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合集下载

溺水急救措施有那些

溺水急救措施有那些

溺水急救措施有那些溺水是指人体不慎掉入水中无法自主呼吸。

面对溺水事故,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挽救生命。

下面是关于溺水急救措施的详细介绍。

2.拉救:如果目击到有人溺水且距离较近,可以使用绳子、树枝等长物伸给溺水者,以帮助其抓住并拉到安全地带。

在进行拉救时,施救者要尽可能保持稳定,避免自己也被卷入溺水。

3.游泳救援:如果你具备游泳能力和救援经验,可以采取游泳救援的方法。

先选择非危险性的游泳姿势,尽量迅速靠近溺水者。

接近溺水者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溺水者抓住你的身体,导致双方均无法自救。

尽量使用浮板、救生圈等救援工具,以增加救援的稳定性。

4.使用救生设备:如果在现场有救生圈或救生索,可将其扔给溺水者,让其抓住。

使用救生设备是施救者不需要接近溺水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为溺水者提供稳定的浮力,降低其溺水风险。

5.将溺水者拖至安全地带:一旦将溺水者救起,应尽快将其拖至安全地带。

在拖拽过程中,可以利用背部正面抱住溺水者的手腕,或者背负溺水者的方式,以维持自己的平衡和溺水者的稳定。

6.开展心肺复苏术:如果溺水者在拯救后失去呼吸或心跳,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如果没有则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下缘的中心,每分钟大约进行100-120次的按压,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同时,也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7.寻求医疗帮助:即使在施救后,患者恢复了呼吸和心跳,也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溺水后可能会引发副伤害,如肺部感染、低体温等。

及时就医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和预防后续并发症。

8.安抚与关注:溺水者在经历紧急救援后,可能会出现恐慌、害怕和焦虑等情绪。

施救者需要安抚和关注溺水者,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有助于加速康复。

总之,溺水急救措施十分重要,需要在面对溺水事故时迅速而冷静地行动。

同时,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施救者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并随时向专业医疗人员寻求帮助。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大全(附图详解)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大全(附图详解)

⽔上救援及救⽣⽅法⼤全(附图详解)⽔上救援及救⽣⽅法⽔上救⽣:是指⼈们在⽔上活动时发⽣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项重要措施⽔上救⽣⼯作是⼀项“拯溺救难”的⾼尚⼯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游泳事故发⽣,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意义,⽽且对开展“全民健⾝”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法的应⽤与操作(⼀)溺⽔事故的原因与⾃我保护1、溺⽔事故的原因(1)技术因素(2)⽣理病理因素(3)环境因素(4)伤害因素(5)缺乏知识因素(6)⼼理因素(7)组织管理因素(1)技术因素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体⼒不⽀,或受⼈冲撞,跳⽔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2)⽣理、病理因素指体⼒不⽀,饱⾷、饥饿,酒后以及⼼脏病、⾼⾎压、低⾎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3)环境因素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4)伤害因素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浅⽔区跳⽔等)导致溺⽔。

(5)缺乏知识因素⽐如:处理抽筋、呛⽔、救护等知识6)⼼理原因指怕⽔,⼼情紧,⼀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7)组织管理因素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救⽣员对⽔⾯现场的观察⽅法“观察”俗称“看⽔”,即观察⽔⾯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环。

其⽅法如下:1.救⽣⼈员必须思想⾼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域。

必须定⼈、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法上(在扫视⽔域时)必须掌握“池⾯与池底、池⾯与岸边、点与⾯”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上有可能溺⽔的游泳者,⼜必须看清⽔⾯下和池底有⽆溺⽔者。

4.在扫视池边⽔域时,既要看清池边⽔域有⽆溺⽔苗⼦,⼜要观察池岸上有⽆⽆⼈看管的幼⼉和脸⾊苍⽩、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水上运动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水上运动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水上运动中的紧急救援措施紧急救援是水上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水上运动活动中,意外事件很难完全避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掌握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上运动紧急救援措施,并详细阐述每种措施的实施步骤。

一、深水救援深水救援是指在水面以上深度超过头顶的水域进行的救援行动。

这种救援措施适用于游泳、跳水和潜水等水上运动项目。

在进行深水救援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迅速反应:一旦发现有人遇险,应立即做出反应。

不要犹豫,因为每一秒都可能对受困者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2. 寻找适当的救援设备:在进行深水救援之前,确保自己拥有适当的救援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或救生艇等。

这些设备将帮助你在救援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全保障。

3. 使用救援设备:迅速接近受困者并向其提供救援设备。

救生圈是常见的救援设备之一,它能帮助受困者保持浮力。

将救生圈扔向受困者,并指导他们穿戴或抓住圈子。

4. 保持冷静并寻求外部帮助:在救援受困者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是非常重要的。

