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谭树迎-水稻种子高压电场处理与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
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对比试验

126农 机使用与维修2020年第11期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对比试验夏涛,陈永贺,康野(盘山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盘山124107)摘要: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针对盘山县水稻生产成本增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而提出的一项农机农艺密切 融合的生产技术措施。
通过示范对比,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新技术模式,达到促进提质增效、加快提升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机械化;示范;对比;效益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20.11.061〇引言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盘山县水稻生产 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针对水稻生产成本增高、增产 潜力大等特点而提出的一项农机农艺密切融合的 机械化生产技术措施。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水稻生 产全程机械化应用新技术模式,适应现阶段及未来 我县水稻生产发展需要,达到促进提质增效、加快 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的目标。
1实施目的以成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组装集成、示范 推广,引导带动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的提高,完成技术集成配套,形成全程机械化技术 路线:工厂化育秧一机械整地一机械插秧一机械植 保一机械收获(机械化烘干)一秸秆还田。
2试验内容开展联合收获高留茬与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 田机械深耕效果对比,具体内容包括:适宜的作业 条件;适宜的作业深度;对其他机械作业环节的影 响;水稻长势、产量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试验测试过程、数据分析及试验结果3.1联合收获高留茬与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效果对比(1)秸秆覆盖情况。
水稻收割后割茬及秸秆覆 盖情况是影响秋翻地的最关键因素。
秸秆整秆覆 盖无法秋翻作业;秸秆切碎但段长较长且堆放杂乱 严重影响翻地质量;割茬过高(30 cm以上),不利于 翻后秸秆覆盖。
秸秆切断较短(1〇cm以内)且均匀抛撒于田面,不聚堆、不成绺,对秋翻作业较为有 利。
一般情况下,大型拖拉机搭配不同犁的翻地深 度为18 ~42 cm,大多数保持在22 ~ 27 cm之间,切 杆机能够把結秆切碎到〇 ~ 10 cm,这样的长度完全 能够满足秸秆还田的需求,在切碎秸秆之后,可以 用脱切机和手扶拖拉机将稻草压人土中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研究

2024年第1期农机使用与维修71㊀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研究邓玲黎,沈㊀侃(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12)摘㊀要:农业安全问题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减少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频发,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㊂基于总线技术㊁无线通信技术的农业机械远程监控系统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由监控中心㊁通信网络㊁农业机械系统终端组成㊂将监控设备与监控中心建立连接,中心服务器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获取农业机械传感器信息,并储存在服务器数据库中,通过监控设备实现对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控㊂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㊂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生产;远程监控中图分类号:S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 :10.14031/ki.njwx.2024.01.018Research on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Electrical Automation SystemDENG Lingli,SHEN Kan(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Suzhou 215012,China)Abstract :Agricultural safety is a key issu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failur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and is very importa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ased on bus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which is composed of monitoring center,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ystem terminal.The monitoring equip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nitoring center,and the central server obtains the sensor 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rough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nd stores it in the server database,and realizes the remote moni-tor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rough the monitoring equipment.It improves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the work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automat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remote monitoring作者简介:邓玲黎(1976 ),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㊂0㊀引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农业机械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尤为关键[1-2]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逐渐实现自动化,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技术拥有很大发展空间[3-5]㊂自动化技术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以适用于不同场合[6-7]㊂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可以提升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㊁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避免发生故障㊁简化农业机械操作方式实现精准化作业等[8-9]㊂国外农业机械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通过农业机械的闭环控制方式㊁有线传输技术㊁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控[10]㊂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在农业机械安装大量传感器采集数据,使用总线技术将数据采集并储存到控制器中,技术人员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读取和分析,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定期维护和保养使机械运转故障,产生农业生产安全问题,对于提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尤为关键[11]㊂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研究总线技术㊁无线通信技术㊁GNSS 