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合集下载
鼻部解剖及生理

06 鼻部检查与诊断方法
前鼻镜检查法
检查器械
使用前鼻镜,也称鼻窥镜,是一 种简单的检查器械,用于直接观
察鼻腔前部结构。
检查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抬高。 检查者将前鼻镜轻轻插入患者鼻孔, 调整角度以观察鼻腔前部情况。
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鼻腔黏膜颜色、肿胀程度、 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后鼻镜检查法
作用。
鼻腔的清洁与防御功能 对于保护机体免受呼吸 道疾病的侵害具有重要
作用。
04 鼻部神经与血管
鼻部神经分布及功能
嗅觉神经
分布于鼻腔上部嗅区粘膜,负责传导嗅觉信息至 大脑。
三叉神经
其分支分布于鼻腔粘膜、腺体及血管,司感觉及 腺体分泌。
自主神经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鼻腔内血管舒 缩、腺体分泌及鼻腔粘膜立毛肌运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鼻部与相邻器官关系
鼻部与眼睛关系
解剖位置相邻
鼻部和眼睛在解剖位置上紧密相邻,两者之间的组织结构 相互连接。
鼻泪管连接
鼻泪管是连接眼睛和鼻腔的重要通道,负责将眼泪引流至 鼻腔。
相互影响
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可能通过鼻泪管影响眼睛,引起眼部不适 症状;反之,眼部疾病如结膜炎等也可能通过鼻泪管影响鼻部。
鼻部功能与作用
呼吸功能
鼻部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通 过鼻腔的加温和加湿作用,使 吸入的空气更适合肺部交换。
嗅觉功能
鼻腔顶部的嗅区黏膜含有嗅觉 感受器,能够感受气味分子并 传导至大脑产生嗅觉。
发音共鸣
鼻部在发音时起到共鸣作用, 使声音更加洪亮和悦耳。
排泄功能
鼻黏膜表面的黏液层能够粘附细菌、 灰尘等异物,并通过纤毛摆动将其 排向鼻咽部,经口或鼻排出。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后鼻孔
左下鼻道和鼻泪管开口
外侧壁
中鼻甲:前部附着于在筛顶与筛板交接处 的前颅底骨。
后部呈冠状位,向外附着于纸样板, 称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组和后组。
尾端后上方为蝶腭孔,为蝶腭神经及血 管出入鼻腔。
中鼻甲前下方游离缘平面以上的鼻甲与鼻 中隔之间的间隙称嗅裂;该水平以下的鼻甲 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
窦口鼻道复合体
外侧壁
上鼻甲:前鼻镜下看不见,后上方有蝶筛 隐窝。 上鼻道:后组筛窦开口;蝶窦开口于蝶筛 隐窝。
位于鼻中隔和上鼻甲之间的右蝶窦口
右上鼻甲、上鼻道和筛窦开口
额窦 筛窦 上颌窦 蝶窦
鼻窦
鼻窦引流
鼻窦引流
前组鼻窦: 额窦:中鼻道 前组筛窦:中鼻道 上颌窦:中鼻道
后组鼻窦: 后组筛窦:上鼻道 蝶窦:蝶筛隐窝
上颌窦
前壁(面壁):中央最薄,略凹陷,称尖牙窝 行上颌窦根治术时经此凿入窦腔;眶下孔为 眶下N及血管通过。
后外壁:颞下窝毗邻, 近翼内肌,上颌窦肿瘤 破坏此壁侵及翼内肌时 可引起张口困难。
内壁(鼻腔外壁):中鼻道 后部有上颌窦裂孔。
上颌窦
上壁即眶壁,眶内和窦内疾病可相互影响, 多见于肿瘤、囊肿及外伤。 底壁: 为牙槽突,与 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 二磨牙关系密切,故牙根 感染时可引起牙源性 上颌窦炎。
筛窦
顶壁:是额窦底壁和 颅前窝(筛骨水平板) 的一部分。
下壁:筛泡 前壁:与上颌骨额突 及额窦相接,额隐窝 后壁与蝶窦相接
额窦
前(外)壁:额骨外板,坚厚,含骨髓 后(内)壁:额骨内板,较薄,与颅前窝 毗邻,存在骨裂。 底壁:眶内上角最薄, 炎症时压痛,囊肿侵及 眶内致眼球移位;开口 于底壁内侧额隐窝。 内壁为中隔
医学类鼻部解剖及生理

鼻中隔:分隔鼻 腔为左右两部分, 由筛骨垂直板、 犁骨和鼻中隔软 骨构成
翼突:位于鼻腔 两侧,由上颌骨 和腭骨组成,与 鼻腔侧壁相连接
鼻部软骨结构
鼻部软骨构成:包括鼻中隔软骨、侧鼻软骨和下鼻甲软骨等 鼻中隔软骨:位于鼻腔正中,呈长条形,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 侧鼻软骨:位于鼻梁两侧,与鼻中隔软骨相连,支撑鼻梁并保护鼻腔 下鼻甲软骨:位于鼻腔底部,呈叶片状,可调节气流大小
鼻部按摩与锻炼
按摩鼻梁: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鼻塞
按摩迎香穴:缓解鼻痒、鼻塞症 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捏鼻翼:增强鼻腔免疫力,预防 鼻炎
捏鼻尖:促进鼻部肌肉的收缩与 舒张,增强鼻腔功能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鼻部共鸣:使声音更加清晰和响 亮
音色变化:通过共鸣作用改变音 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节音量:通过改变鼻孔大小来 控制音量
