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京剧
高中英语社团第三讲:PekingOpera京剧课件(共23张PPT)

试卷讲评课件
京剧起源于清代早期(1644-1911)流行于长江下游以南地区的一种 民间戏曲徽剧。由于徽剧团的流动性很强,表演者经常接触其他类型 的戏剧,融入不同的地区的音乐体系和曲调。1790年,为了庆祝乾隆 皇帝(1736年-1795年在位)八十大寿,安徽四大剧团将徽剧带到北京参 加庆祝活动。他们的表演很快吸引了观众,标志着京剧200多年历史的 开始。
试卷讲评课件
一般来说,舞台上的角色分为四类:生(男)、旦(女)、净 (男,脸谱演员)和丑(男,小丑)。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和社 会地位。生是京剧中的主要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然而,有趣的 是,年轻的男演员实际上扮演这个角色,因为1912年之前,女性不允 许表演。在普通话中,“净”的意思是干净,然而角色脸上的脸谱使这 个角色看上去并不干净,所以“净”实际是相反的意思。“丑”的意思是丑 陋。扮演丑角的演员鼻子上画了一个白点。这个特性意味着它们是丑 的。一般来说,演员只扮演一类角色;跨界艺术家是非常有天赋和罕 见的。
试卷讲评课件
京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 Roles 京剧中的人物并不是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外表为基础的。根据
不同剧中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在化妆和服装 的制作中使用了艺术夸张。
The characters staged in Peking opera are not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of people in daily life. Artistic exaggerations are applied in elaboration of makeup and costumes according to gender, personality, age, occupation, and social status of the roles in different plays.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第一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一、京剧的形成三次合流:1、京秦合流:京腔与秦腔。
2、秦徽合流:秦腔与二黄。
3、徽汉合流:二黄与西皮。
★通常认为徽秦合流、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三次。
京剧形成:京腔、昆腔、秦腔、皮黄腔二、京剧的发展1、老生前三杰: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程长庚(徽派)2、老生后三杰: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三、京剧的成熟和鼎盛1、三大贤:余叔岩(老生)、梅兰芳(花衫)、杨小楼(武生)2、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承上启下)。
3、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4、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5、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6、著名花脸:裘盛戎(“十净九裘”)、金少山7、著名武生:盖叫天8、著名小生:姜妙香、叶盛兰9、著名老旦:李多奎、李金泉10、著名丑角:萧长华四、京剧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1、团体改制、剧目整理、创编新剧2、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3、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
第二讲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则与审美特征一、表演规则1、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系2、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功:舞)五法:手、眼、身、法、步3、角色与行当(1)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2)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3)净: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二花)①脸谱颜色:紫色、红色(红净或红生)、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
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②脸谱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金、银粉)、丑角脸、小妖脸。
(4)丑:文丑、武丑4、京剧音乐(1)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武场”指打击乐,合称“场面”。
(2)板式:①西皮板式:慢板(三眼,即4/4拍,中眼起,极个别用快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一眼,即2/4拍)摇板(有板,紧打慢唱)、散板、导板(闷帘导板)反西皮:出现较少,以散板出现,诉说郁闷情绪时用。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历史国粹文化》PPT课件

➢ 板式分类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
一眼板
三眼板
无眼板
散板
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 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叁 京剧的流派
京剧的流派
老生流派
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李派(李 洪春);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 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 表现手法
唱
念
做
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京剧的特点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 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 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 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 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 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 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目
智》》进》渔》 取《《士《杀《
介
威八挡》拾家玉 虎大马《玉》堂
绍
山锤》搜镯《春
》》《孤》五》
《金救《人《
空玉孤三义长
城奴》击》坂
计》《掌《坡
》《秦》挑》
《樊香《滑《
霸江莲六车群
王关》月》英
》
肆 京剧的影响
京剧的影响
1919—1935
京剧常识知识点总结

