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种类及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大纲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最终目标1.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1.选择目标的标准2.常用的中间目标3.货币政策常用的操作目标4.货币政策工具知识点汇总概念:C01:狭义货币政策C02:广义货币政策C03:最终目标的概念C04: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原理和观点:K01:货币政策的种类K0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K03:营运目标K04:中间目标的金融指标K05:常用的操作目标K06: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正文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最终目标1.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扩展到一国经济的实际领域,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ultimate objective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39Biblioteka (1)信贷配额管理: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 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 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 的限制。 (2)流动性比率管理: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在 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3)利率上限: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存贷利率的最高水平。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 工具。 (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业务范围、信贷政策、信贷规模等业务活动进行 干预。 (5)特种存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利用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扩张信用,而采用行政手 段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减超额准 备金的一部分缴存中央银行的措施。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 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 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 利率。
34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
要的管理措施。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 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2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 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影响货币 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 的总和。
第七章_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搭配
Y
双紧 适度紧或中 性适度松
中性或适度 紧适度松
双松
T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的操作规则(谦P202) (1) 新古典综合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规 则不可取,力主中央银行按“单一规则”来操作 (2) “单一规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 (3)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得出“货币最重要”的著名论断: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货币政 策理应成为政府的主导性经济政策。
7.3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 利率管制、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消费信用控制
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启示(郭P110) (一)各国具体的货币政策环境对其政策工具的 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出以间接化为 主的趋势 (三)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特定 时期的政策目标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凯恩斯学派:利率
2、货币学派;货币供给量
3、托宾:股价 (六)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历程(郭P69)
1、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0来自纪9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 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 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 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 具。
货币政策

美国的量化宽松
QE1:2008年11月25日~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购买机构债和由两房、联邦
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共计1.725万亿美元
目的:购买国家担保的问题金融资产,重建金融机构信用,向信贷市场注
入流动性,用意在于稳定信贷市场
QE2:2010年11月4日~2011年6月,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
量化宽松的定义
量化宽松(QE):指央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 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 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被简化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调控目标即锁定长 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 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 也较长。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
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
4、再贴现政策:存款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央行请求贴现,以 取得央行的信用支持。就广义而言,再贴现政策还包括中央银行向存款货 币银行提供的其他放款业务。 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央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央行提 高再贴现率时,存款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 亦然。但是,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存款银行手中,因为向央行请 求贴现票据以取得信用支持,仅是存款银行融通资金的途径之一,存款银 行还有其他的诸如出售证卷、发行存单等融资方式。
欧盟的量化宽松
QE给欧盟带来的风险:
欧盟QE带来的欧元贬值效果,很可能成为欧盟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欧盟QE,将为欧盟的进一步分裂埋下祸根 欧盟选择QE,必会在世界博弈中处处受制,进而失去“战略主动权”
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普华商学院
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一、分类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区别:
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普华在线。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或中央银⾏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并进⼀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也称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刺激私⼈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实现充分就业的⽬的⽽实⾏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因此,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样,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是通常在GDP出现负缺⼝,失业增加的时候被采⽤。
紧缩性货币政策也称紧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利率,进⽽减少私⼈投资,抑制总需求的⽅法来达到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价格⽔平的⽬的⽽实⾏的紧缩经济的政策。
因此,同紧缩性财政政策⼀样,紧缩性货币政策通常也是在GDP出现正缺⼝,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被采⽤。
货币政策有三个重要政策⼯具:⼀是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再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上述三个货币政策⼯具属于⼀般性政策⼯具,通常被称为货币*或中央银⾏的“三⼤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也称法定存款准备率,是由货币*或中央银⾏规定的商业银⾏的存款准备⾦与存款的⽐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就是货币*或中央银⾏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控制商业银⾏的信⽤创造能⼒,进⽽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货币政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会产⽣两种效应,⼀是商业银⾏存⼊中央银⾏的法定存款准备⾦会减少,从⽽商业银⾏⽤于发放贷款的货币数量相应增多;⼆是货币乘数会变⼤。