技术,微型控制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打下基础㊂1㊀系统的网络构架智能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总线技术㊁无线通信技术㊁GNSS 技术㊁微型控制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于一体,从作业数据的采集㊁传输,并通过农业机械智能监控中心,存储㊁分析农业机械运行工72㊀㊀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年第1期作的具体数据,实现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测和管理㊂农业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由感知层㊁应用层及网络层组成㊂网络层中的中心服务器用于收集和存储参数数据,监控中心主要运行农业机械监控软件,对农业机械进行自动调控;操作人员使用数据查询功能,记录㊁查询㊁农业机械管理的数据参数㊂远程移动通信电脑终端和智能手机终端通过网络登陆监控中心的中心服务器查看农业机械的基本工作信息并进行远程调控㊂监控系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㊂图1㊀监控系统网络架构2㊀系统组成整个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㊁通信网络㊁农业机械系统终端3个部分组成㊂农业机械系统终端利用RS232㊁RS485㊁CAN 总线采集农业机械作业的各种环境参数和农业机械运作参数信息,并记录在储存器中㊂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构建通信网络,将环境参数和农业机械运作参数信息传输并储存到中心服务器中㊂监控中心收集分析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接收到的农业机械传感器数据,通过与监测终端建立通信,实现农业机械运作信息监测和农业机械的远程控制㊂远程监控系统如图2所示㊂2.1㊀农业机械系统终端农业机械终端由安装在农业机械上的传感器㊁控制器㊁无线模块组成㊂传感器用于采集各项运行参数㊂控制器用于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并打包发送㊂无线模块可以建立农业机械和移动通信网络㊁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有效连接,农业机械作业时,终端实时发送数据信息,中心服务器将数据信息收集并储存到数据库中,确定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构建信息传输网路,实现对农业机械的精准化实时的监控㊂农业机械控制器可以接收到来自监控中心的图2㊀远程监控系统调控命令,从而对农业机械的运作进行监测和调控㊂2.2㊀通信网络如今,GPRS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通信范围广,数据传输快,广泛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㊂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的IP 协议能够利用不同的组网方式建立广阔的Internet 网络,建立终端机与GPRS 稳定安全的数据通信㊂2.3㊀农业机械监控中心农业机械监控中心主要由计算机平台㊁数据库组成,可以对农业机械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储存和分析㊂监控中心和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器数据库实时储存数据并发送给农业机械监控中心,智能终端通过监控中心对农业机械作业进行实时远程监控,传输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不会遗失㊂3㊀工作原理农业机械远程监控系统中农业机械运行参数数据使用总线技术与农业机械控制器连接㊂农业机械运行时,无线发送器模块通过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服务器建立通信㊂无线发送器会实时将农业机械的工作信息传输给中心服务器,监控中心将收到的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并对农业机械进行运行的调控㊂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就会触发系统的报警功能,并将报警信心储存到数据库的信息表中㊂操作人员使用智能终端与监控中心连接,从而可以查看农业机械的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进行农业机械远程的调控,减少农业机械的错误工作和危险工作㊂4㊀系统功能为了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进行系统软件的整体设计,登录成功后和服务器㊁数据库建立联系进入系统界面,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㊂系统软件流程如2024年第1期农机使用与维修73㊀图3所示㊂系统功能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采集显示㊁远程控制报警㊁历史记录查询㊁专家指导诊断及系统设置㊂系统功能框架如图4所示㊂图3㊀系统软件流程图4㊀系统功能框架数据采集显示功能是农业机械远程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农业机械运行参数数据,农业机械监控中心通过农业机械运行情况输送的参数数据形成模块化数字动态显示仪表,实时监控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㊂远程控制报警功能使监控人员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农业机械的工作状态,监控农业机械是否进行正常作业,对农业机械进行调控;当农业机械产生异常作业故障时,农业机械控制器会将报警信号和故障代码发送至监控中心,使监控人员及时作出判断㊂报警信息主要包括作业错误报警㊁故障报警㊂历史记录查询功能是监控系统运行时会记录每次的运行数据,可以提供给监控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往的历史数据㊂设计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农业机械运行的历史数据和报警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让监控人员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维修和保养㊂专家指导诊断功能是在农业机械产生故障或生产问题时,提供给技术人员支参考信息的功能模块,相关领域的专家将指导建议发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将信息储存并提供给技术人员㊂系统设置功能是调整系统的通信参数和功能模块的参数㊂5㊀结论在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融合了传感器技术㊁总线技术㊁计算机技术㊁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使操作人员更简易㊁智能地调控管理农业机械㊂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控能够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精准分析和调控,达到作业计划目标,减少成本投入,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㊂在信息时代的应用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我国农业机械远程监控系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㊀崔玉林.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 ].中国果树,2022(12):116.[2]㊀韩金玉,卢博友,郭爱荣,等.我国农业自动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3(3):8-10.[3]㊀徐吉祥.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 ].