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
研究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战略方向和“战术行为”实施到位的基石,也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行使公权力的根本。
目前,地方政府存在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状况。
要通过加强科学决策,落实责任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来提升。
关键词:地方政府;执行力;现状与对策一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战略方向和“战术行为”实施到位的基石,也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行使公权力的根本。
无论多么科学的决策目标与管理目标,缺乏执行力,一则无法落到实处,二则不能让公众受益,政府的公共性与服务性更是无从谈起。
政府执行力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实现的关键,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执行力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环评制度的项目,涉及投资1123亿元,都是当地的大项目、大,被当地政府视为支柱项目,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其中,不少都得到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一些项目虽然受到环保和其他部门的处罚,却得不到执行。
目前不少地方病猪肉、死猪肉、瘦肉精猪肉、注水猪肉等,虽然经过了动检、质检、卫生、工商数道关口,但仍然能神奇般地在市场上公开摆卖。
有的地方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在部门和个人利益上兜圈子,实用主义盛行,于己有利就执行,于己无利则任意变通,有的干脆置上级政策于不顾,“我的地盘我做主”,自行其是。
有一些地方领导,嘴里喊着“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却任由本地矿难事故连续不断地吞噬百姓生命。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调控房价发了“八条”和“六条”,但很多地方的房价疯涨仍旧。
中央三令五申保护农民工权益,但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国家号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并投人了大量资金,但20XX年污染减排目标依然落空。
有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竟然能够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皮底下畅通无阻,这说明政府的执行力很多地方仍然不到位。
(二)执行意识淡薄、执行能力有限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工作态度不端正,官僚主义严重,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浮躁,逃避困难和责任,布置多落实少,一些任务久拖不决,只会用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或者进行一般号召的简单方法。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麓黼 00 3
的是指 标 的性质 特点 ,数 值表示 的是指标 的量 的多
少。 因此 , 指标设 计 的准确 程度 和代 表性 直接决 定 了 评价 的正 确性 和有效 性 。 二是合 理 的评价 流程 。 政策 执 行力 的评 价是 人 员 、 术 、 源等 要素相 互作 用而 技 资 产 生 的结果 ,这 些要 素必 须在 一定 的规律 下执 行才 能得 到预设 的结 果 。流程 是地 方政 府政 策执行 力评 价工作 能 够完成 、 理并 有效 的保证 。 是方 法和技 合 三 术 。指 标 的统计 必 须依据 一定 的运 算方式 才 能显示 其 价值 , 则就 是一 堆无 用 的数 字 , 否 数据 的统计 方法 是 评价 能 产生实 质结 果 的必要 手段 。 以上 三个要 素 中任何 一个 出现 偏差都 会影 响评 价 结 果 的科 学性 和 准确性 ,下 面我 们主要 从 这三个 方 面 分析 我 国现有 的地方 政府 政策 执行力 评 价体 系
促进 地方政 府 执行力 建设 。深圳 市通 过量 化 的指标
来考 核政府 行政 执行 力 ,并 制定 了2 个评 估指标 对 4 市政 府职 能部 门进行 综合评 估 。合肥 市监 察局 制定 了 ( 07 ( 0 年度 加强行 政监 察提 高政府 机关 执行 力考 2 核 细则 》 ,并组 织 各级 政 府 部 门开 展执 行 力考核 工 作。 学者们 的研 究 多着 眼于地方 政府 执行 力或 政策 执行 力评价 指标 体 系构建 , 也有 实证 方面 的研究 , 但 仅 限于对某 地方 某项政 策 执行力 的调 查研 究 ,缺乏
看 ,还 存在 一些 不足 之处 。如 果现 有 的评 价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没 能得 到足 够 的重视 ,不但 影 响政府 执行 力 评价 实践 的发 展 ,还可 能使相 关 的理论 研究 出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级执行主体,其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
它包括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包括: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即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政策执行的效力,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性,是否能够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即政策执行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对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公平对待。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性、复杂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由于我国政府体制的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常常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执行资源、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干部素质和能力等多个方面。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效力和效率。
政策执行资源的配置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2Abstract3前言41 地方政策解读61.3.1 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71.3.2 地方政策的制定要依靠中央政策7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现状83 政策执行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03.1.1 政策的虚假执行,即常称的敷衍执行103.1.2 政策的替换执行103.1.3 政策的附加执行113.1.4 政策曲解盲目执行113.2.1 政策宣传不到位123.2.2 政策自身的缺陷123.2.3 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143.2.4 政策执行受执行人员素质的影响143.2.5 法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154 解决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分析15结论18参考文献20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摘要地方政策的执行是响应中央政策,按照上级政策文件要求对具体制定出的符合本地方实施政策进行执行的过程行为。
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失误、政策认识的缺乏、执行机制存在缺陷和注重地方利益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存在,难免会遇到执行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政策的执行是地方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
这就要求不得不去找出解决这些诸多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纵观我国目前的地方政策执行现状,本文从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执行出发,研究分析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的变相执行、敷衍执行、附加执行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减少失误偏差,使地方政策的执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地方政策政策制定执行现状原因对策Local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are not in placeof the reason and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The local policy was implem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central policy,according tothepolicydocumentonspecificworked outaccording to the local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behavior.In the process of behavior,As a result of policy failure,lack of policy,Execution mechanism existence blemis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s of interes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 execution, execution problems.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an important stage,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of policy is the only way to target.This require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waysand methods.Review our country current local statu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theory knowledge and local policy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art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execution, disguised with additional execution causes local policies are not in plac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duce error, make lo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Key words:Local policyPolicy formulationExecution statusReasonCountermeasure前言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尽如意,近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倍出,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屡现不消,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应对政策,却收效见微。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引言地方政府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进行研究,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国际上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和观点。
