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外科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胃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胃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腹腔灌 洗细胞 学检查
• 腹腔转移及复发是胃癌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原因就是 腹腔内存在游离癌细胞。
• 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金标 准”,已成为预测“潜在性腹腔转移”的重要手段,不仅 有助于诊断病情和判断预后,还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胃癌的分期
• 胃癌的分期反映疾病的状态,与疾病的预后(结果)关系密切。根据 胃癌分期,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令患者最大获益。
– 根治性手术以治愈为目的; – 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胃癌微创手术是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打破了手术必须剖腹的传统外科观念,它以最小切口创伤 完成原需大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主要有内镜下治疗和腹腔镜手术,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胃癌患者。
– 胃的入口为贲门,上接食管,出口为幽门,下连 十二指肠;
– 胃壁有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层。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 膜上皮细胞,可发生在胃的各 个部位,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 和广度。
胃与胃癌
胃底部 胃体部
幽门管 幽门窦
幽门部
胃癌流行病学
发病率 死亡率
• 在中国,胃癌发病率高居各种恶 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 癌;死亡率位列第3位,仅次于肺 癌和肝癌1
胃癌流行病学
胃癌流行病学-2015年
13%
28%

33%


26%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癌构成
10.70 11.90 %
%
0.20%
Ⅰ Ⅱ Ⅲ Ⅳ
77.20
韩国胃癌构成比例 %
胃癌的临床表现
• 早期胃癌常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仅感到上腹饱胀、嗳气、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变革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变革

强有 力 的证 据 使 得 西 方 国家 学 者认 为 , 须 再行 前瞻 无
性随机对 比研 究来证明 D 2手术优于 D 手术 【。其二 1 8 】
是因为欧洲、 国 D / 3 巴结切除术的病死率和并发 美 2D 淋 症发生率远远高于 日本 【。实际上, I l 影响 D / 3 2 淋巴结 D 切除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是外科医生 的手术经验[。 e 等【】 9 L e l通过研究全 胃 D 切除术的学习 1 o 2 曲线发现,胃癌外科医生历经 2- 5 3 3 例全 胃 D 切除术, 2 或在大的胃癌 中心学习 8 个月之后 , 可使手术病死率和 并发症发生率降至可以接受的范围。 在吴秋文等 的试验结果公布之前 , 欧洲方面已经认 识到扩大淋 巴结切 除的价值 ,以及 自身手术的不足 。 2 0 年 的欧洲 胃癌会议讨论提 出,要在欧洲加强胃癌 05 外科 医生 的培训 , 以推广 D 2淋 巴结切 除术, 其最终 目 的是提高胃癌手术治疗效果 , 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 发生率 。 加强 胃癌外科 医生 的培训, 由有经验的外科医 生完成 D / 3 2D 手术 是安全 的,其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 发生率可 以降低到接受 的程度… l 】 。 l3 联 合脏器 切除 - 近 端 胃癌 和贲 门癌要求切除食
[  ̄ 25.- . v5. [ %C 42- . ,- . 1 。 9 / 10 - 8 ]s3 % 9 5d 36 7 6 5 I4 -3 】P 0 4 ) 这 6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 18 年 B loh 81 irt 首例 胃癌切除成功至今 ,胃癌 l 外科治疗 已有百余年 的历史 。历经数十年 的反 复探索
无 明确界定 。近年 ,Mait 和 Al ado 等研 究显 rt ee e n ru x 示, 近端 胃癌 和贲 门癌 切除食管下段 >6 m 方能保证 / c 食管下端切缘 阴性 。 过去, 胃癌根治术联合左半胰切除的 目的, 是为了 切除脾 动脉周 围淋 巴结( o1)但胰瘘和膈下脓肿等 N . , 1 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9 5年 , 19 日本 胃癌研 究协会 (a J.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现状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现状

