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 年4月初二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1)

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物理试卷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改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体育比赛中,小云用力将实心球投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实心球在落地前是的;最终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2..如图所示,此测力计的每个小格表示N。

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跟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时,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重力大小为N。

3.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由于该棋子在竖直方向受有重力作用,该棋子的运动轨迹将是(填“直”或“曲”)线;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4.班级拔河比赛获胜有不少诀窍,其中之一就是要设法增大队员与地面的摩擦,所以选择参赛队员应选择体重(选填“较重或“较轻”)的同学;同时全体队员应穿鞋底较(选填“粗糙”或“光滑”)的鞋子;在拔河相持阶段,绳子始终受到(“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为了(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选填“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小明接下来直接用剪刀把这张卡片剪成两半,发现卡片分别向两侧飞出,此现象说明两个平衡力必须作用在_____上。

6.如阁所示,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閉。

它是利用原理来工作的。

当它的下游阀门A打开,上游阀门B关闭,水从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7. 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广场做过的著名的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人们把毫米高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Pa。

8.高速航行的轮船如果靠得太近,两船内侧的流速 (选填“大于,或“小于”),所以内侧的压强外侧的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船体在力作用下,会发生碰撞事故。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本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A.千克B.牛顿C.焦耳D.帕斯卡【解析】A.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不符合提意;B.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不符合提意;C.焦耳是功和能量的国际单位,不符合提意;D.帕斯卡是压强的国际单位,符合题意;故选D2.历史上第一个用试验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A.牛顿B.托里拆利C.阿基米德D.伽利略【解析】A.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B.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C.阿基米德得出了浮力定律;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日心说;故选B3.百米赛跑运动员比赛冲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他()A.失去了惯性B.具有惯性C.获得了巨大的惯性D.惯性大于阻力【解析】本题考查惯性及其应用,百米赛跑运动员比赛冲到终点时,由于惯性使他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能立即停下来故选B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不作用在物体上B.平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平衡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相互作用力分别用在两个物体上【解析】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错误;D.相互作用力分别用在两个物体上,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的很宽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D.图钉的肩的面积很小【解析】A.书包带做的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A正确;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错误;C.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错误;D.图钉的肩的面积很小,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饮料瓶盖上刻有纹线B.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C.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D.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解析】A.饮料瓶盖上刻有纹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B正确;C.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与球拍之间的摩擦力,故C错误;D.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7.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是几位同学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A B CD【解析】不计空气阻力,足球飞在空中时,只受重力作用,并且重力的受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选B.8.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这两个力同时撤去,则物体()A.立即停下来B.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越来越低【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物体不受力时,将会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9.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就是重力,所以物体越重,压力越大B.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所以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但是绝对不可能大于物体的重力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所以压力的方向可以是水平的【解析】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的,压力不是都由重力产生的,有时也是认为产生的,只有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故选D10.图所示的实验都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实验结果的预测,最不可能的是( )A .把装满水的试管倒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中的水不会从试管开口端流出来B .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也不掉C .将两个挂毛巾用的吸盘挂钩紧密压到一起,用约1N 的力向两侧拉,就可以拉开D .容器底部有小孔,给容器装满水后再用密闭的盖子盖上,水不会从小孔流出 【解析】A .一标准大气压是51.010Pa ⨯,它相当于10m 高的水产生的压强,水槽液面上受到大气压的作用,饮料瓶内只有瓶中水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大于瓶中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被大气压托着,不会流出,A 正确;B .杯中装满水后倒置或倾斜,纸片都不会掉下来,是因为被大气压给“支持”住了,即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 正确;C .拉开吸盘需要较大的力,用约1N 的力向两侧拉,也不能拉开,B 错误;D .向容器中注满水,并旋上盖子,则瓶外大气压大于瓶内水压,所以水不能从瓶口流出,D 正确. 故选C11.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大小分别为18N F =,26N F =,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 A .一定是14N B .一定是2N C .可能是2N 或14N D .可能为0 【解析】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128N 6N 14N F F F =+=+=; 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128N 6N 2N F F F '=-=-=. 故选C12.关于飞机的升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力是由于飞机发动机转动产生的B.升力是由于飞机排气管向后排气产生的C.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压强差产生的D.升力是由于飞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产生的【解析】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机翼形状上凸下平,上下不对称,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强差,即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故选C1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C.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D.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放甲正方体的海绵凹陷程度比较大,说明放甲物体的海绵因形变而具备的弹力比放乙的大,因此易知甲正方体的质量大于乙正方体的质量,但因为甲的体积也比乙大,所以无法判断他们之间的密度关系.故选A14.如图所示,竖直拿在手中的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受到的重力相平衡B.手对瓶子的压力与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相平衡C.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增大D.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解析】手对瓶子的压力是水平方向的,瓶子收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竖直方向的,所以,瓶子受到的压力的受到的重力不平衡,瓶子受到的压力与瓶子的摩擦力不平衡,故AB错误;瓶子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0$$,所以竖直方向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加手对瓶子的压力时,瓶子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C错误,D正确.