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稿我国的海洋国土
我国海洋国土教案

我国海洋国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我国海洋国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海洋国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我国海洋国土的资源分布情况与利用方式。
3. 学习我国海洋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海洋国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我国海洋国土的资源分布情况与利用方式。
教学难点:1. 我国海洋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世界和中国地图。
2. PPT演示文稿。
3. 多媒体设备。
4. 海洋国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我国海洋国土的兴趣。
2. 展示一个海洋国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猜想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演示,讲解我国海洋国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世界海洋分区、海洋面积和海岸线长度等。
2. 介绍我国海洋国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渔业、石油天然气、海洋能源等方面的情况。
三、资源利用与保护(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海洋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2. 讲解我国海洋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3. 运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讨论。
四、拓展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我国海洋国土保护和利用的文章或新闻,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提供相关网站和书籍资源,供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我国海洋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我国海洋国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探讨我国海洋国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领海范围和多个海域名称;2.理解海洋国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与保护的关系;3.熟悉海洋国土的主要利用方式和产值;4.知道我国海洋国土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5.认识我国海洋国土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海岸线长2.中国的岛屿众多3.中国的领海范围和多个海域名称4.海洋国土的重要作用5.海洋国土的发展与保护6.海洋国土的主要利用方式和产值7.海洋国土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8.我国海洋国土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国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与保护的关系;2.认识我国海洋国土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2.知道我国海洋国土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四、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海洋国土的重要作用;2.听说结合法:带着学生观察、听取、探究实际讲述海洋国土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3.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海洋国土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介绍中国海洋国土及其作用;2.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海洋国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探究海洋国土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1.小组内自行分配区域,用听、说、绘、写的方式介绍海洋国土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2.课堂展示: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介绍;3.班级讨论:请全班同学讨论海洋国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解决海洋国土面临的主要问题1.列出中国海洋国土存在的主要问题;2.学生自行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讲述;3.整合全班方案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四节:总结1.回顾中国海洋国土及其作用;2.总结海洋国土的重要作用和现实问题;六、教学评价1.完成小组活动;2.参加班级讨论;3.完成小组展示;4.总结学习内容。
七、拓展延伸1.前往中国海洋资源网站或“我爱海洋”公益组织网站了解更多关于海洋国土的相关知识;2.观看《蓝色星球》等纪录片,感受海洋世界的美妙和神秘。
海洋国土教学设计

海洋国土教学设计海洋国土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提高他们对于海洋国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海洋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设计,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熟悉我国的海洋国土状况,掌握一些基础的海洋保护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喜爱与关心,树立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海洋国土的概念及特征。
2. 我国的海洋国土概况。
3. 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4. 海洋国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一些令人惊叹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与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师介绍海洋国土的概念及特征,以及海洋国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海洋国土的主题(如海洋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并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
每个小组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一份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表达他们的发现和建议。
4. 分享与讨论:组织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对海洋保护的思考,引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成功的海洋国土保护案例,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海洋保护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和研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学生的互动与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在小组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积极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对于海洋国土和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既可以通过听讲的方式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和我国的海洋国土状况,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和研究,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海洋与环境保护的关心和责任感。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新版)

《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说教材《海洋资源》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和保护“蓝色国土”等内容。
本节重点:我国海底资源的储量及海洋生物的利用。
本节难点:理解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本节内容比较庞杂,涉及范围广: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插图少、形式单调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在教学时,选用图片、视频、分布图等资源加以弥补教材单调的不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学情:1.我们学习过的知识中,一般只有领土意识,而没有领海概念。
我们的学生往往只知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却选择性忘却我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海。
学习本节知识,对引导学生理解和保护“蓝色国土”有重要意义。
2.我们地处山区,海洋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领域,了解海洋资源知识,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分析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的原因;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理解和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说教法和学法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及分析能力。
3.通过知识的扩展,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就“未来的海洋空间利用”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展示中国地图和中国近海分布图,播放《辽阔的海域》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四个近海的分布及景观,以达到复习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
(一)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海洋资源的求知欲。
地理说课稿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课标解读:1、在中国地理的疆域部分,课标的要求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这一标准在“疆域”一节中基本都得到了落实,所以本节“我国的海洋国土”是对这一课标中“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强化与细化。
2、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便是既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从而获得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了解我们的海洋国土,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海洋的面积,接着引出随着世界人口激增、陆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移向海洋。
海洋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自然的介绍了中国的“蓝色财富”——海洋资源。
正是海洋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唤醒沿海各国的海洋意识。
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所以教材设计活动,我国在南海设立海南省地级三沙市,探讨说出三沙市的设立对我国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陆地领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对于海洋国土,仅限于平时从生活中得到的有限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及其开发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和数据,认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中国的海洋地理”教案