京剧常识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发展历史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清朝时期,北京城内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经过相互交流影响,逐渐形成了京剧这种新的剧种。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与北京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受到了多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和融合。
在明清时期,一些文学艺术家钻研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剧本,这些剧本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初年,京剧表演艺术蓬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表演风格和演出形式。
京剧成为了广大观众喜爱的主流戏曲剧种,也成为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
在中国戏曲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包括唱、说、念、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其中,京剧的表演以唱腔为主要特色,唱腔包括生、旦、净、末和丑五种不同的声腔,分别对应着戏曲中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
另外,京剧还注重舞台表演艺术,包括华彩服饰、精美道具、精湛化妆等方面。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通过唱、念、书、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对角色进行生动的表演,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沉浸在戏曲的氛围之中。
三、京剧的代表剧目京剧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三家店》、《牡丹亭》等,这些剧目都是京剧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京剧艺术的瑰宝。
这些剧目通过精湛的表演艺术,展现了京剧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京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
京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演艺术,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京剧的艺术价值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戏曲表演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和标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京剧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化史中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近年来,京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它不但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那么,你了解京剧吗?接下来,我们将就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唱腔、角色、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介绍。
起源京剧起始于清代中后期,最初是在今天的北京城中流行的曲艺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以唱腔、表演、体态、面谱和音乐为主要特色的戏曲剧种。
京剧的演出形式特别注重“三彩”,即唱、念、做,整体上相互衔接,协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表演。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击乐器等表现手段。
唱腔是京剧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分为三种不同的唱腔形式:快板、二八、大调。
快板快速而刚健,节奏多变,适合表现烈酒情感和动作;二八则比较慢而柔和,较为流畅,极具感染力;大调则是一种激昂的唱腔,适合于表现战斗和激情。
唱腔不管是哪种唱腔形式,京剧唱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唱腔不仅是扮演角色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整场演出中的乐曲,通过情调变化和音乐节奏吸引观众。
角色京剧角色分为文武和丑角,其中文武角色又分为女生旦、男性净、生、老生和花旦。
每一种角色在服装颜色、身体特征、化妆、音乐唱腔等方面都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使得观众一眼便能辨认。
服装京剧服装中使用的颜色是传统服饰中的“五色”,即青、黄、白、黑、赤。
其中青色为中庸色;黄色为君王尊贵之色;白色为官紫之色;黑色为平民之礼服;赤色为祭祀之色。
此外,灰色、绿色、紫色等也常常出现在服装中。
道具京剧的道具也是演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金戈铁马、扇子、提灯、鲤鱼扇、盘龙丝带等,这些都是京剧演员们常用的道具。
这些道具不仅展示出人物的身份和属性,还以其美丽的外观和各种各样的花样引导参与观众所需要知道的背景故事。
总之,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有着优美的唱腔、身体表演和演出形式。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了解京剧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戏曲文化,还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身处于这个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中国文化。
因此,我相信,只要对京剧有了适当的了解,就会对这种优美的艺术形式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知识科普: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中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华,
如昆曲、汉剧、秦腔等。
京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和繁盛期。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
2.角色与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包括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它们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类角色又有不同的细分。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剧情的发展。
3.音乐与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包括各种板
式如慢板、快板、原板等。
京剧的舞蹈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4.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服饰以华丽、精致、富
有装饰性为特点,能够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道具在京剧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刀枪剑戟等武器,以及桌椅板凳等家具,它们都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5.传统与创新:京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在现代京剧
中,许多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讲歌唱的基本知识形式及唱法特点案例

第三讲歌唱的基本知识形式及唱法特点案例歌唱是一种通过声音和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表演中,歌唱一直是最为普遍和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种类,并在各个文化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唱法和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歌唱的基本知识、形式以及唱法的特点,并通过案例来展示不同的歌唱风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歌唱的基本知识。
歌唱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和歌词的表达。
歌唱是一种以呼吸为基础的表演方式,歌唱者利用气息和喉咙来产生声音并进行演唱。
唱歌时,歌手需要学会控制呼吸,运用不同的技巧来呈现出丰富的音乐表达。
歌唱不仅可以包括独唱,也可以是合唱或合奏等形式。
歌唱的形式主要有独唱、合唱、合奏等。
独唱是指一个人独自进行演唱,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通常由一位主唱和背景音乐组成,主唱通过演唱歌词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合唱是指多位歌手在一起演唱同一首歌曲,它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声部,并且可以有和声。
合唱通常具有更加庞大和饱满的音乐效果。
合奏是指多个乐器和歌手在一起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奏的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多元。
每种歌唱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唱法特点。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不同的唱法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传统戏曲中的唱法特点。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唱腔和表演技巧著称。
京剧的唱腔通常采用“二黄一梆子”、“二黄二梆子”和“二黄四梆子”等唱法,具有高亢激越、厚重浑厚的特点。
例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主唱使用高亢的嗓音和复杂的音程变化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同时结合舞蹈和表演来全面展示角色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流行音乐中的唱法特点。
流行音乐注重节奏感和流行曲风,常用的唱法包括长音、花腔等。
例如,在流行歌曲《稻香》中,歌手周杰伦通过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流畅的唱腔来演绎这首歌曲,同时结合口哨和打击乐等音乐元素来增加曲调的变化和流畅感。
综上所述,歌唱是一种以声音和音乐为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介绍课件ppt(图文并茂)

