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文明的曙光最终版

合集下载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
——我们共同的祖先
“我作物
大禹
约170万 约0.9万年 约0.5万年 约0.4万年
年前



至少在170万年前,祖国大地上 就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过漫长 的进化与发展,远古先民掌握了定 居生活的本领,并培植了粟和稻,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 明的国家之一。
勤奋和善于思考的仓颉
仓颉使黄帝时期的官员。传说他通 过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 细节后,经过苦心钻研和反复描绘,终 于创造了文字。
作业:
①关于我们的祖先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写在课本上。 ②为什么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并引以为自豪?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我还听说,炎帝的妻子 嫘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传说养蚕抽丝及时就是她发 明的。
据今大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了粟(谷子)。 这种农作物很耐旱,特别适合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 栽种。晚些时候,在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水稻以及其他 一些喜欢水的农作物,如:荸荠、芋头等。
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伶伦
传说有一天,黄帝命令乐师伶伦制 定音律,既要使声音有高低的区别,还 要有节律,以便能够奏出优美动听的音 乐。于是,伶伦制定了“五音”,还用 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埙、鼓、管、弦、磬、 钟、柷这七种乐器。
我听说历史上有 个神农氏,是他 教会人们种植粮 食的吗?
在古代,人类的生活艰苦而危险,对
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他们相信有 神灵控制万物,并且希望神灵的力量能够 保护自己,这样接产生了种种神话。在没 有文字的时代,许多真实事件只能靠口头 语言代代相传,这就是传说。神话与传说 往往交织在一起,它们既记录了历史,又 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关于神农氏的 许多故事就是神话与传说。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中 考古
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 重要标志。

文 明
真实
贰·文明的发展: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 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的 历史


文明的起源:炎黄联盟
传说 叁·文明的传说:远古传说
文明的发展:禅让制、大禹治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辉煌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学习要求: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认识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 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 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早期国家】
统治 阶级
对内统治, 对外战争
早期 国家
【文明起源】
私有制 生产力发展
阶级
生产力发展
国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贰 文明的发展: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
阅读教材第16页,补充完整良渚古城考古相关信息。
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 民族的人文初祖。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
【文明的起源:炎黄联盟】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各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 多元一体的特征
【文明的发展:禅让制】
山西临汾尧庙
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性质:朴素的民主选举。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发掘意义:陶 明寺当古时城黄遗河址中游的地发现区,已经表 出现了早期国家。
【我是考古研究者】
请大家根据文明起源的标准,结合教 材中提到的考古成果对良渚、陶寺已进入 文明社会进行论证。 (分小组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 形态/宗教等角度展开,3min)

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文明的曙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文明的曙光》教案、教学设计
4.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如礼仪、道德、公共秩序等,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就在身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明发展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等。
2.观点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明的曙光》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小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文明主题,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或中国古代文明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深入分析该文明的特点、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论文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文明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深化理解
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辩证关系。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图片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希腊神庙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文明的辉煌。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中历史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中历史统编版

红山玉龙
裴李岗石磨 盘、磨棒
龙山蛋壳黑陶
河姆渡炭化稻谷
良渚玉琮
旧石器时代
打制 石器
石器时新代石器时代
打磨结合的石器
龟甲兽骨 何尊
青铜时代
一、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
目录
二、华夏文明的塑形:青铜时代
一、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
1.人类的进步:从“旧”入“新”
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
红山玉龙
元谋人砍砸器 北京人复原像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 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 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环太湖为中心 的东南部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3.文明的诞生:从氏族到邦国
思考:研读课本材料,找出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晚期有哪些变化?
(提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本质变化)
公随共葬墓品差地中别各不墓大葬
贵族有贵重 的随葬品
管 辖
材料6:周武王王,休始,诛作纣虞,公八父百丁载尊,。 最宜①长侯使久夨周。簋的及—文铭—化文《具三有字稳经定》性、延续性
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

诸侯 ②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③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 宗法制:特点、关系
思考:周天子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的管控?