胃癌是 消化 道 常见 恶性 肿 瘤 之一 。 近年 来 , 我
性 , 求 切 除 淋 巴结 总 数 至 少 要 大 于 1 枚。 要 5 E wrlJ d a 2等用 多 变量 分 析 提 示 , d 只有 胃癌 T分期 , N分期及 淋 巴结 切 除的程度 3项 指标 才是 胃癌 术后 存 活 的独立 预告 因素 。 1 13 前 哨淋 巴结 ( N 活 检研究 .. S) 为 了使 胃癌淋 巴结 清除范 围更加 科学 、 理 , 合 当前对 胃癌 的 S 的 N 研究 比较活 跃 。S N被 定义 为来 自原 发 病灶 的第 一
112 胃周淋 巴结与分期 ..
第 五版 UC / J C胃 IC A C
癌 分期 系统与 日本分期 相 比, T分期 大致 一 样 , 区 但 域 淋 巴结 分 期 是 按 照 淋 巴结 阳 性 转 移 数 目划 分 , N : 0 没有 区 域淋 巴结 转 移 ; 1 1枚 ~ N: 6枚 区域 淋 巴
解。 1 1 胃周 淋 巴结的研究 .
位引流淋巴结,它代表转移或微转移 的第一现场。 ,
研究 对象主 要是 T 1和 T 2期 胃癌 , 究 方 法 有染 料 研 法、 同位素导 向法 或 二 者兼 施 。 由于 胃癌淋 巴结 引 流 的复杂性 , 在 所 谓 “ 跃 转 移 ”的可 能 , 而 对 存 跳 故 S N的实用性 尚需 更多积 累 。S N活 检在早 期 胃癌 中 的运用 价值 可能更 大些 l I j _。
维普资讯
20 2

志 等 ,进 展 期 胃癌 外 科 治 疗 现状
・综述与讲座 ・
进 展 期 胃癌 外 科治 疗 现 状
丁 志, 赵 平 综述 , 饶建章 , 唐令超 审校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

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主要分为三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

1.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和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例如,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强调了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放疗等治疗手段中的应用。

2.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靶向治疗的更新。

例如,一线靶向治疗中新增了靶向Claudin18.2的药物“唑贝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二线治疗中,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成为首选方案。

三线治疗中,ADC药物如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

3.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免疫治疗的更新。

例如,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PD-L1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请注意,这些信息是基于2023年的数据,可能与2024年的更新有所不同。

建议您关注CSCO的官方发布,以获取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

在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更新。

这一部分对于临床实践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涉及到手术技术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更新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方面,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更新。

对于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指南对手术规范进行了注释修改。

特别是,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指南指出在D2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这一更新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中对于这类胃癌患者的手术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更新的背景和依据这一更新的背后,是对现有临床研究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于胃癌的手术治疗,特别是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方式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6例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体会

86例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体会

伤 应 掌 握 其 非 手 术 和 手 术 治 疗 适 应 证 , 过 检 查 一 时 不 能 确 通
定 有 无 内脏 破 裂 伤 者 ; 断 已 明 确 的 轻 度 单 纯 实 质 性 脏 器 损 诊
伤 , 命体征稳定或有轻度变化 , 属非手术 治疗适 应证_ 。 生 均 2 ] 但 对 于 此 类 患 者 应 严 密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时 定 时 复 查 血 常 同 规 , 进 行 床 边 B超 检 查 , 并 以便 能 尽早 作 出结 论 性 诊 断 , 时 及
8 例 进 展 期 胃癌 行 手 术 治 疗 , 后 病 人 恢 复 好 , 报告 如 下 。 6 术 现
科 杂 志 ,1 8 ,9 8 : 2 . 9 9 ()42
( 编辑 : 群 飞 ) 崔
8 6例 进 展期 胃癌 外 科 治疗 体会
黄 海魂
( 西 全 州 县人 民 医 院 普 外 科 , 西 全 州 5 1 0 ) 广 广 4 5 0
【 键 词 】 进 展 期 胃癌 ; 关 胃癌 根 治 术 ; 疗 化
抓 住 手 术 时 机 。 本组 有 1 6例 患 者 行 非 手 术 治 疗 , 4例 非 手 1 术 治 愈 , 中 转 手 术 。手 术 是 治 疗 腹 部 闭 合 损 伤 的 主 要 手 2例
肿 、 粘 连 、 瘘 等 , 中应 注 意 腹 腔 清 理 , 底 清 除 腹 腔 内 肠 肠 术 彻
胃癌 是 最 常 见 的 消 化 道 恶 性 肿 瘤 , 基 层 医 院 多 见 , 在 但 进 行 外 科 治 疗 不 多 。我 科 1 9 9 8年 1月 至 2 0 0 3年 1 2月 共 有
上 淋 巴结 肿 大 , 7 余 9例 肿 大 淋 巴 结 在 第 二 站 以 内 。 肿 块 呈 溃疡 型 5 3例 , 窄 型 2 缩 1例 , 漫 型 2例 。 部 位 : 弥 胃窦 6 3例 , 胃体 1 例 , 9 胃底 贲 门 2例 , 胃弥 漫 2例 。组 织 学 类 型 : 头 全 乳 状腺癌 1 例 , 状腺癌 2 6 管 8例 , 分 化 腺 癌 1 低 8例 , 印戒 细胞 癌 1 例 , 液 腺 癌 8例 , 癌 1 , 分 化 癌 4例 。6 1 黏 鳞 例 未 7例有 淋 巴