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本身的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二是政策执行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政策执行效果、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估;三是政策执行的改进策略,包括如何提高政府执行效率、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等问题。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政策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1.政策属性政策的属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政策的性质、复杂程度、目标确定性、政策内容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政策性质越复杂、目标越不确定,政策执行力要求就越高。
2.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机构之间的协作、管理规范与制度建设,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一个机构化规范、职能分明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利于政策高效执行。
3.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一个相对稳定、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策的良好执行。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
首先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然后探讨提升路径,包括政策宣传与落实以及监督与考核机制的完善。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路径的探讨,提出政策执行力提升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该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有效性,推动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提升、路径、障碍、探讨、宣传、落实、监督、考核、策略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也会影响政府形象和信任度。
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背景对于理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政府治理效能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
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路径,对于加强政府执行力、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推动政策有效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提升政策执行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执行力提升可以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执行效率,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路径,探讨提升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对于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文提要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中央行政命令的贯彻和执行的效果,同时也关系着基层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
本文从“执行力四要素”即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对象、执行环境四个方面描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弱化的表现,这些现象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行政体制不完善,机制不科学,政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基层政府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阻碍等原因造成的,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和完善权力配置体制与制约机制,努力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努力发展政府财力增强执行支持力度,建设法治政府,增加执行透明度等各项措施来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
关键词: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政府执行力源于“执行”在政府公共行政上的重要地位。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认为:“在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①。
”马克思也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②。
”显而易见,“执行力”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提出了“政府执行力”慨念,明确指出要“建立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其执行力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政策环境、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影响因素,使基层政府在执行力建设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现状分析、比较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执行力四要素”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展开论述,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合理性建议。
一、基层政府执行力定义及内涵究竟什么是基层政府执行力,学界是各执一词,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诠释,如莫勇波从行政学的角度解释道:“政府执行力是指在政府组织内部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政府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的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执行政府日常性公共事务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是政府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③。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摘要】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力度、步伐和成效。
目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政令不畅,执行成本高、执行效益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执行主体素质偏低等,应从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和改进。
加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对策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国家战略方向和“战术行为”实施到位的基石,也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行使公权力的根本。
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更因其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性、独特性和相对落后性,使得其地方政府执行力纠集着更多的复杂因素,也面临着更多的瓶颈和难题。
而在国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更因其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力度、步伐和成效以及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而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一、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令不畅政令不畅简言之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敷衍性执行政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番,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二是曲解性变异性执行政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取舍,有利的就贯彻执行,而当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利于甚至“有损于”本地方利益时,执行者往往就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一致,而实际上却是相违背的实施方案,从而导致上级政策执行的异化。
[1]三是附加性执行政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给所执行的政策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摘要】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力度、步伐和成效。
目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政令不畅,执行成本高、执行效益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执行主体素质偏低等,应从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和改进。
加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对策地方政府执行力是国家战略方向和“战术行为”实施到位的基石,也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行使公权力的根本。
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更因其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性、独特性和相对落后性,使得其地方政府执行力纠集着更多的复杂因素,也面临着更多的瓶颈和难题。
而在国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更因其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力度、步伐和成效以及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而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一、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令不畅政令不畅简言之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敷衍性执行政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番,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二是曲解性变异性执行政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取舍,有利的就贯彻执行,而当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利于甚至“有损于”本地方利益时,执行者往往就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一致,而实际上却是相违背的实施方案,从而导致上级政策执行的异化。
[1]三是附加性执行政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给所执行的政策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