辅助发声:帮助发声者更好地控 制音调和音色
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功能
温度调节:鼻部黏膜中有丰富的血管,可 以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保持恒定的温度
湿度调节:鼻部黏膜可以加湿吸入的空气, 使空气变得湿润,保护呼吸道黏膜
医学类鼻部解剖及生理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鼻 部 解 剖 03 鼻 部 生 理 功 能 04 鼻 部 疾 病 05 鼻 部 保 健 与 护 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鼻部解剖
鼻部骨骼结构
鼻骨:位于鼻子 的上半部分,支 撑着鼻背和鼻梁
梨状孔:位于鼻 子的下半部分, 是鼻腔的入口, 由上颌骨和腭骨 组成
鼻的解剖和生理

鼻粘膜嗅区
鼻粘膜呼吸区
鼻窦
鼻窦—鼻腔周围 的骨内含气空腔
鼻窦
前组
后组
开口与中鼻道
上颌窦
前组筛窦
额窦
后组筛窦
蝶窦
开口与上鼻道 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窦特点
上颌窦:
●最大,平均容积为13ml。注意它与牙、眼、翼腭窝和鼻腔 的关系。
●上颌窦因窦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又因其位于筛窦、
额窦开口的下方,被称为“鼻窦的垃圾站” • 额窦
由鼻阈决定 • 鼻肺反射:鼻腔阻力增加或黏膜受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
收缩
鼻窦生理
●空气调节 ●共鸣功能
对共鸣、减轻颅骨的重量和维持头部的 平衡起一定作用。
外鼻的静脉经面静脉、内眦静脉及眼静脉与颅内海 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反流,故挤压 鼻或上唇疖肿可引起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 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外鼻
的结 构
外鼻
皮肤
支架
骨部
软骨部
软骨性
骨性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鼻骨
上颌骨额突 额骨鼻部
动脉——主要来自面动脉 静脉——回流面静脉、眼静脉
血管特点: 面部的静脉无瓣 膜,血液可以上下 流动。(危险三角)
内壁 鼻中隔
鼻 腔 构 成
鼻腔
鼻前庭
左、右固有鼻腔
外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鼻窦的开口
顶壁 与前颅窝相邻
底壁 与口腔相邻
前后鼻孔
外 侧 壁
鼻甲(下、中、上) 鼻道(下、中、上) 总鼻道 各鼻窦开口: 前组鼻窦开口于中鼻道,窦口鼻 道复合体;后组鼻窦开口于上鼻 道、蝶筛隐窝
鼻的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鼻的解剖
Anatomy of nose
鼻的构成及与周围的关系
外鼻external nose 鼻腔nasal cavity 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
颅腔 cranial cavity
眼眶 orbital cavity
口腔 oral cavity
鼻在颅面骨中的位置
一.外鼻
external nose
五.反射 鼻肺反射nasopulmonary reflex. 带有灰尘和 细
喷嚏反射sneeze reflex.
六.嗅觉 识别 报警 食欲 情绪
菌的粘液毡 mucous blanket
七.分泌和免疫
5mm/min
纤毛cilium 1000次/min
鼻粘膜的纤毛和粘液毡的运动形式
上皮细胞
蝶骨前面观
①外壁: ②顶壁(鞍底):
甚薄或缺。 中颅窝 海绵窦 颈内A 视N管
前:视交叉 后:垂体
并发症 内 颅
海绵窦冠状断面
海绵窦及周围结构
海绵窦矢状断面
蝶筛窦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海绵窦的关系
鼻内镜经
蝶窦进路
蝶窦
从前鼻棘至 蝶窦前壁7.0cm
前鼻孔
右鼻腔矢状切面标本
鼻窦与炎症相关的解剖特点:
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上鼻甲
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上鼻道后组 筛窦开口
上颌窦
窦 副口
鼻道窦口复合体
右鼻腔骨性外壁内面观
右鼻道窦口复合体冠切面观
2.粘膜mucous membrane
Anatomy of nose
鼻的构成及与周围的关系
外鼻external nose 鼻腔nasal cavity 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
颅腔 cranial cavity
眼眶 orbital cavity
口腔 oral cavity
鼻在颅面骨中的位置
一.外鼻
external nose
五.反射 鼻肺反射nasopulmonary reflex. 带有灰尘和 细
喷嚏反射sneeze reflex.