梅兰芳照片展
二、梅兰芳艺术成就
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在他塑 造艺术形象中,有被封建礼数所不容的弱女子,也有追求爱情 自由,敢于和邪恶势力搏斗的坚强女子,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梅兰芳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 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在唱 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艺术创新,被称为梅 派大师。
黄色——代表枭勇、凶 猛的人物,如:宇文成 都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 物形象。如:武天虬
紫色——表现刚正、 稳练、沉着的人物
京剧四式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京剧的伴奏(场面)
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 3、你知道京剧形成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京剧的锣鼓经
先阅读课本内容,尝试念出京剧的 锣鼓经。
梅兰芳轶事
• 1、蓄胡明志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 战事爆发。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 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 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 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 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 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 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 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四大名旦
京剧创新
近些年,京剧和其他艺术形式 相结合,相互促进,不断产生 新的优秀的作品,请欣赏由梅 兰芳代表作《霸王别姬》改编 的歌舞《江山美人》
结束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 的发展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的 传统戏剧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时至今日,依然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 台上,其中,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为 “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 崇,所热爱。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 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能够 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德艺双馨的高尚 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民初京剧获得明显发展。 老生演员: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 周信芳、言菊朋 武生:杨小楼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 尚小云 外国人到北京要看中国的“四大文化 代表”:京剧、故宫、长城、颐和园
二 基本特征
“综合性 ” “虚拟性 ” “程式性”
1.综合性
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 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综合性就是“多样性”,主要指多种艺术表 演形式在戏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如《贵妃醉酒》里的歌与舞就密不可分
唱指唱腔,念指念白,做指动作,打指武打。 生有老生、小生、武生;旦按年龄有老旦、小旦,按性格有 青衣、花旦,按武功有武旦、刀马旦,还有彩旦和泼辣旦; 净也叫花脸;丑有武丑、文丑和一般丑。
3.脸谱
我国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 《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 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 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 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 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 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 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 《兰陵王入阵曲》。
3.历史性。京剧剧目中有大量的历史故事, 可以使观众通过看戏了解历史。
4.群众性。一方面京剧产生并植根于广大群 众之中,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他们不仅爱看, 爱听京戏,并且还爱唱、爱演京戏,被称为 “票友”。另一方面,京剧的观众习惯于在 戏院里对表演立即表态,“叫好”或者“喝 2.生旦净丑
戏剧文化研究
主讲:周航
第一讲 中国京剧
一 概论
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 两种起源说 清末民初京剧获得明显发展 外国人到北京要看中国的“四大文化代表”: 京剧、故宫、长城、颐和园
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古希腊的悲剧与喜 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两种起源说: 一种认为主要起于几次的徽班进京(乾隆五 十五年1790年以后)带来的二黄唱腔与汉剧 进京带来的西皮唱腔在北京的合流,形成带 有京音特点“皮黄戏”。 另一种观点源于昆剧,因为京剧全面地继承 了昆剧的唱念做打和生旦净丑的表演系统。
3.“程式性 ”
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 和固定化。例如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场时要念 “引子”、“写场诗”和“自报家门”。不 同的角色行当唱念时各用不同的规定的嗓音 和声腔,如旦角尖细、花脸粗犷等。
三 重要特点
1.“娱乐性”很强,规定了戏曲的审美观与娱 乐性要一致,一切表演都要追求“好看”与 “好听”。比如扮相、化妆,不仅要唱得好 听,连说话也要有音乐性。 2.“教育性”——“寓教于乐”,使观众在 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歌颂真善美,批判假 丑恶,让观念在看戏的时候,潜移默化地 “净化”心灵
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 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 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 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 善战的英雄想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 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 受其影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 神、寓意三个方面。
4.行头(戏装)
5.砌末(道具)
六 京剧剧目
京剧剧目非常丰富,已知有5000多个剧本。 影响最大的有:
三国戏,如:群英会 杨家将戏,如:杨门女将、四郎探母 水浒戏,如:野猪林、打渔杀家 岳家军戏,如:岳母刺字 清官戏,如:秦香莲、铡包勉 神话戏,如:盘丝洞、十八罗汉斗悟空 红楼戏,如:黛玉葬花、红楼二尤
2.“虚拟性”
空荡荡的舞台,在戏里可以当作是宫廷、王 府或是野外荒郊;一张桌子也可以看成是一 张床或是一座山峰,一根鞭子可以代表一匹 马或一头驴。这些场景和道具都具有强烈的 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 兵”是虚拟化表演的生动写照。 高度虚拟化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各种想象和 意境,反映出京剧艺术在处理空间与时间问 题上的智慧及灵活性。 而且,这种虚拟的、写意的表演,同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是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