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课题轴对称的再认识(一)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中国的春节都有什么习俗呢?师:说到贴窗花,老师不得不自豪的称赞一下中国的剪纸。
剪纸早在我国汉、唐时期就被用来作为装品,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
课件出示:师:这些剪纸图案都有什么特征呢?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说说吗?引导学生得出: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能完全重合,那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欣赏剪纸,让学生回忆轴对称方面的知识,知道轴对称的意义,为后面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的真好!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具有这样特征的物体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2.导入新课师:其实在图形王国中,也有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特征,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轴对称的再认识(一)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想。
通过找找生活中的轴对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感受图形的对称每、美。
讲授新课一、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大家回忆一下,想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师:原来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经常见到的一些平面图形,在这里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猜猜。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本环节采用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进课件出示:反馈:学生一边折一边回答:图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2.清楚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掌握轴对称的作图方法。
4.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轴对称的判定方法。
3.轴对称的作图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1.再次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2.清楚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掌握轴对称的作图方法。
4.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2.1 轴对称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学期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巩固相关概念。
2.通过讲解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内点、直线、图形的轴对称。
3.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归纳轴对称的特点和规律。
2.2 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1.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判定技能。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形来判断轴对称的判定方法。
2.3 轴对称的作图方法1.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作图方法,并初步掌握作图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作图方法的掌握。
2.4 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1.通过教师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4. 教学工具板书、投影仪、实物模型。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为第1课时,共1课时。
时间内容10 min课前导入和复习10 min轴对称的概念20 min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15 min轴对称的作图方法15 min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5 min课后作业和总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在互动和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知识。
同时,在课堂中老师注重加强提问环节,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氛围。
轴对称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重难点: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准备:书附页的图形一、复习引入1、欣赏图片:脸谱,窗花.....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其中蕴含哪些数学信息?(轴对称)师: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生:两边完全重合,图形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师:(我们对轴对称认识还比较模糊)这节课,我们将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再认识,为什么叫再认识呢?要认识什么呢?就从我们熟悉的图形开始.....二、新课(一)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回想,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下面是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平面图形,请你动手折一折,哪些是平面图形?并且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它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展示绿点1中的8个图形)。
(小组交流2-3分钟)师:请一个同学来分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1,2,4,5,7,8)师:请同学人选一个来分享,你是怎么通过折一折来发现他是轴对称图形的?1号长方形: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对折后发现上面两条边完全重合,下面两条边也完全重合。
(生重复)2号正方形: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还可以沿对角线对折(解释对角线),两边完全重合。
师问: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能完全重合吗?4号等腰梯形:强调折痕与上底和下底相交的点是中点,两边完全重合,重合这里强调上面下面两边重合,腰也重合。
7号等边三角形:图形强调顶点和底边的中点,腰完全重合,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条线是对称轴)。
(二)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生:不是师:你是怎么判断的?师:按照我们刚才的思路,先来想象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这个角会落在哪里?想一想(学生来比划一下),折一折(学生上台来展示).....PPT展示对折后的图形师:还有其他的折法吗?(上下对折,这个角又会落在哪里呢?)生想一想,手比划比划,折一折....PPT展示对折后的图形师:沿对角线对折呢?这个角又会落在哪里呢?生想一想,手比划比划,折一折....PPT展示对折后的图形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发现通过上下,左右对折,他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第一篇: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水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轴对称,本节课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多组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于找对称轴还是有些困难。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对称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认识轴对称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的活动,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建立数学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PPT、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欣赏一下呢?(课件展示图片)。
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能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轴对称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
2.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三角板等。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实例,如翻转纸片、折叠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进入轴对称的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轴对称有哪些性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单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明确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轴对称再认识》教学设计内容一等奖3篇

《轴对称再认识》教学设计内容6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轴对称再认识》教学设计内容7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例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学校:临渭区育红小学
姓名:张静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水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轴对称,本节课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多组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于找对称轴还是有些困难。
本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对称轴。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整体设计:
教学本课利用演示,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合作总结、整理内化”四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欣赏一下呢?(课件展示图片)(天安门、脸谱艺术、剪纸、昆虫图片)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轴对称图形”
(1)、课题导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
(2)我们数学中也有好些轴对称图形。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a、现在我们把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c、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
(3)、结合折纸,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深化认识,教学对称轴。
(1)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折痕,那么这条折痕叫什么呢?生:对称轴
师:对,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对称轴的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上面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和结果。
4、边让学生演示边用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不同领域的对称图形,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独立的继续探索知识,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
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
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你认为自己学的情况如何呢?
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到底学的怎么样。
1、0——9这些数字中哪个是轴对称?
2、A、B、C、D、E、F、G、H、M、Q这些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
3、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题1、2。
四、拓展延伸、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就发挥自己的想像,自己亲手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1.准备一张纸 2.对折纸 3.展开你的想象力,在纸上画出你想要画的图案 4.沿线条撕下 5.把纸张开 6.向同学们展示你的作品
五、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例如:天安门的设计、车标的设计、飞机、汽艇、汽车的设计等。
我们生活中的好多美丽的设计都用到了轴对称,让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六、作业: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
007
妹妹,人生的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坎坷。
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中发生,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坚强的面对,一首歌里唱得好“当灵魂迷失在苍凉的天和地/还有最后的坚强在支撑我身体/当灵魂赤裸在苍凉的天和地/我只有选择坚强来拯救我自己。
”梦海在给你的诗里写道:‘谁不能不顾自己的生命/而为那一点小小的纠纷/和偶尔的失误、、、、、、而丧失了斗志/和坚强'
遥望远方,思绪蔓延。
妹妹,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听到远方姐姐的呼唤!望断天涯,路漫漫,既已相遇,何忍分离。