六.嗅觉 识别 报警 食欲 情绪
菌的粘液毡 mucous blanket
七.分泌和免疫
5mm/min
纤毛cilium 1000次/min
鼻粘膜的纤毛和粘液毡的运动形式
上皮细胞
蝶骨前面观
①外壁: ②顶壁(鞍底):
甚薄或缺。 中颅窝 海绵窦 颈内A 视N管
前:视交叉 后:垂体
并发症 内 颅
海绵窦冠状断面
海绵窦及周围结构
海绵窦矢状断面
蝶筛窦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海绵窦的关系
鼻内镜经
蝶窦进路
蝶窦
从前鼻棘至 蝶窦前壁7.0cm
前鼻孔
右鼻腔矢状切面标本
鼻窦与炎症相关的解剖特点:
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上鼻甲
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上鼻道后组 筛窦开口
上颌窦
窦 副口
鼻道窦口复合体
右鼻腔骨性外壁内面观
右鼻道窦口复合体冠切面观
2.粘膜mucous membrane
(医学课件)外鼻解剖

-约55°
36
与鼻泪管之间距离
上; 3.4mm 中 ; 4.8mm 下 ; 5.5mm
37
鼻泪管
38
3.9mm
MCL
39
内眦韧带
40
上颌骨额突
41
鼻根
42
截骨线
43
鼻下三分之一
44
外侧脚复合体
45
鼻翼软骨弓
46
鼻中隔
47
中隔软骨大致测量数据
48
中隔血供
(post septal branch
14
血供分型
Types
62.7%
15.7%
15.7%
5.9% 15
Type I
62.7 %
Type II
15.7%
16
Type IV
5.9%
Type III
15.7%
17
18
血管的组织学层次
19
侧鼻动脉的位置
鼻翼沟上4mm
20
神经支配
面神经的分支司运动 三叉神经的分支司感觉
尾侧
5
鼻底结构
软三角
鼻翼基底
鼻小柱基底
鼻小柱
小叶 鼻翼 鼻孔
鼻槛
6
皮肤软组织
7
厚度变化
8
表皮 真皮
浅层脂肪 SMAS
深层脂肪 骨膜或软骨膜
软骨或骨
9
手术分离平面
10
鼻部肌肉
11
12
5
1 4 3
6 9
2
8
7
13
血供
1 面动脉 2 上唇动脉 3 内眦动脉 4 鼻翼动脉 5 鼻小柱动脉 6鼻背动脉 7 侧鼻动脉
36
与鼻泪管之间距离
上; 3.4mm 中 ; 4.8mm 下 ; 5.5mm
37
鼻泪管
38
3.9mm
MCL
39
内眦韧带
40
上颌骨额突
41
鼻根
42
截骨线
43
鼻下三分之一
44
外侧脚复合体
45
鼻翼软骨弓
46
鼻中隔
47
中隔软骨大致测量数据
48
中隔血供
(post septal branch
14
血供分型
Types
62.7%
15.7%
15.7%
5.9% 15
Type I
62.7 %
Type II
15.7%
16
Type IV
5.9%
Type III
15.7%
17
18
血管的组织学层次
19
侧鼻动脉的位置
鼻翼沟上4mm
20
神经支配
面神经的分支司运动 三叉神经的分支司感觉
尾侧
5
鼻底结构
软三角
鼻翼基底
鼻小柱基底
鼻小柱
小叶 鼻翼 鼻孔
鼻槛
6
皮肤软组织
7
厚度变化
8
表皮 真皮
浅层脂肪 SMAS
深层脂肪 骨膜或软骨膜
软骨或骨
9
手术分离平面
10
鼻部肌肉
11
12
5
1 4 3
6 9
2
8
7
13
血供
1 面动脉 2 上唇动脉 3 内眦动脉 4 鼻翼动脉 5 鼻小柱动脉 6鼻背动脉 7 侧鼻动脉
鼻解剖图及手术图课件

互动性:设
3 置问答环节, 提高学员参 与度
案例分析:结
4 合实际案例, 帮助学员理解 知识点
课件制作工具
PowerPoint: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制作软
01
件,功能强大,易于上手
Keynote:苹果公司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02
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Prezi:一款在线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具有
03
独特的缩放和旋转效果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麻
01
醉准备等 手术中注意事项:包括手术操作、 02 止血、缝合等 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术后护理、 03 用药、饮食等 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包括出血、
04
感染、神经损伤等
3
课件制作
课件设计
内容组织:按
1 照鼻解剖图及 手术图的顺序 进行组织
课件风格:采
2 用简洁明了的 医学风格,突 出重点
202X
鼻解剖图及手 术图课件
汇报人姓名
目录
01. 鼻解剖图 02. 手术图 03. 课件制作
1
鼻解剖图
鼻部结构
鼻骨:位于鼻腔顶 部,支撑鼻腔结构
鼻甲:位于鼻腔内, 负责调节鼻腔气流
鼻窦:位于鼻腔周 围,负责调节鼻腔
湿度和温度
鼻腔粘膜:覆盖鼻 腔内壁,负责分泌
粘液和清洁鼻腔
鼻腔内部结构
鼻腔分为上鼻 甲、中鼻甲和 下鼻甲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鼻甲和鼻中 隔之间有鼻窦
03
02
上鼻甲和中鼻 甲之间有鼻中 隔
04
鼻腔内部有鼻 毛和鼻粘膜, 起到过滤和湿 润空气的作用
鼻窦结构
鼻窦是鼻腔周围 的骨性空腔,分 为上颌窦、筛窦、 蝶窦和额窦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

(1)内眦静脉 面静脉— 颈内静脉 (2)内眦静脉 眼上、下静脉 海绵窦
❖ 面部静脉无瓣膜,故当鼻及上唇(危险三角区)患疖时, 若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能。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二、鼻腔解剖
❖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 富有皮脂腺,汗腺,布有鼻毛,皮肤与软骨粘合紧密。 鼻前庭最狭窄之处,亦称鼻内孔(鼻阈-分界,skin, mucosa)。
(1)嗅区(olfactory region) 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和鼻 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由假复层无纤 毛柱状上皮构成,其由支持细胞、基底细 胞和嗅细胞组成,嗅细胞为具有嗅毛的双 极神经细胞,其细长的轴突,形成无髓鞘 神经纤维,通过筛骨水平板进入颅内,止 于嗅球。