河北农机,2023(5):13-15.[4]㊀王庆陵.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及优势分析[J ].河北农机,2023(6):27-29.[5]㊀徐长娟.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J ].农业知识,2023(2):11-12.[6]㊀孙丽华.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实践应用[J ].新农业,2023(2):68-69.[7]㊀张漫,季宇寒,李世超,等.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4):1-18.[8]㊀刘成良,林洪振,李彦明,等.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1-18.[9]㊀陆宣伊.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 ].新农业,2021(17):71.[10]宗成龙,丁博,付秀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6):153-154.[11]王翔.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方式和发展途径[J ].智慧农业导刊,2021,1(7):39-41.(05)。
强电场电离放电对水稻幼苗生长生物学效应的试验性研究

2 1
器( T G —1 0 A 三科 电器公 司) 电子天平 ( P一10B 上海精密科 学仪器有限公司)光照培养箱 DC2 0 V , 0 ; M 10 , ; ( X 30 G Z一 0 A型 , 宁波江南仪器厂)高速冷冻离心机 ( L 6 2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紫外分光光度 ; G 一1G一 , ;
21年 1 01 2月
强 电场 电离 放 电对 水 稻 幼 苗 生 长 生 物 学效 应 的试 验性 研 究
陈 信, 康 珏, 熊建平
( 东石 油化 工学院 静 电研 究所 , 东 茂名 550 ) 广 广 200
摘要 : 为了研究 强电场电离辐射对水 稻种子 酶活性 的影响 , 在相 同激 励 电压 下 , 不 同时 间辐射 国稻 6 水稻种 子。发现 用 号
上述 酶 活性 的变异 , 探索 强 电场 电离辐射 对水 稻幼 苗生 长发 育的影 响 , 并对 其机 理进 行初 步探讨 。
1 材 料 、 器及 试 剂 仪
1实验材料 。国稻 6 ) 号水稻种子( 海南生产 , 茂名市南方 良种有限公司分装)为温感型三系杂交稻组 , 合, 生育期 18 , 2 天 适宜在广东省中、 西南部稻作区早、 晚稻种植 。
生物 可利用 的单 糖 。过 氧化氢 酶 ( A ) 6 J c T 是存 在于 细胞 的过氧 化物 体 内 , 化过 氧化 氢分解 成 氧和水 的 催
酶, 它使得 H 不至于与 0 在铁螯合物作用下反应生成非常有害 的物质 。过氧化物酶 (O ) 22 0 2 P D 是以过氧 化氢为电子受体催化底物氧化 的酶 , 是氧化还原酶的一种 。它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 中, 以铁卟 啉为辅基 , 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和胺类化合物 , 具有消除过氧化氢和酚类 、 胺类毒性的双重作用 , 提高 有益酶的活性 , 降低有害酶 的活性。为此 , 开展了在相同场强下 , 以不 同时间对水稻种子进行辐射 , 研究
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进步奖材料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
该项目在农业科技领域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键技术研发: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开发了适用于农业机械的自主导航系统,实现了农机作业路径规划、自动对行以及精准控制等功能。
-研制出能够适应农田复杂环境变化的实时动态定位和控制系统,确保农机在田间作业时的高精度和稳定性。
2. 技术创新点:
-结合北斗导航信号处理算法优化,提高农机自动驾驶的响应速度与定位精度。
-开发智能农机信息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农艺参数与机械作业参数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应用推广成效:
-该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促进了现代
农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节约资源、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战略要求。
4. 科学进步奖认可:
-“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因其显著的科技成就和社会经济效益,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体现了我国在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水平。
若需要具体获奖材料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验数据、示范应用案例、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等详细资料,这些通常会在申报奖项时提交,并在获奖后由官方机构公布或存档。
水稻穴盘秧苗钵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水稻穴盘秧苗钵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陈林涛;刘兆祥;于新业;牟向伟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
【年(卷),期】2024(14)2
【摘要】以培杂泰丰杂交稻种为试验对象,在立体育秧温室培育穴盘秧苗。
试验时苗龄28 d,钵体含水率35.76%~54.08%,仪器为TA-XT2i型质地分析仪。
对穴盘苗钵体进行平板压缩、加卸载循环和蠕变试验研究,发现平板压缩变形约3.15 mm,抗压力随变形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压缩约4 mm,抗压力出现峰值上升变化陡点。
当加载力为1、2、3、4和5 N,秧苗钵体平均蠕变量0.0055、0.0055、0.0056、0.0057和0.0059 mm。
试验结果表明,钵体抗压力与变形呈非线性变动;平板压缩过程,钵体无明显屈服破坏点;苗钵体面对外界加卸载时表现较强塑变能力。
选用Burgers模型能有效表征穴盘苗钵体压缩蠕变特性。
分析多种稻种穴盘苗力学特性,结果发现不同穴盘苗钵体抗压力与变形关系遵循非线性曲线。
该研究可为水稻移栽机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9页(P39-47)
【作者】陈林涛;刘兆祥;于新业;牟向伟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机械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3
【相关文献】
1.穴盘水稻秧苗茎秆蠕变与应力松弛特性的试验研究
2.水稻秧苗抗拉力学特性及穴盘拔秧性能的力学试验研究
3.穴盘水稻秧苗拔断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4.移栽番茄穴盘苗钵体夹持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电类硕博士学位论文情况

姓名专业学位论文时间
胡均万农业电气自动化博士双板差分冲击式谷物流量传感器设计与研究2009黄沛琛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基于纯追踪模型的插秧机地头转向控制方法2009
贾国灏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统硕士基于图像处理的田间稻纵卷叶螟虫害叶片2011
李庆农业机械化硕士汽车液力自动变速器试验台计算机测试系统1998林卫平车辆工程硕士SPU60 型水稻插秧机自动转向控制系统2007王江枫农业机械化硕士计算机图像检测技术在芒果检测中的应用1997王坤农业电气自动化硕士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导航控制系统2007吴长高农业机械化硕士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根系形态中的应用1999俞龙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砖红壤滴灌入渗研究及自动灌溉系统设计2000张利民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DGPS在土壤耕作阻力测量中的应用1999张志斌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机器视觉导航技术在农用移动平台上应用研究2005张志斌农业电气自动化博士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业机械导航算法研究2008张智刚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插秧机的 DGPS 自动导航控制系统研究2006赵进辉农业电气自动化博士基于图像处理的田间甘蔗病害识别技术研究2008赵新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GPS 和GIS 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2002赵祚喜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土槽测控系统的研究2002钟南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2006