四是替换性执行政策。
政策执行者用“土政策”替换国家政策,表面与既定政策一致,实质却违背了原政策的宗旨。
五是截留性执行政策。
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部分则被割裂遗弃,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使政策在执行时变形失真。
(二)执行主体素质、意识等存在缺陷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许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官僚主义习气还很严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很缺乏,服务态度恶劣,办事效率低下,一些事务久拖不办,一些任务久拖不决。
对政策的执行意识淡薄,执行政策不是付诸具体实践,只是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上行下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三)执行组织机构间沟通与协调不畅在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各执行机构间往往缺乏沟通,对于有些政策,相关职能部门都视为己责,“积极”地进行执行,但相互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导致执行“过度”。
而对有些问题,本应为其职责的部门却都相互推让,导致执行“不及”。
(四)执行手段与方法不当政策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某种执行手段,执行手段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综合来看,我国政府执行的手段已涉及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但在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中仍偏重行政手段,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由此催生出许多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五)执行成本过高,执行效益低下政府的执行与企业有所不同,因为政府的行为是非竞争性而其地位又是排他性的,因而政府执行人员在执行中不计较成本,以为只有把政策执行下去了就可以,导致执行资源严重浪费。
这一问题在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体现的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1)执行不顺畅。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部分机关和干部遇事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自己怎么方便就怎么来,对自身怎么有利就怎么干,而不考虑服务对象是否满意。
还有就是执行机制不健全,赏罚不明。
政策相对来讲是好的,执行者开始也信心十足,但是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丧失信心,停止执行,这就是西部地区出现许多“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的原因。
(2)执行成本高昂。
据报道,目前我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
有数据表明,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西部地区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费用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有关,导致政府陷入执行成本高,执行效益低的怪圈,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几乎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本身的原因一是上级政策不切合实际,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理论上可行,在实际中却难以执行。
二是上级政策制定者与西部地区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差别。
由于政策是集中制定的,政策制定者考虑的是整体利益,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往往要考虑其局部利益,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差别性,往往制约着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一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构的利益驱动。
近年来,政府机构追求部门利益的现象趋于严重,“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在西部地区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
当前,在西部地区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最大的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的惯性。
二是政策执行人员(公务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个别公务员出现了观念扭曲、立场动摇、道德失衡、“本领虚弱”、“能力恐慌”等不良现象,削弱了政府执行力。
三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化。
具体表现是:(1)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职责配置还不尽科学;(2)在机构与编制的精简方面仍然未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3)我国西部地区多数地方政府组织机构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影响部门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使政策执行形成不了有效的合力,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三)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我国正处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阶段,政府的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组织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导致了政府职能范围上的模糊性,具体表现在处理事权划分上的相互交叉和重叠。
伴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尽管经过了一系列机构改革,但行政机构的设置仍不尽合理,以致出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行政机关趋于充当享受权力的角色,而努力排斥需要承担责任的那部分角色;行政执法人员在其所扮演的角色于个人无益或相悖时,主观上不愿意承担角色责任”[2]。
政府部门设置多、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迟缓等,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带来了困难。
(四)政策执行监控机制缺失当前,在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有效的执行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行政问责制、绩效评估机制等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政府缺乏与执行制度配套的执行监控机制,这包括决策听证制度、执行监督体系、绩效考评体系、问责制度等,致使政策的执行主观随意,暗箱操作,丧失了政策执行的公平性,滋长了政策执行中权力的腐败。
再加上少数领导干部行为失范,从而使执行力在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打了折扣。
综上所述,导致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观念、体制、政策、作风、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
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会助长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政腐败现象,给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阻力和损失。
提高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三、解决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对策(一)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执行是对决策的执行,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执行的好坏。
在决策活动中,领导者是主体,其素质层次直接关系到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要提高决策水平,必须首先提高领导者本身的决策素质。
其次,遵循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必要条件。
为此,在进行决策时,必须遵循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等,实现科学决策。
再次,建立和坚持严格的决策程序,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根本保证。
最后,必须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使领导决策纳入法制轨道。
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继续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机关的权限和程序。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情况不明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未进行民主讨论不决策、不符合法定程序不决策”[3]。
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馈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二)构建协调高效的政府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机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载体。
目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不少行政机关之所以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职责不清。
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协调高效的政府执行机制。
首先要优化政府组织架构。
合理高效的政府组织结构,可以产生磨擦最小和效能最大的综合执行力。
其次要制定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目的在于明确决策执行中领导、部门、行政人员等各自的责任,让执行者负责地并正确地做事,明确这一步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第三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依法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
对保留的审批事项,按照“公开、公平、高效、规范”的原则,在程序、环节、时限上进一步优化审改,真正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限缩短。
第四要构建规范有效的政府执行流程。
设计规范合理的执行流程,既有利于消除执行过程中的多余步骤,减少资源浪费,又可规范执行行为,避免执行失范和执行偏差,提高政府执行力。
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别,规定不同的执行流程,同时在操作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三)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行政问责制既包括对行政执行的问责,也包括对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的问责,要实现问责对象的多元化。
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要“问”到具体干部头上,对那些我行我素、漠视中央权威的地方领导干部要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