③等级森严



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
距今170万年 距今70-20万年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
大汶口陶猪
河姆渡炭化稻谷
距今7000-5000年 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良渚玉琮
距今5000年 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晚期
生产生活工具 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工具 打磨结合,使用陶器、玉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内容,知道与之有关的一些历史时间概念;通过学习“北京人遗址”,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在原始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能运用教科书的相关文字、图片、历史地图等资料进行简单地整理、分析解释;知道考古资料和口传资料等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

3.认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认真了解、认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现代人是如何知道远古人(如“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说明:
1.通过对旧石器时代最重要、最典型的考古遗址“北京人”的学习,可以了解原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故为本课重点。

2.以考古资料等史料再现历史,借此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史观念,对初学历史的学生有难度,故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_中华文明的曙光

_中华文明的曙光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 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 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 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 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 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 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 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 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 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 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 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 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 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 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 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是实 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蛋壳黑陶杯
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
玉琮
①蛋壳黑陶杯等器具是否所有人都能拥有呢? ② 蛋壳黑陶杯的产生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史实可以说 明这种变化? 意味着阶级分化的出现 (阶级的分化)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 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公有制解体 私有制出现
家庭
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 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国 家
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
早期农业 手工业兴起——(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 和耕作;引黄河水灌溉,
粟(粟作农业区)
水稻(稻作农业区)

长江流域: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土 壤肥沃;
四、早期城市的出现
平 粮 台 古 城 遗 址
陶制排水管

从红山升起中华文明的曙光

从红山升起中华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将可以考证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从红山升起中华文明的曙光1985年10月,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23岁的女考古队员张星德捧着装有女神像的木盒,在当时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领队孙守道和郭大顺的带领下,去辽宁兴城拜访苏秉琦先生。

将近40年过去了,早已是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的辽宁大学历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星德还记得苏秉琦先生端详女神像的情形,“他不是像看神的塑像,而是像看亲人、家人”,那也是张星德第一次听到苏秉琦说“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在1983年11月2日,女神像整体提取出土以后,大家一致推荐,由发掘现场的唯一一名女队员魏凡捧着女神像下山——据说回到考古队驻地那段不到1000米的路程,他们小心翼翼地用了近一个小时才走完。

一位年轻的女考古工作者手捧着女性祖先的塑像,身披晚霞,走下山岗、走出丛林,五千年的历史鲜活生动起来。

如今在牛河梁考古工作站长期驻扎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田野考古发掘领队郭明,也是一位女性。

“这是女神的指引。

”张星德笑称,自己从事红山文化考古、研究的经历,“也都是因为与女神结下的缘分”。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

(资料图)供图/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8红山女神像就像一把充满隐喻的钥匙,为破解红山文化之谜打开了一扇门。

辽西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肇始地之一。

红山文化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

1935年,赤峰红山后遗址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器物。

1954年,考古学家尹达根据最早在辽西地区开展考古工作的学者梁思永的建议,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定名。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重要内容。

6月中旬,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不久之后,《中国报道》采访组一行踏上辽西这片土地,探秘红山文化。

文明的曙光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何处去?这个哲学“终极三问”,推动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不断探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利簋
拓片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 作檀公宝尊彝。
◎武王伐纣形势图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①分封制
◎西周分封示意图
·
——

国 ,( 姬周 姓公 独) 《居兼 荀五制 子十天 三下 儒人, 效。立 篇七 》十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大汶口文化
碳 化 稻
骨耜
河姆渡文化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琮
良渚文化
玉 龙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黑 陶 ︵ 蛋 壳 陶 ︶
【课堂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 【拓展探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 血缘纽带(里) 宗法制
权利的 分配
政治制度方面 的表现
权利的 继承
维护的
维护的
工具 礼乐制 工具
◎礼乐制度示意图(举例)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纪》在 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炎帝和黄帝
1.“传说时代“
2.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像(郑州)
传说中炎帝的贡献
改进农具 发明医药
制陶
开辟集市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舟车 文字 养蚕缫丝
历法
音律
建筑宫室
二、炎帝和黄帝
黄帝战蚩尤
黄帝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一.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
名称
1.发现地点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山洞 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部洞穴
约18000年
2.距今年代
复原像
3.体貌特征:保留猿人特征,四肢接近现代人
进化论(达尔文)
劳动创造人类。
———恩格斯
打制石器和旧石器时代
5.天然火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