周志艳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GIS在农用智能移动平台导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2005
周志艳农业电气自动化博士稻飞虱虫害发生早期监测技术研究2011。
【CN109738442A】一种基于大视野X射线可见光配准成像的水稻稻穗性状全自动提取系统【专利】

2
CN 109738442 A
说 明 书
1/4 页
一种基于大视野X射线可见光配准成像的水稻稻穗性状全自 动提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视野X射线/可见光配准成像 的水稻稻穗性状全自 动提取系统 ,即通过可见光及X-ray同时得到稻穗反射光表面图 像与 透射光穗颈节和穗粒内部图 像信息 ,并 将两幅图 像配准融合 、结合图 形分析算法得到稻穗 产量性状的数学表征,包括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平 均长度、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传统有损稻穗产量测量上脱粒难、实粒瘪粒区分难的缺点,以及成像视野的 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视野X射线/可见光配准成像的水稻稻穗性状全 自动提取系统,该系统通过X射线/可见光配准成像同时获取局部稻穗反射光表面图像信息 及稻穗透射光穗颈节和穗粒内部图像信息,且通过大视野二维移动平台获取完整稻穗的图 像,上位机将两幅图像配准融合、结合图形分析算法得到稻穗产量性状的数学表征,包括稻 穗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平均长度、二次枝梗数等性 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上位机通过USB借口与运动控制卡通 信,运动控制卡与伺服驱动器相连,用于控制大视野二维精密运动平台。上位机同时与图像 采集卡和X射线平板探测器相连,基于运动控制卡反馈的信号,控制高分辨可见光相机成像 和X-ray投射图像成像;然后将获取的图像进行拼接、配准,并输入图像数据分析模块,最后 将结果保存。
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5):8~14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5.002收稿日期:2022-07-10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NK2030)ꎻ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2021RC1016)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J30376)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1A0552)ꎻ湖南省区域联合基金项目(2023JJ50084)ꎻ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开放基金项目(KF202207)作者简介:马银花(1988 )ꎬ女ꎬ安徽亳州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水稻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ꎮE-mail:mayinhua1988@126.com通信作者:段仁燕(1978 )ꎬ男ꎬ安徽安庆人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生态修复方面研究ꎮE-mail:duanrenyan78@163.com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马银花1ꎬ刘桃梅1ꎬ万天雪1ꎬ肖新波1ꎬ胡琼1ꎬ李萍芳1ꎬ段仁燕1ꎬ张斌1ꎬ金晨钟1ꎬ杜波2(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ꎬ湖南娄底㊀417000ꎻ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湖北武汉㊀430072)㊀㊀摘要:类受体胞质激酶(receptor-likecytoplasmickinasesꎬRLCKs)家族是一类特殊蛋白激酶ꎬ在植物生长和病原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ꎮ在对水稻RLCKⅥ家族成员OsRRK1基因的研究中发现水稻4号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与其同源性特别高的基因ꎬ即OsRLCK167(LOC_Os04g56060)ꎮ为了丰富类受体胞质激酶家族并探究水稻胞质受体激酶基因的作用ꎬ本研究利用ExPASy-Protparam㊁Protscale㊁CD-search等在线工具和DNAMAN软件对OsRLCK16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ꎻ采用qRT-PCR技术对OsRLCK167基因做组织表达模式分析ꎮ结果显示:OsRLCK167蛋白的分子量为43.77776kDꎬ为疏水性㊁不稳定的酸性蛋白ꎻ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ꎬ显示其主要由无规则卷曲(41.94%)㊁α-螺旋(35.29%)㊁延伸链(15.35%)和β-转角(7.42%)组成ꎻ该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均有表达ꎬ且在叶鞘中的表达量最高ꎮ结果表明ꎬOsRLCK167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ꎬ在水稻中具有功能多样性ꎮ关键词:水稻ꎻOsRLCK167基因ꎻ组织表达模式ꎻ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01:Q78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5-0008-07TissueExpressionPatternandBioinformaticsAnalysisofOsRLCK167GeneinRiceMaYinhua1ꎬLiuTaomei1ꎬWanTianxue1ꎬXiaoXinbo1ꎬHuQiong1ꎬLiPingfang1ꎬDuanRenyan1ꎬZhangBin1ꎬJinChenzhong1ꎬDuBo2(1.CollegeofAgricultureandBiotechnologyꎬHunanUniversityofHumanitiesꎬScienceandTechnologyꎬLoudi417000ꎬChinaꎻ2.CollegeofLifeSciencesꎬWuhanUniversity/NationalKeyLaboratoryofHybridRiceꎬWuhan430072ꎬChina)Abstract㊀Receptor ̄likecytoplasmickinases(RLCKs)areaspecialclassofproteinkinaseswhichplayimportantbiologicalrolesinplantgrowthandpathogendefense.IntheresearchoftheOsRRK1geneꎬamem ̄berofthericeRLCKⅥfamilyꎬageneonricechromosome4wasfoundwithparticularlyhighhomologytoitꎬnamelyOsRLCK167(LOC_Os04g56060).InordertoenrichthereceptorcytoplasmickinasefamilyandexploretheroleofricecytoplasmicreceptorkinasegeneꎬthebioinformaticsanalysisofOsRLCK167wasconductedwithonlinetoolssuchasExPASy ̄ProtparamꎬProtscaleꎬCD ̄searchandDNAMANsoftwareꎬanditstissueex ̄pressionpatternwasanalyzedbyqRT ̄PCR.TheresultsshowedthatthemolecularweightofOsRLCK167pro ̄teinwas43.77776kDꎬanditwasahydrophobicandunstableacidicprotein.Thepredictionofitssecondarystructureshowedthatitwasmainlycomposedofrandomcurl(41.94%)ꎬα ̄helix(35.29%)ꎬextendedchain(15.35%)andβ ̄turn(7.42%).Thegenecouldexpressindifferenttissuesofriceꎬandtheexpressionlevelinleafsheathwasthehighest.AlltheseindicatedthattheOsRLCK167genewashighlyconservedintheevolu ̄tionprocessandhadfunctionaldiversityinrice.Keywords㊀Rice(OryzasativaL.)