故选D15.一密闭的圆台形容器,其剖面如图所示,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但未装满,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底面的作用情况是()A.压强减小B.压强不变C .压强增大D .无法确定压强变化 【解析】圆台容器内未装满水,倒置后水的深度变大,因此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C 正确. 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每小题2分,共8分)16.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3kg B .体积为1L 的水重约为10N C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 .你正常走路时的步幅不到1m 【解析】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kg ,A 不符合事实; 体积1L 的水重约为10N ,B 符合事实;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 /s , C 不符合事实; 你正常走路时的步幅达不到1m ,D 符合事实. 故选BD17.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活塞式抽水机B .锅炉水位计C .茶壶D .船闸 【解析】活塞式抽水机利用的是大气压,A 错误;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联通的,以上图中符合连通器的特性的是锅炉水位计、水壶、船闸; 故选BCD .18.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中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月球表面上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1.6N/kg g 月,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从地球登上月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质量是60kg 的人,在月球上仍然为60kgB .地球表面重力为600N 的人,在月球表面重力约为100NC .在地球表面上最多能举起重600N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为600N 的物体D .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60kg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为10kg 的物体 【解析】A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A 正确;B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就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地球表面重力为600N 的人,在月球表面重力约为100N ,B 正确;C .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定的,一个人在地球和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物体的重力应该也相同,一次,在地球表面上最多能举起重600N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为600N 的物体,C 正确D .由于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在地球表面六分之一,最多能举起60kg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为360kg 的物体,D 错误.故选ABC19.图是实验用的锥形瓶,将锥形瓶放在面积为0S 的水平桌面上,已知锥心瓶的质量为1m ,底面积为1S ,当锥形瓶倒入密度为ρ,质量为2m ,液面高度为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gh ρB .锥形瓶所受的重力和水平桌面对锥形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1()/m m s +D .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与桌子对瓶底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A .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gh ρ ,A 正确;B .由于锥形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水,因此锥形瓶所受的重力小于水平桌面对锥形瓶的支持力,B 错误;C .锥形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子和液体的重力之和,即12(m m )g F =+,根据固体压强公式得:锥形瓶对水平桌面压强为121()/FP m m g s s==+,C 正确; D .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与桌子对瓶底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无直接的关系,D 错误. 故选AC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8分)20.请画出图中小球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1.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解析】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text{N}$$,指针所在的位置是$$3.6\text{N}$$;故答案是$$3.6\text{N}$$22.如图,把重物放在平直的塑料板上,塑料板变弯曲,这个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解析】由于压力的原因,塑料板发生了改变,说明在压力作用下塑料板发生了形变;故答案是形变23.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2N的钩码,拉动钩码做直线运动,图中的弹簧秤分别显示了钩码在几种运动情况下受到的拉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由图a、b、c可知:;②由图d、e可知:.【解析】(1)a图中弹簧受静止的力,b和c图弹簧受匀速运动的力,它们都属于二力平衡状态,因此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d图弹簧受加速向上运动的力,e图中受减速向下运动的力,它们受力都不平衡,因此,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是(1)物体运动状态不变;(2)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4.小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由静止从斜面上滑下,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1)实验中,要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是为了 ;(2)实验中,水平物体表面越接近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 【解析】(1)利用控制变量法,要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是为了让小车到达三个平面的初速度相等;(2)据图可知,玻璃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3)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是:小车到达三个平面的初速度相等;小,远,慢;匀速直线运动 25.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保持1F 和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 的条件. (2)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每组实验B ,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 . 【解析】(1)图中二力虽然平行且反向,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车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2)图中的三次操作,是为了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因此需要保证每次操作的力作用效果相同,才能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得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一般规律故答案是:在同一直线上;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6.图是小阳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的部分图片.(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2)小阳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 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和共同决定的.【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以看出,不变的量是物体的压力,改变得是受力面积,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受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从丙丁两图中可以看出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改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变,所哟进一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故答案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受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受力面积2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小明试着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分开.(1)档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对应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气压(填“大于”、“小于”、“等于”);调节的方法是:(选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面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做图(乙)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丙)和(丁)所示,他发现图(丁)中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液体压强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才会出现高度差,橡皮膜不受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应该是相平的;(2)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橡皮膜发生形变,通过空气对U行管中的液体产生压强,压强计U行管两边液柱就会出现高度差,若软管或橡皮膜漏气,无论橡皮膜受到多大的压强,U 行管中的液面都是不会出现高度差的;(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要探究液体压强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故答案是:大于;软管或橡皮膜漏气;不可靠,应保证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一样28.