因此,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还会导致利率的降低。
显然,这会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导致国民收⼊和就业量的增加。
反之,如果货币*或中央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还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并使国民收⼊和就业量相应减少。
因此,如果政府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反之,若要实⾏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应提⾼法定存款准备率。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2010-06-11 17:36:18| 分类:经济|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是政府的一个机构(政府理财机构),却又不完全听命于政府。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打开水龙头这个钱就从而流出来,如果拧紧的话,这个钱就收走。
水龙头怎么打开的?靠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的机构制定的存款规定,即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我们把钱存进商业银行的时候,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假如我们存100块钱,商业银行有90块钱可以贷出去,10块钱要交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是5%的话,商业银行可以贷出95块钱,剩余5块钱必须交中央银行。
这上缴到中央银行的10块钱与5块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以防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时。
当商业银行不能提供客户所需取回的存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上缴到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就成了商业银行的银行。
那么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节市场的呢?如果我们拧紧了水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比如中央银行觉得经济有点太热了,放的款太多了,要产生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太高了,它准备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你们想从5%-10%的时候,或者是10%-15%的时候,如果升了10%,是不是原来带95块钱现在只能带85块钱了。
可是银行已经把钱贷出去了,银行就按照原来的法定准备金率,把钱都已经贷出去了,以前比如有一个亿,我按照这个数已经贷了,一个亿的95%,可以贷多少?九千五百万。
你现在可以贷多少?八千五百万,要收回多少钱?这时你要企业中必须赶快把钱收回来,我必须交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即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所谓平衡国际收支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如在经济萧条时,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经济高涨时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管0903 何梦雅、洪晨、黄頔、刘惠敏、 卢盼、陆庆莹、陆星智、倪爱琴 邱静燕、沈月雯、孙燕云、王雨婷 (学号:09~20)
宽松的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抵御金融危机有好处。金融危 机使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一些出口企业接不到国外 订单,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银行由于怕企业 倒闭收不回贷款纷纷惜贷,再加上一些企业倒闭 照成银行坏账,整个流动性开始不足,企业周转 不开,员工下岗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变成经济危机, 危害实体经济,政府就只有扩大投资和消费,由 外需转内需,就是增加货币供给。 另外,当人们的投资、消费信心不足时,实行宽 松的货币政策能达到新的平衡。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 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 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 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 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把握: 1.动态把握适度宽松。坚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 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妥善处理发挥支持经济发展 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 系的稳定。 2.货币信贷发展要适度把控。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开 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 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对当前存在的流通量过大问题,要通过相关 手段,促进货币流通量向适度转化。 3.金融改革要适时推进。金融改革是我国中长期的改革重点之一,要 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推进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改革投融资 体制,启动民间投资,金融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的 持续稳定发展。
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和物价回归为正值, 物价 涨幅加快、资产价格过度上扬的可能性较大,货 币政策会适度收紧。 当国际货币环境重新趋于宽松,经济政策将会在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 下进行平衡和选择.如果经济政策在经济增长、产 业结构调整和防止通胀之间进行艰难平衡和选择 并且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和结构调整紧迫程度提高, 就要以适度收紧为主基调。
紧缩货币政策
一般是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政府认为在 外流通的货币太多,希望能减少一点。如 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 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 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紧缩货币政策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政策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 强信贷控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 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 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在保持公 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 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 高存款准备金。
谢谢大家
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总体形势和前一时期的宏观调控效果来 看,GDP逐季平稳回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 的方向运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方面,这 主要便在,物价水平持续处于高位,通货膨胀压力尚 未根本缓解,同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央行外汇占款 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仍然很大,信贷收缩过度造成 的企业资金流动性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等等。 考虑到前一时期宏观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加上利 率调整的时滞效应还有一段时间,基于此,决策当局 对于明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倾向于中性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政策手段有: 1.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持货币信贷 总量平稳增长; 2.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3.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是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5.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6.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农村信用社 改革资金支持工作。
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
主要政策手段有: 1.适时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稳步推进利率 市场化改革 2.继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调节基础货 币投放 3.加大信贷政策的指导力度 4.规范和加强再贷款管理,收回再贴现 5.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 6.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引导社会的合理 预期
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具体政策工具有: 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减少上缴的存款 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 2.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给中央银 行时,可获得更多的资金,增加可贷资金 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货币投放市场. 4.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