ꎻOsRLCK167geneꎻTissueexpressionpatternꎻBioinformaticsanalysis㊀㊀类受体胞质激酶(receptor-likecytoplasmickinasesꎬRLCKs)是一类只含有胞内激酶结构域㊁无胞外信号肽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的特殊蛋白激酶家族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㊁病原菌防御㊁胁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4]ꎮ研究表明这类蛋白在拟南芥中有200个成员ꎬ水稻中有379个成员ꎬ根据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支ꎬRLCKs在拟南芥中被分为13个亚家族ꎬ在水稻中被划分为17个亚家族[3-6]ꎬ其在植物中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发挥功能ꎬ主要参与了植物的生长㊁信号转导㊁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应答等生理过程[7]ꎮ其中研究最多的为RLCKⅦ亚家族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ꎬ有关RLCKⅥ亚家族基因的研究很少ꎮ对OsRLCK57㊁OsRLCK107㊁OsRLCK118和OsRLCK176功能特性进行的研究表明ꎬ其参与了XA21介导的水稻先天免疫和BR信号介导的水稻发育[8]ꎻOsRLCK102是RLCKⅦ亚族蛋白基因ꎬ同时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ꎬ参与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免疫反应的调控[9ꎬ10]ꎮ近些年ꎬ拟南芥中RLCKⅥ亚家族蛋白参与植物生长与病原体防御相继被报道ꎬ如Rop结合蛋白激酶1和2(RBK1和2)直接结合AtRop4GTPaseꎬ是植物生长和病原体防御中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的重要调节子[11]ꎻRop相互作用类受体激酶1和2(AtRRK1和2)可以在体外被GTP结合的RopGTP酶特异性激活[12]ꎻ属于RLCKⅦ亚家族的BIK1和PBL1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FLS2和BAK1相互作用ꎬ并且BIK1和PBL1在FLS2被其配体flg22激活时迅速磷酸化ꎬbik1和pbl1突变体在其FLS2介导的免疫应答中表现出表型缺陷ꎬ表明BIK1和PBL1在FLS2和BAK1的相互作用介导的PTI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3ꎬ14]ꎮ与拟南芥RLCKⅥ亚家族相比ꎬ对于水稻中RLCKⅥ亚家族基因的研究报道更为稀少ꎮOs ̄RRK1(对应编号为OsRLCK216)是一个与OsLec ̄RK相互作用的蛋白ꎬ也是少有被报道过的水稻RLCKⅥ亚家族成员ꎬ研究发现OsRRK1在叶片发育与稻飞虱抗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ꎻOs ̄RRK1基因的过表达能使得水稻叶片卷曲ꎬ表明RLCKⅥ亚家族可能在水稻发育和免疫方面发挥作用[4ꎬ15-17]ꎮ前期课题组在对OsRRK1基因与其他RLCKⅥ亚家族成员同源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中发现OsRLCK167与其同源性很高ꎬ同属于RLCKⅥ家族成员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研究蛋白质序列㊁结构以及功能ꎬ并对蛋白质进行同源分析ꎬ研究蛋白质之间的进化关系ꎬ揭示蛋白质家族间的关系[18-20]ꎮ因此对OsRLCK167蛋白的理化性质㊁蛋白结构等方面进行生物学信息学分析ꎬ可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提供一定理论基础ꎻ通过荧光定量PCR对OsRLCK167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ꎬ推测其在水稻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能进一步丰富对水稻RLCKⅥ亚家族基因功能的研究ꎬ深化对该家族基因的认识ꎬ以期为深入探究水稻RLCKⅥ亚家族蛋白在水稻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挖掘水稻抗性新基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粳稻品种Hejiang19(H1493)购自国家种质资源库ꎬ用于提取水稻RNAꎻOsRRK1和OsRL ̄CK167的ORF序列ꎻEscherichiacoli菌株TOP10为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光存教授课题组提供ꎮ1.2㊀生物学信息分析运用ExPASy-Protparam㊁Protscale㊁NCBI网站的CD-search㊁SOPMA㊁Phyre和Psort等在线工具对OsRLCK167蛋白的理化性质㊁二级结构㊁三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ꎮ9㊀第5期㊀㊀㊀㊀马银花ꎬ等: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1.3㊀同源基因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通过DNAMAN软件将OsRLCK167基因与OsRRK1基因进行序列比对ꎬ再用MEGA5.10对OsRLCK167蛋白㊁水稻中与OsRLCK167相似性较高的5个RLCK和拟南芥RLCKⅥA家族的7个成员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ꎮ1.4㊀组织表达模式分析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ꎬUSA)提取粳稻品种Hejiang19(H1493)的幼芽㊁幼根㊁二分蘖期的根㊁二分蘖期的叶㊁成熟期的剑叶㊁倒二叶㊁茎㊁叶鞘㊁幼穗等组织mRNAꎻRNA的反转录按Rever ̄tAidTMFirstStrandcDNASynthesisKit(Fermentas)的操作步骤进行ꎻ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qRT-OsRLCK167f:5ᶄ-CCTCGTCCT ̄TCCCTCTCGTG-3ᶄ和qRT-OsRLCK167r:5ᶄ-CT ̄GCTGCTGCTGTCTGTCTC-3ᶄꎻ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ꎬ以水稻Actin基因为内参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OsRLCK1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ꎬ每个样品3次重复ꎮPCR反应体系:DNase/RNase-FreeddH2O(TIANGEN)2.9μLꎬ2ˑSupermix4μLꎬ上㊁下游引物(5mmol/L)各0.3μLꎬcDNA模板0.5μLꎮ反应程序:95ħ变性2minꎻ95ħ变性5sꎻ60ħ退火20sꎬ共40个循环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OsRLCK167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1.1㊀OsRLCK167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㊀OsRL ̄CK167基因编码含有3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ꎬ通过ExPASy-Protparam在线工具对OsRLCK167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ꎬ结果显示该蛋白分子式为C1920H2951N547O600S15ꎻ相对分子量为43.77776kDꎻ理论等电点为4.87ꎻ富含强碱性氨基酸(Arg㊁Lys共42个)和强酸性氨基酸(Asp㊁Glu共67个)ꎬ蛋白质不稳定指数为47.35ꎬ为不稳定蛋白ꎬ脂肪系数为77.83ꎮ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ꎬ天冬氨酸(Asp)㊁亮氨酸(Leu)㊁丙氨酸(Ala)㊁甘氨酸(Gly)㊁精氨酸(Arg)㊁丝氨酸(Ser)㊁谷氨酸(Glu)所占比例较高ꎬ分别为10.0%㊁9.7%㊁7.7%㊁7.7%㊁7.4%㊁7.4%㊁7.2%ꎬ甲硫氨酸(Met)和谷氨酰胺(Gln)占比较低ꎬ分别为1.5%和1.8%(表1)ꎮOsRLCK167蛋白的亲水性预测表明ꎬOsRL ̄CK167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大多为疏水性氨基酸ꎬ因此该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图1)ꎮ综上ꎬOsR ̄LCK167蛋白是一个疏水性的㊁不稳定的酸性蛋白ꎮ㊀㊀表1㊀OsRLCK167蛋白的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数量百分比(%)Ala(A)307.7Arg(R)297.4Asn(N)153.8Asp(D)3910.0Cys(C)92.3Gln(Q)71.8Glu(E)287.2Gly(G)307.7His(H)133.3Ile(I)133.3Leu(L)389.7Lys(K)133.3Met(M)61.5Phe(F)164.1Pro(P)194.9Ser(S)297.4Thr(T)133.3Trp(W)82.0Tyr(Y)102.6Val(V)266.6score值代表氨基酸残基疏水性的分值ꎬ分值越高疏水性越强ꎬ分值越低亲水性越强ꎮ图1㊀OsRLCK167蛋白的疏水性/亲水性预测分析2.1.2㊀OsRLCK167蛋白保守功能域的预测㊀通过NCBI网站的CD-search工具对OsRLCK167蛋白的保守功能域进行预测ꎬOsRLCK167蛋白特定匹配(specifichits)在SPS1ꎬ非特定匹配(non-spe ̄cific)在STKc_IRAK(图2)ꎬ因此ꎬOsRLCK167蛋白属于PKc_likesuperfamily(RKc_like超级家族)ꎮ0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图2㊀OsRLCK167蛋白的保守功能域2.1.3㊀OsRLCK167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㊀通过在线网站SOPMA预测OsRLCK167蛋白的二级结构ꎬ结果表明ꎬOsRLCK167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41.94%)㊁α-螺旋(alphahelix35.29%)㊁延伸链(extendedstrand15.35%)和β-转角(betaturn7.42%)组成(图3)ꎮ因此ꎬ该蛋白晶体的空间构象可能以无规则卷曲结构为基础所构成的ꎮ蓝色表示α-螺旋ꎬ红色表示延伸链ꎬ绿色表示β-转角ꎬ紫色表示无规则卷曲ꎮ图3㊀OsRLCK167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2.1.4㊀OsRLCK167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㊀通过在线软件Phyre对OsRLCK167蛋白三级结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表明ꎬ该蛋白由α-螺旋(alphahelix)㊁β-转角(betaturn)和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连接而成(图4)ꎮ图4㊀OsRLCK167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2.1.5㊀OsRLCK16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㊀通过在线网站Psort进行预测分析表明ꎬ该蛋白最可能定位于细胞质ꎬ这与OsRRK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的结果一致[16]ꎬ其次可能定位于线粒体㊁细胞核和内质网ꎬ定位于分泌系统囊泡和液泡的可能性较低(表2)ꎮ㊀㊀表2㊀㊀㊀OsRLCK16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亚细胞结构可能性(%)细胞质39.1线粒体21.7细胞核17.4内质网13.0分泌系统囊泡4.3液泡4.311㊀第5期㊀㊀㊀㊀马银花ꎬ等: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2.2㊀OsRLCK167同源基因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对OsRRK1及同源基因OsRLCK167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ꎬOsRRK1的ORF序列为1179bpꎬOsRLCK167的ORF序列是1176bpꎬ两者长度接近ꎮOsRLCK167含有6个外显子㊁5个内含子ꎮ用DNAMAN软件将两者的ORF序列进行比对ꎬ两者的一致性达70.06%(图5)ꎮ图5㊀水稻OsRRK1与OsRLCK167的序列比对㊀㊀将OsRLCK167蛋白㊁水稻中与OsRLCK167相似性较高的5个RLCK和拟南芥RLCKⅥA家族的7个成员做亲缘关系分析发现ꎬOsRRK1与RLCKⅥA亚家族亲缘关系最近ꎻ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ꎬOsRLCK167属于RLCKⅥA亚家族成员ꎬ并且与水稻中的OsRRK1同源性最高(图6)ꎮ2.3㊀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由图7可知ꎬOsRLCK167基因在叶鞘中的表达量最高ꎬ其次是在剑叶和倒二叶中ꎻ在幼芽㊁幼根㊁二分蘖期的根中表达量很低ꎻ二分蘖期的叶㊁茎和幼穗中表达量较低ꎮOsRRK1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ꎬ是一个组成性表达基因ꎻOs ̄RRK1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ꎬ在抽穗期的剑叶中表达量最高[17]ꎮ通过对比分析表明ꎬOsRRK1和Os ̄RLCK167并非同一基因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ꎻ另一方面ꎬOsRRK1和OsRLCK167是同源基因ꎬ且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ꎬ但组织表达模式完全不同ꎬ这暗示两个基因虽然结构上相似ꎬ但基因功能可能不同ꎮ㊀OsRRK1:XP_015642177.1ꎻOsRLCK212:XP_015642870.1ꎻ㊀OsRLCK249:XP_015648938.1ꎻOsRLCK167:XP_015634276.1ꎻ㊀OsRLCK342:ABA95043.1ꎻOsRLCK181:XP_015640273.1ꎻ㊀AtRLCKⅥ_A1:NP_001078762.1ꎻAtRLCKⅥ_A2:NP_179479.1ꎻ㊀AtRLCKⅥ_A3:NP_201356.2ꎻAtRLCKⅥ_A4:NP_568231.1ꎻ㊀AtRLCKⅥ_A5:NP_198445.1ꎻAtRLCKⅥ_A6:NP_001327889.1ꎻAtRLCKⅥ_A7:NP_197392.2ꎮ图6㊀OsRRK1与拟南芥和水稻中其他㊀㊀RLCK家族的进化分析2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图7㊀OsRLCK167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3㊀讨论与结论RLCK家族基因存在多种植物中ꎬ并在植物生长㊁发育㊁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ꎬ约60%的水稻RLCK基因序列中含有至少5个内含子ꎬ379个水稻RLCK基因的内含子数目从0到26个不等ꎬ约70%左右的RLCK蛋白序列中只含有1个蛋白激酶结构域ꎬ且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3ꎬ7ꎬ11ꎬ21ꎬ22]ꎮ而OsRL ̄CK167蛋白属于RLCKⅥA亚家族成员ꎬ并且与水稻中的OsRRK1同源性最高ꎬ从基因序列对比来看ꎬOsRLCK167与OsRRK1序列长度十分接近ꎬ一致性达到70.06%ꎬ且OsRLCK167基因在根㊁茎㊁叶㊁叶鞘等均有表达ꎬ说明OsRLCK167基因可能与OsRRK1基因一样参与多个组织器官的发育过程ꎮ前期研究已发现OsRRK1与水稻植株叶片直立有关ꎬOsRLCK167也与水稻叶片生长发育相关ꎬ其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可能与OsRRK1相似ꎬ但基因功能可能不同ꎻ将OsRRK1抑制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与野生植株对比ꎬ没有产生显著的表型差异ꎬ且发现其同源基因OsRLCK167在Os ̄RRK1抑制表达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并无差异ꎮ据此我们推测ꎬ抑制OsRRK1基因的表达并不影响水稻叶发育表型的原因可能是OsRRK1基因与同源基因OsRLCK167存在功能冗余关系ꎮ本研究表明ꎬOsRLCK167是一个具有疏水性㊁保守的㊁酸性㊁不稳定蛋白ꎬ以高水平㊁保守方式调控水稻多个生物学过程ꎬ且与同源基因Os ̄RRK1在组织表达模式上相似ꎮ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对RLCKⅥ亚家族基因的研究ꎬ为后续深入研究OsRLCK167蛋白的不同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LinFMꎬLiSꎬWangKꎬetal.Receptor ̄likekinaseOsASLRKregulatesmethylglyoxalresponseandcontentinrice[J].Jour ̄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ꎬ2021ꎬ20(7):1731-1742. [2]㊀LiuTꎬJiangGQꎬYaoXFꎬetal.Theleucine ̄richrepeatre ̄ceptor ̄likekinaseOsERLplaysacriticalroleinantherlobeformationinric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ꎬ2021ꎬ563:85-91.