“中国的海洋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中国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资源的开发情况,同时能够了解我国海洋环境所面临的危害及其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及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学习了解,激发学生“保卫蓝色国土”的决心以及环保意识。
同时利用各种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各种资料详细解释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情况,并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什么是自然资源?2.展示实物:海带。
问:这是自然资源吗?它产自哪里?它属于哪一类自然资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
二、丰富的海洋资源:1.中国陆地东临辽阔的海洋,你知道中国陆地边缘有哪些海洋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多大?(300万平方千米)3.说出文中介绍海洋资源的类型。
4.我国四大著名的海产是什么?(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5.我国有哪四大渔场?各分布在哪里?(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
)6.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产量的多少?主要的品种有什么?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海洋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2.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哪些成就?3.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四、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我国海洋环境面临哪些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护?3.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教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五、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海洋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海洋和岛屿

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海洋和岛屿一、了解我国的海洋和岛屿我国地理广阔,拥有辽阔的海洋和众多岛屿。
认识我国的海洋和岛屿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疆土状况、资源分布以及地缘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的海域范围中国是一个东亚沿海大国,拥有13个与外界交界的邻近国家,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海洋边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连带区法》规定,中国的领土包括陆地领土以外的领土、内水、四周水域上空以及所属岛屿。
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约为380万平方公里。
2. 中国主要的海洋区域中国主要的海洋区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位于华北平原之间,是一个浅咸水湖式行星盆地。
黄海位于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半封闭性浅浅滩中流盘旋不往下泻(缺乏河流输入)的海洋区域。
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南海则位于中国南方,涵盖了台湾以及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
3. 中国重要的岛屿我国拥有众多岛屿,其中一些岛屿资源丰富,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研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国岛屿:(1)台湾:位于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带上,是一个江山美丽的海峡型岛屿。
(2)海南岛:位于南海中部,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3)新疆塔里木盆地这个色物卫星日夜私不用说太慢了库木错二、我国海洋资源与保护我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
这些资源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保护海洋资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中国的渔业资源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我国将渔业分为内陆渔业和海洋捕捞两大类,在南、北渔区以及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上都有发达的养殖和捕捞产业。
同时,在南海、东海等地也开展了大规模的远洋渔业活动。
2. 石油天然气资源我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产量相对不高,因此进口需求较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第二节 海洋利用与保护

难点:理解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 0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临太平洋,由北到南分布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分布着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巴士海峡。
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岛屿众多,面积在500米以上的有6 500多个。
我国海域辽阔,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
在太平洋内部,我国还有联合国划拨的近十万平方千米的专属海洋开发区。
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底大陆架宽广,水温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
海洋利用与保护(板书)。
一、海洋资源及开发
重要意义。
探究点海洋环境的保护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海岸线漫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海洋石油资源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对海洋
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
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原因,使得我国部分海域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直接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
任重道远。
1.我国部分海域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海域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
2.造成海洋污染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
第二节海洋利用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
课标解读:
1、在中国地理的疆域部分,课标的要求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这一标准在“疆域”一节中基本都得到了落实,所以本节“我国的海洋国土”是对这一课标中“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强化与细化。
2、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便是既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从而获得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了解我们的海洋国土,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海洋的面积,接着引出随着世界人口激增、陆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移向海洋。
海洋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自然的介绍了中国的“蓝色财富”——海洋资源。
正是海洋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唤醒沿海各国的海洋意识。
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所以教材设计活动,我国在南海设立海南省地级三沙市,探讨说出三沙市的设立对我国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陆地领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对于海洋国土,仅限于平时从生活中得到的有限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及其开发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和数据,认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及其开发利用。
3.在认识我国海洋国情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升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探究重点: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贡献,知道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措施。
探究难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究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举例)、讨论、情境模拟法、数字说明法、问题引导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卡通人物大头儿子和围裙妈妈对我国国土的争议引出我国的海洋领土。
二、探究深入
第一环节:海洋国土组成
问题一:你知道我国海洋国土的面积有多大吗?
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查阅课本,找出答案:我国领海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300万平方千米
问题二:什么是领海,什么是管辖的海域,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阅读材料一,寻找答案,找学生指着屏幕示意图,给学生作出解释。
由管辖的海域引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第二环节:海洋的财富
问题一: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和便利条件呢?
1.学生根据自身已有认知回答
2.观看海洋景观视频继续寻找答案
3.阅读资料二,找出我国还有哪些海洋产业,对我们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先自己阅读,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多让学生谈谈对海洋产业的认识,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产业,不仅局限于小组的汇报,开展班级大交流。
问题二:阅读海洋产值增长图,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柱状图,谈一谈他的发现,从而感受到海洋对国家经济贡献。
第三环节:南海开发保护
由一些国家不断的侵占我们国海洋国土的事件导入,观看南海诸岛景观的视频,给学生以感观冲击。
让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出南海诸岛的组成?
问题二:从资源和地理位置两方面说明南海诸岛的重要性。
问题三:我国为了加强管辖南海诸岛最近采取了什么行政措施?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找学生结合屏幕地图,给大家介绍。
问题四:设立三沙市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总结,让学生谈收获。
发出倡议:关心我们的海洋国土,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海洋国土上也必须寸土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