❖ (2)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鳞状上皮、移形上皮、假复 层柱状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的异常和 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病最为密切,这一区域称 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它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 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 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 区域的解剖发生异常,均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 和引流,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 上鼻甲:属筛骨一部分。位置最高,其内后上方 有一凹陷—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 三个鼻甲从下向上依次缩小1/3,并依次后退1/3。 三个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 因此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道与鼻中隔之间 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另:嗅裂)。
❖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距前鼻孔约3~3.5cm;上颌 窦穿刺部位(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2cm处骨质较 簿)。
❖ 面部静脉无瓣膜,故当鼻及上唇(危险三角区)患疖时, 若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能。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二、鼻腔解剖
❖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 富有皮脂腺,汗腺,布有鼻毛,皮肤与软骨粘合紧密。 鼻前庭最狭窄之处,亦称鼻内孔(鼻阈-分界,skin, mucosa)。
(1)嗅区(olfactory region) 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和鼻 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由假复层无纤 毛柱状上皮构成,其由支持细胞、基底细 胞和嗅细胞组成,嗅细胞为具有嗅毛的双 极神经细胞,其细长的轴突,形成无髓鞘 神经纤维,通过筛骨水平板进入颅内,止 于嗅球。
❖ (2)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鳞状上皮、移形上皮、假复 层柱状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的异常和 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病最为密切,这一区域称 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它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 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 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 区域的解剖发生异常,均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 和引流,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 上鼻甲:属筛骨一部分。位置最高,其内后上方 有一凹陷—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 三个鼻甲从下向上依次缩小1/3,并依次后退1/3。 三个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 因此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道与鼻中隔之间 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另:嗅裂)。
❖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距前鼻孔约3~3.5cm;上颌 窦穿刺部位(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2cm处骨质较 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鼻孔(止)
1.内侧壁→鼻中隔(nasal septum)
鼻中隔软骨 粘膜 筛骨正中板 犁骨 粘膜
鼻
中
隔
在鼻中隔的前下方粘膜内血管丰富,交织成网,为鼻出 血好发部位,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称之为利特尔区 (Little区),也称鼻腔的“易出血区”
鼻 腔 动 脉
鼻 中 隔 偏 曲
2.外侧壁
由诸多骨骼组成,从前向后:上颌骨、
superior meatus)
上鼻甲是三个鼻甲中体积最小的,属筛骨结构。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三、顶壁 前段:鼻骨、额骨鼻突构成 中段:筛骨水平板 后段:蝶窦前壁
四、底壁 前3/4:上颌骨腭突 后1/4:腭骨水平部
硬腭的鼻腔面
五、鼻内孔和后鼻孔
鼻内孔:鼻腔的最狭窄部,影响鼻腔阻力。
嗅 区 粘 膜 结 构 示 意
七、血管
颈内动脉眼动脉筛前、后动脉
颈外动脉颌内动脉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
大动脉
鼻 腔 静 脉
八、淋巴
汇入耳前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及咽后 淋巴结之后汇入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
九、神经 神经
嗅神经
感觉神经 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
眼神经 (ophthalmic nerve) 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
外鼻的淋巴主要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外 鼻 淋 巴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腔
鼻前庭
鼻腔分为
固有鼻腔
鼻 腔 分 区
一、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鼻翼内侧面所对应的空间,临床上多好发疖肿 和湿疹。
二、固有鼻腔(nasal fossa proper)
鼻内孔(起)
内侧壁
固有鼻腔 外侧壁 顶 底 壁 壁
泪骨、鼻甲骨、筛骨迷路的内侧板、腭骨
垂直板及蝶骨翼突。其主要部分为筛窦和
上颌窦的内侧壁。 外侧壁附着有重要的结
构——鼻甲。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腔
鼻腔外侧壁的骨性组成
鼻 腔 外 侧 壁
鼻 腔 外 侧 壁