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盆景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盆景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解析】在大气压与瓶内压强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一开始瓶内封闭部分气体的压强+瓶内水的压强=大气压,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继续没入水中,空气不再进入,如此反复故答案是:大气压强29.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容器与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相连,管口装有阀门,A、B、C为底部连通的敞口竖直管.容器中装有足量的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三根竖直管中的水柱最低的是管(填:“A”、“B”或“C”).解析:当阀门打开水流动,在流过的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的横截面积越大,水流速越慢,其压强越大,水的高度越大,由于B 处的水的流速最大,故该处的压强最小,水的高度最低. 故答案为:B .30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得:P gh ρ=,深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ρ甲>ρ乙故答案为:>31.小玲同学在研究 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水产生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式为: .【解析】比较两个变量P 与h 的关系,找出变化的规律,并注意这是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 故答案是:39.810(/)P Pa m h =⨯32.实验桌上有以下实验器材:形状相同、但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都不同的长方体若干个(两端均有挂钩),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敏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 .①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1个长方体(记为长方体A )受到的重力G ,并记录; 水的深度 /m h0.05 0.10 0.15 0.20 0.25 0.30 水产生的压强 3/10Pa p0.49 0.98 1.47 1.96 2.45 2.94②将长方体A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记录弹簧测记录的示数F;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A和另一个长方体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④将另一长方体放在长方体A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保持两个长重力/NG压力F/N摩擦力f/N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回答问题:(1)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是.(2)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中控制变量是.自变量是.(3)小敏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的目的是.【解析】(1)试验中,小敏使用质量不同的长方木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故探究的问题是,在接触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2)小敏在实验中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3)小敏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的目的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测量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故答案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强大小的关系;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测量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33.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2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红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并记录;②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是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并记录.(1)吸盘的横截面积为:s=.(2)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为,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3【解析】(1)吸盘的直径为d ,根据圆的公式得214s d π= ; (2)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时,小桶对吸盘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即Ps mg = ,故可得大气压大小为24mg mg P s d π== ; (3)实验产生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并不如原理分析中那么理想化,如积压吸盘时,吸盘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被排出故答案是:214s d π=;mg ,24mg dπ ;吸盘内空气没排完 34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具有惯性,写出所选用的器材和简要的试验步骤.【解析】实验器材:玩具汽车,一杯水;实验步骤:把一杯水放在小车上,匀速推汽车,继续加速推汽车,水将不能静止,会荡出,证明液体具有惯性35.木块能漂在水面上,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所以小刚认为漂在水面的木块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下沉的铁块不受浮力的作用,请你自选器材设计试验证明“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写出所选用的实验器材和简要的试验步骤.【解析】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细线,铁块;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把铁块拴好;(2) 将拴好铁块的细线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铁块受到的重力G ;(3)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铁块,使其浸没在烧杯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书F ;(4) 比较G 和F 大小,G 大于F ,说明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36.学习了弹力知识后,小萱发现:给弹簧施加拉力,当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于是小萱提出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已经备有如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50g 的钩码.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帮小萱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 ∆跟所受拉力F 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画出数据记录表格(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解析】实验步骤: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0L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此时的长度L ,将钩码的质量m和弹簧的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3)仿照步骤②,依次在弹簧下面挂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每次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并将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4)利用公式F=G=mg,分别计算出6次弹簧所受拉力F,分别记录在表格中.利用公式L 0m/kgF/ NL/mL/m∆/mL四.科普阅读3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车子一般都是依靠车轮的转动而前进的,什么样的车不需要轮子也可以前进呢?如图甲所示,选一个刷毛弹性较好的毛刷,然后将带开关的电池盒与小电动机相连并用双面胶固定在刷子上,将棉签一端剪掉,安插在电动机的轴上,在适当位置将棉签折弯.打开电动机的开关,折弯的棉签旋转起来后,刷子小车就会运动起来了.刷子小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折纸青蛙,如图乙所示,当手按动青蛙的后部时,青蛙给桌面一个力,同时桌面也给青蛙一个力,在相互作用力和青蛙自身的作用下,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了.刷子是靠电动机上的棉签做圆周运动从而上下振动,使刷子的刷毛不断发生弯曲伸直,与桌面发生相互作用,这样刷子就像长了腿一样走起来了.棉签做圆周运动时为什么能使刷子上下振动呢?这就好像我们在运动会上看到的链球比赛,如图丙所示,运动员抡动链球旋转时,链球对运动员有拉力作用,与棉签转动时对刷子有力的作用一样.运动员抡动链球转动的速度越快,链球投出后运动得就越远.生活中手机的振动功能也是用到了类似的原理.(1)若刷子小车在5s内沿直线运动了1m,则刷子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2)折纸青蛙的跳动和刷子小车的前进都依靠了物体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期中卷】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期中卷】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一)物理(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1cm; B.人的正常体温约37℃;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10N2.在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成像情况中,正确的是()。