尽快寻求外部帮助或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救援。

二、浅水救援浅水救援是指在水面以下深度不超过头顶的水域进行的救援行动。

这适用于浅水游泳和沙滩运动等水上活动。

以下是浅水救援的基本步骤:1. 快速响应:发现有人遇险后,立即做出反应。

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并寻求其他人员的支援。

2. 谨慎接近:小心接近受困者,并尽可能避免自身陷入危险。

走到离受困者近但仍然安全的位置时,停下来进行下一步行动。

3. 伸出救援设备:使用救生圈或扑克牌等合适的救援设备,将其伸向受困者。

教会受困者在抓住设备后如何保持浮动。

4. 移出水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受困者从危险水域移出。

可采用坐船或步行等方法,让受困者远离危险区域。

三、船上紧急救援船上紧急救援是在船上进行的救援行动,适用于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

在执行船上紧急救援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寻求外部帮助:发生紧急情况时,尽可能与附近的船只或海岸进行联系,告知他们你的位置和状况,以获得更多的支援。

溺水正确急救措施

溺水正确急救措施

溺水正确急救措施溺水是指人体在水中无法正常呼吸,导致窒息或窒息的状态。

当我们遇到溺水事故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溺水正确急救措施的详细描述:1. 快速判断:如果你目睹有人溺水,首先要快速判断情况。

如果溺水者仍然在水中,不要贸然下水救援,而应立即呼叫紧急救援电话,如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

2. 寻找救生设备:如果有救生设备可用,例如救生圈、救生索或浮球,立即将其投入水中,以便溺水者能够抓住并浮起水面。

如果没有救生设备,可以寻找任何可用的浮动物体,如浮木或浮球。

3. 拉扯溺水者:如果溺水者仍然在水中,你可以使用救生设备或其他浮动物体,将其拉扯到离水边较近的地方。

避免直接接触溺水者,以防止被其抓住并拖入水中。

4. 判断呼吸和心跳:一旦将溺水者拉到安全地点,立即检查其呼吸和心跳。

如果溺水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CPR)。

5.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你了解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方法,立即开始进行。

首先,将溺水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确定他们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如果呼吸道被堵塞,应该清除阻塞物。

接下来,按照正确的CPR步骤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6.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即使溺水者恢复了呼吸和心跳,也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溺水者可能会有其他内部伤害或并发症,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才能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康复。

7. 预防溺水事故:除了了解正确的急救措施外,预防溺水事故同样重要。

遵守游泳池和海滩的安全规则,不要单独游泳或进入未经监管的水域。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应该学习游泳或穿着救生衣进行水上活动。

此外,家庭中应该安装防护栏和安全门,以防止幼儿意外坠入水中。

总结:溺水是一种危险的情况,但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快速判断、寻找救生设备、拉扯溺水者、判断呼吸和心跳、进行心肺复苏、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及预防溺水事故是正确应对溺水的重要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水上安全救生课件

水上安全救生课件
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由于水吸入肺内(湿淹溺90%)或喉挛(干淹溺10%)所至窒息。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下降,可使心脏骤停。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及钠增高,肺水肿。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部进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氧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此外还有化学物引起的中毒作用。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己眷恋了。
谢谢大家
保温
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单独下水,须有人照顾或结伴而游。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如遇水流,勿逆游,应顺流斜向游往岸边。体力不佳时,不要逞强下水。见人溺水,须大声呼救。不熟悉救生技术者,不要贸然下水救援。
戏水安全守则
乘船遇险时要保持镇静,不可盲目乱跑。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迅速穿好救生衣。弃船信号:九短一长,重复连放一分钟。撤离顺序:妇女儿童→老弱病残→普通乘客→船员→船长撤离方法优先顺序:上救生艇→利用救生绳索下水→跳水离开利用救生绳索下水时要两手交替下移,不可直接下滑。
利用衣裤漂浮
吹气法 打水充气法
2.长裤利用法打水充气法:漂浮姿势,用拉裤脚或双腿摆动法,将裤子脱下,二只裤管末端绑在一起,一手将裤腰提出水面,另一手向裤管内拍打水花,将空气充满裤管做成气囊,帮助漂浮。前扑法:入水前将长裤脱下,将二只裤管末端绑在一起,套在颈部,入水时上臂靠紧身体,双手将裤腰撑开再跳入水中,裤管会充气,形成救生气囊。

水上救援

水上救援

水上救生技巧水上救护主要包括自我救护、间接救护和直接救护三种救护形式。

应提倡游泳者自我救护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救护意识的增强。

(一)自我救护自我救护是指水中遇到意外险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1.抽筋在水中自我解救抽筋部位的方法,主要是拉长抽筋的肌肉,使收缩的肌肉松弛并伸展。