( 1 )下鼻甲及下鼻道( inferior turbinate & inferiormeatus) 下鼻甲体积最大,下鼻甲肿胀及肥厚是多种临床 症状的主要原因。
后组筛窦
蝶窦 后组鼻窦
一、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1.前壁:称尖牙窝。
2 .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 下窝毗邻,近翼内肌。
3.上壁:即眼眶底壁。
4 .底壁:牙槽突,与第二 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5.内侧壁:鼻腔的外侧壁。
上颌骨前面观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窦
上 颌 骨 外 侧 面 观
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
外 鼻 静 脉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
面 部 危 险 三 角 区
四、神经和淋巴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 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
外 鼻 神 经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
三 叉 神 经 皮 支 分 布 区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窦
上 颌 骨 内 侧 面 观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窦
上 颌 骨 上 面 观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窦
上 颌 骨 底 面 观
二、筛窦(ethmoidal sinus)
外侧壁:泪骨和纸样板。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附着有上、中鼻甲。 顶壁:额骨眶板的内侧部→形成筛顶。 下壁:中鼻道外侧壁结构,如筛泡、钩突和筛漏斗等。 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和额窦相接。 后壁:借蝶骨筛板与蝶窦毗邻,解剖变异较大,薄,易损 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二)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三)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四)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五)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一)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二)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下鼻甲
(2)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中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分,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 手术应保持在中鼻甲外侧操作,可避免损伤筛板。
中鼻道是内镜手术进路最为重要区域。
各 窦 口 开 口 位 置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腔
各 窦 口 开 口 位 置
软骨:隔背软骨及大翼软骨。
外鼻的软骨支架,侧、前、底面观
外鼻额切面示隔背软骨
二、皮
肤
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含较多汗腺和皮脂腺,易
发生痤疮、酒渣鼻和疖肿。
三、静 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眼上、下静脉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 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
后鼻孔: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
鼻内孔
后鼻孔
六、黏膜 嗅区:主要在中鼻甲内侧面以上鼻腔粘膜, 主要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区:中鼻甲内侧面以下部分粘膜所 在区域(除嗅区以外的鼻腔黏膜区), 鼻中隔下部前1/3段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其余部位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黏膜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腔
三、教学难点: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四、课时安排:0.5学时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方法:讲述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外鼻
鼻腔
鼻 鼻窦 鼻颅底
鼻腔外侧壁为重点内容
外 鼻 (external nose)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
一、支架
由骨和软骨共同构成。 骨:额骨鼻突、鼻骨、上颌骨额突。
交感神经:岩深神经 自主神经 (deep petrosal nerve) 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
(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窦
鼻窦是围绕鼻腔的两侧、上方及后上方的位于面颅骨及脑颅 骨的含气空腔。
上颌窦
额窦
鼻窦 筛窦 前组筛窦
前组鼻窦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 即以筛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为中心的附近区 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甲、中鼻道、 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等解剖结构。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鼻腔
(3) 上 鼻 甲 及 上 鼻 道 ( superior turbin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