A B C D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邮票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4.如图是热播节目《爸爸去哪了》航拍“无人机”,它上面装有高清摄像机,下列事例中,成像性质与无人机上摄像机不同的是()。

A.监控器摄像;B.照相机照相;C.人眼视网膜成像;D.投影仪放映5.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0cm;B.25cm;C.20cm;D.15cm7.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小红同学陪同爸妈在端午节游览了中山公园,并且第一次尝试用桨划船,那么使船向前运动的力应该是()。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北师大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北师大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八年级下物理期中试卷考试总分:13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50分 )1. 有些老年人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镜,而他们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却要将老花镜摘下来,这是因为( )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睛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小明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则物体的重力为( )A.一定等于B.一定小于C.一定大于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10N 10N10N10N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4. 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5. 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该事例说明( )A.汽车具有惯性B.人不具有惯性C.汽车突然加速D.汽车突然减速6. 如图所示为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如果相机镜头焦距为,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C.桥的倒影和桥本身的大小一样D.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7. 下列做法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A.轮胎上刻有花纹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C.给电风扇转轴加润滑油D.气垫船行驶时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分离f 2f8.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是因不再受力的作用而停止B.最终静止在操场草坪上的足球没有了惯性C.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脚对地的蹬力使其加速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自身的惯性提高成绩9. 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10. 提起下列物体时,所用的力大约为的是( )A.两个鸡蛋B.一枚大头针C.一张课桌D.体积为升的水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50分 )11. 中央比边缘_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________.12. 正常人的眼睛观察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厘米.13.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相机镜头与被拍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10N 1252514. 如图所示,铅锤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________,图中在检测窗台水平时,可以知道该窗台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偏低.15. 如图所示,主要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________图;主要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________图;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16. 你在买米时,关心的是物体的________,你在背米时关心的是物体的________.(均选填“质量”或“重力”)17. 如图甲、乙所示,用力捏橡皮泥、用力压或拉弹簧,观察到橡皮泥和弹簧的形状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18. 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在总结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________状态.19.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和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若将、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推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________牛.20. 小亮不小心画错了一个图,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擦干净.后来他稍加点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力.如图甲所示,他用的力向右推箱子,没推动,则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图乙所示,手用A B 12F 1A B A B A B F 2A F 250N 50N的力握住手中重的酒瓶,酒瓶不滑动,则手和酒瓶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21.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块的重力.(1)请画出使弹簧伸长的拉力示意图.(2)能否用量程是的天平称该物体的质量? 22. 一人用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箱重,求:(1)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2)木箱受到的支持力是多大?四、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23. 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某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2)张强同学改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________.(3)结束后,组内同学进行了交流:比较实验中小车运动的距离和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通过科学推理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4)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这个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得出的,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0N 20N N 0∼200g (g =9.8N/kg)100N 250NB.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C.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24.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甲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若甲图中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些;(3)若甲图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4)若甲图中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5)把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 )A.会消失B.亮度变暗C.没有变化D.成在光屏上25.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材料;④接触面面积的大小;⑤物体运动的快慢.为此,小欣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中需要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根据________原理可知摩擦力与拉力相等.cm(2)若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3)对比实验________,是为了验证猜想①.(4)对比实验甲和丙,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填猜想的序号).(5)小欣想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④,则把甲装置中的木块切去一半,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所以得出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你认为她的方法正确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6)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五、作图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26. 如图所示,已知射向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27. 如图所示,人站在匀速上行的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向上运动,作出人的受力示意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八年级下物理期中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50分 )1.【答案】C【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解析】根据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来解答此题.【解答】解:这是因为老年人带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有些老年人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镜,而他们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却要将老花镜摘下来.故选.2.【答案】B【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解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提着挂钩时,挂钩受到的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之和.【解答】解: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提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故选.3.【答案】BC 10N B弹力【解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解答】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弹性形变,不会产生弹力,故正确;.各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例如竹竿、弹簧片、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时,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故错误;.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故正确;.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4.【答案】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初二期中试卷.doc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初二期中试卷.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初二物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1.如图1所示过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2.如图2所示,已知m 1>m 2>m 3,在同样大小的力F 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S ,则力F 所做的功A.甲情况下F 做功最多B.乙情况下F 做功最多C.丙情况下F 做功最多D.三种情况下F 做功一样多3.如图3是甲、乙两台机器所做的功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机器的功率P 甲与乙机器的功率P 乙相比是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A .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B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C .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D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 5.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加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C .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6.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它一定具有动能B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它一定具有势能C .一个物体具有动能,它一定具有机械能D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不可以转化为动能 7.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A .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 .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 .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 .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8.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A .等于0℃B .高于0℃C .低于0℃D .无法确定9.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0.雾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 .熔化B .凝固C .汽化D .液化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会放出热B 物体从外界吸热,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 同样多的水装在水桶里和洒在地下,汽化速度是相同的D 物体向外界放热,温度不一定会降低 1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A .凝华、凝固、汽化B .熔化、凝华、液化C .液化、凝固、凝华D .汽化、升华、熔化 13.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 .扫地时,灰尘四起 B.刮风时,黄沙扑面 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花开时,花香满园 14.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双手互相摩擦手会感觉到发热 B.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 C .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 D.在阳光下曝晒自行车金属部分会热得烫手 15.由燃烧值的定义可知A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值越大。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doc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八年级 物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该选项前字母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内。