胃癌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胃癌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结 转 移 可 能 性 与肿 瘤 因素 相关 ,并 随肿 瘤 体 积 增 大 、 犯 黏 膜下 层 、 瘤 分化 不 良和 淋 巴管及 血 管 侵 肿
浸 润 而增 加 [ 因 此 提 高 术前 诊 断 准确 率 , 助 于 , 有 评 估 淋 巴结 转 移 的风 险 ,从 而 指 导 手 术方 式 的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2 1 年 1 0 2 0月第 6 卷第 5 C i Ac e ug(l tn di ) O t e 02 o 6 o5 期 h r G nSr Ee r iE io , c br 1,Vl ,N . n h co c tn o 2

综 述

胃癌 微创外科治疗 进展
t eta i o e t n i p n o ea in,a d e o v d t a i t fs r ia r c d r sa d a p o c . h r d t n t ame tw t o e p rt i r h o n v l e av rey o u g c lp o e u e n p r a h o W i it c d a tg s o s r u n o t p r t e p i t d si ta v n a e fl s t ma a d p so e a i an, q ik rr c v r s r ia n mal h n e a v u c e e o ey, u gc lmii l y
【 关键词】 胃肿瘤 ; 微创治疗
Deeo me t f nmal v s etet n rg s i c ne YNGMi—ag Fj nPoic l vlp n i l i ai ame t o at c a cr I ngn . ui rv i o mi yn v r f r a na

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演变的概况

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演变的概况

治 手 术 的原 则 , 整块 切 除原 发 病 灶 , 切 线 断 端 即 两 必须 经 病 理组 织学 检 查无 癌 细 胞 残 留 , 胃远 端或 行
近端次 全切 除或 全 胃切除 ; 除 胃周 转移之 淋 巴结 . 清
[ 作者简介】 忠清 (9 8 0 一)男 , 潘 15 — 5 , 山东青州人 , 副主任医师 , 研究方 向: 普通外科肿瘤 。
扩 大手术并 进行 胃周 区域转 移 淋 巴结清 除 ,以提 高
等方面 , 国内 学 者 基 本取 得 了共 识 , 定 了 胃癌 根 制
术后 5年生存率 。 16 9 2年 日本 癌研 会 编写 了 《 科 ・ 理 胃癌处 外 病 理规 约》 ,肯 定 了 胃癌 整块 切 除并 彻 底 清 除 胃周 转
疗 专 业 委 员会 ,开拓 了我 国 胃癌 外 科 治 疗 的新 局 准 的 胃癌根
癌 的 临 床 、 理 、 因 以及 生 物 学 行 为 的 研 究 不 断 病 病 深入 . 胃癌 外 科 治 疗 从 胃 的切 除 范 围 、 巴结 的 清 淋 除 、 合 脏 器 切 除 、 化道 重建 和 手术 方式 的选 择 联 消 几 经 演 变 , 目前 为 止 已更 加 合 理 化 , 后 5年 生 到 术
在 胃癌 术式 选 择 及 胃周 区 域 淋 巴结 清 除 范 围
胃癌 。14 ] 9 8年顾 恺时 、 善芳 口 国 内率 先开 展 了 吴 在 全 胃切 除治疗 胃癌 ,虽然 术后 5年 生存 率并 无 明显 提高 , 且术 后 并 发症 多 、 伤大 , 开 创 了我 国全 胃 创 却 切 除治疗 胃癌 的先例 。 傅培 彬等 H 0 ] 相继 开展 了 胃癌 贝


