,对较清醒的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游泳场所一般
都应备有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块、轮、绳子及输
氧设备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救生器材和使用方法。

①救生圈:
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一条绳子,当发现溺者时,可
将救生圈掷给溺者。

如在江河里,就向溺者的上游掷去。

溺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至岸边。

②竹竿:溺者离岸、船较近时,可用竹竿伸给溺者,
将其拖至岸或船边。

③绳子:在绳索的一头系一漂浮物,然后将盘起来的绳子掷在溺者的前方,使溺者握住绳子上岸。

④木板(包括一切可浮物):在没有其他救生器材的情况下,木板也可作为救生器材。

(2)直接接近法(又称直接赴救法)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直接救生技术大致可分为入不前的观察、入水、游近溺者、水中解脱、拖带、上岸、岸上急救等过程。

·①水前的观察:当发现溺者,立刻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者与自己的距离方位,在江河湖海中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救护者要遵循入水后尽快游近溺者进行施救的原则,迅速选择入水地点。

②入水:指救护者在发现溺水情况后,由岸(船)边跳水中准备赴救的过程。

入水要迅速,注意目标。

入水方法主要分:
a.鱼跃式(头先入)
b.八一式(跨步)
③游近溺者:救指护者在入水后迅速靠拢和控制溺者做好拖带准备的过程。

一般采用速度较快的抬头爬泳,亦可采用头不入水的蛙泳,以便观察溺者。

离溺者2-3米处时,潜入水中将他转至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带。

2.水中解脱法:(1)虎口反抓解脱法:(2)托肘解脱法:
(3)推扭解脱(1)
(4)扳指解脱法(2)
(5)外撑解脱法(3)
3.拖带法:拖带法是指救生员采用侧泳或反蛙泳进行水上运送溺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1)侧泳拖带法:
(2)反蛙泳拖带法:
4.上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