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叙述与图1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2、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 . 图甲和图丙B . 图乙和图丙C .图甲和图丁D .图乙和图丁3、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物体距凸透镜20cm ,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4、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B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C .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D .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5、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A .运动鞋鞋底有花纹B .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C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D .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 ) 6、如图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A .一定相碰 B. 若m 1<m 2,则肯定相碰 C .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7、如图4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水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甲 乙 丙丁A B C D图2 图3A .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B .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C .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D .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8、如图5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9、如图6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10、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 A .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B .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C .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 D .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11、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4月初二月考试卷 (3).doc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4月初二月考试卷 (3).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4月初二物理月考试卷一、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A .焦耳 B.瓦特 C.牛顿 D.千克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到暖和屋子镜片变模糊 C .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3.如图1所示为动画片《倒霉熊》中的四幅情景,根据图片和下方文字表述,可以确定下列过程中倒霉熊对物体做功的是4. 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过程的是:5.在图3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6..如图4所示为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运动员腾空跳起脱离跳板向上运动,然后再向下运动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运动员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B .运动员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运动员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运动员向下运动至放水前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7.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应用(u 是物距,f 是焦距),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于照相机时,u >2f ,B .用于放大镜时,u <f 时C .用于幻灯机时,u <f 时D .u >f 时可成实像8.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 .冰雹B .小雪C .雾D .霜冻9.在进行如图6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块没有内能B .0℃的冰块变成同温度的水,内能增加C .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 .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11. 运动员关节扭伤后,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的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作麻醉剂可 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 .熔化吸热B .凝固放热C .汽化吸热D .升华吸热 12.下面和光有关的知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渔民叉鱼时,要把鱼叉对准看到的鱼直接叉去D .用照相机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如图7所示,关于热现象的有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水蒸气将瓶塞顶出,说明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C .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看起来水 没那么深! 水深危险! 图3 A B C D 图6 (电暖炉)A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B .春天冰雪消融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图2 倒霉熊托着 物体 倒霉熊推一块 大石头没推动 倒霉熊将地面上 的石块捡起来 倒霉熊举着石头不动展现大力士A B CD 图1AB 图7C D冷水热水D.两个铅柱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C.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15.欢欢根据右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水银的比热容小,有的温度计中的液体用水银B.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C.利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的变化一定相等16.图8中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图像更大些,应采取的措施是()A. 幻灯机向后移,再将镜头移近幻灯片B. 幻灯机向前移,再将镜头远离幻灯片C. 幻灯机向前移,再将镜头移近幻灯片D. 幻灯机向后移,再将镜头远离幻灯片【答案】A【解析】银幕上的像的大小不取决于银幕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距和像距,要使像更大一些,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故选A.2.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 倒立、缩小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解析】已知物距为12cm,则当物距为28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3.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清晰的实像,现用一块黑布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不让光透过,则()A. 像只剩下半部分B. 像只剩上半部C. 像仍然是完整的,但比原来的暗D. 像只剩下半部,但比原来的暗【答案】C【解析】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4.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 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B. 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和墨水瓶所受到的重力C. 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这两个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并且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和墨水瓶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条件充足,能做出判断,故D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在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 被拉伸的弹簧B. 被压弯的跳板C. 被拉弯的弓D. 被磁铁吸引的铁珠运动方向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弹簧受到拉力变长,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A不合题意;跳板受力变弯,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B不合题意;弓受力变弯,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C不合题意;铁球受到磁力后运动方向变化,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故选D.6.