[3]㊀VijSꎬGiriJꎬDansanaPKꎬetal.Thereceptor ̄likecytoplas ̄mickinase(OsRLCK)genefamilyinrice:organizationꎬphy ̄logeneticrelationshipꎬandexpressionduringdevelopmentandstress[J].Mol.Plantꎬ2008ꎬ1(5):732-750. [4]㊀马银花ꎬ莫凯琴ꎬ刘璐ꎬ等.过量表达OsRRK1对水稻叶片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1ꎬ54(5):877-886. [5]㊀JurcaMEꎬBottkaSꎬFehérA.CharacterizationofafamilyofArabidopsisreceptor ̄likecytoplasmickinases(RLCKclassⅥ)[J].PlantCellReportsꎬ2008ꎬ27:739-748. [6]㊀ShiuSHꎬKarlowskiWMꎬPanRꎬetal.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ceptor ̄likekinasefamilyinArabidopsisandrice[J].ThePlantCellꎬ2004ꎬ16(5):1220-1234.[7]㊀何含杰ꎬ张党权ꎬ唐丽ꎬ等.植物RLCK的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途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ꎬ2014ꎬ50(7):885-890. [8]㊀ZhouXGꎬWangJꎬPengCFꎬetal.Fourreceptor ̄likecyto ̄plasmickinasesregulatedevelopmentandimmunityinrice[J].PlantꎬCell&Environmentꎬ2016ꎬ39(6):1381-1392. [9]㊀WangJꎬWuGWꎬPengCFꎬetal.Thereceptor ̄likecyto ̄plasmickinaseOsRLCK102regulatesXA21 ̄mediatedimmunityandplantdevelopmentinrice[J].PlantMolecularBiologyRe ̄porterꎬ2016ꎬ34(3):628-637.[10]吴文冠.OsRLCK102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及XA21介导的免疫反应[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ꎬ2015.[11]MolendijkAJꎬRupertiBꎬSinghMKꎬetal.Acysteine ̄richre ̄ceptor ̄likekinaseNCRKandapathogen ̄inducedproteinki ̄naseRBK1areRopGTPaseinteractors[J].PlantJournalꎬ2008ꎬ53(6):909-923.[12]DorjgotovDꎬJurcaMEꎬFodor ̄DunaiCꎬetal.PlantRho ̄type(Rop)GTPase ̄dependentactivationofreceptor ̄likecytoplas ̄mickinasesinvitro[J].FEBSLettersꎬ2009ꎬ583(7):1175-1182.[13]LuDPꎬWuSJꎬGaoXQꎬetal.Areceptor ̄likecytoplasmickinaseꎬBIK1ꎬassociateswithaflagellinreceptorcomplextoinitiateplantinnateimmunity[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10ꎬ107(1):496-501.[14]ZhangJꎬLiWꎬXiangTTꎬetal.Receptor ̄likecytoplasmicki ̄nasesintegratesignalingfrommultipleplantimmunereceptors31㊀第5期㊀㊀㊀㊀马银花ꎬ等: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andaretargetedbyaPseudomonassyringaeeffector[J].CellHost&Microbeꎬ2010ꎬ7(4):290-301.[15]马银花ꎬ李萍芳ꎬ董文静ꎬ等.水稻抗性蛋白OsRRK1抗褐飞虱机理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0ꎬ34(6):512-519. [16]马银花ꎬ李萍芳ꎬ何雨航ꎬ等.水稻OsRRK1蛋白的进化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0ꎬ33(3):371-376.[17]MaYHꎬZhaoYꎬShangguanXXꎬetal.OverexpressionofOsRRK1changesleafmorphologyanddefensetoinsectinrice[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17ꎬ8:1783.[18]王荣花ꎬ王树彬ꎬ刘栓桃ꎬ等.大白菜LACS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2ꎬ54(6):1-9. [19]于秋鸿ꎬ曾黎ꎬ宋希云ꎬ等.玉米ZmGly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特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2ꎬ54(10):11-16. [20]何雨航ꎬ杜易桓ꎬ郭昊ꎬ等.水稻OsENOD93b基因组织表达模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ꎬ2021ꎬ49(7):67-71.[21]ShenWꎬGómez ̄CadenasAꎬRoutlyELꎬetal.Thesaltstress ̄inducibleproteinkinasegeneꎬEsi47ꎬfromthesalt ̄tolerantwheatgrassLophopyrumelongatumisinvolvedinplanthormonesignaling[J].PlantPhysiologyꎬ2001ꎬ125(3):1429-1441. [22]ZhouJMꎬLohYTꎬBressanRAꎬetal.ThetomatogenePti1encodesaserine/threoninekinasethatisphosphorylatedbyPtoandisinvolvedinthehypersensitiveresponse[J].Cellꎬ1995ꎬ83(6):925-935.4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山东农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题目:水稻种子高压电场处理与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院 部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专业班级 零四级农机二班届 次 二零零八届学生姓名 谭树迎学 号 2004070204指导教师 李法德(教授)二OО 八 年 六 月 十 日装订线 ……………….……. …………. ………….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 高压电场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1.1高压电场的生物学效应 (1)1.2高压电场对种子的作用机理 (2)1.3种子高压电场处理的研究进展 (2)2 种子电场处理的试验研究 (2)2.1试验材料 (2)2.2试验方法 (3)2.3试验条件 (3)2.4试验装置 (3)2.4.1 负直流高压电场处理的试验设备与装置 (3)2.4.2 交流高压电场处理的试验设备与装置 (4)2.5水稻种子经处理后的发芽试验研究 (4)2.5.1 发芽数的计数统计 (4)2.5.2 幼苗苗高的测量记录 (6)2.5.3 试验结果分析 (6)3 介电分选对种子的影响 (12)3.1介电分选的作用机理 (12)3.2介电分选的研究进展 (12)4 种子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 (13)4.1试验材料 (13)4.2试验方法 (13)4.3试验条件 (13)4.4试验装置 (13)4.5水稻种子分选后的发芽试验研究 (14)4.5.1 水稻种子分选后各等级的重量 (14)4.5.2 发芽数的计数统计 (14)4.5.3 幼苗苗高的测量记录 (15)4.5.4 试验结果分析 (16)5处理与分选的结合试验 (17)5.1试验方法 (17)5.2试验数据统计 (17)5.2.1 隆安优1号综合处理后的各重量 (17)5.2.2 隆安优1号的发芽数统计 (17)5.2.3 隆安优1号的苗高测量统计 (18)5.3结果分析 (19)6 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附录 (24)Contents Abstract (I)Introduction (1)1 Influence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to seed’s vigor (1)1.1 Biology effect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1)1.2 Action mechanism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to seed (2)1.3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processing to seed (2)2 Experimental study of electric field processing to seed (2)2.1 Experiment material (2)2.2 Testing method (3)2.3 Test condition (3)2.4 Test equipment (3)2.4.1 Test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of negative DC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processing (3)2.4.2 Test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of AC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processing (4)2.5 Germination test research of disposal to paddy rice seed (4)2.5.1 Counting statistics of germination number (4)2.5.2 Survey record of seedling height (6)2.5.3 Analysis of test result (6)3 Influence of dielectric separation to seed (13)3.1 Action mechanism of dielectric separation (13)3.2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ielectric separation (13)4 Experimental study of dielectric separation to seed (13)4.1 Experiment material (13)4.2 Testing method (13)4.3 Test condition (14)4.4 Test equipment (14)4.5 Germination test research of separation to paddy rice seed (14)4.5.1 Various ranks weight of paddy rice seed separation (14)4.5.2 Counting statistics of germination number (15)4.5.3 Survey record of seedling height (16)4.5.4 Analysis of test result (17)5 Union experiment of processing and grading (18)5.1 Testing method (18)5.2 Statistics of tentative data (18)5.2.1 Various weights of Long’anyou 1 to synthesis processing (18)5.2.2 Counting statistics of Long’anyou 1’s germination number (18)5.2.3 Survey record of Long’anyou 1’s seedling height (19)5.3 Results analyzing (20)6 Conclusio n (22)References (23)Acknowledgement (24)Appendix (25)水稻种子高压电场处理与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作者:谭树迎,指导教师:李法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摘要】本研究首先用高压电场(场强为300 kV/m)对三个品种(隆安优1号、隆安优8号、协332)的陈水稻种子进行了处理(处理时间为30 s、60 s、120 s、240 s)并做了发芽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从中选出规律一致性比较好的品种(隆安优1号)和确定出最理想的处理时间为30 s;然后对该品种进行介电分选处理试验确定出最佳分选电压(滚筒转速为20 r/min 时,分选电压为3 kV)。
最后选用得到的最优参数配合对隆安优1号进行综合处理,并做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处理后Ⅰ级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和幼苗平均生长高度与对照组(CK)对比分别提高了12.12%~15.58%和14.08%~25.51%,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18.28%~21.8%和35.74%~51.16%,且在 =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高压电场水稻种子介电分选发芽试验Experimental and Study on High VoltageElectric Field Processing and DielectricSeparating to Rice SeedsAuthor:Tan Shuying,Supervisor:Li Fade(Professor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Abstract This research first used the high-pressured electric field (field intensity is 300 kV/m) to three varieties of the old paddy rice seed (Long'anyou 1, Long'anyou 8, xie 332) has carried on processing (process time is 30 s, 60 s, 120 s, 240 s) and does the germinated trial to comparatived, selected the rule uniformity quite good variety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Long'anyou 1) and determined the most ideal process time was 30 s; Then carries on the dielectric separation processing experiment to this variety to determine (when the best separation voltage drum speed is 20 r/min, the separation voltage is 3 kV). Finally selects the most superior parameter coordination which obtains to Long'anyou 1 to carry on synthesis processing, and does the germinates trial to comparatived, after finally indicates synthesis processing, The first level seed's averag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seedling grew equally height and contrasting the control group (CK) enhanced 12.12%~15.58% and 14.08%~25.51% separately, germinated the index and the vitality index enhanced 18.28%~21.8% and 35.74%~51.16%, and At the 0.05 level, the population mean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Keywords: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paddy rice seed;dielectric separation; germination test引言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特殊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