沿

腹腔镜胃癌手术进展及展望

腹腔镜胃癌手术进展及展望

腹腔镜胃癌手术进展及展望发布时间:2021-06-16T12:28:23.9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覃喜[导读]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覃喜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实际的医院建设体系当中。

根据调查显示腹腔镜胃癌手术在全国各个省市的三级医院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患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1994年首例腹腔镜手术根治胃癌的报道播出以后,这种新型医疗技术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认可。

和传统的开放型腹腔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这种新型医疗技术手段,将在未来应用到更多的医疗领域当中。

在1901年以前,人们患有腹腔疾病的时候只能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所患何种疾病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

当确诊为胃癌时只能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开腹手术会在患者腹部开20cm左右的刀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横切或者是竖切。

手术过程中需要摘除胃部的肿瘤还有周围的淋巴结,再将胃的剩余部分与食道或者是空肠缝合,形成新的消化系统。

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手动缝合,避免不了手与腹腔内部脏器的接触,也不利于病人后期的恢复。

但这个时候人类医疗技术手段落后,只能通过大型刀口才能看到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而进行准确的摘除达到根治的效果。

直到年轻的俄国妇科医生通过阴道将窥阴镜插入腹腔,才产生了第一例盆腔镜,这仅能探查到盆腔的内部情况。

一直到1980年美国的外科医生通过电视腹腔镜进行了外科手术,使手术情况清晰的展现在电子大屏幕上,可以和更多的医学研究者共同看到手术流程,为以后的腹腔镜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医疗基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学科的融合使用,让腹腔镜手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此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医学临床研究都进入到新阶段。

腹腔镜手术最开始的临床应用领域是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治,直到1929年德国肠胃病医学家可莱克博士率先提出,在腹腔诊查中用双套打孔的穿刺技术,并发明了135°的腹腔镜系统,能够更清晰的观察到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外科治疗进展
[ 11-03-09 15:38:00 ] 作者:黄伟红编辑:studa20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治疗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自1891年Billroth施行首例胃癌切除成功,至今已过去100多年。

虽然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但外科治疗胃癌仍是有希望治愈的有效方法。

在我国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过去30年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徘徊在20%~30%。

与西方国家胃癌切除5年生存率的10%~30%[1]基本一致。

而日本5年生存率约为60%,与我国及西方国家相比疗效显著提高得多。

我国临床医疗中心多数已形成以手术为主和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但就具体方案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一、胃癌分期的标准与方法
胃癌的TNM分期,UICC,AJCC,JCC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多年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N所属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不一,按TNM分期,N0为所属淋巴结无转移;N1为1~6个淋巴结转移;N2为7~14个淋巴结转移;N3为1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要求每一例必须检出15个以上淋巴结,这在术前分期中难以做到,也给胃癌手术后检出淋巴结增加了难度[2]。

目前,采用螺旋CT、超声内镜等技术对胃癌术前分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依据。

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这些技术,可在术前对癌肿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有较明确的认识。

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较,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一般可达到80%以上。

对于早期胃癌,一经确诊即可直接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前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对于晚期或无法切除的胃癌,则可避免单纯的手术探查[3]。

二、手术方式
1.胃癌缩小手术
缩小术式包括胃镜下癌灶切除、腹腔镜下癌灶或(和)区域淋巴结切除及开腹缩小手术。

其手术适应证为癌灶<1~3 cm,≤N1,≤T1,≤a/b病例[4]。

其术前要进行超声胃镜检测或(和)术中快速病理明确癌肿浸润深度,明确肿瘤分期,必要时转开腹行D2手术。

以往早期胃癌均行D2根治术,我们认为,只要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没有广泛的远处转移、局部解剖条件尚允许,应尽力进行根治性切除。