关于g=9.8N/kg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千克等于9.8牛顿;B. 1牛顿等于9.8千克;C.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D. 当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顿时,它得质量一定是1千克.【答案】C【解析】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二者不能相等,故A、B错误;g=9.8N/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能有相互作用;D.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维持运动,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都是正确的;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磁场力和电场力等,故C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存在时至少有2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且是相互作用,故AD是正确的,故选C.8.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 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 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 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只鸡蛋相碰,两只鸡蛋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相等.只碰破一只,是因为这个鸡蛋壳的承受能力弱.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点评:力的作用效果.9.从运动员手中推出去的铅球,如果不计空气的阻力,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铅球将( ) A. 只受到手的推力 B. 受到重力和推力 C. 只受重力D. 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已与手脱离,不会受到手的推力,其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不计空气的阻力,铅球只受重力作用,故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 A. 用手拍打衣服使灰尘落下 B.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C.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答案】B 【解析】衣服和灰尘原来都静止,用手拍打衣服,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脱离衣服自动落下,A 不符合题意;捏刹车闸,是通过力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B 符合题意;助跑是利用惯性使自己跳得更远,C 不符合题意;锤柄静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因此套得更紧,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 轮胎上制有花纹B. 在轴承中加滚珠C. 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答案】A 【解析】【详解】A .车轮胎上带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B.装有滚珠的轴承,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用给车轴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 不符合题意;D.箱包安装小车轮,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12.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C.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且处于静止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考点:物体受力分析及运动与力的关系13.对图中所示现象的分析,不正确是()A. 甲图中弓被运动员用力拉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 乙图中刹车后人的上身向前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丙图中人推前面的船,自己的船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丁图中热气球匀速向下运动,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运动员用力把弓拉开,改变了弓的形状,故A正确;刹车后,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向前倾,故B错;人推前面的船,给前面的船力的作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前面的船给自己的船向后的作用力,使自己的船向后运动,故C正确;因为热气球匀速向下运动,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14.刘翔在最近结束的上海田径l10m栏比赛中,勇夺冠军.在他比赛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起跑时,他用力蹬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他的跑鞋底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 他超过其他运动员时,相对于该运动员是运动的D. 冲过终点后,他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起跑时,他用力蹬地,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地面也给他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故A正确;B.跑鞋底有凹凸花纹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是为了增大摩擦,故B正确;C.他超过其他运动员时,他相对于其他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相对于该运动员是运动的,故C正确;D.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他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惯性力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J t /s 甲 乙 0 图3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1.如图1所示过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2.如图2所示,已知m 1>m 2>m 3,在同样大小的力F 的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S ,则力F
所做的功
A.甲情况下F 做功最多
B.乙情况下F 做功最多
C.丙情况下F 做功最多
D.三种情况下F 做功一样多
3.如图3是甲、乙两台机器所做的功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机器的功率P 甲与乙机器的功率P 乙相比是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 A .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 B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 C .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 D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 5.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加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 .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6.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它一定具有动能 B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它一定具有势能 C .一个物体具有动能,它一定具有机械能 D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不可以转化为动能 7.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A .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 .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 .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 .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8.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9.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0.雾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会放出热 B 物体从外界吸热,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同样多的水装在水桶里和洒在地下,汽化速度是相同的
D 物体向外界放热,温度不一定会降低
1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A .凝华、凝固、汽化
B .熔化、凝华、液化
C .液化、凝固、凝华
D .汽化、升华、熔化
13.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扫地时,灰尘四起 B.刮风时,黄沙扑面 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花开时,花香满园
14.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互相摩擦手会感觉到发热 B.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 C .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 D.在阳光下曝晒自行车金属部分会热得烫手 15.由燃烧值的定义可知 A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值越大。