常发生的部位有大腿、小腿、手指、脚趾、腹肌抽筋,自救通常采用如下方法:(1)大腿小腿或脚趾抽筋保持镇静,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同时用力拉向身体,并用同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2)手指抽筋将手握拳,随后用力张开,反复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3)胃部抽筋先吸口气,仰浮水中,迅速弯曲两大腿,向胸部靠近,双手抱膝,随即向前伸直,要保持身体平衡,动作要自然。

2.被长藤植物缠住可采取仰卧姿势进行解脱,再从原路游出。

3.被旋涡吸住可平卧水面,从旋涡外沿全速游出。

4.头晕游泳时产生头晕的原因有初学游泳者,下水后心跳加快,头晕眼花,耳道进水,血液重新分配和空腹游泳。

出现头晕现象后要镇静,要坚持锻炼,逐渐熟悉水性,下水前应适当补充能量,这样就可以克服头晕现象。

5.呛水呛水是水从鼻孔或口腔吸人呼吸道,很危险,呛水时,应保持镇定,在水中多练呼吸动作。

6.耳中进水在水中可用吸引法。

将头偏向有水一侧,用手掌紧压有水的耳朵,闭气,快速提起手掌,反复几次即可3也可在岸上将头偏向有水一侧,手扯耳朵,原地单足连跳几次即可。

(二)间接救护间接救护是救护者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行救护的一种技术。

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竹竿、木板、轮胎、泡沫块、绳子等。

1.救生圈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绳子,当发现溺水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水者,溺水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到岸边。

4.头晕游泳时产生头晕的原因有初学游泳者,下水后心跳加快,头晕眼花,耳道进水,血液重新分配和空腹游泳。

出现头晕现象后要镇静,要坚持锻炼,逐渐熟悉水性,下水前应适当补充能量,这样就可以克服头晕现象。

水上救生技巧

水上救生技巧
救人法
(一)溺水救援时,应优先考虑救援器材。 (二)岸上救援优先,其次入水救援。 (三)团体救援优先于个人救援。 (四)发现溺者时应保持冷静,距离溺者最近之处下水
救援。
救人法
(五)接近溺者前1公尺~1.5公尺处,做紧急停游动 作。主动抓溺者,切勿为溺者所抓。
(六)救援过程中,应使溺者口、鼻露出水面,并适 时安慰溺者。
游至溺者前约2至3公尺 处, 潜入水中接近溺者
救人法 (二)接近法
4.水底接近法 溺者沉入水底时,救援者采此方式
游至溺者附近,潜入水中至溺者上方,直接拖曳并将其侧 身拉起,直至水面处,再用带人法带回
救人法
(三)防卫法
溺者与救援者距离很近,且即将抱住
1.单足压离法
救援者时,采取此法
救援者举起单脚,足底置于溺者肩膀或胸部,伸直膝 关节将其推开
(七)以最快的速度将溺者拖至岸边。
肆、问题与讨论
一、试举出三种水中救人的方法。 二、一般常使用的岸边水上救助方法
有哪几种?其使用时机为何?
救人法
(四)解脱法
2.正面绕颈解脱法
将溺者180度转身, 溺者脸部露出水面


施救者左手向上推升, 而右手将溺者肩膀拉住
用托颚的方式将溺者拖带回岸上
救人法 (四)解脱法
3.背面绕颈解脱法
施救者先吸一口气, 收颚,拨水下沉
施救者抓住溺者缠颈下方
手腕关节托住 溺者腕关节
施救者将溺者肘关节托高,并 将腕关节下拉
以基本仰泳带回溺者
救人法 (五)带人法
3.抱胸带人法
救援者先以单手托颚方式,将溺者托至水平面,再以另 一只手沿溺者一侧肩部,经过胸部伸至另一侧之腋下
以侧泳带回溺者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一、间接赴救二、直接赴救三、急救方法间接赴救也叫池岸赴救,是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有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绳子等),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

1、救生圈救生圈是常用的救生器材之一。

为了救助距离池岸较远的溺水者,救生圈上可系一条绳子。

事先应整理好绳子,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时,应用手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

溺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将其拖至池边救起。

(如在自然水域,应注意观察风向和水流的流向,将救生圈抛到溺水者的上游。

) 2、其他救生物在情况紧急,没有上述救生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情况利用一些其他物品如:长棍、绳子、球等等,但应以抓紧时间不伤害溺水者为前提。

直接赴救也叫水中赴救,是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采用的赴救技术。

水中赴救的技术比较复杂,对施救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利用救生器材实施间接赴救,以保护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直接赴救可分为:入水前观察、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等过程。

入水前观察如果发现溺水者时,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水者与自己的距离。

在自然水域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本着尽快接近溺水者的原则,迅速选择好入水地点。