目前D2根治术是胃癌外科治疗的基本标准术式[5,6]。

国内也已初步达成共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D2根治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存在明显不足。

行根治术前,应先对病变范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膜种植浸润情况和远隔器官的转移进行正确判断,确定能否进行根治
性切除,然后再严格按照根治术的标准规范实施,合理切除原发病灶和邻近受累组织,彻底清除转移或可疑转移的淋巴结。

但国外有部分学者认为,D2术对胃癌术后生存率并不优于D1术,且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增加[7]。

于是不少学者首先对高龄、体弱、多并存疾病的早期胃癌患者施行了缩小手术。

术后结果也证实,其5年生存率与标准D2根治术后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我国知名胃癌专家陈峻青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对标准根治手术概念、适应证、手术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出现一些混乱,尤其是淋巴结清扫的站、号问题,直接有碍我国胃癌的规范治疗,值得重视[8]。

2.胃癌扩大根治术
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定义是超过标准根治术、行联合脏器切除或淋巴结D2以上或D3清除术。

过去经验已证明,一个脏器受侵,N0~1病例,行扩大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

实际上T4病例、单一脏器或联合脏器受侵,其淋巴结转移在
N2以下或转移数在6~7枚以下,又无远隔转移者,均为扩大切除术的良好适应证[9]。

扩大切除术的确定条件是联合切除,对淋巴结可行一站全部或部分清除术。

关于T4、N3(+)为期的病例(过去的B期)施行系统的D3清除术,以及预防性的D3清除术,均属于临床研究课题。

扩大手术的手术方式包括:①左上腹部内脏全摘除术,全胃切除加胰、脾联合切除加横结肠切除;②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④胰腺联合切除,胃上区(U区)进展期胃癌,为了完全廓清脾门淋巴结(No.10)及沿脾动脉干分布的淋巴结
(No.11p/No.11d),常需要进行胰体尾、脾联合切除;⑤联合脾脏切除,现在认为是全胃切除术的一部分[10]。

三、胃癌手术的发展趋势
1.胃癌手术治疗模式的演变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新辅助化疗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是指肿瘤患者确诊后,在术前行两个疗程的正规化疗,休息一到两周后行手术治疗[11]。

胃癌为化疗中度敏感的肿瘤,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使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提出及应用是对肿瘤外科医生及内科医生观念上的一个挑战。

新辅助治疗的理论依据是: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可能会刺激剩余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周围组织在术后血供改变影响化疗药物浓度及放疗效果;新辅助化疗、放疗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与预后呈正相关;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播散可能性,降低肿瘤细胞活性;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降低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术前通过可测量病灶及术后标本准确判定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学有效率;新辅助治疗可剔除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部分生物学行为差的胃癌,肿瘤进展迅速,辅助治疗期间即可出现局部广泛浸润和远处转移,这类患者即便行手术切除也很快复发;通过术前辅助治疗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如何,来确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继续治疗[12]。

2.胃癌手术技术的创新
保胰、脾+脾动脉切除术的进一步确立[13,14],对胰尾切除,迄今尚未发现有何积极临床意义,无强调单纯切除胰尾之必要。

胃癌手术联合单纯脾切除是争论已久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把保胰、切脾及脾动脉作为全胃切除、D2清除术的常规手术。

但欧美学者认为胃癌根治术应尽量避免联合切脾。

他们认为胃癌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的主要原因是脾切除所致。

其不良影响远超过D2手术带来的效果[15]。

也有一些学者行全胃切除、D2清除术,为了有把握地清除No.10淋巴结,主张联合切脾,尤其癌位于胃大弯侧,脾胃韧带受侵,更是联合切脾之适应证。

总之,涉及胃癌外科治疗的许多临床问题,在我国乃至全球,真正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的报告几乎是凤毛麟角。

我国从事胃癌外科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努力实践循证医学,为胃癌外科治疗提供医学证据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