B .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的燃料,其燃烧值越大。

C .燃料完全燃烧时,温度升得越高,该燃料的燃烧值越大。

D .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燃烧值越大。

16.四冲程内燃机的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17.(多选)如图4所示,用力F 拉着滑轮,使重200N 的物体A 以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

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F 做功是200J B .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 是运动的 C .物体A 前进1m ,重力做功200J D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为5N 18.(多选)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了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了 B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D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不会发生热传递
二、填空题(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19.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 ,二是 。

20.起重机将1000N 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3m 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1m ,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
的功是 J 。

21.在超市,小明用10N 的水平推力推动总重为400N 的购物车向前移动了10m ,所用时间为20s ,则
在此过程中,小明对购物车做的功是 J ,小明做功的功率是 W 。

22.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W ,它表示的意思是 。

23.常用的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4.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可
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两空均选填“减
小”、“不变”或“增大”)
25.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26.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______。

27.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能和______能的相互转化。

28.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各种形式能的单位都是______。

29.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 ,完全燃烧0.5kg 无烟煤能放出 J 热量。

30.用如图5所示的机械拉着重5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到
的摩擦力为120N ,绳子末端的水平拉力为50N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物体运动的
速度为0.2m/s ,则10s 内拉力做的功是 J 。

起重机吊着 人推着购 人用力推石块, 小红背着书 货箱静止不动 物车前行 石块没动 包在等车 A B 图1 C D m 1 m 2 m 3 F F F 甲 乙 丙 图2 图4 图5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