(非常重要)入水如果在自己熟悉的游泳池或水域、确定下水地点水较深时,可以采用头先入水的动作,这种入水动作速度比较快。

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为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应采用脚入水的方式,如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等等入水方式。

接近施救者入水后应尽快接近靠拢溺水者,并做好控制和拖带溺水者的准备。

游进溺水者时一般采用抬头爬泳技术或抬头蛙泳技术,以便观察溺水者情况。

在接近时,施救者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从溺水者的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安全*。

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背面接近。

施救者在溺水者后面 1 米处停住,一手托腋下,使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另一手夹胸做好拖带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无患”的精神。

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发生,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开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生法的应用与操作
(一)溺水事故的原因与自我保护
1、溺水事故的原因
技术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环境因素、伤害因素、缺乏知识因素、心理因素、组织管理因素
(1)技术因素
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至体力不支,或受人冲撞,跳水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水。

(2)生理、病理因素
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以及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水。

(3)环境因素
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水。

(4)伤害因素
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水、浅水区跳水等)导致溺水。

(5)缺乏知识因素
比如:处理抽筋、呛水、救护等知识。

6)心理原因
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

(7)组织管理因素
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生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

(二)救生员对水面现场的观察方法
“观察”俗称“看水”,即观察水面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生工
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方法如下:
1、救生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水域。

必须定人、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方法上(在扫视水域时)必须掌握“池面与池底、池面与岸边、点与面”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须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无溺水者。

4、在扫视池边水域时,既要看清池边水域有无溺水苗子,又要观察池岸上有无无人看管的幼儿和脸色苍白、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5、发现技术勉强的溺水苗子时,需重点跟踪观察,但又不能呆视一点,在视野上兼顾,以防顾此失彼。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弧形切割法”。

7、救生员对事故现场的判断方法(以游泳池为例)
(1)开场时的意外事故:由于游泳者怀着急于下水为快的心情,开场铃一响就争先恐后,一拥而进,多数人进后乱蹦乱跳,容易造成互相挤倒、压倒,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深浅交界处的意外事故:深浅交界处,一些似会不会者一般集中在这里,是救生中的“危险段”。

(3)深水区游泳池拐角处的意外事故:这一地区汇集的多数是能游一点的游泳者,他们经常在游泳池对角线中尝试自己的游泳能力,由于基本上属于不会游的,一遇他人
干扰,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跳水中的意外事故:在不具备跳水功能的游泳池中,游泳者用跑跳、反跳及翻腾动作自身触池壁撞伤、昏迷等意外事故。

(5)游泳违纪中的意外事故:如池内打闹、潜水、泼水、不按规定方向游、酗酒等意外事故。

(6)游泳中惊惶而失去平衡、动作紊乱、乱抓乱摸、“没顶”后久沉不起、潜泳后俯在水底或在水中静止不动者,均可判可意外事故的警号。

(三)赴救
1、接近溺者:接近溺者分间接接近法和直接接近法。

(1)间接接近法(又称间接赴救法)。

间接赴救法是指救生员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游泳场所一般都应备有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块、轮、绳子及输氧设备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救生器材和使用方法。

①救生圈:
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一条绳子,当发现溺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者。

如在江河里,
就向溺者的上游掷去。

溺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至岸边。

②竹竿:溺者离岸、船较近时,可用竹竿伸给溺者,将其拖
至岸或船边。

③绳子:在绳索的一头系一漂浮物,然后将盘起来的绳子掷
在溺者的前方,使溺者握住绳子上岸。

④木板(包括一切可浮物):在没有其他救生器材的情况下,
木板也可作为救生器材。

(2)直接接近法(又称直接赴救法)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
的一种技术。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
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直接救生技术大致可分为入水前
的观察、入水、游近溺者、水中解脱、拖带、上岸、岸上急
救等过程。

①入水前的观察:当发现溺者,立刻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
者与自己的距离方位,在江河湖海中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
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救护者要遵循入水后尽快游近溺
者进行施救的原则,迅速选择入水地点。

②入水:指救护者在发现溺水情况后,由岸(船)边跳水中准备赴救的过程。

入水要迅速,注意目标。

入水方法主要分: a、鱼跃式(头先入), b、八一式(跨步)。

③游近溺者:
指救护者在入水后迅速靠拢和控制溺者做好拖带准备的过程。

一般采用速度较快的抬头爬泳,亦可采用头不入水的蛙泳,以便观察溺者。

离溺者2-3米处时,潜入水中将他转至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带。

2、水中解脱法:
(1)虎口反抓解脱法;
(2)托肘解脱法;
(3)推扭解脱(1);
(4)扳指解脱法(2);
(5)外撑解脱法(3);
3、拖带法:拖带法是指救生员采用侧泳或反蛙泳进行水上运送溺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1)侧泳拖带法;
(2)反蛙泳拖带法。

4、上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